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說來也奇怪,就那麼一條鐵路,就把上海的大多數商人的心都攏在一起了,彼此間的合作更加緊密。現在無論洋人還是廣東佬的報紙上,都叫我們江浙財團了。”
張靜江說到這裡,心裡暗暗澎湃。
他不僅是個商人,還是爲政治家,有自己的野心,只可惜他看好的孫文過早地逝世,只留下一個分奔離析的國民黨,讓人嘆息不已。
如今致公黨如曰中天,武漢政斧的種種措施顯示出鋼鐵雄心,實在沒有給國民黨留下爭雄的機會。
然而,這對張靜江來說並非壞事,因爲他不用“浪費”資金支持國民黨搞革命了,同時國民黨內也找不到一個值得他支持的政治人物。
把資金投入到工業建設中,獲得經濟回報,也得到政治利益。
據說武漢政斧有意支持他競選浙江省省長,這樣一來,他就很有希望從幕後支持革命直接走上了臺前,實現實業救國的理想。
“實業救國,民國都十幾二十年了,從前北洋統治的時候,我們這些商人常常受到北方那些武夫的排擠。
如今景象好了不少,致公黨高舉實業救國大旗,背後話事是一羣南洋廣東的商人,雖然和我們的關係不怎麼親近,這些年他們的確幹出不少成績。
未來在這個國家裡,商人和資本家的地位還會提高,或者這就是三千年未有的變局啊!”
張靜江感嘆道,心裡大概下了決心,顯然浙贛鐵路只是開始,浙江、上海等地更大規模的工業建設還需要他貢獻力量。
至於如何組織上海的華商資本參與其中,張靜江從浙贛鐵路建設中找到了辦法,如果還能加個官身,用政斧的力量推動本地區的工業建設就更有把握了。
虞恰卿大概明白張靜江的想法,也願意加深彼此間的友誼,這對雙方都有好處。
“就是可惜武漢離上海太遠了,中央政斧裡都是一幫廣東佬,在政治方面我們影響力太弱了。”
虞恰卿有些遺憾道,擡起頭,有些期待地看了看張靜江。
說起來,作爲同盟會的元老,張靜江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如果他出面整合國民黨的政治勢力,在加上江浙財團的財力,國民黨不一定能取代致公黨的執政地位,但成爲一股重要的政治勢力是肯定的。
這樣的想法有些早,依照張靜江淡泊的姓子,他不想陷入政治鬥爭中而拖累他的實業計劃,不過就算虞恰卿不說,他心裡未嘗沒有這個打算。
“目前國內的狀況挺好的,中央政斧的種種舉措都有利於民族產業發展,也是我們當年革命一直追求的結果。”
張靜江只是淡淡一笑,不忘提醒道,“別忘了,我們的鐵路公司還欠了武漢工業集團一千多萬債務。
除了資金,我們的建築技術人員、鐵軌、機車、鐵路公司管理等方面都離不開武漢那邊的支持。如果惹惱了他們,我們的曰子就苦了。”
“這倒也是。美華公司一向強勢,我們不能和他們翻臉。”
虞恰卿點點頭,心想:浙贛鐵路雖然是自己這些人集資建造的,其實方方面面都擺脫不了美華財團和武漢中央政斧的控制。
如果美華財團和武漢中央政斧聯手起來,把自己這些功臣擠出浙贛鐵路公司,這並不是不可能的事。
想到浙贛鐵路公司揹負的債務,他頭皮隱隱發麻,意識到自己太樂觀了,暗暗打定主意,要試探美華財團的反應,如果人家要是來摘桃子的,把自己這些人排擠出局,那就要好好謀劃了。
虞恰卿又問道:“張老,若是對方要入股浙贛鐵路公司,我們該如何是好?”
張靜江眉頭一蹙,這話說到他心裡去了,對於剛剛從鐵路中嚐到甜頭的虞恰卿等人來說,無論如何都不願意看着浙贛鐵路被美華財團“收編”的。
想了一會,張靜江搖搖頭,似乎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阻止美華財團對浙贛鐵路的滲透,“希望他們的胃口不要太大了。”
歷史上“寧漢合流”南京蔣記國民政斧之所以能壓服武漢的汪記國民政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到這些上海商人的支持。
上海的稅賦更是蔣記南京國民政斧在內戰中擊敗其他軍閥勢力的有力武器——銀彈。
如今歷史輕輕滴拐了個灣,蔣記南京國民政斧不復出現,武漢致公黨政斧從1924年開始也沒忘記拉攏上海的江浙財團,鼓勵引導江浙財團投資國內的工業建設,上海商人集資建造的浙贛鐵路就有武漢政斧在背後大力支持。
只是這種慷慨的支持背後,也意味着不遺餘力的滲透。
此刻會館裡,投資者們都爲鐵路的前景感到樂觀,他們有理由樂觀,因爲他們是勢力微弱的小股東,就算浙贛鐵路公司易主也不會影響他們的利益。
只有張靜江虞恰卿等大股東才明白深層次的危機,他們沒有把這種淡淡的擔憂表現出來,相反他們這些大股東熱情地招呼賓客,處處露出樂觀自信的笑容,號召投資者把更多的資金繼續投資鐵路沿線的開發工程。
……
“張老,恭喜了。”
張靜江正和朋友有說有笑,交流對時局的看法,他們的話題更多地關注在上海的工商業,聊得正起勁,聽到背後有人叫他,回頭一看,就看見劉鴻生笑吟吟地走過來,心道:正主來了!
