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甘倫男爵本來打定主意就在買賣城落腳的。
原本只能算是個小驛站的這個因俄國內亂而蕭條的小鎮----甚至連鎮都算不上的地方,在中蘇通商政策的吸引下,已經重新成爲中國北方與蘇俄進行跨界貿易的好地方。遠東的蘇俄亂了,靠新疆的蘇俄部分受交通限制,無法進行哪怕稍大一點規模的經濟活動,反而凸顯了買賣城的作用。
在遠離老巢達烏里亞進行遠程作戰時,雖然亞洲騎兵師機動性能很好,火力也威猛,但它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需要後勤的強力支援。如果不能在買賣城落腳,也必須在一隅之隔的恰克圖歇腳,不然光寒冷就能把人凍餒。蒙古的白災(大雪)歷來是牧民的天敵之一,對騎兵也一樣。
在冷兵器時代,這樣的一支軍隊對草原周邊任何一支敵對勢力都是巨大的威脅,憑藉以戰養戰的手段,蒙古帝國征服了馬匹所能到達的幾乎每一個角落,舉世無敵。
但是在熱兵|器時代,由於火炮和機關槍的大量應用,步兵對騎兵的威脅越來越大。特別是一支資源充沛的軍隊,如果拒險而守,將是騎兵的惡夢。當年巴布扎布匪軍就是這樣全軍覆沒的,作爲對騎兵戰術浸淫甚深的職業軍人,不會無視這種變化。
但是溫甘倫自信地認爲他完全可以靠人多的優勢一舉蕩平這個小鎮子。出發前他已經對這裡做過周密的偵察,知道這裡守軍的數量,也知道周邊駐軍的虛實。鎮子雖小,卻存儲着許多重要的糧食和草料。另外,因爲是鄂爾渾河和色格愣河的交匯點,買賣城有足夠的水資源可供人生活。
奉軍成長起來唯一的一次大規模用兵,還是躲在直系背後沾皖系的便宜,人數雖多但戰鬥過程簡單,加上皖軍敗退太快,根本體現不出它的戰鬥力,屬於一場不爲列強所關注的內戰。用謝苗諾夫的話說是:“劣等民族之間的內鬥,不值得關注。”
當初張漢卿率軍隊進入呼倫貝爾、“安蒙軍”進入蒙古時,正值紅、白俄軍激戰正酣之際,所以對於進入蒙古的這一支人民軍,溫甘倫並不熟悉。
他仍然停留在祖輩人給出的印象中:中國是一個軟弱、無能、腐朽的國家,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是一羣見識短淺、愚昧落後、一盤散沙式的落後族羣,他們任人宰割,是補充能量最好的選擇。所以,儘管他也知道人民軍對蒙古和中俄邊界的控制力度已經今非昔比,但在謝苗諾夫的要求下,還是很爽快地執行了軍令。
他認爲以買賣城爲基地對蘇俄境內可以方便地進行扇形掃描,可進可退,實在是兵家要地。至於中國,“他們一定會懾於我軍聲威而集中兵力龜縮於庫倫,以防我們南下。呵呵,若不是我軍擔負着切斷蘇俄軍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重任,真想去庫倫走一圈,畢竟那裡所遇到的抵抗,會顯著弱於對面的紅軍”。
他是這樣對部下打氣說,當然也是這樣想的。
可是兵臨買賣城十里,他就覺得十分異常。和通常白匪軍所到之處一片狼藉、人民四處奔逃雞飛狗跳不同的是,這裡的空氣靜悄悄,根本沒有因爲大軍的到達而顯得有任何的錯亂。
如果不是因爲前鋒回報說前面道路被人爲地切成一道寬寬的坎,他真的會以爲蒙民和駐軍已經聞風而逃了。這個時候他還並不以爲意,要知道蒙古廣闊的北、西、中三個方向都是山地,像歷史上冀中平原那樣搞地道戰先天地不現實。
他親自到隊前察看地形,見到寬度雖然三米有餘,卻淺不及尺----畢竟是山地,一時半刻之間,買賣城的軍民無法做成真正的“拒馬”也情有可原。這樣的阻攔,甚至不能遲滯奔跑中的騎兵,如果不是擔心戰馬無意義地受傷,縱馬一躍都可以直接跨過去。只是溝壕兩邊亂石胡亂擺放,會讓輜重和炮兵行走不便----也只是不便而已。
買賣城的輪廓已經依稀可見,時間已經是下午,溫甘倫決定拿下小城並把指揮部搬進城內。他命令他的得力助手、也是他親信列祖欣:“率領一個團,迅速拿下買賣城,我將爲你的後翼。”
列祖欣領命。他是溫甘倫手下之中最能打的一個將領,在白俄軍中很有影響力,手中握着亞洲騎兵師最精銳的“草原之鷹”騎兵團。整個遠東共和國軍隊都對他抱有深深的恐懼,視他爲勁敵。
