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了好幾日,隨着上呈的軍報而來的,是前沿軍行司的新一輪調遣令,趕赴江寧助陣。
我們移防出小金山的時候,回身望去,一個顏色鮮豔的熱氣球,被高高的放到天空上,這也意味着觀察範圍的極大擴展,江北兵馬再想潛越偷襲,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國朝這次數路併發的大進軍,雖然勢如破竹,但是也暴露出諸如:後勤輜重跟隨不上甚至脫節,各部番號多而雜,調遣和編管混亂的問題,
京口遭遇的江北軍反撲,就是一個警示而已。
因爲,潤州附近的東南路兵力,被集中去圍攻江南最後幾處,還在頑強抵抗的堅城之一——江寧,沒錯,就是江寧。
我另一段回憶和遭遇的所在,我和抱頭蹲一起,如同遊園驚夢一般,遊離與亂世之外的短暫安逸時光,遇到豪爽待客招賢攬士的韓良臣,並收下第一批追隨者的開端和起始之地啊。
只是這一次我是帶着一隻滿編的軍隊,重新殺回來,雖然只是個配角,但是這種,“我胡漢三又回來”式的欣然自得和成就感,卻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意味。
更別說,是生養長成在此地的韓良臣。離開江寧之後,他似乎就似乎有一部分情感和靈魂就此失落在這裡,而變得沉默寡言,就像是變了另一個人一般
直到聽到重返江寧的消息,才微微有些動容起來。
離開之時,
作爲鎮守程煊還友情贈送了我們一批作爲畜力的牲畜,都是他從本地收刮而來的,這樣總算避免了我們某種窘境,因爲輔助大隊和相應的額騾馬船,都還沒有及時跟上來,而只能用人力來抗挑的現實。
雖然按照慣例,我們固然可以在沿途行使“就地調達”的權宜之計,但是要我們自己動手下鄉去搜羅,無疑是事倍功半的事情。
我也得到了一匹新坐騎,馳援京口的騎兵隊,乃是東南行司爲數不多的機動力量,與我麾下的寧都尉在內少數人,也是舊識,因此他們作爲昔日同袍之誼,所贈送的禮物,是一隻鐵灰色的吳山馬。
因爲騎兵力量的相對匱乏,大梁曾經試圖在很多地方都養過馬,只是南方的暑熱雨溼瘟疫造成的水土不服,一直是馬匹等大型軍畜的大敵,最後只有在閩地、吳中等少數具有大片高山草甸,相對於燥涼爽的地區,才獲得成功。
這吳山馬便是其中之一,算是東南行司馬匹來源的自留地之一。
我想了想,還照例是將它命名爲“灰熊貓”,既灰熊貓五世。
當然了,左近也有對這個名字表示疑義和好奇的,我對他們的解釋是,熊貓乃是上古神獸的化身,世稱食鐵獸,乃是西南特有的祥瑞,而灰熊貓更是其中的異種,因此,坐騎一次命名,多少能夠帶來逢凶化吉,代死替傷的好運氣
從京口到江寧,不過一百多裡的短短路程,卻讓我看盡了戰火帶來的荼毒與破敗,出了京口以西的橋亭驛後,就十分明顯的破敗凋零,所謂十室九空,百里不聞雞鳴的荒敗景色。
至少我前一次來到這裡的時候,雖然不乏流民載於道途,餓殍橫於野中,但沿江的那些村邑市鎮,至少也是人煙稠密,頗有生氣的。
江邊青山如黛的大背景下,大片水網縱橫的田稼之中,依稀有勞作的身影,被曬於翻漿的田埂壟頭上,那些手持弓箭刀棒的青壯,也在有些緊張而警惕的箭矢這,大路上那些飢腸轆轆,蹣跚而過的人羣。
但是現在,似乎什麼都沒有了,連蓬頭垢面的乞丐和坐在路邊奄奄待斃的饑民,都消失不見了。剩下的只有零星馳走的巡騎和遊哨。唯一沒有變化的,就只有東去大江,轟隆譁然的濤聲依舊。
按照官軍的說法,這是江南藩鎮聚於江寧大城的最後一些殘餘抵抗,各種清野堅壁的成果,不過我的隊伍取道穿過一些村落的時候,一些刀兵和過火的痕跡,明顯是幾天內才發生的。
這就是亂世,無論勝負如何,也勿論興衰成敗,作爲社會下層的普通人百姓,必須付出的代價和不可避免的悲哀。所謂“興亡皆苦”的樸素道理,所差別的,只是秩序與和平重新來臨之前的長痛短痛而已。
對了,這些天的額休整和補充,我還有另外一個意外收穫,這是在清點那些首級的時候,發現在京口糧河南堤的戰鬥中,我的部隊,無意打死了一個敵軍大將,人稱鎮三關的義安軍統制曹暉,
