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張漢卿的心思

兩個大國之間的戰爭,註定是持久戰,這一點人民黨高層早有共識,日本政界卻一直迴避。

不是理解不了,其實道理很簡單。但是如果不試一試,哪裡還會有奇蹟?要知道大和民族一向自詡是製造奇蹟的國度。甲午戰爭是這樣、日俄戰爭同樣如此。

漢城大捷後,戢翼翹把朝鮮部隊一分爲二,設立前線司令部和支援司令部。前者顧名思義,是作戰的主力;後者名爲支援,其實是做了除直接作戰以外的一切事務,以支持前方的作戰能力。這樣,有4個軍的作戰對象從日軍轉向朝鮮僞軍,在前線司令部轄下只有7個軍,30多萬人。

既已造成南北朝鮮對峙之勢的既定戰略,朝鮮人民軍轉入戰略防禦是自然而然的,這時候鞏固後方就成爲大事,這在戰時問題還不凸顯。

日本在朝鮮統治二十多年,雖然激起韓人反日,卻也培養出不少韓奸,那支皇協軍就是一例。這些人在日本敗後仍然控制着北部朝鮮的角落,成爲朝鮮穩定的毒瘤。

在張漢卿看來,打敗日本,即使是在其增兵的情況下,不是難事。朝鮮事務委員會當務之急,是穩定朝鮮秩序、把北部朝鮮佔領區納入中國經濟建設的系統裡來,利用朝鮮獨特的地理位置打造中國東北的安全屏障。

這時建立一個親華的政|府就顯得非常必要,於是軍政|府應運而生了。

所謂軍政|府是張漢卿一手搞出來的。在漢城戰役激戰正酣的時候,張漢卿已經與張作霖等高層制定了建立一個由他所控制的朝鮮地方政|府,以穩定經濟和工業,並使因戰爭而近乎癱瘓的交通重新恢復,爲給前線輸血打造一個便捷、安全的環境。

在這種情況下,朝鮮軍政|府在悶聲中成立,擔任軍政|府主席的,是名聲不彰的朝鮮族人金三順,而非在上海的所謂“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所選舉出的李承晚。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就是朝鮮半島在日韓併合後,於1919年在中國上海成立的一個流亡政|府,機關設在法租界馬浪路(今馬當路)普慶裡4號,對外稱作“高麗僑民事務所”。在第一次臨時政|府代表會議上,通過了(臨時憲法),並選舉李承晚爲臨時政|府總統。

對於民族精神異常濃烈的韓國人民而言,該臨時政|府彷彿他們“民族獨立運動的聖殿”,畢竟它見證了流亡海外前輩抗爭不懈的血淚史。

不過中華民國政|府沒有承認它,世界也罕有國家給予過關注,畢竟,和日本這個大國的關係比較起來,一個無根無勢的所謂流亡政|府的影響是極小的。

在朝鮮戰爭打響的時候,李總統就非常興奮地向他的追隨者們宣告:“朝鮮解放,指日可待。”長期生活在中國的李承晚,強烈地感受到中國的崛起,也深信以人民黨和人民軍的力量,是完全能夠把日本人趕出朝鮮半島的。

所以他在各個場合爲朝鮮人民軍搖旗吶喊,就爲了能在戰後借中國的勢,不費吹灰之力完成復國的大業,所謂借力打力、借雞生蛋。

可是,張漢卿會這麼輕易讓他不勞而獲?數萬將士的鮮血、十數億元的軍事開支,會隨隨便便把江山交給他?找也要找個能夠聽中國話的,或者乾脆達成他內心一直想做的事:吞併朝鮮。

朝鮮歷來是中國的附屬國,漢武帝滅衛氏朝鮮設立樂浪、真番、臨屯、玄菟四郡以後,朝鮮半島北部大同江流域一直是中國設立的郡縣的統治區。自唐以來,中國即爲朝鮮的宗主國,在法理、人心上都沒有障礙。不過那時候,朝鮮人還都是在現在的朝鮮生活。

到清朝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清朝對東北實施封禁政策。鴨綠江、圖們江中朝邊境地帶尤爲封禁重點,對兩國之民私自越江處以死刑。

封禁政策使東北尤其是中朝邊境地區土地長期荒蕪,未能及時開墾,未能大量駐兵和廣設行政機構。同治十年(1871年),清朝始廢止東北的封禁政策,實行移民實邊政策。但在中朝邊境地帶仍嚴禁朝鮮邊民越境。

