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平盧

河北平原所獨有棕壤或褐土的廣袤大地之上,已經是旗鼓喧天而兵行如織;

衆多道蜿蜒向前的隊列,在無數步騎車馬器械輜重的間雜之下,浩浩蕩蕩沿着地理河川的走勢,綿連向北而總也望不到盡頭。

這次淮鎮爲了攻略平盧道直接出動了三個軍,還有一個移駐河北和維持後方,而只有七成在編的防戍軍,各色馬步炮淄共計四萬有餘;所以在整體的戰術和裝備優勢之下,憑着火器堅利而攻守兼備自成一體的特色,直接沿着運河故道從正面平A過去就好了。

而且沿着運河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得到伴隨行軍的蒸汽水輪的車船隊運力支持,以及來自車船和炮船上架設大小火炮的支援。

從某種意義上說,既可以保障後方的糧道和補給線無虞,又能將士兵和牲口的體力,從亢長的行軍和負重當中給輪流解放出來,而提供足夠的預警和待機的機動人馬。

因此,在進入黃河以北的大平原地區之後,行軍的速度比起預期還要更快一些,尤其是有滄州和德州當地駐屯軍民作爲前驅和導向,並提供沿途協力的時候。

我麾下分列左中右的三翼(軍)人馬,僅用了不足兩天的時間就穿過了滄州全境,而直抵最前沿所在的清州地界。

根據長期所收集的點滴情報彙總,作爲曾經北朝屈指可數的東北重兵集團所在和三大兵源地之一,平盧道的軍事力量大概分爲三大類。

第一類就是范陽、幽州、盧龍、營州四鎮鎮兵,也是通常意義上的精銳,擁有專屬的番號和軍序,最盛時下轄經略軍、靜塞軍、威武軍、清夷軍、橫海軍、高陽軍、唐興軍、恆陽軍、北平軍共計九軍,管兵九萬一千四百人。

不過大都掌握在大大小小的將門世家手中,直到被北朝覆滅前一次次抽調和歷年兵敗嚴重削弱之後,才由現任的大都督韓忠彥統合在了一起,目前尚且具有實力的也就是四到五個軍而已;而且據聞有相當部分是位於山後地區,還有部分仍舊滯留在河北境內,與張邦昌部糾纏而來不及趕回應戰。

此外還有所謂的大都督牙兵和一隻駐守幽州首府薊城的環城衛,基本是誰在其位就聽誰的本城世襲軍戶子弟構成。

然後是位於渝關、白溝等十一處望要折衝的鎮防軍,比同於內陸的團結兵或是延邊的守捉軍,其中又按照裝備和訓練程度,分爲甲軍、馬軍、步軍三部分,其中甲兵顧名思義屬於比較精銳的部分,馬軍爲無甲輕騎,步軍同樣少甲而以弓弩手居多。

以州縣爲單位的土兵和馬步弓手,比照內陸地方的團練、鄉兵,規模按照所轄地境大小不等,分佈在山內的幽州、薊州、嬀州、檀州、易州、定州、恆州、山外的莫州、蔚州、應州、寰州、朔州、雲州。

此外還有一些鋪軍(軍驛)和巡丁,不過數量和規模就小得多了。不過在燕地有個特點,就是世代屯田的軍戶子弟遍地,而無論是鎮防軍還是土兵、馬步弓手,都是人人都能射而聞名,而相較河北、河南等其他地方的備馬率比較高。

不過在這些年實際遭遇和接觸的表現當中,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當然了,格局滄州地方部隊的反應,這些時常相互襲擾的平盧兵,一個“韌守長射,腿長善跑”的評價是差不離的。

“報。。(北)清州已下。。”

突然一聲例行的傳報打斷了,正坐在車臺上一邊享受三枚裙甲下隱秘的溫暖,一邊故作眺望戰情態的我,已經漸漸飄遠的一縷思緒。

我這才注意到遠處的城池,煙熏火燎過的垛口上,已經插上了淮軍先手部隊所特有三條火紅叉尾的風雷旗。

而且從城池外觀的完好度上看,就連事先準備好戰鬥工程兵都沒有出動,就已經被打破了這處州城的城防,和城上繼續堅守下去的士氣,就此進入到掃蕩潰亡和收尾的階段。

事實上,這也是如今這一路進兵過來所遭遇的常態和慣例了。

因爲連年征戰的折磨和消耗,而地方兵力寡弱的緣故,最初預期當中的步步爲營和節節抵抗的事情,並沒有能夠發生;似乎敵人的主要抵抗力量,都集中在了州城爲代表幾個更加堅固的大邑里,而完全放棄了那些外圍的縣邑和據點。

因此還不等淮軍的大隊人馬到來,這些被放棄的城邑據點當中,就已經迫不及待得對負責前哨的遊騎和先兵,各種舉起了白旗而開門以待;當然了,這也有因爲地處河北大平原上,實在是一馬平川而無險可守,逃也沒處可逃的緣故。

而且據守在這些地方,主要還是那些三流的州下土兵、弓手之流,雖然裝備落後而很有些保境守土的悍勇,但實際的戰鬥意志和持久韌性都不怎麼高,一旦被集中火力打開城防缺口或是轟破城門之後,就很容易士氣崩盤、驚炸呼嘯而散;大多數都是脫了號服和丟棄武器,躲回家裡去裝成百姓了。

而作爲落城之後的相應懲罰和對策,就是按照他們抵抗的力度和堅持的時間,就地按照人口比例抽走相應的青壯年,集體押往後方在防戍軍的監管下,充爲修繕道路和營建糧臺所(兵站)的現成勞力。剩下的金氏老弱婦孺居多,就算是放在哪裡任其自生自滅,也就生不出什麼是非,翻出不什麼大風浪來了。

