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老表

bookmark

第568章 老表

5月23日,週二。

此時雖然還是農曆4月中旬,可江南的天氣已經逐漸開始轉熱。

陳凡開着車,將車窗搖下來,清晨的涼風吹進車內,頓時舒服許多。

周亞麗坐在副駕駛上,好奇地左右張望,看着車外的街景,“弟弟,這個城市在全國能排第幾呀?”

陳凡輕輕吹了口氣,頭也不回地假笑着說道,“叫我小凡就行。你說的是城建規模還是經濟實力?省城具體排第幾不知道,不過作爲長江重鎮,這裡還算不錯。”

周亞麗轉過臉看着他,笑道,“你好像不喜歡我叫你弟弟?而且我還沒聽你叫我一聲姐姐呢。”

陳凡假假地咧嘴一笑,“呵呵。”

然後就不吭聲了。

周亞麗噘噘嘴,也不在意,轉頭看向車外,咧着嘴笑道,“沒關係,反正我是你姐,你是我弟,這個事實是改變不了的。”

隨即仰頭哈哈直笑,“我也有弟弟了,真好。”

陳凡無奈地抿抿嘴,感覺有點頭疼。

對着這個話癆表姐,恨不得自己拆穿算了。

嘆了口氣,他轉頭看了一眼,“舅母那邊沒有同輩嗎?”

周亞麗聳聳肩,“有啊,不過都比我大,我媽是那邊最小的,而且因爲上大學、讀了研究生,很晚才結婚,所以我一個弟弟妹妹都沒有,只有哥哥姐姐。”

說着轉頭看着陳凡,笑得能看見後槽牙,“不過現在有啦,以後你就是我老弟,等你有空了去美國玩,到了那邊我罩着你。”

罩?

陳凡轉頭瞟了她一眼,“這個話你跟誰學的?”

周亞麗頓時臉色一呆,尷尬地笑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驚訝地看着他,“你知道什麼意思?”

陳凡哼哼兩聲,“這個詞應該是香港那邊的俚語,在廣東話裡並不常見,有保護和支持的意思。

我知道紐約曼哈頓南端有個規模很大的唐人街,那裡的居民以廣東人和福建人爲主,也有不少香港人移民後定居在那裡,所以你應該經常去曼哈頓唐人街,在那裡跟人學的?”

現在西半球最大的唐人街還是舊金山唐人街,但是再過兩年,到80年代初,曼哈頓唐人街便可取而代之,成爲西半球最大的華人聚居區。

周亞麗則瞪大眼睛,“這你都知道?”

頓了一下,她好奇地問道,“不是說內地很封閉嗎,你怎麼知道這麼多?”

陳凡自然要硬辯一下,“倒也算不上封閉,只不過是獲取信息的渠道有限。”

隨即解釋道,“一般人不容易接觸到國外的報刊,對外面自然不太瞭解,不過我有辦法能看到這些東西,對曼哈頓的瞭解,也是從國外報紙上看來的。”

無論在江大還是文化廳,都有涉外報刊以及外文資料,這些東西需要具備相應條件纔有資格借閱。

不過對陳凡來說都輕而易舉,至於具體是哪一張介紹了香港的俚語和曼哈頓唐人街?

看了那麼多,他怎麼記得?有本事自己找去!

反正現在他有老舅撐腰,只要不是原則性錯誤,誰敢動他?

再說了,這東西表姐也不會隨便跟人亂說。

周亞麗果然也不在意,而是恍然點點頭,“我差點忘了,你不僅是個大作家,還是一個級別不小的官員。”

然後雙手一拍,讚歎道,“不愧是我老弟,就是優秀!”

陳凡嘴角微抽,以他的優秀,竟然不知道該怎麼迴應。

這時周亞麗話風一轉,解釋道,“昨天我爸沒解釋清楚,其實呢,雖然因爲工作需要,我們家現在搬到了白人區,但是周家的祖宅還在唐人街裡面,那也是爺爺他們剛到紐約時落腳的地方。

之所以在那裡定居,一方面是那裡華人多,雖然以南方人爲主,不過好歹都是中國人,而且也不是沒有北方人在那裡定居,只是比較少而已,住在那裡不至於感覺太孤單。”

她說着轉頭看着陳凡,笑道,“其實現在我們也幾乎每週都會回老宅過週末,就是爲了不忘故土。”

陳凡深以爲然點了點頭,“挺好。”

隨即問道,“另一方面呢?”