但朝鮮北境在公元1860年~1870年間連續遭受嚴重自然災害。朝鮮民衆尤其是鴨綠江、圖們江沿岸的平安道、黃海道的民衆,爲了謀生,冒禁非法渡鴨綠江、圖們江越境,到對岸中國遼寧、吉林省墾荒居住,人數越來越衆,開墾土地越來越多。

清光緒八年(1882年)2月,朝廷決定對非法越江來中國懇種的朝鮮流民。準其領照納租,加入中國國籍。同年8月,朝鮮國王寫信給清廷,請求允其“刷還”本國非法在中國境內墾居的民衆。清廷允准寬限於一年之內刷還。

但1883年7月,朝鮮政|府不但不刷還在中國境內非法越境的朝鮮邊民,反而提出土門、豆滿爲兩江的主張。

朝鮮認爲中國延邊地區的海蘭江爲土門江。主張“土們江”(實爲中國海蘭江)以南皆爲朝鮮領土,即圖們江北、“土門江”(實爲中國海蘭江)南的中國延邊地區爲朝鮮領土。這一主張,不僅使原來非法在這地區且居的朝鮮流民不被驅逐,更促使無數朝鮮民衆非法來這一地區墾居。

1873年,日本在清朝孱弱的當口與朝鮮訂立《日朝修好條規》(《江華條約》),該條約開宗明義指出:“朝鮮國自主之邦,保有與日本國平等之權”,這成爲朝鮮脫離中國藩屬的開端。大清國不敢理直氣壯地行使宗主國的威權,其嚴峻後果不久就體現出來。

1879年,日本強行吞併了琉球國,大清國顏面掃地,朝鮮更是表現出了離心的傾向。

琉球事件對中國的朝貢和藩屬體系,是一次巨大的衝擊。中國駐日公使何如璋明確提出“琉球既滅,行及朝鮮”,李鴻章亦擔心:“若隱忍緘默,彼且疑我怯弱,或將由琉球而及朝鮮,不如早遏其萌,使無覬覦”。

若真能如此,則中國幸甚,朝鮮人們幸甚,可是昏庸的清政|府不敢如此做。

在日本的鼓動下,朝鮮成立了一支新型軍隊“別技軍”,由日本軍官出任教官,其待遇遠遠高於舊式軍隊。1882年,舊軍因長時間沒有領到糧餉,發生譁變,並與新軍發生衝突,攻打日本公使館,擁立歸隱多年的大院君重新攝政,史稱壬午兵變。

大清政|府應朝鮮要求,出兵“維和”,並將侵奪了國王權力的大院君逮捕,帶回天津軟禁。從此,中國開始在朝鮮駐軍,重申“朝鮮永列藩封”,並獲得了領事裁判權和海關監管權,幫助朝鮮訓練新軍、開展“洋務運動”,加強了宗主國的權力。

同期,中國也與列強一樣,在仁川等港口城市設立了租界,大批華商開始進入朝鮮。

隨軍駐紮朝鮮的張謇,提出了《朝鮮善後六策》,主張廢除朝鮮王國,設置郡縣,納入中國版圖;而朝鮮大院君也秘密建議,中國應效仿元朝,在朝鮮設行省、派監國,“則國自保,民自靖”。

但是,李鴻章看了張謇的建議,痛斥其“多事”。最終中國採用的依然是將朝鮮問題國際化、中立化的“和平發展”政策,吞噬了自己本來充裕的外交回旋餘地。讀史至此,常令張漢卿扼腕長嘆。

1895年,中日雙方訂立《馬關條約》,正式宣告朝鮮獨立。至此,中國所有藩屬國全部喪失殆盡,門戶洞開,周邊毫無戰略緩衝餘地。

1897年,朝鮮宣佈建立大韓帝國,大韓皇帝終於可以和大清皇帝平起平坐,自稱爲“朕”了。大清國幾乎立即予以正式承認,再度展現泱泱大國“以德報怨”的奇怪胸懷。

1904年,日本和朝鮮簽訂保護國條約。1908年,朝鮮向中朝邊境上的“間島”地區派駐官方機構,與中國邊民發生衝突。

這一地區,本是中國爲了收留朝鮮難民而特許其開發的中國領土,朝鮮卻聲稱是其領土,中朝兩次領土談判均因朝鮮的蠻橫而失敗,這就是中國的仁慈和上國氣度所帶來的回報。作爲另一種關係割裂的證明,同年,朝鮮停止祭祀明朝皇帝,在政治形式上表明朝鮮與中國的關係斷絕。