溫甘倫等待着好消息,但是顯然這次沒有延續之前的輝煌,因爲列祖欣又發現有一條大壕溝。雖然回報說其寬度大致與剛纔一條類似,但因爲離這條溝不遠明顯地又有數道同樣的壕溝,而且隱隱發現有人在內。
列祖欣之所以享有盛名,不是因爲他氣盛,而在於他的智謀過人。摸不清底細的戰場,他是不會輕易下決斷的,這也是他能夠在遠東一帶成名的原因之一。
他派小股騎兵前去偵察,但迎接他們的是炒豆般的槍聲。
亞洲騎兵師都是驍勇善戰的,雖然不都像“草原之鷹”團那麼反應敏捷,但是聽到槍響,這些人本能地瞄下身子並撥馬就回。即使在熱兵|器時代,生長在西伯利亞的白俄軍們還是能夠表現出精湛的騎術,他們的反應和他們的騎術一樣敏捷。
高福源懊喪地搖搖頭。本來他指望着能夠在這裡對白匪軍進行一次有力的殺傷的,但是狡猾的亞洲騎兵師不給他機會。第一道壕溝,就是爲了讓敵方騎兵遲滯行動的,這第二道壕溝,纔是雙方爭奪的前沿。他預先在這裡埋伏下一個連,連同兩挺機槍,準備等到白匪軍臨近再給他們致命一擊的,因爲敵人試探性的偵察,使得戰局從偷襲一下子進入到堂堂作戰的地步。
本着殺一個少一個的原則,伏兵還是通過點射摞倒了幾騎人馬,而且爲了隱藏實力,機槍等重武器都沒有使用,甚至也就當面的一個班進行了迎擊。
但是列祖欣卻仍得到了一個重要的信息:看似很淺的這條壕溝後面,是寬約百米的坑道和亂石堆積的障礙,騎兵不能像在東部蒙古一馬平川式的天然牧場裡馳騁,人數衆多的衝鋒行動在這裡並不適合。
這也是李杜的戰術所在。如果亞洲騎兵師不能充分發揮其快速攻擊的能力而下馬和人民軍打陣地戰,那麼通過這些障礙,完全可以一步一步用空間換取時間,雖然這個空間的騰挪餘地並不大。
按照人民軍戰術條例,一個標準步兵連的防禦範圍在1500米到3公里之間。高福源的連爲第一道正面,也就1000米多的寬度,所以只要敵軍不能快速行動,他對於守住這條防線還是很有信心的。因爲爲了減輕正面防禦的壓力,高福源有直通炮兵分隊的熱線電話,隨時可以得到射程達四公里的三門75mm山炮的支援。此外,他還有一個殺手鐗。
列祖欣很驚訝,他知道倚堅固守歷來是剋制騎兵部隊不二的法門,特別在進入熱兵|器時代,在防守方的密集火力下,用騎兵強攻受到羈累的陣地基本上和送死無異。另外,看來買賣城的駐軍早就有了準備,這和他們之前的估計大相徑庭。
不用奇怪,要知道平定西北和塞外後,人民黨中|央調查部隨之涌進各地,把張漢卿特別關注的蒙地、蘇俄與日本遠征軍的消息源源不斷地進行收集和分析,以研判其動向。日本剛定下經蒙古打擊蘇俄西伯利亞鐵路大動脈的計劃,張漢卿便偵知了,也爲李杜等人爭取到了一定的時間。
加上蒙古草原的廣闊和通訊不便,亞洲騎兵師看起來出奇不易,但終究跑不過電波。幾天的時間,足夠讓人民軍做些準備了。
在列祖欣不敢輕舉妄動的時候,溫甘倫卻傳來命令:“騎兵下馬,儘快突破防線,抵近買賣城下。中國人狡猾,故意布此疑陣以讓我軍放慢腳步。”雖然沒有和人民軍直接交過手,但是不可否認它是一支勁旅。庫倫援軍朝夕可至,他可不想在這裡糾纏。
列祖欣領命,讓騎兵們下馬越過壕溝。
看着俄軍彎腰端着馬槍小心翼翼地向前挪進,高福源很高興,鎮守使真是算無遺策啊。
戰前,李杜召集作戰會議的時候便指出人民軍與白俄軍的優劣之處。人民軍不足在人少,但有利之處是據城而守;亞洲騎兵師人數雖多,但只要不與其正面對抗,讓他們發揮不出機動的優勢,甚至逼迫他們與己方進行陣地戰,那就是一個勝利。
因爲當時的俄國騎兵,無論紅、白軍,都還是承襲了沙俄時代的軍工。其騎兵的主要配置,還是被稱之爲“龍騎兵步槍”的馬槍。
這種馬槍其實是普通步槍的變種,與俄軍常用的M1891步兵步槍相比,長度縮短了76毫米,重量減輕了0.4公斤,雖然由於其攜帶方便瞄準迅速且近距離威力不低於同口徑步槍,但也有彈頭初速低、射程較近、瞄準軸線較短、遠距離精度差的缺點。
而人民軍的裝備,已經是制式的“漢”式步槍,除了槍管長之外,具備了馬槍所不具備的所有長處。在中遠距離交鋒中,正可以發揮優勢,點殺奔跑中的步兵,畢竟他們的速度與戰馬的奔跑差了許多。
下馬作戰,也就意味着下馬的時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