第213章 試探開始

當聽完了張麻子的故事之後,趙樸心中道:是該變法了!

軍戶制度和攤丁入畝該實行了。

“民爲兵之源,無民則無軍,如今軍隊離散,僅僅靠着三萬八字軍,無力抵抗金軍,唯有大量募兵,才能抗擊金軍。只是朝廷財政匱乏,想要招募軍隊,卻無錢財,我欲要實行軍戶制度,軍民一體,以民養軍,以軍衛民!”

“軍戶制度,已經在揚州實行了一段時間。如今又要在襄樊一帶實行。不久之後將要波及到湖北大部,河南全境!”

一邊說着,趙樸將軍戶制度的手稿,分發了下去,分別傳發給各位大臣。

此時參加會議的僅僅是汪伯彥、張浚、呂頤浩、朱勝非等七人。他們都是朝廷的一品大員,都是三省,或是一些要害部門的官員,決定着朝廷未來政策的走向。變法需要得到他們的認同。

看着手稿,衆多臣子都是面面相覷,神情有些尷尬,還有些爲難。

實行軍戶制度,前提是有着大量的閒置土地,分給百姓。

若是在過去,還真的實現不了,因爲這些土地都是有主土地,一旦奪人土地,必然引動士紳反擊,弄不好就是天下大亂。而這次金軍南下,大量士紳,地主被殺死,或是逃亡,出現了大量的無主土地。

正好將這些土地分給百姓,形成軍戶,一方面穩定民心,一方面可以組織較多兵力。

只是有些強取豪奪——

一切都是藉着國家的名義,進行強取豪奪。

那些無主土地,真的無主了嗎?那也未必,逃亡而走的地主士紳,只是暫時離去,還擁有土地所有權;而原來土地的戶主死了,可是還有子女,還有族人,還有遠方親戚。在這個土地至上的時代,永遠不會出現無主土地,只是主人未確定而已。

總之看似無主土地,並非無主。

只是隨着戰亂,暫時無主而已。

而趙樸則是藉着這個時間差,將暫時無主土地,變爲了永久無主土地。

在新法中規定,在新法頒佈十天之內,必須手持地契,前往官府認證。只有得到認證,纔算是有主。一旦十天之內,沒有前去認證,那意味着永久失去土地所有權。而那些無主的土地,將會按照當地人口進行分配。

這個法令有些坑人。

金軍入侵,富戶、地主、士紳之流,多數早已逃亡,慌張不已,能保全性命就不錯了,即便是攜帶東西,多數也是金銀細軟,或是乾糧之類的,誰會一邊跑路,一邊帶着地契。地契多數戰亂中燒燬,或是丟失,即便是一些地主的地契得到保全,也只是少數。

此外十天時間,太短暫了,一些逃亡在外的地主,根本沒有時間趕回來,即便是想要作弊,走後門,也會耽誤期限。

這個新法,是打着合法的名義,賺取非法利益,大量的侵吞地主的土地。

這個法令,太狠了。

汪伯彥率先開口道:“陛下,此法不可行。金軍南下,河南,湖北,山東等地多有土地淪陷。涉及面太廣,一旦處理不當,必然會社會動盪!”

趙樸心中道:“鐵定是會引發動盪,區別也僅僅是可控制,不可控制而已!”

張俊也開口道:“陛下,此法得罪士紳,勝過青苗之法,此法危害極大!”

趙樸心中暗自點頭:青苗法害人,是因爲有太多的空子可鑽;而這個政策,弄不好也會讓百姓遭殃!“

“金軍南下,我朝勢如危卵,此刻練兵爲上,萬萬不能再起波瀾!”

“陛下,這些州縣曾經遭受金軍襲擾,應該修生養息爲主,即便是要變法,也不應該操之太急!”

“陛下……”

“陛下……”

頃刻之間,趙樸似乎成了反動派,似乎成了大臣們的敵人,此刻趙樸空前的孤立。

可是趙樸一點擔心也沒有。

“繼續說?”趙樸平靜道,“國有諍臣,其乃不亡。我可能不喜歡你說的,但是我會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王安石變法,爲何失敗,就是因爲偏頗。認爲新法是好的,就應該實行,卻忘了桔生淮北則爲桔子,桔生淮南則爲枳!”

“但是,各位最好不要反對變法!如今是百年唯有的變局,大宋危在旦夕,社稷頃刻將會顛覆,一個不慎,寡人就是亡國君;而在座的各位不是屍首兩分,爲國守節,就是淪爲貳臣,遺臭萬年。無爲而治,註定是死路一條。局勢已經到了不變不可的地步,不變是等死,變法時找死。而變法看似找死,其實還有一線生機,只要抓住還是會成功的,可是不變法必死無疑,半點活路也沒有。此刻必然要變法,變法必然成功,不然大宋亡了,各位也不會有好日子過,到了金軍那邊也是奴才,金軍未必重用!”

