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着牆壁上LED燈發出的耀眼光線,山君發現自己幾人進入的寬廣洞口後,緊接着進入的是一間類似於密封艙的房間裡,潔白的牆壁上掛着一長串類似實驗室防護服的密封服。
“請各位穿上密封服,內部場地對防塵要求極高。”一旁的接待員一邊說着,一邊演示着穿着的要領,手裡舉着透明的圓形頭盔繼續道:“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拿下頭盔,裡面的環境充滿了惰性氣體,拿下頭盔必死無疑,說話的時候可以按住左手臂上的這顆通話按鈕,就是印着手機圖案的。”
每個人都從牆壁上取下一套密封服,然後在另外一個人的幫助下穿上。
等全部準備好,時間已經過去近一個小時了,在這個過程中,山君環顧四周,發現對面有一扇緊閉的小門,小門上有一盞紅色的燈,上面還有一個數字顯示屏,顯示的是表格的各種數值,有中文有英文標註的。
抗力等級爲XXMPa,密閉性能:超壓100Pa時,漏氣量≤0.01m/h。
厚重的頭盔被擰緊後,山君發現頭盔左上角出現了一個透明的顯示屏,有些類似於投屏,上面顯示着一系列的數據和圖表,山君只能判斷出這是密封服內部系統的自檢狀態數據。
緊接着,他聽到外面傳來一陣嗡嗡的聲音,似乎有什麼東西被激活了,門上的氣壓也在飛快地下降,五分鐘後,氣壓降到了0,又等了五分鐘,氣壓逐漸升高達到正常數值,門上的紅色指示燈變成了綠燈,大門打開,露出了一條長長的通道,另一頭同樣是一個換氣密封室。
耗費了一個多小時,這一行人才真正的步入神秘的加速器工程。
這是一座從大氣環境到真空然後又到惰性氣體的過渡艙,如果是這樣的話,面前整個山洞中應該都是這種環境,山君只能確認的一點是這工程量難以想象。
“這裡是主控區域。”接待員開口說道。
劉澤乙的聲音從耳麥裡傳了出來,“同志們,見證奇蹟吧。”
“盟主,石板穿越的研究有突破嗎?”山君問道。
“一切都纔開始,哪裡有這麼快,傳說中的量子計算機還只有個理論模型,實現遙遙無期,但讓我沒想到的是最超自然的石板研究竟然有突破。”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對石板,不,應該是封存的座標信息,無論怎麼物理上的觸碰實驗都無法與之起作用,當時有人就想到了一點或許有作用,那就是高能粒子。”
“你是說用高能加速器?”
劉澤乙點點頭,高能加速器是高能物理主要的實驗研究工具。
即利用強磁場把帶電粒子,如電子、質子加速到很高速度,然後去與靶物質相碰撞,碰撞的結果可產生大量的新的基本粒子,或新的現象。
通過對這些新的粒子,新的現象的觀測分析,可以不斷加深對物質微觀結構的認識。
山君終於知道來之前所說的加速器的含義了,他早該想到這就是高能物理實驗中最常用的加速器,只不過在他的認知力,通常高能加速器是環狀的,而這種竟然是通過二十個加速環,綿延兩千公里的直線。
這時候同樣的疑問被另外的人問出:“爲什麼不使用環狀運行軌道的結構?”
“這個原理請陳教授解釋。”劉澤乙道。
“我們也用到環狀結構,只不過我們更需要需要的是放大結果,環形運行軌道可以讓帶電粒子反覆通過同一加速間隙,當在間隙上加載與粒子迴旋週期同步的射頻電場時,粒子能量將能夠得到多次增長。
這種迴旋加速器利用恆定的偏轉磁場引導粒子束的偏轉,利用恆定的射頻電場對粒子進行加速,其加速器中粒子的迴旋半徑隨能量增長而增大,其能量極限主要由偏轉磁鐵體積決定,能量通常較低。”
“而我們研究的信標,也就是你們說的石板,用這種轟擊的結果太過微弱,所以才需要加速環去放大。”
山君舉手問道:“這裡有多大?”
