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後手10

新羅藩,居然是新羅藩。

我看着已經換過了行頭,而跪在堂下大聲的告求的使者,不禁有些撓首想到。

東海三藩之中,相對於靠近南方的大島夷州藩,和在內亂中打成一片狗腦子的扶桑藩,新羅藩可謂是最沒有存在感的一處了,。

雖然在號稱三千里河山的半島版圖之內,也有大小數十家分藩和一脈王室。但是相對於大同江以東比鄰的安東藩,這個體量十數倍的龐然大物,就根本翻不出什麼浪花來。

在歷史中的記載,也是以被征服和侵奪的受害者身份,作爲安東藩的某種外延和附帶影響,而寥寥數語的存在居多。因此,長期在鄰接安東藩的對照和陰影之下,大多數人提到新羅藩的時候,印象中也只剩下諸如,孱弱、貧瘠、多山之類的字眼。

但是另一方面,相比各族陳雜而紛爭不斷的安東藩,新羅藩數十家諸侯管下的數百萬口民,至少成分上顯然相對單一的多。

而且,一度因爲中原戰亂而大量戶籍逃奔的緣故,半島相對隔絕封閉的陸上地理,同樣也聚集了大量大唐風物的遺存和流傳。自此也形成了大唐國人,歸化民後裔,土生戶口和各族傭奴在內的,較爲穩定的社會階級金字塔。

因此,雖然稱之爲新羅藩,但卻是同文同種對華夏認同最高的外藩地之一,與夷洲、扶桑並稱爲東海三藩。

只是相對於,由歷代邊關軍民,披荊斬棘開拓與白山黑水蠻荒之間的,安東道和安東都護府;或是很早就作爲樑公的兩大領有來經營的夷洲;乃至孤懸海外,至今渡來諸侯與土生藩主犬牙交錯,爭戰不斷的扶桑列島。

很早就獻土內附的新羅王室金氏,已經變成了類似代北獨孤氏一般的后妃之族,故國臣民也基本沒有什麼牴觸和抗拒的接受了新統治者;故而新羅藩又被稱爲外戚藩,屬於歷代大唐天子,用於安置寵臣和外戚的私家自留地。

僅僅因爲這裡風物類比中華,而民風孱弱而馴順如豬羊,再怎麼作威作福,窮奢極欲也不虞有反亂之險。因此,新羅藩在先天的發展格局和潛力上就有所不足而低了一頭。

而在乙未之亂後,更是長期淪爲周邊勢力的附庸,而呈現四分五裂之態。

從地緣上來說,附庸安東諸侯大姓的,結盟扶桑勢力的;乃至對於北朝的安東行營和平盧節度使稱臣輸款,還同時給南朝進貢請封的,各兼有之。

當然了,從另一方面來說,新羅藩的貧瘠和落後,只是相對安東的富饒之地而言,新羅本地稻米豆麥的傳統農作物產量初級手工製品和原料產出上,其實也不小,只是在生活日用和奢侈品等其他方面和領域,卻是大量仰仗外來輸入。

事實上對淮東來說的,新羅藩也是一個重要的消費市場和大宗轉口貿易對象之一。

新羅藩當地主要輸出土貨和特產,貂、水獺、青鼠、豹等毛皮;海蔘、鮑魚、蝦、魚、海帶等海產乾貨;金、銀、銅、豆錫、生鐵等金屬原料;白紙、壯紙、桑皮紙等紙張;人蔘、胡椒、白礬、乾薑等藥材;丹木、槐花等染料;梨、蘋果、柿、慄等乾鮮果品。

從海外輸入的有牛、羊、騾、驢等牲畜;剪刀、鑷子、針、牀爐、釜、皮箱、馬鞍、雨傘、木箸、算盤、梳子、鈕釦、菸袋、眼鏡、瓷器、毛綿紙、斗方紙、火石、火鐮、筆、墨、硯、銅壺、錫壺、指南針等日用雜貨;各種金屬製品如鏟、犁、鏵、鋸等工具;金、銀、銅製錢等通貨;