其中自然也有反抗和逃避的實踐和例子,只可惜他們既抵擋不了淮軍陣戰的銃炮和擲彈,也逃不過驃騎兵和獵騎兵的追擊,在大軍過境的絕對優勢碾壓之下,大都無一例外的變成掛在城頭上的新舊首級了。

但到目前爲止已經打下來的涿州、易州、良鄉、固安、武清、安次在內七座城邑當中,並未見到預期當中主要幾隻平盧軍馬的旗號,或者說他們甚至連清野堅壁的都做得不怎麼樣。

以至於在我行進的途中,經常可以見到部分被焚燒後的田野,以及更多還未收割的麥穗和慄米,成片高粱構成的青紗帳,就這麼散佈在曠野之中而無人理會。

而負責前出的捉生團和遊奕團的精銳輕騎,甚至還可以頻繁的撞見那些,正亂糟糟散落在田野裡胡亂放火的平盧遊騎,而有所斬獲和消息回報。

然後,每下一處城邑和市鎮,就開始多處一個新的任務來;就是強制編管當地殘留的民衆,到野外來收麥和割草,然後經過重新分配與調派,變成維持後方的補充資源。

孫子兵法說的好,能夠就食於敵一鍾,勝過後方勞師動衆的輸送一石;雖然我一開始就並不指望,能夠在敵境內取得足夠的補給和資源,但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啊,能夠沿途自足一份就是一份,對於維持士氣和紀律都是有所好處的。

廣袤的河北大平原,現在已經成爲了淮軍下轄的獵騎兵、驃騎兵和探哨輕騎,各種馳騁遊獵的天然舞臺和廣闊天地了;

雖然時不時有成羣的燕地騎兵殺出來,分作許多小股部隊試圖騷擾和阻滯我的本陣,但是很快就被同屬騎兵的淮軍火器所驅散和攔截、遮斷在了外圍和邊緣,在並不算對等的傷亡比之下,就連一點浪花和泡沫都沒有冒出來,就很快重新的銷聲匿跡了。

而在在這些被初步肅清和搜檢過的地區,隨着一處處被破壞和燒斷的渡口橋樑,又被跟進的建生軍工程團就地取材的重新修繕起來,淮鎮的控制力與警戒範圍,也在不斷的隨着大軍所過,緩慢而堅定得向着北方延伸而去。

而被留在後方的是防戍第三軍,但因爲有車船水運的存在緣故,實際上後勤保障和糧道維持的壓力並不是很大;

因此這隻駐防軍序的存在,除了重建地方秩序和組織新的屯墾營、編管區之外,主要是用來警戒和防備位於河北道中部地區;防範張邦昌所屬勢力在脣亡齒寒或者說兔死狐悲之下,由此可能產生的異動和利令智昏的作爲。

再加上淮南方面鎮守沿江的兩個軍,這樣一番調防和出兵下來,淮鎮剛剛完成的擴軍成果和儲備積累,也就像是被海綿吸乾的水分一般,再次回到了相對重外虛內的原點上。

因此,我這一次北進戰役並沒有計劃打得太久,參謀團和幕僚組所制定的實際進軍停止線和作戰範圍,也暫定在大平原所及的燕山以南地區,首要目的就是消滅或是重創平盧道的北朝殘餘,掃蕩和摧毀其繼續存立下去的基礎。

畢竟,平盧道再怎麼凋寂和衰敗,也有山內山外十六州之地,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基數不是。

第202章 夜深深第1250章 新章10第1050章 殤國10第630章 悵懷25第1136章 潮新6第60章 江寧2第331章 猛進三第936章 驚破16第480章 漸變10第539章 風雨3第678章 出援28第1058章 零落8第164章 展開?轉折第977章 浮夢7第1160章 滄瀾10第932章 驚破12第1264章 又決4第13章 山中歲時短第1012章 頹然2第385章 戰雲5第668章 出援18第367章 烈戰第301章 戰淮北十五第132章 徵兆第1243章 新章3第170章 瀾動第1015章 頹然5第320章 兩河風起二第921章 驚破第7章 一場富貴?(上)第249章 搽背、分析第516章 兵戎6第13章 山中歲時短第570章 ,營生10第41章 出奔第817章 啓新7第462章 歸亡10第641章 後手第161章 初入本惡第891章 反動11第212章 年會第571章 決意第360章 戰雲3第295章 戰淮北九第875章 撥亂15第1147章 潮新17第883章 反動3第1271章 卷蕩第284章 投效、人心第1170章 滄瀾14第942章 破釜2第1050章 殤國10第425章 戰局8第372章 再戰第1290章 無題第634章 悵懷34第766章 憂亂6第216章 理化、現狀第495章 聞驚5第318章 插曲第361章 戰雲4第1018章 頹然8第572章 決意2第482章 漸變12第305章 戰淮北二十第94章 厚積3第486章 漸變16第302章 戰淮北十六第318章 插曲第1168章 滄瀾12第919章 臨峙19第186章 事辭第329章 猛進第778章 萌動8第709章 啓東(9)第348章 援濟第204章 梳理第964章 沉驚14第232章 回程、意外第666章 出援16第53章 別亦難第366章 再燃第283章 歸心第724章 異夢4第1065章 零落15第62章 假作真來真亦假第515章 兵戎5第606章 悵懷6第343章 兩岸第248章 內察第515章 兵戎5第1213章 平盧3第106章 薄發6第1137章 潮新7第365章 停整第496章 聞驚6第1052章 零落2第91章 營訓第919章 臨峙19第609章 悵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