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事變中,集體領導制顯示出卓有成效的優越性,中|央警衛局也在履行中|央意圖、抓捕叛亂分子中立下大功,所以張漢卿準備把它在各個方面發揚光大。
首先在保衛中|央的安全上,中|央警衛局內部成員進行了改組,並在全國各省都組建了同種部門,以策應當地黨政高級官員的安全。中|央警衛局雖然與它們平級,但因爲是首都,局長例兼中|央辦公廳副主任,高配上將,如姜化南。
中|央警衛團也有升格。本來師級配警衛連,軍級配警衛營,軍區一級配警衛團,則中|央從名義上也要配警衛師。當然碰到“中|央”兩字,升格是自然的。
因爲發生了官兵強衝於一凡住宅之事,所以其職能也有擴充:警衛師負責對中|央一級領導人及其家屬派遣貼身警衛人員,並且負責保衛中|央要害機構、地點(天安門、中南海、北戴河、國會大廈、軍委大樓)及中|央領導人住所的安全。
領導人外出,則由中|央警衛局負責協調各地警衛局力量,並負責協調當地公安武警,出行則由各地警衛局配合警衛師完成任務。
作爲直接保衛中|央領導安全的特種機構,中|央警衛師內部也有大幅度改革。
首先,師長、副師長、參謀長、政治部主任這四駕馬車都兼中|央警衛局副局長,雖然軍內職務不同,但在政治上的待遇是平等的。他們與中|央警衛局局長組成一個5人制的常委會,共同負責特殊形勢下的命令統一問題。
譚海擔任警衛師的師長,若不是其識字不多是硬傷,應該早就晉升爲上將的;副師長劉多荃例兼北京衛戍區第一副司令,他做過軍隊管理和情報管理,在保衛工作上是一大裨益。
參謀長魏益三是政工幹部出身,做過軍校教員,也曾經帶過兵。
而新晉的師政治部主任張競渡在上次的陰謀叛亂中堅定信念,是粉碎陰謀集團的大功臣,事後張作霖直接越級提拔。這個職務將例兼北京衛戍區政治部的第一副主任。
1926年底,沒有比張氏父子“死而復生”更有喜劇性了的,也沒有比其後在中|央政治局、中|央軍委的動作更讓人驚訝的。
國慶節後,張漢卿醞釀已久的減少軍人在政治局中的比重、並充實中|央軍委的計劃開始在其後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軍委委員、國務院組成機構的負責同志都列席了會議。
辦法就是把一些在外統兵的軍委委員調回北京擔任新職、讓仍然位列於政治局委員的部分軍委委員退出政治局,並在政治局補充部分文職官員。
這項決定將在明年初的人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落實。在這次大會上,張漢卿提出了“軍委委員應集中在中|央,除非需要,不兼政治局委員,專職于軍隊建設”的構想。
所謂“集中在中|央”,是因爲目前中國的交通狀況,使部分主要職務在外的軍委委員們很難真正履行其作爲“三軍司令部”的領導職責,如擔任武漢軍區司令的戢翼翹委員。
所謂“不兼政治局委員”,就是指的目前在政治局中的戢翼翹、汲金純、于學忠、楊宇霆、郭鬆齡而言。
前三者是軍區司令員,例來在政治局活動中可有可無----也不怪他們,一是路遠,二是有老、小張在,他們的票都是擁護票----張漢卿已經取得政治局的絕對優勢,因此對他們的“佔位置不做事”的現狀準備給予改變了。
這其中,特別被“降職”的是于學忠。他本來是政治局委員,現在被要求拿掉這個頭銜,相當於從副國級降回了正部級,因爲在醞釀的新軍委委員中,地方軍事一把手不再進入。
楊宇霆、郭鬆齡級別不變,仍然兼着軍委委員,但是他們的政治局委員的頭銜將同時去掉。楊宇霆還去掉總裝備部長兼職,由張孝準升任。
不出意料,張孝准將由中將晉升上將。
汲金純調任國防部副部長、戢翼翹調任副總參謀長,算是給他們的一個補償;只有于學忠因資歷問題暫且無法晉升、且華南一隅中|央鞭長莫及,有他在也算是東南屏障。作爲對他的激勵,張漢卿發文讓他兼管華南艦隊,行政級別保留副國級。
接下來演變成八大軍區互調了:蘭州軍區司令邢士廉調任新成立的北京軍區司令,把相當重要的京畿防線交給他,也算是給奉系老將一個心理安慰;
成都軍區司令萬福麟調任武漢軍區司令,濟南軍區司令於珍調任蘭州軍區司令,南京軍區副司令、代司令張自忠調濟南軍區司令,算是正式擠身大司令員之列了。
升濟南軍區副司令兼28軍軍長荊有巖爲成都軍區司令,第4軍軍長張維璽接任南京軍區司令,北京軍區副司令趙恩臻兼北京衛戍區司令。其第4軍、第28軍軍長遺缺,分別由張誠德、扈先梅轉任。