棉花、棉紗、生絲等紡織原料;各種棉布錦緞綾綢;男女成衣、帽子、鞋襪;染料和藥材;以及大量的書籍等等,當地不能產出和製造的商品。乃至從南海進口珠寶玉石、漆器牙雕、傢俱古董、釵環首飾、香料和珍珠、玳瑁、珊瑚等奢侈品。

因此,哪怕目前淮東只是和新羅藩位於西南沿海,熊津道或是全州境內的幾家諸侯,有所貿易往來,每季產生的流水就有三四十萬緡。而在通過夷洲——婆羅洲聯合船團,完成從新羅到廣府的海路循環大週期之後,利潤則可以達到這個流水的倍半之數。

這就是依靠地理區位優勢和地緣便利,變相壟斷和間接把持的好處。

雖然說,以現今南朝大梁的造船航運技術,直接從嶺外或是東南出發,直接抵達東北之地,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這不意味着這一路海程下來,就一定能夠順風順水暢行無阻,而不需要任何停靠和補給了。

事實上,商船依託大陸沿海近岸的港口接力式航行,來規避風浪之險和船隻本身的損耗,纔是這個時代大多數海貿活動,最主流也是最經濟的做法。至於那種一竿子擼到底,有多遠就儘量走多遠的做法,屬於不計成本和代價的開拓探險船,或是軍事用途的一波流遠征船隊,才能玩得起。

而從膠東半島到新羅、安東沿海的話,最近的距離也不過是兩三百里的海途,還是自古以來就已經十分成熟的航路。

因此,新羅藩要是出什麼變故的話,對於我來說,決計不是什麼好消息的說。

現階段就是拼命的撈錢和積累資源,增加工業生產力能和土地產出,暴兵刷小副本攀科技樹的發展生聚過程。突然缺了這一塊的話,也是很有影響的。

而嚴格說,這次出問題的是全州金氏藩,也是淮東在當地的最大分銷商之一。

作爲曾經王姓留下的餘脈,金氏在新羅藩可謂是支系衆多的大姓,當然這不妨礙他們分成大小十幾家,相互連橫合衆的打出狗腦子來。

這些諸侯大者跨州論郡,給自己冠以刺史、太守頭銜,小者也有一城到數邑之地,自稱城主、邑令。分佈在兩府十三道的地面上。

其中,全州金氏藩世代居於海陽城,掩有沿海的德津半郡之地,因此在國內又稱爲海陽金氏;祖上據稱是在中土九華山出家坐化的那位地藏菩薩應身,新羅王孫金喬覺的餘裔,屬開元年間于歸唐後又重新分藩在新羅的歸化種別支。

因此,雖然同出一源但與國中的其他金氏別支,早已形同陌路,特別是在大唐中樞式微,逐漸失去約束之後,各藩之間爲了地盤人口,乃至水源耕地牲畜之類的理由,沒少矛盾和衝突過,也玩過拉幫結派的對陣,

當然,因爲生產力水準和格局所限,作爲被嚴重弱化版的安東諸侯模式,這些新羅諸侯之間的戰事規模,就有些乏善可陳了。

更多時候連對方的居城都沒法打破,而停留在搶奪對方的戶口和牲畜,割成熟的莊稼之類,每年例行的羣體械鬥活動。

因此,相對於對馬海峽另一端陷入殘酷戰亂的扶桑藩,或是年年大打出手,與天鬥與地鬥與自己鬥其樂無窮,無論是北朝還是友鄰都打得不亦樂乎的安東都護府。

這麼多年爭鬥下來,真正被滅門或是兼併的,其實並沒有幾個。但是這一次顯然情況不同,已經不算是諸侯之間的紛爭了。

包括與它共享德津郡的另一支諸侯完氏藩,在內的數家諸侯,已經被當地不知什麼時候新興起的,某個叫蒙山軍的勢力給攻滅了。

不少倖存下來的親族,逃到了金氏藩的地盤內,又被尾隨而至的敵人給打破了治下五城之四,最終團團圍困在了海陽城,而從僅存的海路跑出來求助。

要說這些外藩之地,隔三差五的都會有些民變夷亂什麼的,即使家常便飯,也是屬於一些歷史遺留問題。

一方面是那些沒能清剿乾淨的土戶夷族,時不時從偏遠山林裡冒出的反抗作亂一番;

