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夷變5

江寧行在,愈發寒冷和蕭疏的天氣當中,終於等來了讓人稍微振奮一些的消息。

“恭喜君上。。”

“荊湖之亂已然初步平定,陷賊各州一舉光復。。”

“最終五路行司並討擊軍部,於復州殺獲賊勢各數萬。。賊首法氏以下千餘頭目皆已伏法”

“爲患當地多年的雲夢水賊,亦是受此重創,餘皆星散不復爲亂了”

“自此,來自山南各道兵馬約十萬,已經抵達饒州而沿江水陸並進南下”

“急待地方組織的糧餉緇用,以便沿途供給。。”

“傳令江西、荊南轉運司,現地調發糧稅就近以犒軍食。”

隨後,因爲這段時間就沒法睡個好覺而有些形容憔悴的監國就批覆道。

“一亦抵達郴州,就地成立討逆前沿行司,”

“以大參事府總綱,撫軍大將軍孫靜邦爲招討總管。。署嶺內平定事宜,編列五軍”

“以樞密籤事,洛陽少尹並中州留守王端臣爲招討副總管。分領東路招討諸事。編列三軍。”

“署五路招討總管寧衝玄,爲江北各道殿後留守事。。編列四軍並二十五軍府。”

“署前淮南行營總管劉紹能,爲江東、兩浙安撫處置大使並江西都督。。”

“傳令种師道的三路討擊軍即刻歸建。。”

“於江寧設御營宿衛司,以殿前、御營、神機、防軍各部編列五軍,隨我親征南下,”

“着御營後軍統制徐慶爲先鋒兵馬使,優先補足所部而先行前出韶關,伺機奪回韶南各州。。”

這時候,彙報的流程卻出現了一個停頓,然後纔有人吞吞吐吐的道。

“閩中制置使急報,夷洲生變,”

“有賊人以前澄海世子爲名,於島上嘯聚作亂而連陷數州。”

“亦有藩家爲其所蠱惑而置身從賊,是爲對方糜爛不可收拾。。”

“這又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

監國頓然臉色一冷,緊接着又質問道。

“前澄海世子不是還禁在宗正寺裡思過麼。。”

“回稟君上。。”

一名通事舍人硬着頭皮回答道。

“夷洲地方渡海求援,輾轉至今方纔送抵行在。。卻是半個多月的事情了”

“而前澄海世子,亦是在此之前就放還回家。。”

另一名通政官也接口道

“還是以澄海公在大府那兒,所求的恩典啊。。”

“尤爲可惡。。”

監國臉上頓然冒出怒氣來。

“這一家子的狼子野心,竟然是蓄謀已久了。。卻成了我的一時之患了”

“可是澎湖和翁山的水師呢,還有幕府和東海社在當地那麼多的營生和眼線,”

“怎麼就沒有發揮一點兒用處,輕易讓賊勢就此做大了。”

“以這東海之大,難道就無人可以替我分憂了麼”

“君上息怒。。還請保重身體”

左右急忙勸說起來。

“夷洲畢竟還相隔了一個作亂的閩地,眼下是在有些鞭長莫及啊”

“眼下爲嶺外平定計,已經拿不出跨海而徵的船運和軍力來了,”

這時候一個有些突兀的聲音,打破了他們紛聲擾動。

“淮北奏進使轉呈報曰,近聞夷洲有變而淮地甚爲所慮。”

“是爲大軍後路輸供計,多日前已經由留後羅候引兵前往平定了。”

“什麼。。。”

在片刻的靜默和失神之後,才聽見監國有些嘶啞的聲線道。

“好,真是幹得好。。”

“居然是淮鎮出兵了。。還是羅候親率的”

“果然是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啊。。”

“恭喜君上,安得此干城。。”