“你這個煤炭大王現在可了不得了,生意都做到了海外,不愧是我們浙江出來的大才!不過就是想見你一面都難了,正想和你好好聚聚呢。”
沒等張靜江回答,一旁的虞恰卿就熱情的笑了。
“你也不差嘛,上海的銀行界都知道你赤腳財神做了筆好買賣,要做鐵路大王了。”
劉鴻生笑着回敬虞恰卿道,又轉頭向張靜江致歉,“不好意思,來晚了,請包涵。”
論起身份來,作爲美華財團的合夥人,他執掌美華財團旗下的數家礦業公司,是名符其實的煤炭大王,不僅在國內,在東南亞都是響噹噹的人物,自然要比眼前的這幫上海老鄉高出一籌,不過卻沒露出一絲傲慢的心態。
張靜江微笑地點點頭,客氣地表示“沒關係”,況且浙贛鐵路公司的命脈還掌握在對方手裡呢。
“我剛到上海,報紙對浙贛鐵路公司讚不絕口,張老勞苦功高啊!”
劉鴻生朝張靜江豎起大拇指,態度很是敬佩。
民國都十幾年了,偌大的中國四分五裂,如今隨着致公黨的崛起纔有幾分興旺氣象,除了美華財團裡面的那些狂熱的工業黨分子,像張靜江這樣有魄力投入鐵路建設的人真不多,很是難得。
耐心做事的人總會得到別人的認同,劉鴻生打心裡對這位浙江老鄉惺惺相惜,覺得對方是同道中人。這也是美華一向的態度。
“同喜同喜。不過我看,收益最大的還是你這個煤炭大王。鐵路修通了,不正方便你們美華礦業把萍鄉的煤炭運到上海來麼?
我還指望你們美華態度寬容點,不然我們可經不起你們債主的折騰啊?”
張靜江也笑着對劉鴻生道,眯起的眼神暗暗留意劉鴻生的臉色。
他是有感而發,爲了修築浙贛鐵路,江浙一帶的商人都出了大力,砸下上億元,比如他本人就揹負着沉重的債務。
就算是南潯張家這樣的大戶,在鐵路里投入的資金也超過1千萬,冒了很大風險,萬一失敗,張家將受到重創。
幸好,成功了!
張靜江心裡感慨道,臉上泛起一絲紅光,要知道要說服一個大家族陪自己冒險,他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如今就算在劉鴻生面前,他也有足夠的底氣驕傲。
同時,在債主面前,也不得不小心翼翼。
劉鴻生掌管的煤炭公司就在浙贛鐵路中投資不少,因爲他的關係,江浙財團修築浙贛鐵路,還得到美華財團的技術、人才方面的支持。
美華財團的付出都是要有回報的。
聽張靜江這樣一說,大概明白對方的擔心,劉鴻生也不掩飾自己的態度,微微一笑,安慰張靜江道:“放心吧,美華恩怨分明,也不是不近人情,不會做出讓人心寒的事,具體的雙方再詳談。”
劉鴻生的保證有些乏力,缺乏令人信服的內容,張靜江心裡滑過一絲淡淡的失望,臉上卻是一點沒露出來,“此事重大,的確要好好談談。”
“原本此事,我可以一口決定的,不過最近美華高層對浙贛鐵路態度有些變化,所以我不得不慎重。”
劉鴻生解釋道。
“哦?”
虞恰卿對劉鴻生的話很感興趣,耳朵悄悄地豎了起來,心裡暗暗猜測是否牽涉到美華內部的矛盾。
美華給人的印象一向是神秘而強悍的,劉鴻生不經意間的話似乎提及美華內部的矛盾,這不得不讓人好奇,想一窺究竟。
劉鴻生看了看張靜江和虞恰卿嚴肅而好奇的神色,看他們的樣子,估計在猜想美華內部爭鬥的齷齪吧!
不由得覺得可笑,卻沒有繼續往下說的意思,心裡卻想:“美華高層的確有種謀奪浙贛鐵路,把張靜江等人清理出局的意見,是否吞併浙贛鐵路,關鍵還得看大老闆的意思,在他的一念之間。”
張靜江默默揣摩劉鴻生的話,心底嘆了口氣,沒人對唾手可得的巨大利益無動於衷,美華也不例外。
只是,形勢比人強……(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