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9章 浪奔9

依舊算昨天的

於是,陳淵得到進入大都督府,被羅帥撥亢破格接見問話的資格,雖然只是例行的詢問和勉勵上幾句,也注意讓他喜不自禁喜不盛禁心潮澎湃而聊以自得上好些日子了,甚至激動的要馬上寫信給家裡,將這個消息告知對自己寄予厚望的鵬舉哥哥了;

而與他一起同樣獲得這個面見機會的,還有在街頭擒獲了賊人的巡官副手伍定遠,不過他這次並沒有跟着一起出來,而是被安排去了其他部門報道了;

據說是他的機緣到了,大都督府頗爲看中他這一首家傳的擒拿手藝,而調入身邊給了個親直班頭的身份,然後充爲教習之職,平日就負責教授軍中的斥候遊哨乃至巡軍捕役,或又是防閣等護衛人員,在貼近身和短兵相接時的擒拿捕獲技藝。,

籍着這波搜捕的風潮,

扶桑東國平氏的副使,也籍此再次前來求見;自然對我而言既然見過了其中一方,那也不妨見上一見另一方,用對立雙方的條件和訴求,好好做一番對比才是;順帶也把扶桑過來的其他幾家勢力一起給見了。

不過,這位官拜宮內省御料使,名爲大伴佑造的西國副使提出的要求和條件,則與之前南朝的那位又有許多不同的,顯得更加務實和直白的多。

比如他明確表明了現今的扶桑之地,無論是在海上還是陸地上,如今北朝和西國諸侯已經佔據了全面的上風和大勢,既要對南邊的僞朝及其逆黨,一鼓而下而徹底統一扶桑之地;

同時將獻表臣藩於大梁朝廷,自此在源氏棟樑賴成公的輔佐下,由正溯朝的端明大王開創一個全新的時代。

因此,希望同爲大梁治下的淮鎮能夠審時度勢的,及時站在勝利者的一邊,而繼續與扶桑之地保持長久的親善關係與友好往來。

而作爲相應的代價和誠意,扶桑北朝已經取締和鎮壓了國中一切與博羅會有關的事物,並且嚴懲了一批曾經與博羅會過往甚密的朝臣和諸侯云云。

爲此,他們比如希望淮鎮能夠解除對扶桑西海岸,到新羅和安東沿海的海上封鎖與搜檢活動,恢復與中土及周邊的的海貿與其他通商活動。

此外還有一個鄭重其事的要求,就是希望能夠引進淮鎮所擅長的火器,爲此,他們可以用攻滅南朝和打下西國之後,用九州太宰府的諸多港口和礦產的經營權,來作爲補償和抵充。

似乎是因爲自覺上風的心理優勢,而在具體權益的出讓和交換上,也更加保守和吝嗇的多了。

而具體奉獻出來的禮物價值,也比南朝方面要略低一些,不過種類更加繁多了,比如牛角、皮貨、看起來在數量上都比較大而已。這不由讓人有些想吐槽,又不知如何吐槽起來。

可以說相比前面那位使者阿部晴良的條件,更多是所求頗多卻口惠而實不至的多,對此我也只能在呵呵之餘,回之以顏色而毫不客氣打發出去。

至於那幾家九州太宰府地方的勢力代表,則訴求和目的要簡單的多,也就是想着各自領下進一步與淮鎮打好關係,獲得商業流通與貿易活動方面的便利;可以說,絕大多數都是經濟方面加深聯繫的需求和訴請。

再者就是希望能夠獲得淮地輸入的傳統兵器和其他軍事物資,以加強自身的實力;對此我的指示是,可以用當地特產的鐵料和盛產的硫磺等特產來折價支付。

扶桑之地的地質運動比較頻繁,處於火山地震多髮帶,帶來諸多災害的同時也造就了當地多種礦藏,比如品相和純度較高的扶桑鐵,還有產量很高的高品質硫磺結晶。

雖然淮鎮已經在南九州的外海小半島上,佔據了一個穩定的開採點,但是這類資源的屯積從長遠上看總是多多益善的。

只有黑島家的請求比較特別,依舊是人口販賣和武力輸出的生意,只是規模進一步的擴大了許多,此外希望能夠在淮鎮治下的勢力範圍內,購買土地和置業以求更多的發展;這個請求就讓人有些意味深長了。

然而,據我所知黑島家近兩年向中土轉移了不少產業和人手,從嶺外到夷州藩和新羅藩都有;這次的安東開發事業當中也不例外,似乎是感覺到了什麼風聲和動向了。

要知道,扶桑之地的內亂已經持續了百餘年,南北朝廷之間雖然屢次有所“大戰”和拉鋸往復的推進過程,卻總是沒能形成決定性的優勢和結果。

難道這一家以販售戰爭資源爲事業的家族,也不再看好南朝陣營了麼。

自從扶桑女主內附引入大唐宗室血脈之後,隨着日本國變成了扶桑藩,而帶來了大批各色營造宮室和城建的大唐工匠及其技術;這片土地上才第一次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城池,而從地促狹小而孤立於市井民居的城寨時代,逐步過渡到了仿效中土一樣,擁有土石城牆包圍下的城邑時代。