雖然私下裡不免會猜測紛紛,這出兵其實是不乏那位私心和利慾在期間,但是在這種形勢和氛圍之下,殿中各位近臣和官員,還是得在明面上做出一致歌功頌德的姿態來。

在這一片全力吹捧的氣氛當中,監國也總算想起來應當採取的後續處置手段,而當即宣佈道。

“來人擬詔,追加淮北留後爲夷洲、閩中制置路,全權善後處置大使。”

“總其戎務而暫攝軍民,待到平定夷洲之後,就近移師酌情光復閩地。。”

雖然身爲習慣總攬一切的上位者,在事後被迫接受既成結果並不總讓人愉快,但是在家國存亡的大位危機面前,他還是分得清孰輕孰重的基本取捨,也多少明白和知曉對方行事的動機和理由。

既然對方有這個的需求和必要,那就乾脆用這個相對整體大局,已經不是那麼重要的過程來作爲駕馭手段和後續引導好了;至少這樣處置下來的話,也算是將這隻有些棘手的局外力量給充分利用起來;

無論是孤懸海外的夷洲,或又是相對地理封閉的閩中,在數年的短期之內,都不至於對大陸上的局勢產生什麼實質影響的邊角之地,正好用來羈絆不怎麼安分的淮鎮多餘的力量。

乃至讓他們不至於無所事事之下,又別生出更多的事端和變故來;還可以給正在肆虐兩浙之地的大雲賊勢頭,足夠的牽制和威懾纔是。

身爲上位者的眼界格局和機變權衡,就再次充分體現在了這些地方。

。。。。。。。。。。。。。。。。。

夷州西北沿海的平原上,一陣陣海上吹來的溼潤涼風,掠過整齊劃一地田野。而在寂靜一片的曠野當中,戰火留下的痕跡依舊時不時的,突然出現在行路人們的視野當中。

“多好的田土啊。。”

走在一隻小小的隊伍當中,來自淮地的農官裴宣大聲的感嘆道

“若是都種上三季稻的話,只怕還可以多養活數倍的人口呢。。”

“就算是種上豆薯,每畝也可以收它個六七石把。。”

想到這裡,他手裡擺弄着大車上沿途收集來的土樣,繼續感嘆道。

“真是白瞎了這上好的地方了。。”

作爲裴宣出身的體系,與廣府京大的思農院一脈相承的淮東農學和農官,算是淮鎮體系一個獨樹一幟的存在;甚至在聯校當中所獲得資源和扶持,也是僅次於武備和吏務分院,而與財會、拓殖諸科並列的大科目;

而農學和農官系統出身的人,同樣也佔據了基層人員中的相當比例。因爲,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最爲貼近小民百姓的實際需要,而在上下呈達之間具有某種天然的優勢。

而裴宣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這一隊人特別放下手中的差事奉命渡海前來,協助進行的乃是地界測繪兼土地成色評估的工作,爲的是將來淮軍長期佔領和經營做準備和打基礎。

事實上,夷州之地在地形上呈南北長而東西窄的長梭狀,中央爲連綿起伏的山脈所阻隔和分割成若干片地域,而溪流縱橫密佈其間。

至於事宜人口聚居和農耕開拓,而比較連貫的大平原地帶,都主要集中在島西靠近大陸的這一邊,而構成了大約十三個州的地界,而大多數州下既有直接管民的縣治鄉里,亦有分藩諸侯領有的城邑和鄉社聚落。

而這一片長條地帶上,正可謂是沃野數千裡而阡陌縱橫,雞犬相聞而人煙富集的繁華富熟之所在,只是其中朝廷的直管州縣,主要集中分佈在靠近海岸線的沿海沿河地帶;而夷州分藩們的領有,則在靠近內陸山區的東部地帶。

作爲曾經統領過東海道各藩四大公室之一的澄海家,因爲歷史的變遷和重重緣故,沿襲如今雖然只剩下一個名義上的宗藩之家和夷州總管領的身份,而不再實質管理和干預地方事務。

但在夷州當地還是存留了大量,以俸料地爲名的田土產業和形形色色的權益,雖然歷代下來已經被削奪和侵佔了不少,但是剩下的部分在宗正寺派駐機構的代管下;每年依舊爲遠在廣府的澄海公一族,提供着優厚無虞的奢華生活所需。