這也充分證明,五大主力軍在中|央軍委心中的地位,以及張漢卿對軍權的進一步抓緊。
經過這番調動,擔任地方八大軍區的主將都是上將、中將銜,所有軍委委員或大將都調進北京,形成“弱枝強幹”的效果。
中|央軍委內部也有大動盪:吳俊升因爲吳泰來的關係,向張作霖自請處分,並決定辭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常委的職務。雖經張作霖反對,但他堅持向政治局提出申請。
爲了挽留這位爲了建立新民國立下不朽功業的大帥,最終政治局決定,同意他辭去軍委副主席職務、全職擔任國會主席,但保留中常委。
這個決定也將在新一屆黨代會上予以確認。
爲表示信任,張氏父子安排吳的老部下樑忠甲除繼續出任其起家的29軍軍長外,還兼任瀋陽軍區的副司令;在慶賀其63歲生日的當天,張漢卿偕夫人于鳳至親自祝酒,並大書“自古名將愛良馬,從來美人屬英雄”以助興。
將之詡爲名將、英雄,更以擁美人得良馬爲得意,讓吳俊升感動不已,也爲團結老奉系做出了一篇錦繡文章。
在軍令軍政體系上,總政治部與總參謀部和國防部並駕齊驅,總政治部的副官還與三部主官一道在隨後的政治局軍人壓縮改革中並列身兼軍委委員、政治局委員,可見張漢卿對它的重視。
無論是總政主任姜登選,還是副主任兼軍委秘書長的王以哲,都對建立健全政工系統有強烈的危機感和機遇感。
因爲姜登選在老奉系軍人中的威信和政治部的權威,更主要的是新老兩位主帥對政工系統的重視,特別是“巨流河事件”的流產,很多原先有牴觸的高級軍官多被清洗:調離或退役,因此,各部隊(含武警部隊)的政治部官員正式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總參與國防的權限也在《軍委組成條例》中予以清晰分離:與作戰無關的軍事行政機關轉隸國防部,使它成爲掌握軍事保障和行政職能的雙重機構;總參謀部則執行軍委的作戰指令,分析國際安全形勢,判斷軍事威脅,制定戰爭方案和軍隊使用計劃。
有吳俊升、孫烈臣、張作相等老帥全力響應,有地方諸侯應命,這次軍事上重大的人事調得以順利進行,重新洗牌的過程也是展示張漢卿實力及影響的舞臺。
之所以突然來這麼一下,既是抓軍權穩定大局的需要,也是對軍隊裡親日派的削弱。衆所周知,在奉系起家的過程中,難免有一些五.湖.四.海觀念的、和日本人拎不清的人佔據奉系高層,特別是在奉軍裡。
不是怪他們和日本走得近,其實也是歷史造成的。因爲近代師從日本,所以許多軍官都是在日本陸軍大學裡畢的業。姜登選、楊宇霆等絕大多數老奉系軍官都是,甚至連少帥系的蔣百里也都是,不過他們仍能秉持中國心,在奉系強大過程中理智地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中日關係。
隨着少帥系的強大,特別是非東北系的將領逐漸佔據高位,將會稀釋這種狹隘的地域觀念或者抱團思想。
中國是全中國人的中國,不是東三省的中國。張漢卿自從把奉軍與人民軍合併後就孜孜不倦地宣講一個道理:每個中國人,無論地域、民族、宗教信仰有多麼不同,他都應該團結在一個旗幟下面,那就是“中華民族”!
人民黨已經統一了全國,所有的有眼光的領導人都應該從全國一盤棋上考慮問題。
八大軍區經過這一輪調整,已經有四位非東北系的司令官;未來新的13位軍委委員中,已經有四位關內將領。儘管比例很小,但是考慮到五大帥的出身及跟隨他一起打天下的韓麟春、姜登選、汲金純、郭鬆齡、戢翼翹、米春霖等已經只能算半個老奉系,人民軍的視野將會不可避免地照向全國。
在這種情況下,原本老少帥的私人機構已無存在的必要,如原巡閱使署的八大處、少帥辦公室的六處都裁撤,劃分對口的單位裡。其實也就多一幅框架,張漢卿通過軍委、政治局、書記處已經完全掌握了大局,原本的幕僚隊伍早已是兼職勝過本職了。
張作霖的原副官處長楊毓珣從中將銜的中|央警衛師師長躍升爲陸軍副司令,原參謀處長喬賡雲也做到陸軍參謀長了。張漢卿的身邊人亦有不俗表現:原海警處長陳世英擔任海軍副司令;原負責一處軍事的林蔚擔任國防動員局局長;楊永泰擔任陸軍政治部主任。
這五位同時晉升上將,既是老少帥繼續擴大在軍權上的優勢的體現,也充實了三軍總部的隊伍建設,同時給黨內軍內以信號:張氏父子擁有完全的權力。
沒有一個人對上述安排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