“這裡做爲加速器的頭部,是最核心的部分,全部位於200米地面以下,分爲圓周30公里長的圓形隧道的初加速部分,也就是剛剛說的環狀加速器結構,比最龐大的LHC還長3公里。”
山君知道LHC,他來之前做過很多功課,那是個大型強子對撞機,這個國際合作的計劃由34個國家超過兩千位物理學家所屬的大學與實驗室所共同出資合作興建的,包含了一個圓周爲27公里的圓形隧道,因當地地形的緣故位於地下50至150米之間,隧道本身直徑三米,位於同一平面上,並貫穿瑞士與法國邊境,主要的部分大半位於法國。
不過這裡的工程明顯大於LHC,因爲LHC的隧道本身位於地底下,尚有許多地面設施如冷卻壓縮機,通風設備,控制電機設備,還有冷凍槽等等建構於其上,而這裡的明顯都位於這片秦嶺山中,並且還都放在惰性氣體中,甚至這種大工程僅僅是整個項目頭部加速部分,不可同日而語。 在這套環形加速器通道中,主要是放置兩個質子束管。
加速管由超導磁鐵所包覆,以液態氦來冷卻。
管中的質子是以相反的方向,環繞着整個環型加速器運行,然後通過彎晶束流引出,沿直線進入同步輻射區,緊接着的是發射區及其數據處理中心。
將粒子發射轟擊的物質發射到一百公里以外的第一加速環。
“你是說發射質子,通過二十個加速環加速?轟擊石板?”山君震驚道,之所以這麼震驚是因爲在之前國際合作的研究中,就已經做過這方面的實驗了,並沒有什麼結果。
“並不是,發射的質子不是經過加速環轟擊石板,而是直接轟擊石板,然後將轟擊結果通過二十個加速環放大,然後在最末端得到結果。”
電動車沿着隧道牆壁邊緣的雙向車道前行,山君望着看不到盡頭的筆直隧道,若不是隧道中央龐大圓柱設備上銘牌文字標註着不同的區域,就彷彿在同樣的空間裡循環一樣。
看不清具體有多長。
“信標具體是什麼原理製造的我們也不知道,但不知道的情況下可以將其作爲一個反應黑箱,通過它來輸出,然後將結果不斷放大,也就是利用了這個原理猜想才建造了這個設備。”
沿着圓柱到達了一個龐大空間區域,這裡就是這臺加速器的黑箱部分,彙集了大量管道線路的球形黑箱,最中間空空的,等建設完畢所有工程纔會將石板放在這裡實驗。
現在已知的僅有兩塊石板分別承擔了三個世界的聯通通道,每時每刻都交換着海量的人員物資。
“工程預計最快也要兩年後完工。”接待員眼中滿是希冀渴望,那是身爲一名科學家對於未知探索的眼神。
“會有用嗎?”山君站在一旁擡着頭仰望着懸在半空的球形黑箱,整個球形分爲三層,最外層有三米直徑連接着的管道線路密密麻麻,各種裝置基本都沒有外殼,完全沒有商業產品的簡潔,反而充滿了一種粗糙繁複,像是模型初學者的手工作品,“它真像一個子宮。”
“我們初步試驗了π介子、質子、中子、電子、氘核、α粒子以及其它一些重離子,利用這些直接被加速的帶電粒子與信標相作用,發現可以產生多種帶電的和不帶電的次級粒子,瞧,最起碼終於有作用了不是?”接待員聳了聳肩,“科學試驗嘛。”
山君顫顫巍巍地跟着接待員走在半空中30釐米寬的橋上,厚重的密封服靴子踩在薄薄的鋼板橋面,發出咚咚的響聲。
他往前走了幾米,回頭看了一眼,沒有其他人跟上來。
緊走幾步,穿過連接的臨時橋,到了一個五米見方的圍欄平臺,就在這時,引導員指了指他頭盔內部燈示意關閉,等他的燈熄滅了,引導員在左臂的鍵盤上點了幾下,這時候平臺上方的燈熄滅了,一片漆黑。
正當山君有些慌亂的時候,一道微不可查的光突然出現在平臺的正前方,非常小,距離非常遠,似乎在山壁上。
山君抓住圍欄往上看,不懂引導員到底什麼意思,那束光讓他渾身的血液都要凝固了般,他討厭黑暗的環境。
“這兒我們這裡的人常來。”引導員眼睛怔怔的望着那道光束,“那是一個懸窗,一米見方的正方形,對準的就是我們加速器發射的方向,在那裡,我們剷平了一座山。”
在山君眼中,那個懸窗彷彿變得越來越小,最終變成了一個點。
引導員雙手合十,似乎在禱告,“我們終將像剷平那座山一樣,破解信標的秘密。”
“會嗎?”
“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