另一方面,則是分藩之初面對大唐中樞的強勢權威,而世代沿襲下來的某種養賊自重,維繫自身利益的傳統和流毒。

再加上,在亂世之中某些藩主,爲了滿足自己的額野心和私慾,持之以恆對治下的殘酷壓榨和盤剝所致。

而在大唐逐漸走向下坡路的中後期,這種關係則又倒了個過來。

如何利用中央王朝的大義名分和體量優勢,來運籌帷幄分化拉攏這些邊藩諸侯,而使其不至於聯合起來,或是被一個過於強勢的存在統合在一起。

變成威脅到國中的潛在邊患,又能作爲拱衛九邊四夷的屏藩繼續存續下去,變成軍國政策中的一個重中之重。

爲此,朝廷中樞甚至會扶持一些反抗勢力,來牽制這些日漸離心的邊藩封臣。

如今執掌北朝的張氏先人,就是在征討這些桀驁不馴的邊藩過程中,出類拔萃而起,而被京中當權者看中,開始入朝參值宿衛。進而在政治鬥爭中脫穎而出,掌握了京中軍兵馬大權後,又被聯手排斥除外。

然後在安東沿邊聚齊重兵淄糧,做出大舉征討之勢。卻在暗中抽調精銳一旅,輕星夜兼程騎馳回國中,在留守城門的親信配合下,一舉將那些政敵和盟友盡數一網打盡,而奠定了張氏專權數代的攝政之路。

然後有些屁滾尿流的金氏藩,突然想起南朝在附近的影響和勢力,就屁顛屁顛的出海告奔過來求援。

但是這顯然不是一個適合出海的季節,勉勉強強的抵達登州附近海面,總算在船沉掉之後,遇到了淮東的水軍被撈了起來。

第135章 微瀾第204章 梳理第596章 期新6第893章 反動13第736章 抉擇6第698章 履新2第553章 序間7第1085章 立新15第655章 出援5第一百七十三章第1167章 滄瀾11第680章 出援30第552章 歸還(2)第921章 驚破第567章 ,營生7第631章 悵懷26第685章 落盡5第1102章 歸遠2第959章 沉驚9第905章 臨峙5第98章 薄發1第207章 升官與發財第914章 臨峙14第516章 兵戎6第849章 風動9第208章 波羅廟與節操第707章 啓東(7)第797章 肘腋7第537章 風雨第744章 思變4第531章 經略5第195章 歸還第177章 再編第1209章 淮動9第518章 兵戎8第666章 出援16第442章 天傾9第746章 思變6第498章 聞驚8第1161章 滄瀾5第535章 經略9第68章 入死第1212章 平盧2第77章 種子第399章 意恐遲遲歸第1065章 零落15第93章 厚積2第22章 夜宴、百態第1031章 瀾動11第510章 根本5第526章 經略6第759章 徒變9第701章 啓東第535章 風雨5第1026章 瀾動6第705章 啓東5第955章 沉驚5第271章 文抄公的憂鬱第26章 忽來第1150章 潮新20第1207章 淮動第390章 迴轉5第1241章 新章第555章 序間9第647章 後手7第273章 斬獲、梳理第329章 猛進第244章 謀求、謝禮第247章 歸附、選址第154章 征程第922章 驚破2第1031章 瀾動11第452章 天傾20第1050章 殤國10第888章 反動8第三百三十七章第388章 迴轉3第1191章 江寧變5第298章 戰淮北十二第950章 破釜10第715章 大羅(5)第589章 變數9第1150章 潮新20第642章 後手2第807章 淪沒7第346章 天哭第138章 騷然第38章 彭城第985章 浮夢15第386章 迴轉第660章 出援10第1095章 立新25第595章 期新5第700章 履新4第244章 謀求、謝禮第947章 破釜7第585章 變數5第594章 期新4第838章 雲起8第808章 淪沒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