周亞麗聳聳肩,“另一方面就是教育咯。當年全紐約只有那裡有中文學校,用的課本都是當年從國內帶過去的,甚至還有民國派去的老師。學校裡教中文、識漢字,尤其地理課和歷史課是學習的重點,就是爲了教育新一代華人不要忘根忘本。

當年我爸和姑姑就是在那裡的中文學校讀書,後來我也是在那個學校就讀,一直到高中,纔去普通學校上課。”

陳凡不自覺地點了點頭,“挺好。”

這時他忽然明白,爲什麼母親、呃,是陳凡的母親會毅然回國了。

舉個栗子就能明白。

南洋華僑都知道,可是在孫先生之前,這些華人是不被清政府認可的,乾隆甚至將他們視作“天朝棄民”。

正是這樣一羣“棄民”,在孫先生的奔走呼籲下,重新覺醒了民族意識,興辦“僑校”,繼承中華文化。

當時有人登報發言,“捨己國之主人教育,而受他國之奴隸教育,是謂就之死地!僑而曰華,必須受華僑教育,通曉華語,認識華文,確立起爲華僑之身份。”

辛亥革命前後,南洋的僑校從零到數百所、再到遍地開花,僅馬來西亞(含新加坡)就有15萬僑校學生,印尼也有5萬餘人,整個南洋範圍內,僑校達2500多所。

通過僑校,不僅培養了華僑子弟、繼承中華文化,更讓這些學生了解到自己的“根”在哪裡,進而去關注危機四伏的祖國,並通過學習、掌握能夠報效國家的本領。

而這些可以稱爲“僑二代”、“僑三代”乃至“僑N代”,有些甚至連自己的爺爺都不曾踏上過祖國土地、更別說自己的華僑學生們,儼然以華人自居,視祖國爲家鄉、自己爲炎黃子孫。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抗戰爆發後,海外華僑不僅捐錢捐物,還積極“捐人”。

戰爭期間,累計共有4萬多華僑回國參戰,其中南洋華僑佔了絕大多數,約4萬多人,美洲和澳洲華僑約有1000多人。

其中共3200人的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是廣爲人知的典型。

這些人大多數從未踏足過祖國的土地,連祖國是什麼樣子都不清楚,但是聽到號召、紛紛響應,最小的甚至還不滿13歲。

1935年12月,上海首演的抗日戲劇《回春之曲》,講述的就是這一時期南洋華僑積極參與抗日救亡活動的故事。

其中田漢和聶耳合作的插曲《告別南洋》,引得無數人爲之淚目。

“再會吧,南洋!

你海波綠,

海雲長,

你是我們第二故鄉。

我們民族的血汗,

灑遍了這幾百個荒涼的島上。

再會吧,南洋!

你椰子肥,

豆蔻香,

你受着自然豐富的供養,

但是在帝國主義的剝削下,

千百萬被壓迫着都鬧着饑荒。

……

再會吧,南洋!

你不見屍橫着長白山,

血流着黑龍江。

這關係着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

別了吧,我們第二故鄉,

我們要去爭取這一線光明的希望。”

……

所以說,如果周家子女從小在華僑學校接受教育,那麼對祖國充滿感情、回國效力,完全是合情合理。

就是可能回來的時間稍微晚了一點點,或者是能力稍差了些,沒能趕上種蘑菇,要不然也不會有後來的厄運。

那裡偏是偏,可是相對安全吶。

不過也不好說,真要去了那裡,也不是沒危險,只不過危險種類不一樣而已。另一個,哪怕人還活着,周正東他們也沒辦法找到人。

陳凡邊開車邊聊天,本來長江賓館距離作協機關就不算遠,加上這麼一聊,不覺時間飛快,眨眼就到了單位。

開車進院,瞄了一眼門衛室,只見一個叫不出名字的小同志在裡面伏案寫作,應該是順便給項大爺代班的。

他也沒多問,直接將車開進去停好,隨後帶着周亞麗往裡面走。

剛走到機關大樓,好嘛,每間辦公室門口有都人探出頭來。

陳凡沒好氣地停下腳步,擡起頭嚷道,“這有什麼好看的?雖然是外賓,不還是中國人嗎。”

大部分人瞬間都縮了回去,躲在辦公室絲絲竊語。

雖然都是中國人,長相差不多,可是打扮完全不一樣啊,看着就很好看,讓人想多看幾眼。

也不是所有人都縮進去,還有兩個級別和陳凡差不多,臉皮比他還厚幾倍的人,竟然直接走了過來。

“什麼亂七八糟的,我們是看你親戚來了,出來打個招呼。”

然後隔着三米遠便停下,遠遠地揮揮手,“小同志你好啊。”

同志?

周亞麗感覺很新鮮,也笑着揮揮手,“同志你好。”

陳凡頭上冒出幾根黑線,“這位是創作聯絡部鍾成哲主任、這位是創作研究部王子博副主任,你叫鍾主任、王副主任就行。”

王子博好奇地問道,“這是你姐姐還是妹妹?”

陳凡抿嘴一笑,“老表。”

說完就走。

留下鍾成哲和王子博面面相覷,誰還不知道是老表,可到底是表姐還是表妹啊?

然後轉念一想,多半是表姐,要不然哪能不說呢?於是兩人齊齊偷笑,以後又有樂子逗咯。

周亞麗剛打完招呼,看見他轉身上了樓梯,便趕緊跟在後面,小聲說道,“你們單位的人好和氣呀。老表是什麼意思?表姐嗎?”

