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染莊的神話
既然有那麼豐富的坯布和坯麻,爲什麼不能直接染成各色的成布呢?現代的紡織專業還包括如何學習染色。聰明的羽塵,用了一年的時間創造出紡莊的故事,第二年,她開始創造染莊的神話。
古代對坯布染色的染料,都是取自天然礦物和植物。天頤皇朝也不例外,將原色青、赤、黃、白、黑稱爲“五色”,原色白用天然礦物絹雲母滌染,然而這樣的白微微泛着黃色,染赤色是用赤鐵礦粉末或硃砂,黃色染料主要用的是一種植物名字叫鑿子,鑿子果實中含有";藏在酸";的黃色素,是一種直接染料,但是缺點是染成的黃色微泛紅光。而染黑色的植物就比較多了,主要用了實、橡實、五倍子、柿葉、冬青葉、慄殼、蓮子殼、鼠尾葉、烏柏葉等。在這五色中染青色最難,使用的是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還有馬藍草,也是染青色的原料
。
可以想象一下,在天頤的普通民衆生活中,色彩是多麼匱乏,只有那麼寥寥的幾種,而且白裡透着黃,黃裡透着紅,色彩都不純正。
第一年,羽塵的目標是要改變不純正的色彩,羽塵首先從白色入手。現代的人,誰都知道漂白劑是怎麼回事,要讓白色的織物去掉微黃,當然用漂白的技術是最方便的。
首先羽塵想到了硫黃燻蒸漂白的方法。但很快就放棄了,一來用它們染色牢度較差,二來,硫磺對人體有害,羽塵可不想成爲“千古罪人”。
退而求其次,羽塵發明了“半浸半曬漂白法” 草木灰加石灰是最好的強鹼,她讓人們用草木灰加石灰煮過的坯布攤開在平鋪水面的葦簾上:“半浸半曬”多日,直到布匹極白爲止。這是道理到了現代誰都懂,那就是利用日光裡的紫外線在水面由於界面反應產生的臭氧對纖維中的雜質和色素進行氧化,從而起到漂白作用。可在天頤皇朝,那就成了最偉大的發明了,經過漂白作用後的白布,色澤豐富,有立體感。一時間,染莊的白布成爲最搶手的貨物,源源不斷地從染莊運出,到達天頤的各個角落。
又用了一年的時間,羽塵將五元色發展到多元色,用各種各樣的植物作爲基礎的染料,比如茜草以明礬作爲媒介,就可以製成鮮亮的紅色,明礬的多少,決定了紅色的深淺,大紅、蓮紅、桃紅、銀紅、水紅、木紅等等就應運而生。
現代最基本的三原色是紅、黃、藍,用這三種顏色可以生成大千世界的所有色彩。羽塵運用三原色套色的方法染色,比如她將藍和黃,混合而成綠色,紅加藍可以調成紫色,紅配黃能出橙色等等,這下,只要想的到得色彩,都可以從染莊出現。大千世界,原來可以那麼鮮豔,那麼多彩。
第三年,羽塵還完成了從染原色布到織彩色布的***,她採用的方法是,先染紗線 再織成布。這種方法得益於她曾經豐富的服裝設計功底,用赤、橙、黃、綠、青、藍、紫、絳、白、黃、褐、寶藍、淡藍、油綠、絳紫、淺橙、淺駝等色彩斑斕的各色紗線,進行豐富的配色,再織成成布,那整匹的成布就是彩色的。
到羽塵十歲那年,她完成了染莊的建設。四年前還是小小的綺莊,那麼不起眼,因爲來了一個叫吳羽塵的醜丫頭,四年後,成立了紡莊和染莊,村莊的規模擴大了二十多倍,成了天頤皇朝最繁華最繁忙的地方之一。
你可以在頂部";加入書籤";記錄本次(13、染莊的神話)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