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金國的生機

“退回來多少?”

“前前後後不足十萬!”

“可惡!”

在雲中城(也就是後世的大同),此刻匯聚着四處而來的金軍殘部。四處逃竄而來的金軍,惶恐不安,好似喪家之犬,再也沒有昔日席捲天下的強軍。只深恐跑得慢點,被宋軍砍殺。

打仗達到了這個份上,金軍徹底輸了,丟失了幽雲,金軍的退路越來越少了。

很多金軍,遭到了宋軍的圍殲,被徹底消滅。而逃到關外的,多是壯丁爲主,家眷等多數被丟在了河北等地。此刻,收攏殘部,金軍數量不足十萬,局勢惡化到了極點。

而不久前,一股金軍追殺而來,金兀朮率兵出擊,擊潰了追殺而來的宋軍,才穩住了局勢。不然局勢會更加惡化,雲中城也會丟了。那時連落腳之地,也沒有了。

只是,想來雲中城,也守不了多久。

一旦宋軍大舉出動,那時雲中城就是一座死城,必然丟失無疑。

所幸的是,雲中地區爆發了瘟疫,宋軍暫時放緩了進攻步伐。

而連年的戰爭,又是將河東,河北,中原等地打成了廢墟,沒有三五年修生養息,北方緩不過勁來,宋朝也無力動兵。只是一旦宋朝緩過勁來,那時必然會對金國動手。

趙樸有虎狼之心,想着恢復漢唐盛世,而他也有着那個實力。東北、西域、長城以北等,廣大地區,都是這位皇帝狩獵的牧場。

“局勢糜爛至此,該如何是好!”金兀朮嘆息道。

“殿下,局勢糜爛,可是也有緩和的地步。宋朝連年征戰,府庫虧空。將士疲憊,又是需要重建北方,至少五年內。我大金安穩無憂!”旁邊的韓企先說道。

“五年之內!宋軍無力出兵,可是五年後,宋軍必然出兵!五年時間,我朝還是依舊,變化不大;可是五年的時間,宋朝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時我金軍抵擋得住嗎?”

金兀朮苦笑道。

戰場上一敗再敗,已經輸掉了。即便是再打。也會輸,即便是偶爾有勝利,也無法扭轉大局。

“殿下,爲今之計,只有議和!”韓企先鼓氣勇氣說道。

“議和!”

金兀朮品味着這兩個字,若是在一年前。聽到這兩個字,金兀朮只會揮手砍人,將議和者砍殺;此刻聽到了這兩個字,只有一陣陣麻木。

“議和,說起來容易,辦起來難。我朝即便是想要議和,那宋朝會答應嗎?當年入侵汴梁。洗劫了宋朝,焚燬宗廟,宗室多受其辱。想要議和,而不可得,只會一步步被絞死!”

議和有些奢侈。

昔日,完顏昌議和,被他算計,最後砍殺!

而此刻。金兀朮想要議和,覺得議和奢侈無比,想要議和,宋人也不會答應。

“宋人會答應的!”韓企先說道,“宋朝皇帝趙樸的心思很大,僅僅是收復北方,收復幽雲。根本難以滿足他的慾望。他的慾望,天難覆,地難載!過去,我大金是宋人的大敵。而此刻,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他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花費太長時間在我大金身上。”

“我大金已敗了,不久之後,宋軍將會西征,覆滅西夏,破滅西遼,將勢力擴張到西域,打通絲綢之路。而在南方,交趾獨立二百年,相等於又一個獨立的幽雲,宋朝豈能不奪回來!”

“而在東南,宋朝要營建南洋都護府,更是大力擴建海軍。更是發現了新大陸,那裡多是土著,矇昧無知,土地又肥沃,地域廣闊,不下於宋朝,更是有黃金!”

“我大金喜歡南下劫掠,可宋朝皇帝趙樸卻是喜歡舉世皆敵,東西南北,皆是敵人,皆是要打擊對象,而宋朝也有本錢克而勝之。如此說來,我大金,只是趙樸眼中敵人之一。宋朝敵人衆多,我朝纔有一絲生機!”

“莫非是,要聯合西遼、西夏,結爲盟友,共同對抗宋朝!”金兀朮眼睛一亮。此時,不論是金國,西夏,西遼,單獨實力都遜色於宋朝,可若是三家聯合在一起,則可以抗宋!“金兀朮心中算計着。

“殿下說的對,可也不對!”韓企先搖搖頭說道,“我大金,需要同西夏、西遼聯盟,但是僅僅如此,還是不夠。昔日六國聯合,尚且不敵秦國,如今三國聯盟,又豈是宋朝之敵!”

“宋朝舉世皆敵,敵國頗多,只是這些敵國聯合起來,也未必是宋人的對手。我朝需要做得便是,不作出頭鳥,不作金軍率先打擊的敵人!”

韓企先說着,將整個計劃說了出來。

幽雲一戰,金國兵力耗盡,精銳喪失,再也沒有同宋軍血拼之力,此刻需要修生養息,提升國力,獲得喘息的機會,免得被宋軍滅了。

而在這個修生養息的過程中,關鍵要做到三點,一是聯合各國,共同對抗宋朝,一國出兵,其他各國出兵,相互支援,減緩壓力;二是不作出頭鳥,不作宋朝率先打擊的敵人;三是議和,對宋朝儘量謙卑,不給宋軍出兵的理由。

當金國率先拋出議和,又可讓宋軍損失慘重時,宋朝權衡利弊後,只能是放棄絞殺金國。

“以戰促和,修生養息,莫做出頭鳥!唯有如此,我大金才能得以保全!”韓企先說道。

金兀朮點點頭,只能如此了,這也是金國唯一生機所在。不然打下去,即便是取得了幾次勝利,最後也會被宋軍耗乾鮮血,最後亡國,只是心中滿是不甘:“難道,我大金就這樣憋屈活着嗎?”