而其中光是分佈在夷州北部,這大片俸料地名下的田畝和山林,加起來也有足足上萬傾之衆,在正常年景之下,每年足以提供五六個上縣的錢糧產出。

因此,在短期內不方便對地方勢力大動干戈的情況下,這些個掛在澄海家名下的俸料地,就成了淮鎮第一步可以下手和開刀的對象了。

雖然在此之前這些地方的產出,同樣也是被指定撥轉專供淮鎮以資軍食的,但是需要假於人手而不得不默認既成體制下,層層流轉損耗所獲得的東西;又怎麼比得上自己親自經營和直接管理下的產出效率呢。

而且,裴宣他們所見所聞的這些土地上,大多數還是在驅使藩奴的早期耕作手段下,以一套相對粗放簡單的生產運作模式,維持着日常的產出;況且由於某種體制積弊日重之下,這些宗正寺管理下的田莊聚落,在生產工具和耕作手段上明顯缺乏改進的動力,於水利設施也失之於老化落後。

完全沒有能夠發揮國人在土地上精耕細作,而竭盡所產的傳統,而充分把這些地力優勢以及降水和氣候所帶來的好處,給發揮出來了。

因此,現在淮軍以夷州善後處置大使爲名,沒收和接管了這些逆產之後;經過合理的丈量和規劃,完全可以再輕鬆編管和安置上數萬口民;再稍加用心的營治,預期來年大可以輕鬆翻上一番的產出,以及其他資源的收穫,也是不在話下的事情了。

第1192章 徐州起2第698章 履新2第1105章 歸遠5第812章 啓新2第517章 礦業、前景第1114章 歸遠14第716章 大羅(6)第1061章 零落11第971章 浮夢第1259章 再決9第386章 迴轉第363章 蕩響第554章 歸還4第709章 啓東(9)第1003章 夷變3第424章 戰局7第230章 交涉、決定第138章 騷然第208章 波羅廟與節操第48章 再變第583章 變數3第96章 厚積4第116章 碎夢第1022章 瀾動2第712章 大羅(2)第890章 反動10第962章 沉驚12第68章 入死第23章 醉聞第902章 臨峙2第236章 夜半無人私語時第338章 貯備第950章 破釜10第96章 厚積4第163章 有變第808章 淪沒8第8章 一場富貴?(下)第1003章 夷變3第215章 交代第1028章 瀾動8第564章 營生4第294章 戰淮北八第305章 戰淮北十九第1105章 歸遠5第1206章 淮動6第238章 請求 表示第1186章 會江寧10第550章 根本6第1246章 新章6第1245章 新章5第76章 史話第887章 反動7第626章 悵懷21第930章 驚破10第1211章 平盧第610章 悵懷10第834章 雲起4第168章 微瀾2第1099章 立新29第496章 聞驚6第1089章 立新19第174章 開端?第601章 悵懷第55章 別亦難(續)第441章 天傾5第1183章 會江寧7第487章 漸變17第356章 合流與襲變第340章 挖角和折轉第406章 應援第360章 戰雲3第1200章 徐州起4第192章 港西第1075章 立新5第546章 序間6第1054章 零落4第518章 兵戎2第273章 斬獲、梳理第590章 變數10第266張 窮盡第342章 投獻第1182章 會江寧6第524章 我保證不打死你第1143章 潮新13第481章 漸變11第937章 驚破17第824章 啓新14第203章 只若初見第1274章 卷蕩4第1009章 夷變9第48章 再變第1082章 立新12第609章 悵懷9第867章 撥亂7第76章 史話第26章 忽來第792章 肘腋2第784章 萌動14第77章 種子第863章 撥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