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賑災(上)

夏秋之交,霪雨兼旬,河北、東北等地同時發生數十年罕見的水災。河北境內大雨連綿,山洪暴漲,京畿一帶傾城澤國,受災縣達103個,災民超過600萬人。

這次的特大水災,與河道年久失修有關。據事後《申報》)1918年2月22日的批露,“查京畿各河二十餘年未經修治,堤防盡行殘缺。此次水患,五大河及數十餘小河同時並漲,氾濫橫流,淹及一百餘縣,面積之廣,所有堤埝無不破壞。人民被災之後,救死不贍,焉有餘力以籌修浚”。

在財力不足、戰亂頻仍的舊中國,天災隨之而來的就是人禍。張作霖已經穩住了奉天,張漢卿的人民黨也逐漸滲透到奉天的各個角落,在一些基層單位也建立起較爲緊密的黨組織。因而對東北的這次災害,奉天民政廳和人民黨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把災害損失降到最小,並迅速在救援之餘果斷恢復了災後重建,讓災民能夠自立。爲此,張漢卿力主成立了農工委員會,負責指導奉天、黑龍江農業廳和水利廳的工作,由莫德惠兼任主任。一般認爲,這是完全意義上的少帥系的人馬在政界的起點----在此之前,莫德惠是少帥委任的招商局局長,歸財經委員會主任劉尚清節制。

反觀關內,由於沒有得到政|府的重視----以這些官僚的作法,他們也無法有效組織起積極救援的力量,災民流離失所,無衣無食,慘像令人目不忍睹。

《北京時報》報道:“白河沿岸及其他外避難人民約達三十五萬,乏衣缺食,睹者傷心。”

“南運河決口三處,天津所屬岌岌可危,食糧薪炭飲水等一概缺乏。西南關外以至南開南市,日本租界等處,一概水沒胸膛,數十萬遭水難民,扶老攜幼,慘不可言。”

“天津各河之水陡漲,沿河一帶村莊盡成澤國。”

已經“隱居”在天津的前總理熊希齡的寓所也被河水吞沒。身處災區的熊希齡目睹了災民的慘狀,也目睹了官員們的無能表現,他立刻奔赴北京,向中國銀行公會求助,得到了捐款萬餘元,交給了京師警察廳購買糧食,運到天津賑災。同時,他又向政|府提出賑災的建議,極力主張政|府出面籌款,賑濟災區所有饑民。

他的建議被提交國務會討論,結果閣員們一致認爲:除非由熊希齡出來主賑,方可定義。政|府方面試圖藉機逼他重回部門任職,熊希齡也擔心自己不出來主賑,政|府不做決定,“則此數百萬之饑民,無有全活希望,遂不得不免爲其難”。事實上,自退出政界以後,他就把政治看作是罪惡的,但爲了災民,不得不結束“隱居”生活。

他於是被特派督辦京畿一帶水災河工善後事宜,盡力撫卹流亡,賑濟飢乏,復創辦慈幼局,收養難童。

賑災必須先有鉅款,可北京政|府財源枯竭,大總統馮國璋只命財政部撥款30萬元交熊希齡趕辦急賑。而嚴寒將至,僅取暖用的賑衣一項,就需支出數百萬。熊希齡決定廣集民間社會資力,以補官款不足。

1917年10月8日,熊希齡利用自己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向全國各省發出請賑通電,希望全國各地諸君子“胞與爲懷,本其己飢己溺之心,爲披髮纓冠之救”。賑電發出,熊希齡以身作則,先捐現洋500元,又命家中女眷縫紉棉衣100套,捐給難民。在他的呼籲帶動下,團體、個人捐衣、捐洋者不斷,外國的慈善團體也有幫助。

同時,熊希齡還聯合梁啓超等人共同發起水災遊藝助賑會,“徵集物品、出售彩票,以所得票資盡數充賑”,並憑藉個人聲望,向外國洋行借款數百萬元,作爲救濟專款。此外,他發電請求唐山、開灤等地務物局捐贈煤炭5000噸,並要求北洋政|府爲賑災提供諸多便利。

這是一個可歌可敬的長者!一個有良心的官員!可是,這麼多的災民,單靠民間的力量很難接濟過來。即使解決得了一時,後續災民變貧民亦是政|府之失職。

可是政|府方面真的無能爲力了。不說中央財政疲憊,就是地方諸侯有心也難拿得出這個錢來,何況各督軍省長都盯着自己一畝三分地,誰也不想充這個冤大頭去----有這個錢,又可以充實手中的軍隊,那個纔是升官發財的正途。至於災民,發生在誰的治下誰去負責吧!

北方本來就窮,就是現今的北京、天津,在那時也只是稍大些的城市,豪華之處只是租界附近,絕大多數地方還算非洲。另外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平常經濟上還能實現自給,一旦發生天荒人災,上下都只有嗷嗷待哺的份,恨不得中飽私囊纔好,從腰包裡掏錢,也只有老熊等實在人。

雖然這些督軍省長們不想掏錢,卻不妨礙他們瞄着別人的錢包。奉天這段時間搞得風聲水起,看來張作霖荷包裡是鼓的,那麼是不是該奉獻點呢?