雖然這個“鎮三關”鎮的不是什麼天下知名的關要,只是揚州境內的三個小水關,而且江南藩鎮的軍號有些浮濫繁雜,多數編制虛浮亢費卻從來就沒有滿員過,最多隻能類似三國遊戲裡,“吳郡之龍”嚴白虎式的小軍閥之類角色
但好歹是江淮這個大斗獸場,廝殺割據出來,既成事實二、三十年小強之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個“將相王侯寧有種,爲兵強馬壯爾”的時代,也是政局相對穩定的南朝大梁,所最是痛恨的“綱常淪失,尊卑喪亂”的割據形制。
因此,這位在地方政治格局上或許有限,但是作爲大小武人集團成員的實戰經驗上,算是相當嫺熟老成的,因此特地被委任成爲奔襲江南的東路總領人選。
沒想到這次過江來,就莫名其妙的這在我手裡了。如果不是收屍的時候,有俘虜突然出首指明某局屍體的身份,請求按照慣例,給於遺骸相對的體面的處置,估計就這麼胡亂丟盡進某個填埋坑。
這也是我獨立領軍後,第一個有分量的斬獲和成果,少不得在隨軍日記和擬寄出的私信中,略作炫耀一下。不過,他這樣的小軍鎮出現在江南,也意味着另一個事實。
根據過江送來的消息,如今江北藩鎮在脣亡齒寒之下,已經在北朝介入的情況下,暫時放下陳見玉宿怨,基本完成了某種連橫合衆,組成聯盟共抗大梁的步步緊逼,而江北的這個淮揚副總管,就是首當其衝的橋頭堡,兼淮南道的第二大勢力。
常年與江南東道的藩鎮拉鋸對抗而頗佔上風,常常過江打的潤州軍,各種守勢,這次不過是他們利用熟悉地理水文,外加上不甘順服大梁的本地帶路黨,而故計從施而已。
而被圍攻的江寧大城,則是他們在江南之地的另一個戰場。
跟鎮守程煊那裡共享的內部軍情,在西路的過江突襲中,雖然前沿軍行司行司,仗着兵力雄厚,而重整戰線擋住敵勢的攻襲,但至少有兩萬以上的北兵,連同輜重一起,突破臨江一面的警戒,而進入江寧大城之中。
如今的江寧大城之中,聚集了宣、遂、漓、高、蕪、常、江、塗等八州,六路鎮守僅存的反抗力量。再加上江北兵的支援,可謂是愈加頑抗一時。
這也是我這隻人馬剛剛協助東南招討行司,收復和穩定了京口防線之後,就急匆匆被召喚去江寧助陣的緣故之一,
旁晚時分,我們開始在沿江不蜀戍的舊址上,就地駐紮宿營,突然有哨位報告,江上似乎有所異動。
江水顏色出現了某種變化,像是反肚的死魚一般的漂浮物,順着青白色調的江水沖刷而下,死魚?,不對,那並不是死魚
事實上長江中出現大片死魚,我們這個距離也未必看得到,能夠在被肉眼觀察到,只能是更大的物體。
我在逐漸拉伸到放大極限的咫尺鏡,裡總算看的有些分明瞭,那就是大片的屍體,夾雜一股股紅褐色,或是焦黃烏黑漂浮物的水流,沉浮飄蕩着想着下游而去。
然後江水中出現了一些更加明顯的事物,那些明顯破碎燒焦的船體碎塊,像是斑駁褪色的污點一般,從上游漂流而下,。
第二天我急行軍三十里後,在江寧接境的甘露鎮糧臺所,停歇補充的同時,也獲得最新的一輪消息,就在前日,江寧西北的江面上,發生了一場水軍大戰。
這一次,常年橫行於長江,隸屬於東海道水師的侯官艦隊與明州艦隊,剛剛在江北藩鎮水軍,用自殺性火船攻擊下,遭到一場慘重的挫敗。
那些高大堅固而轉向緩慢半徑大的大沙船和近海帆船,面對小而輕便靈活的江北水軍,先是再度大勝了一場,然後因爲追擊江北水軍殘餘,而不覺靠北岸太近,
結果,被藏在上游草蕩水澤中的火攻船,順勢而下轉向避讓不及而各種衝撞和焚燬無數,又因爲被打亂陣勢,而慌亂敗退不及,擱淺和衝岸的亦是不計其數,可謂是元氣大傷,短時之內已經無力再戰了。
雖然這點損失,對南朝龐大水師編制來說,的不過是一隅之力而已,但是要從東海道的諸多駐泊地,就近在調遷過來水師增援,同樣需要時間和海程。
這也意味着,上萬名已經攻過了江,佔據北岸的白沙港和江陽下城的東南行司兵馬,將面臨後路斷絕,援兵不擠,而凶多吉少的境地了。
與此同時,當我們看見巍峨棉連的鐘山之後,也意味着已經抵達江寧城附近,
f:話說,我的書評區真太可憐了,難道我要看讀者對去請的猜測和期待,非得到貼吧去看自己盜貼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