“歷來,開國皇帝,權勢極大,外擴爲主,多向外用兵,多有勝仗;可是第二代皇帝權勢下降,威望不足,內守有餘,外擴不足;第三代皇帝更是如此。趙樸雖然不是開國皇帝,但是等同於開國皇帝,權勢極大,他若是動刀兵,無人可以阻攔,並可戰而勝之,只是後代未必有那本事!”

“趙樸勤於政事,但是好動兵戈,必然難以久活。若是我觀他,壽不過四十,此時已經是三十歲了,最多還能活十年時間,只要撐過十年,熬死了趙樸。等新的皇帝即位,那時我朝的日子就好過了!”

…………

在宋金大戰的時刻,西遼與西夏也在大戰。激戰中,遼軍取得了微弱的優勢,佔據了河西走廊一部,只是當西夏調動大軍,向西方援助時,西遼軍進攻的勢頭,漸漸停止了下來,雙方正在相持。

這時,傳來了金軍大敗,退往塞外的消息,立時間交戰雙方,默契的止住了刀戈,西遼軍退兵了,而西夏軍也是退兵了。

如今局勢已經明朗化,宋朝再度崛起,展現出不壓下漢唐時代的武力,而西夏、西遼面臨着危局,輕則是大敗稱臣,重則是滅國。此刻,似乎只有西夏、西遼、金國三國聯盟,纔有一絲生機。

只是這絲生機,很是渺茫!

三國都是弊病從生,西遼困守西方,兵源匱乏,財政不足,短期作戰還支撐住,可長期用兵吃不消;而西夏內亂不斷,國力衰退,再也沒有血拼宋朝的實力;而金國更是被打殘,不被滅國,就是謝天謝地。

三國之間,又彼此不信任,聯盟更多是壯大聲勢,真正血拼起來,危險很大。

局勢的變化,出乎了耶律大石的預料。

“趙樸,真是強大呀!金國就這樣被打殘了!”耶律大石心情複雜,既是痛快至極,又是擔憂不已。

“宋軍的中興大勢,已經形成,我西遼,西夏,金國都是被剷除的對象。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依着趙樸的性子,我等不是臣服,就是血戰。臣服了,心有不甘;可是血戰,勝算不大!”

PS:感謝風中凌亂~打賞100起點幣,煙雨長河投了1張月票

第237章 變故再生第339章 移民東北第279章 血戰南陽第201章 邊疆風雲第359章 “小武備學堂”第44章 昔之秦銳士,今之西軍第5章 戰局分析第51章 出任監軍第77章 鼓舞軍心第124章 登基九五第446章 金軍對策第423章 悔過書第357章 寧可被打死,也不願被嚇死第194章 密探首領第149章 變法前的試探第114章 局勢惡化第352章 “重錘計劃”第435章 金軍南下,流民作亂第354章 鑄犁爲劍第67章 滅敵第337章 審美疲勞第98章 討賊檄文第357章 寧可被打死,也不願被嚇死第438章 內閣換人第316章 再見舒文繡第360章 婁室論戰第234章 刺王殺駕第47章 再回汴梁第403章 高麗使者第149章 變法前的試探第271章 汴梁成灰烈志存第76章 金軍來襲第344章 耶律紅第49章 援救太原第222章 金軍之內鬥第161章 又要遷都第449章 擡棺出征第47章 再回汴梁第148章 勳章第236章 治傷,輸血第417章 輿論戰第216章 變法(二)第420章 殿前跪求第448章 完顏昌之死第6章 “宋朝版”的論持久戰第1章 我是皇子,我怕誰第404章 高麗公主第273章 紀念宗澤老大人第134章 爭名於朝,爭利於市第236章 治傷,輸血第439章 大殖民開始第243章 擊退金軍第320章 紙幣與銀行第254章 武備學堂大捷第219章 海軍初成第331章 論王安石第198章 揚州大捷第279章 血戰南陽第93章 泉州的佳人第384章 血戰沙場第237章 變故再生第272章 宗澤病逝第196章 連破三道營寨第450章 興武九年第162章 不做唐明皇第186章 襄陽城第215章 變法(一)第8章 宋徽宗退位第307章 遼東掃蕩第430章 皇上中毒了第51章 出任監軍第171章 金軍過河第365章 死地第240章 文武之爭第405章 皇上VS公主第169章 名將養成中第165章 陳東執着第246章 斬將,突圍第93章 泉州的佳人第20章 製造燧發槍第454章 吃蛋糕第337章 審美疲勞第274章 張浚西北行第67章 滅敵第54章 鴛鴦陣再現第193章 奇襲揚州第261章 謀戰第167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58章 人在金營,心在宋第312章 趙鼎請罪第466章 天書傳說第47章 再回汴梁第287章 首戰樊城第242章 精密武器的不足第11章 晉之永嘉,宋之靖康第400章 你可知罪第413章 送二帝回宋第329章 野蠻其身體第403章 高麗使者第351章 劉豫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