這也帶來了另一個後果,本來就是土地多山而河川錯雜,將列島之地分割城無數支離破碎的,大小山谷和平原地帶的扶桑之地,因爲這些築城技術和關壘遍佈,也變得更加艱險難攻了;而相對破碎的地形,也讓某方勢力能夠生聚起足夠的力量來,打破這一連串的藩籬和阻礙。

再加上扶桑之地開化的很晚,自大化改新之後數百年間,並沒有能夠行成足夠大一統的觀念和認知,而在交通相對便利的核心地區域外,依舊是用賜予官職和頭銜的羈縻手段,來維持那些地方勢力的有限臣服;

事實上日本稱國之後的朝廷影響力,長期也主要僅限於本州主島的大部地區;而在其他地方,仍然停留在原始氏族、奴隸社會的部落羣體依舊比比皆是。

直到後來唐人分藩的諸侯,相繼移鎮到了當地,才通過一系列的征伐和捕奴行動,逐步鎮壓和馴化、收服和歸化了這些土族勢力,由此效法唐土製度在原始與蠻荒當中,建立起一個各濃重唐人色彩的城邑和聚落來。

由此,也世世代代形成了舶來的唐人諸侯和移民後裔,海歸的歸化倭人和本土野生的土人,還有扶桑朝廷治下相對進入封建社會的,所謂士民百姓或者稱之爲國人衆;這三大羣體錯雜在一起構成了,如今扶桑之地南北對立而東西國相爭的基礎。

這顯然是一張牽扯不清理還亂的大網,交織在扶桑藩持續了一百多年的戰亂當中,難道現在真的到了已經要決出結果的時候麼、

不過,對於扶桑之地的處置和對策,暫時還沒有必要馬上做出決定的迫切需要;與相對鄰近的新羅藩和安東之地不同,

正所謂渡海去插手這麼一個海外大藩的內戰,實在是茲事體大;我需要更多的消息渠道和分析手段,並且同樣需要謎樣生物她們,以及我留在淮地的看守班子和幕僚團體的會商和意見。

等到安東境內最後一批軍隊調動,與各處分藩、小姓諸侯和豪族的移封工作基本完成,並且已經安定下來之後,我舉辦了過盛大的城下校閱之後,就該渡海迴歸淮鎮本土了。

第298章 戰淮北十二第231章 了卻第662章 出援12第349章 援濟2第1236章 底定6第1276章 卷蕩6第355章 平海第183章 州城第81章 局外第182章 因故第1083章 立新13第661章 出援11第356章 合流與襲變第535章 風雨5第1214章 平盧4第690章 新氣6第168章 微瀾第279章 朝生暮死罪與罰第1108章 歸遠8第759章 徒變9第815章 啓新5第465章 歸亡13第384章 戰雲5第884章 反動4第583章 變數3第139章 際會第546章 序間6第554章 歸還4第304章 戰淮北十八第196章 離去第69章 生天第797章 肘腋7第888章 反動8第89章 綢繆第1124章 浪奔4第876章 撥亂16第437章 天傾3第1274章 卷蕩4第603章 悵懷3第8章 一場富貴?(下)第636章 悵懷36第553章 歸還(3)第735章 異夢10第941章 破釜第981章 浮夢11第841章 風動第82章 轉變第193章 中藏第452章 天傾20第一百七十三章第311章 淮北紛紛四第38章 彭城第61章 攬勝第448章 天傾16第1181章 會江寧5第579章 決意9第970章 沉驚20第125章 心防第37章 襲奪第1006章 夷變6第1044章 殤國4第889章 反動9第724章 異夢4第356章 合流與襲變第102章 薄發3第748章 思變8第238章 請求 表示第766章 憂亂6第1124章 浪奔4第55章 別亦難(續)第572章 決意2第1076章 立新6第117章 端倪第1211章 平盧第148章 驚嚇,驚喜?第1018章 頹然8第416章 轉變第1046章 殤國6第664章 出援14第380章 戰雲2第984章 浮夢14第977章 浮夢7第180章 途變第1242章 新章2第1171章 會江寧第1168章 滄瀾12第1183章 會江寧7第1272章 卷蕩2第742章 思變2第1237章 底定7第766章 憂亂6第120章 意外第792章 肘腋2第748章 思變8第472章 漸變2第636章 悵懷36第461章 歸亡9第94章 厚積3第820章 啓新10第828章 啓新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