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立新30

“北盟。。十萬健兒”

我居高臨下的看着來人,嘿然冷笑了起來,頓然引得左右周旁一陣鬨笑聲。

對方顯然在消息上有些嚴重脫節了,或者說已經愚鈍蔽塞到有些失心瘋了,到了這一步居然還會想着,當年面對我進行虛張聲勢的訛詐什麼的。

“你說的是被土族叛亂,給抄掠了老巢和居城的所謂十萬健兒呢。。”

藩兵都監拓俊京當先大聲的嘲笑道

“還是被外來的塞外大軍,橫衝直撞與境內而莫可奈何的那啥勞子北盟”

“話說回來,之前也有個號稱二十萬大軍的耶律大石。。”

另一位兵馬使趙秉淵亦然接口道。

“不也照樣被本軍在遼東城下打的煙消雲散。。”

“夠了。。”

我只是擺擺手,

“來人給我把這個傻子,拉出去砍了。。”

“再換一個識時務的人來交涉。。”

“不然,我大可與所謂十萬健兒,會獵與黑水(黑龍江)之畔。。”

“好好試一試這北盟的成色好了。。”

然後我不管被拖下去的吵雜聲,繼續對着左右道。

“誰可與我分憂,把這螳臂當車之輩踏成齏粉。”

“某願於往,”

十數個聲音同時出列把臂應和道,卻都是隨軍助戰的諸侯藩兵將領和來自東南諸侯的小藩主。

半天之後,我就已經站在被攻破的小城——開原府裡了。這裡的守軍加上闔城的民衆,也不過是四五千人,而且只有一道外圍土木低矮城牆;一旦被炮射給轟開之後,就再沒有多少抵抗下去的基礎和底氣了。

根本不用出動本部將士,光靠附從的藩兵就輕易衝進去拿了下來,

正所謂是“弔民伐罪、師出有名”的道理,這次淮鎮出兵遼東打着是撥亂反正,匡扶和存續羅藩本家的旗號;因此,從當地獲得大量的權益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雖然還有些手尾和不那麼完美的地方,但是短期之內已經沒有人,能夠改變這種現狀和既成事實了。而隨着時間的退役,這種生分和隔閡將被來自淮鎮的全方位經營和滲透手段,給大部分消弭掉。

在幫助羅藩收復了歷史上全盛時期的領有範圍之後,繼續北上討伐這些叛離的附庸勢力,也不是沒有藉口和理由,但肯定不是現在;因爲光是安東道南部以及東南地區,這二十幾州的地盤,就已經足以讓淮鎮的掌控力被攤薄到極限,而有些吃撐了。

安東之地有廣義和狹義上的兩種概念,狹義上指的是安東道,也就是建立郡縣之制而人口富集、土地開發度較高的五十七州之地;雖然期間被各家分藩諸侯所分割成不同大小的領地,但是在具體的官職、禮儀、風俗和文化、習慣上,與中土並沒有大的差別。

廣義上則指的是的安東都護府所在的廣大地域,包括若干個都督府的羈縻和管轄;包括了勘察加半島和苦丫島在內,理論上是隻要有人類踏足和活動的地方,都可以算在安東都護府的管轄之內。

而淮鎮目前主要可以圖謀和打算的,也就是狹義上的安東道而已。其中靠近蒙古高原的西部多山地深峽,而東部多丘陵而地勢破碎,北方雖然有大平原和大型水系流域,但是偏於苦寒乾燥;

因此,只有中部和南部地區相對溫暖溼潤一些,又有足夠大的平原地帶來發展農業和生聚人口,還有渤海內環的魚鹽海貿之利,也是通常意義上的精華腹地。

我心中比較理想的界限,就是在遼河流域北端,正好位於與大片丘陵當中,被羣山包夾而變得狹窄的收口處;西向的燕山餘脈和東線的長白山脈分支,在這裡遙遙相望而被稱爲鬆遼分水嶺的所在;也就是後世的長春、長嶺、通榆一帶。

這裡的山勢雖然不高,通常只有兩三百米而已,但是足以用來築城圍牆,分段連接在一起之後就是一道新的邊境線。因此,當地還殘留着一些依山勢而立東西縱橫的,戰國燕長城和秦長城、漢長城的土壘殘垣遺址。

作爲天然的地理分界,以羅氏爲首歷代沿襲下來的諸侯分藩們,也在這片散佈在富州、鹹州、榮州、安州、歸德州境內的丘陵地帶當中,陸陸續續的修了不少城寨和關卡,作爲對路過行人、商旅抽稅,或是相互經略侵攻的憑依,

不過這一次,顯然是被所謂的北地聯盟,給黃雀在後的見了此大便宜了。而鐵嶺一帶,只是進入這片長條地帶的開端而已。

至於更北邊的地方,雖然還有面積、範圍更大的混同江(松花江)流域,以及後世的鬆嫩平原所在;還有更加東北向的烏蘇里江和黑龍江、松花江下游流域的三江平原,就不是我目前的實力需要奢望和染指的了。