張作霖當然是要捐的,但是老張是實在人,光捐錢沒好處的事真不想做。開始他也想像其他省的大員一樣意思一下,被張漢卿勸說後改變了主意。

東北在開發之初確實是窮的,但架不住這裡土地肥沃、資源廣闊。而奉天又是東三省經濟條件最好的:闖關東的百姓落戶這裡最多、日本人在這裡工業開發(其實是礦產掠奪)之後,儘管備受剝削,但工業基礎要遠遠超過吉黑二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儼然已經成了全國最富裕的省份。

之前馮德麟和他兩虎相爭時,還顧不上養望這件事。當一家獨大之後,老張的心思開始膨脹,不但爭強東北之心大起,還開始愛惜羽毛起來。當然,他的惜羽,只是對奉天而言。

華北災起,張漢卿立刻敏感地認爲這是充實奉天的一次好機會。發展經濟最需要的除了資金、技術、人才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人。

人是勞動力的基礎,也是消費力的前提。奉天三千萬人對全省來說不是多,而是太少了。衛隊旅爲什麼能夠生存?第一個原因是有大片的廢地可供開墾和使用。以奉天的條件,扔進幾百萬人不是問題,當然需要度過最初的煎熬。

考慮到老張征服全東北的雄心壯志,吉黑兩省人數少得要命,不見正史上建國後還要從全國引起大批知青赴北大荒開荒種地?區區900萬人口真的控制不住這麼廣闊的國土!

這是個天賜良機!

“父親,東北人口本來就少,現在華北水災,難民遍野,我們需要主動大力賑災、接納災民。既能宣揚父親仁德之名,又能發展奉天經濟----這是一舉兩得的事啊。”

對張漢卿的想法,張作霖很認同。如果在以前,他就是有心也無力----一下子安置幾萬、幾十萬災民是相當浩大的工程:解決饑饉要花費大量的糧食、水災旱災之後必有瘟疫、饑饉起盜心帶來治安的問題…現在,奉天糧食充足、治安良好,考驗的只是各級政|府官員的組織能力而已。

而且張漢卿爲帶動奉天工業崛起而鋪墊的粗放型工業模式需要大量的工人,千百年來以農業爲主的生產模式和習慣讓有地農民除非不得已纔會打打臨時工,一時半刻無法招募到充沛的勞動力,災民是極好的補充。

“好是好,可是接收災民是個很傷腦筋的事…”不像張漢卿,老張其實也有逃荒的記憶,他對華北大災是同情的,也希望在有餘力的時候幫一幫,這是兩全其美的事。

只是他沒這個精力。

“沒關係,這些統籌的事就交給我吧。人民黨建立不久,也需要讓基層黨員幹部經歷些事情。”

見小六子想攬事,而且這是個積陰德的好事,張作霖表示全力支持。當然,擔心張漢卿在政事上經驗不足,他還是叫過王永江,好好地囑咐一遍。

很快地,“華北水災奉天賑災委員會”正式成立,年輕的不像話的張大公子擔任主任。甫一上任,他就對外發布願意接收災民的倡議,配以後來大家耳聞能詳的口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爲了表現他的誠意,張漢卿積極響應老熊的號召,他的“一統”和“楊師傅”兩家食品廠緊急無償贈送了五百萬包方便麪,在第一時刻送到災民手裡。

這是中國第一家賑災的實業,方便麪也確實給衣食無着的災民非常有用的救助,贏得了民衆極大的讚譽,“一包方便麪加一杯開水等於一條人命”的宣傳,也讓方便麪大火了一把,尤其是災區記者的筆下,方便麪給救助災民帶來的便利及快捷,點滴成洋。

“一統方便麪,連接災區和我們的心”、“楊師傅,救命的師傅”,這是張漢卿後來在《奉天時報》、《北京時報》等主要報刊上投放的新廣告,也爲“一統”、“楊師傅”方便麪做了回動態廣告。如果追溯到中國廣告業的起源,庶幾可以此爲正朔。

第492章 用兵檄文第272章 中日關於一戰的較量(下)第287章 座次之爭(上)第882章 犬牙交互第773章 如謝安故事第211章 牀前第659章 如意算盤第743章 借雞生蛋第302章 接班人(上)第784章 曇花一現的強硬第386章 唐努烏梁海第872章 跨過鴨綠江第1002章 漢城談判第971章 啓動第411章 請立即退兵第263章 許願第150章 兩塊大洋第651章 徐樹錚的宿命第320章 遠東局勢第918章 有美如斯第106章 帝制風波第51章 禮物第284章 欠錢的果然是大爺(上)第736章 進退第858章 上兵伐謀第838章 國殤第94章 聽黃調第108章 驅狼吞虎第886章 危局第596章 意外之喜(上)第836章 走下神壇的皇帝第101章 禍兮福所倚第65章 衝突第797章 分化第739章 設時間限的談判第41章 收斂第297章 施壓第507章 異樣心思第513章 閱兵式第211章 牀前第501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925章 臺前幕後第235章 軍訓總監第488章 對決第10章 奉天講武堂第970章 顯擺第891章 東方絞肉機第394章 長纓在手第94章 聽黃調第971章 啓動第544章 挖馮玉祥的牆角第292章 第一次入關第439章 用心良苦第8章 鼓手與打手第780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下)第478章 買賣城告急第28章 入戲第801章 逆轉第799章 政治家的行徑第496章 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官第282章 中國人的脊樑第225章 財閥的形成第997章 清酒櫻花和鯉魚第981章 扎手第442章 擊斃了日本浪人第315章 日本要介入中東路第678章 收伏第943章 突襲第750章 海空之爭第511章 推心置腹第657章 人民黨|領導中國第470章 歡笑之外第254章 敘舊第680章 相煎何太急第491章 黑喇嘛第361章 好大的人情第178章 功成第865章 岸炮與軍艦的對決第491章 黑喇嘛第909章 難啃的骨頭第266章 施恩第348章 東北新政第560章 做生意(下)第326章 請願第746章 人民戰爭論第588章 碰撞第102章 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第885章 突圍第8章 鼓手與打手第832章 政工制度第924章 叢林時代第461章 借殼上市第270章 行政管理之初體驗(下)第116章 奉天改革第415章 分化第157章 動員第637章 皇宮裡的客人第237章 政治新星第97章 被盯上了第483章 臨門一腳陷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