1909年,間島問題被列入中日重要談判議題,面對中國方面提供的過硬證據,作爲朝鮮“保護者”的日本人同意中國對間島享有完全的主權,但中國被迫在其它涉及東北的事務中做出大幅度的讓步。此一故事,是造成後世中朝雙方學者邊境爭端的主因,一切的主因,都有日本人在操縱。

1910年,朝鮮與日本簽訂《日韓合併條約》,朝鮮亡國。一年之後,大清亦亡,真正體現了脣亡齒寒的歷史定位。

這也是當代國家對領土爭論的常見矛盾:或以土地爲界,則土地上所有居住民爲本國國民;或以民族聚集爲界,則民族長期生活地方均爲其領土。這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死結。

因爲都是有歷史淵源的,所以筆者不願就此作過多的個人評價,但是要想到,當初因爲中國是宗主國,所以不在意邊境的一些出入----“你的所有都是我的,給你一點又有什麼?”是當時統治者的見識。

但是後人不會做如是想,後世仍有“長白山是韓國的”這種論調塵囂日上,中韓建交後還引出了在中韓兩國學者中存在的有關中朝之間涉及2.9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主要是延邊地區)的主權爭執。

而正史上北部的金家王朝還因爲他們的“太祖”曾經在中國的長白山進行過抗日遊擊戰便要求把“白頭山”(朝鮮人對長白山的叫法)劃歸他們,理由就是白頭山家族的榮耀不能出現在異國他鄉!

既然將來有這些麻煩,還不如現在就解決這些麻煩。既然無論如何都會有邊境衝突,那還不如搞個大大的邊境!

第901章 僵持第980章 忍辱第286章 督軍團天津會議第475章 這個問題很複雜第43章 少年人有朝氣第278章 泥巴里的陽春白雪第379章 外蒙|獨立事件第330章 圖們江邊的血案第864章 海上烽煙起第406章 海軍的三駕馬車第202章 引狼入室第78章 裂痕第643章 軍制第37章 不打不相識第149章 決死團第792章 紳士與野獸第751章 空、潛、快第11章 覲見第181章 枕頭風第979章 破局與破家第754章 交通大建設(下)第425章 攪皺一池春水第971章 啓動第528章 王倒第235章 軍訓總監第986章 人民黨的好朋友第991章 深謀遠慮第859章 鋼鐵怪物(上)第526章 同室操戈第98章 問訊第443章 要過好日子來東北第556章 少帥用人第640章 又見皇后第408章 臺前幕後第357章 一個朋友第424章 出山之邀第506章 攻堅第306章 當斷之斷第264章 收編第945章 二鬼子第354章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第615章 如夫人第978章 泡妞也是爲了國家第858章 上兵伐謀第612章 逼宮第308章 歪才正用第735章 宋子文身陷囹圄第659章 如意算盤第522章 趙倜的煩惱第725章 不算成功的成功第307章 示弱第367章 人事與人勢第293章 福兮禍兮第688章 庚子賠款第31章 戲外第839章 昭和不和第494章 天有不測風雲第569章 博弈第431章 天津大買辦第401章 海軍之始第591章 心事第940章 少帥的怒火第727章 糧食危機第518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337章 又見婉清第603章 膠濟線易主第677章 大明湖畔的狗血劇情第281章 引薦第791章 熱絡第460章 野心第127章 軍閥時代第706章 洗牌第555章 血性在否第415章 分化第971章 啓動第611章 孫文北上(下)第820章 巨流河驚變第486章 東北義勇軍第112章 戲精第892章 繳獲了一面軍旗第345章 好事近第244章 染指江省第8章 鼓手與打手第636章 意志的較量第945章 二鬼子第707章 政治遺言第101章 禍兮福所倚第428章 佈局第28章 入戲第308章 歪才正用第76章 秀才與兵第724章 奠第880章 輕敵第804章 敲定第799章 政治家的行徑第267章 包容第134章 衛隊旅第680章 相煎何太急第780章 四海之內皆兄弟(下)第540章 要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