趙樸的話語平靜,可是落在各個大臣心中,卻好似炸雷。

“軍戶制度的大致方略已經指定,只是具體細節上的不足,容易被鑽的漏洞,很多很多。施政不當的弊端,也是很多很多,這就要靠各位彌補了!”趙樸語氣平靜,可是話語中,卻是有着不容置疑之感。

“當然了,各位可以選擇從這裡離開,從此門中走出!”

汪伯彥、張俊、呂頤浩、朱勝非等人面面相覷,身上不覺的冒出了冷汗。從這個大門走出去,就這也回不來了。

衆人都是朝廷重臣,都是十年寒窗苦讀,經歷過科考拼殺,才進入仕途;而進入仕途,又是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拼搏,才達到這樣的位置,這一切容易嗎?此時捨棄,有些難以割捨。只是一提到變法,衆臣心中都是沒底,這可是得罪人的夥計。

只是聖上的意圖,已經十分明顯了。可以隨意說,不加罪;但是必須支撐變法,即便是其中有諸多的弊端,也要支撐。他們需要做的,便是不斷的尋找新法的弊端,然後彌補弊端,而不是一味的爲了反對而反對。

此刻,殿內靜悄悄的。

衆人還在猶豫……

趙樸心中怒火中燒,儒家的中庸思想,真是害人不淺,所有人都是想要安穩過日子,而不想要拼命。若是身爲一般人,這也沒有什麼,可是身爲朝廷重臣,想要玩明哲保身,這是找死。沒了王五,還有趙六,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讀書人,最不缺當官的人。

制怒!

制怒!

趙樸不斷的對自己說着,強制壓着心中的怒火,沉默的等待着。

變法,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儘管他是皇帝,但是也需要手下的大臣支持,才能將變法繼續下去。可能這些支持只是虛假的,只是功利的,言不由衷的,他也只能是捏着鼻子認了。至少如今,他需要支持,哪怕是表面的支持。

以便讓變法的架子,搭起來!

不搭起架子,不開始邁步第一步,變法就無從開始。

第303章 雞肋第69章 靖康之恥的真相第383章 決戰時刻到了第468章 天可汗第449章 擡棺出征第283章 襄陽,泉州第465章 瘟疫爆發第62章 艱苦行軍第357章 寧可被打死,也不願被嚇死第381章 貓追老鼠第228章 幕後黑手第39章 种師道論戰(三)第45章 崖山之後有中國第325章 趙鼎貶官第283章 襄陽,泉州第383章 決戰時刻到了第187章 路遇高僧第20章 製造燧發槍第303章 雞肋第187章 路遇高僧第429章 逮捕行動第163章 石灰吟第101章 義軍聯盟大會第35章 漢人,元帥要見你第330章 匯通銀行第435章 金軍南下,流民作亂第361章 岳飛掛帥第121章 劉光世第16章 組建新軍第277章 陛下,可記得東晉之亡?第271章 汴梁成灰烈志存第300章 首戰告捷第166章 只有一戰之力,纔有一逃之力第39章 种師道論戰(三)第96章 練兵記實第298章 漢賊不兩立,王室不偏安!第327章 定都杭州第136章 懲治張邦昌第212章 一個人的改革(三)第255章 竭誠則吳越爲一體第262章 成立軍部第231章 聖公第417章 輿論戰第366章 完顏昌的倉惶第99章 靖康恥後,路在何方?第34章 金軍退去第311章 功勞薄第186章 襄陽城第394章 富平之戰(六)第17章 新軍計劃第450章 興武九年第105章 二圍汴梁第364章 奇襲洛陽第108章 移師大名府第285章 大海做洗澡盆第79章 今日的太上皇第323章 商人大會第165章 陳東執着第117章 路在何方?第262章 成立軍部第237章 變故再生第416章 孝道,無法邁過的門檻第228章 幕後黑手第227章 籌建武備學堂第410章 宋徽宗很糾結!第158章 軍三司第153章 親宋的金太祖第98章 討賊檄文第186章 襄陽城第20章 製造燧發槍第239章 金軍鐵騎殺到第170章 再見張所第355章 肥豬變野豬!!第166章 只有一戰之力,纔有一逃之力第454章 吃蛋糕第386章 局勢逆轉第291章 下雨了!第469章 滅國次之,誅心爲上第110章 靖康恥,猶未雪第464章 定都何方?第45章 崖山之後有中國第231章 孔子從軍記第326章 銀行是第二國庫!第429章 逮捕行動第6章 “宋朝版”的論持久戰第104章 信使來到汴梁第144章 做不到,就換人!第419章 清洗的五月第396章 富平之戰(七)第318章 災後重建第368章 屠夫怕神靈第351章 劉豫稱帝第377章 皇位之爭?第29章 “救星”种師道第103章 進入主題第84章 折騰死你第282章 宋皇又要跑路?第412章 殺星,火拼!第220章 泉州的信第307章 遼東掃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