雖然在這三大片相連的平原區域內,幾乎集中了安東道大多數的治下人口和城邑。

但是這絲毫不妨礙我挾大軍壓境之勢,從對方身上儘可能割取和勒索下更多的好處和利益,來換取將來可能暫時休兵不犯的口頭協定和既成事實。比如把出兵北上和善後築壘的本錢,給賺回來再說。

因此,在全新打出來的安東守捉軍的旗號下,密佈在這片綿連數州區域內的大小城寨、堡壘,幾乎是一座接一座的被點燃或攻陷。

就算遇到一些自覺可以拼死頑抗的存在,本軍也沒有過多的浪費時間,而是直接用一隻偏師圍了起來,然後把縱火之物往裡頭一陣投射,就可以見識到什麼叫做玉石俱焚的人間慘劇。

經過了一一拷問俘獲,我們才知道了關於北地正在發生的一些事情和端倪。

這片地區足足散佈了十幾家的勢力,原本是南北之間不同陣營的犬牙交錯之勢;但自從羅藩的勢力不斷衰退之後,現在都剩下北地聯盟乘勢先行延伸過來的觸角;

只是受困與當地的土族之亂而沒法更多的抽手出來,而只是在某種權衡妥協之下,在這裡維持了這個麼一個的局面,作爲日後各家一起介入南方,進可攻退可守的跳板。

但顯然這一次,對方未曾預料到遼東的內亂,那麼快就被平復了;而縱兵過境大舉南下的耶律大石所部,也那麼快就輕易敗亡,因此多少抱了兩敗俱傷之後,伺機前來撿便宜的心思,就不免完全落了空。

這些一團散沙式的殘餘力量,就沒有必要浪費淮軍的力量去一一清剿和拔除了,只要清理出一條足夠安全的通道來就行了;後續的事情就完全交給那些,急於有所表現的藩軍和試圖鞏固自身地位的南方諸候了。

當隸屬於剛拿下的韓州境內,亂石錯雜點綴這斑駁植被的綿連矮丘,終於完全消失在我們的視線當中;與南方的遼河流域完全不同的植被風物,也在不經意間開始一望無際的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

那是一片宏闊無邊又蒼翠如茵的大地,遠處形同玉帶蜿蜒曲轉的數條大河奔流期間;而在大河之間又由各種高低起伏的水澤、草甸,灌叢、矮樹,還有點點鏡泊一般的水窪,構成一層層一條條明暗相間色調深淺不一的地形褶皺,

相比遼地的阡陌連綿、田畝縱橫,村邑市鎮林立茨比的田園風色,這裡的開發度和人類活動痕跡就明顯差上了許多了,許多野地裡依舊還有飛鳥走獸的行跡。

行走在期間要經過好久,才讓我們遇到了第一處位於河渡邊上的廢棄村邑,這裡已經位於所謂通州(今四平市附近)的境內了。

隨着奔回來的哨騎,還有遠處倉促趕來的數只軍隊,所揚起的隱隱煙塵。

第171章 漏網?第438章 天傾4第473章 漸變3第171章 漏網?第720章 大羅(10)第553章 歸還(3)第665章 出援15第134章 潛動第425章 戰局8第1257章 再決7第160章 掩射、進擊第422章 戰局5第790章 萌動20第788章 萌動18第305章 戰淮北二十第214章 召傳、中途第1209章 淮動9第403章 憂喜3第1011章 頹然第808章 淪沒8第346章 天哭第466章 歸亡15第378章 再編與齊列第1194章 江寧變8第630章 悵懷30第757章 徒變7第863章 撥亂3第292章 戰淮北五第1074章 立新4第897章 反動17第619章 悵懷19第831章 雲起第516章 兵戎6第739章 抉擇4第798章 肘腋8第609章 悵懷9第1158章 滄瀾2第866章 撥亂6第539章 風雨9第1091章 立新21第572章 決意2第1040章 瀾動20第47章 一路向南第1183章 會江寧7第387章 迴轉2第246章 營地,裝備第1130章 浪奔10第66章 雨中第1章 在人間第914章 臨峙14第1046章 殤國6第444章 天傾12第152章 前沿、開端第395章 在河北第1051章 零落第342章 投獻第324章 爺五死與喜當爹第568章 ,營生8第325章 支持與交換第551章 歸還第587章 變數7第912章 臨峙12第253章 內詳第493章 聞驚3第745章 思變5第588章 變數8第1158章 滄瀾2第1191章 徐州起第898章 反動18第989章 浮夢19第802章 淪沒2第913章 臨峙13第524章 我保證不打死你第45章 漸行第88章 在家第896章 反動16第793章 肘腋3第864章 撥亂4第374章 再戰3第1070章 零落20第15章 常平若驚夢第1178章 會江寧2第562章 營生2第655章 出援5第919章 臨峙19第43章 急治第88章 在家第638章 悵懷38第1204章 淮動4第1007章 夷變7第927章 驚破7第1159章 滄瀾3第345章 牽動第239章 定計、思慮第209章 世風日下?第751章 徒變第343章 兩岸第245章 教習、投資第546章 風雨10第780章 萌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