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算一算海軍的賬

“海軍,不是水軍。水軍多數是防禦的,走的是本土防禦,多數在本地作戰,很少在外地攻擊。可是海軍卻不同,海軍天生就是用來進攻的,可能會全軍覆沒,但註定是死在衝鋒的路上。海軍的要求,也比水軍更爲高,花費的金錢也更多,但是收穫是巨大的!“

趙樸第一次提出了海軍的概念。

在華夏曆史上,從來沒有海軍,甚至連起碼的概念也沒有。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內陸國家,將大量的財力、精力,用在防禦北方的草原民族入侵,側重於塞防,以保護國家安全。

而海軍一直處在不需要的狀態,實際上也是如此。

在中國古代,東方是茫茫的大海,在東南是一些弱小的土著,而在正東方的朝鮮,日本則是撮爾小邦。這些海上的鄰國一直是戰戰兢兢,維持着朝貢。這些海上小國,根本無力威脅強大的中國。

即便是明朝時代,倭寇橫行,但是也很快被擊敗了(而歷史的真相是,這些倭寇中,真倭只是佔據很少一部分;多數是中國豪商、海盜,組成的假倭)。

直到後來,鴉片戰爭,不足萬人的英國遠征軍,打敗了二十多萬清軍,那時纔開始意識到海防,意識到海軍的重要性,後來更是組建了強大的北洋水師。可惜的是北洋水師一直是水師,沒有變成海軍。

北洋水師一直扮演着看門狗的角色,一直沒有“走出去”,更不用說“打出去”了。

所以中國一直沒有海軍。

實際上,中國也不需要海軍。因爲在中國強盛的時代,自然沒有國家敢於冒犯;而在弱小時,也就是百年屈辱時,距離歐美又太遠。不論是英法,還是美國,都不可能派遣太多的遠征軍,前來中國,更多是政治上壓迫,經濟侵略爲主,而軍事進攻只是輔助。

而在後世,全國解放時,中國的海軍還是接近於零;而在抗美援朝,幹到美國佬時,海軍也是弱小的可憐。

總之,不論是抗擊外族侵略,還是全國統一,都跟海軍沒有一毛錢事,連打醬油的資格也沒有。

在實用主義實現的中國,海軍註定是夢幻空花,比如:鄭和組建的海軍,持續的時間不長,就報廢了;而在理想主義盛行的時期,海軍又多是面子工程,比如清朝的北洋水師;而在決定生死的時刻,海軍又註定是看客,比如甲午戰爭時各處打死打火,而海軍在港口悠閒睡覺。

總之,不論是哪個時代,哪個主義盛行的時代,都是沒有海軍的市場。

營造海軍,有些白日做夢的味道。

…………

而趙樸,就是將這個白日夢,變爲現實。

在中國,陸軍關乎身死,陸軍強盛,中國生;陸軍衰弱,中國亡。

而海軍則關乎強衰,海軍強盛,中國強盛,海軍衰弱,則中國衰弱。

有了強大海軍,才能保證海洋貿易的穩定,繁榮。

歷史上,海外貿易一直對中國的穩定繁榮,起着極爲重要的作用。

宋朝一直是財政負擔最重,苛政最多的朝代,又要擔負大量的軍費,還要支撐鉅額的賠款,一直艱難支撐,可是卻沒有亡於農民起義,就是因爲有着龐大的海外市場,不斷的輸送着血液促進了穩定。

而後世的清朝,都說一直是閉關鎖國,不與外國交往。其實這是錯誤的。閉關鎖國,不是不與外國交往,而是除了廣州十三行與外國進行貿易之外,其他海岸不允許而已。那時,依舊有大量的白銀流入中國,促進了中國穩定。

歐洲人開闢新航路,又是屠殺印第安人,又是販賣黑奴,缺德事情幹了很多,爲的就是獲取金銀,白銀獲得了很多,可惜最後都通過貿易順差流入了中國。可以這樣說,歐洲人辛辛苦苦殺人,砍人,當人販子,掙下的錢都是流入了中國口袋中。

至始至終,都是中國的打工仔。

海洋貿易,是暴利行業。暴利行業,往往很是暴力。國家機器會通過暴力手段,阻止底層百姓加入,阻止底層百姓享受利潤,鹽鐵專營是如初,閉關鎖國,封海政策也是如此。

後世,總是說閉關鎖國,封海政策,是統治階層,是精英階層愚昧無知,智商下降,這全是扯淡,這恰恰反應了那個時代精英階層的聰明,想要吃獨食,想要獨佔好處。

所謂的閉關鎖國、封海政策,從來沒有真正的鎖住國門、封住海。在唐宋時代,沒有閉關鎖國,沒有封海政策,百姓可以充分享受海洋貿易帶來的利潤;而在閉關鎖國,封海政策後,本質上高層官紳和富商,壟斷了海洋貿易,讓普通的百姓享受不到了海洋貿易的利潤。

當然,吃獨食的後果,就是士紳官僚,富商階層,富得流油,而國家財政困難,百姓也窮困至極。

而避免進入這個怪圈的前提,就是組建海軍,將海洋貿易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避免吃獨食行爲,藉助國家權力機構,進行分蛋糕。

而切蛋糕的刀子,就是海軍。

海軍一直難以成立,就是因爲士紳官僚,富商階層抵制,因爲他們不願意蛋糕分出去。

…………

這只是經濟上的賬,只是民生上的賬,還有政治上的賬,軍事上的賬,沒有仔細算計。

政治上,中國曆來陷入一個怪圈,每二三百年,就要出現王朝更替,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不是亡於農民起義,就是亡於外族入侵,原因很多很多,但是無非是土地兼併嚴重,民不聊生。

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地基垮了,再高的房子也會倒塌。

而在封建社會,經濟主體便是農業,農業的主題是土地。

在王朝末期,總是有各種政策,試圖解決土地問題,但是不無例外都是失敗了。只能是用最爲殘酷,最爲冷血的“戰爭減丁法”,大量的百姓死於戰爭、瘟疫、飢餓等等,最後一個新的王朝建立,而此時十室九空,人口數量不足之前的十分之一。

秦末漢初如此,隋末唐初如此,宋末元初如此,明末清初也是如此。

而趙樸看來,除了“戰爭減丁法“之外,還有海外移民,也可以減緩華夏的人口壓力。

在公元十二世紀的東方,最缺少的就是土地,因爲土地兼併,宋朝農民起義不斷;而最不缺的也是土地,在臺灣,在南洋一代,在東北一代,都是大量的無主土地,都是肥沃至極,只需要少量的代價,甚至是不需要付出代價,就可以輕易獲取。

這些地區,不是肥沃的黑土地,就是一年三熟的水稻,最適合耕種,可以大量緩解人口壓力。

而這一切前提,就是有一隻強大的海軍,保駕護航,維護海外權益。

至於軍事上的賬,組建海軍出擊遼東,反而是最次要的理由。

但是這個理由,卻是組建海軍的最好藉口。

第203章 皇帝的好基友第339章 移民東北第98章 討賊檄文第155章 哭靈第435章 金軍南下,流民作亂第234章 刺王殺駕第242章 精密武器的不足第391章 富平之戰(三)第218章 泉州,海軍第311章 功勞薄第463章 彈劾王彥第173章 生不能九鼎食,死亦九鼎烹第408章 都是可憐人第274章 張浚西北行第466章 天書傳說第358章 閱兵第437章 殖民,弘揚聖道第283章 襄陽,泉州第426章 二帝回宋第180章 沒良心炮第92章 退兵而回第194章 密探首領第168章 風雨前夕第363章 火器終結了騎兵第346章 強者與弱者之別第179章 扎馬刀第374章 南北合擊第138章 早朝第198章 揚州大捷第214章 拉下水第165章 陳東執着第262章 成立軍部第457章 金兀朮馳援第448章 完顏昌之死第176章 發現金軍第232章 打廣告第461章 夕陽滿幽雲第212章 一個人的改革(三)第15章 屈辱不可怕,就怕忘記第434章 秦檜之死第151章 彼竭我盈,故克之第352章 “重錘計劃”第270章 火燒汴梁第249章 法不誅心,還是莫須有殺人?第389章 富平之戰(一)第372章 君子不器第276章 初見秦檜第152章 宗望之死第466章 天書傳說第126章 再見張邦昌第163章 石灰吟第109章 聽雲軒,花魁娘子第333章 一同跳火坑第32章 只爲殺一個墊背,黃泉路上不寂寞第162章 不做唐明皇第243章 擊退金軍第316章 再見舒文繡第44章 昔之秦銳士,今之西軍第353章 王霸之氣第355章 肥豬變野豬!!第339章 移民東北第298章 漢賊不兩立,王室不偏安!第144章 做不到,就換人!第102章 宴會歌舞第413章 送二帝回宋第254章 武備學堂大捷第320章 紙幣與銀行第120章 騎兵第一戰第119章 八字軍的重甲騎兵第67章 滅敵第294章 重型弩炮來了!第189章 山東陷落第19章 殿上口舌之戰第363章 火器終結了騎兵第405章 皇上VS公主第113章 璇兒的幸福第8章 宋徽宗退位第257章 數據分析,嚇倒金軍第355章 肥豬變野豬!!第123章 抗金方略第423章 悔過書第196章 連破三道營寨第349章 艱難的第三問第262章 成立軍部第252章 逼着貳臣當忠臣(下)第220章 泉州的信第466章 天書傳說第126章 再見張邦昌第294章 重型弩炮來了!第436章 殖民第205章 軍戶制度第268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337章 審美疲勞第81章 帥旗倒了第83章 襲擊再至第51章 出任監軍第462章 盛世出,祥瑞現!第133章 舌戰羣臣第465章 瘟疫爆發第357章 寧可被打死,也不願被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