陳凡嗯嗯兩聲,隨即說道,“和氣是要看對誰。對本單位的都還不錯,要是對外人,那就難說了。”

倒不是說他們傲氣,颱風尾巴還在呢,沒那麼快養出傲氣來。反而是更加謹言慎行,能不與人打交道,就儘量不與人交流,爲的就是避免麻煩。

不過這些沒必要跟周亞麗解釋,帶着她進了辦公室,陳凡便開始收拾東西。

周正東帶着家人過來,自然不會只是爲了看他,姐姐、姐夫那裡肯定要去祭奠一下,還有回東北老家祭祖,也是應有之義。

這一次過來,他預留了半個月的檔期,時間還算充裕。

而陳凡作爲這次尋親的主角,自然是最好全程陪同。

哪怕他不樂意,領導也希望他樂意。

這不,他只能回來請假,還要把一部分工作帶走,方便及時處理。

現在他手頭上的最緊急的工作,就是給需要動手術的老兵做鍼灸,不過在相關部門與省軍區總醫院溝通之後,龔主任表示不急於一時。

這些老戰士都忍了二十多年,不差這半個月的,而且他們將人集中起來也要時間,等陳凡回來再做也不遲。

其次就是學業,徐教授聽了原委,二話不說就批了請假,連叮囑的話都沒多說。

他給陳凡開的書單是一年的,結果這才一個多月,陳凡就已經看得差不多了,而且熟練掌握,還要怎麼叮囑去?

現在徐教授反而經常勸陳凡不要太努力,學習的同時也要注意鍛鍊身體,這樣纔可以更好的做學問。

陳凡虛心表示接受之後,就只剩下作協的事。

不過還好,作協這邊的重點工作是函授班,現在課本和學習資料都已經陸陸續續寄出去,只剩第一期面授班開課。

這些工作他都已經安排妥當,又留了注意事項給邊慧芳,另外還有何青生在單位坐鎮,有他沒他一個樣。

他今天回單位,是爲了取道觀設計圖。

經過一個星期的努力,設計圖已經完成了大半,張師父那邊可不敢耽誤,他索性將圖紙帶在身旁,等有空的時候就畫幾筆,就算時間再緊,半個月內也能畫完了吧。

正好等送老舅一家離開的時候,在京城當面給他。

現在內地和美國之間還沒有固定航線,兩地之間往來,需要以東京作爲中轉站。

因爲在74年的9月29日,就開通了京城直飛東京的固定航線,這條航線將京城、上海、大阪、東京四個城市連成一條對鉤線,也就是飛機從京城出發,先落上海,再飛往日本,中途在大阪降落,最後停靠東京。

而東京自然有飛往美國多個城市的航班,這樣就方便很多。

在這條航線開通之前,想要出國,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先到廣州,從陸路進入香港,然後再通過香港機場轉機。

那樣的話,周正東的假期還要多浪費兩天。

周亞麗看着陳凡收拾東西,走過去問道,“要幫忙嗎?”

陳凡將圖紙捲起來裝進畫筒,又用另一個畫筒裝了不少白紙,同時搖頭說道,“不用,很快就好。”

周亞麗挑挑眉頭,好奇地左右張望,“你辦公室好乾淨啊。”

陳凡擡頭笑道,“你是說我這裡爲什麼連個書架都沒有?”

周亞麗回過頭,咧嘴笑道,“大作家弟弟,你的作品呢?不送我兩本?”

陳凡將畫筒背在身上,看着她說道,“別告訴我,你們沒有買我的書?”

周亞麗,“買是買了,可是沒有簽名啊。而且買的書和你送的書,意義都不一樣好嗎。”

陳凡想了想,從抽屜裡拿出幾套《雲湖戀》和幾本《淺談硬筆書法》的小冊子,拉開椅子坐下,再拿起筆筒裡的鋼筆,刷刷刷地簽名。

周亞麗跳到他身邊,興奮地說道,“老弟,多寫幾個字,就寫‘送給最漂亮的姐姐’。”

陳凡翻了個白眼,將簽好名的書往她面前一扔,“愛要不要。”

第128章 自有打算第49章 都認全了第350章 好,我學267.第267章 樣刊和獎勵第92章 白高興一場第107章 早在這兒等着188.第188章 惠而不費第36章 殺豬菜第423章 約法三章第650章 思想教育課第667章 最適合背鍋264.第264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65章 以後當鴕鳥算了第296章 顛覆想象316.第316章 淘寶(求月票)第396章 多看書啊!第471章 曝光了第455章 舒適圈第126章 讓他心甘情願252.第252章 留着用第422章 忍得很辛苦232.第232章 菜也是水果255.第255章 什麼回執?第528章 沒個獎第340章 會明白的吧?第338章 雙搶開始187.第187章 還是不相信第507章 淮國舊第625章 還少年?第508章 匯合第424章 不死心第690章 這些不要314.第314章 這就叫專業第563章 定價第1章 穿越要有儀式感第651章 教育成果,挖藕第451章 優先權第600章 開個食堂第465章 黑 真黑第121章 湊材料第378章 畫龍點睛第90章 信號第611章 期待第96章 知青林第437章 沒搶成第396章 多看書啊!第402章 誰來接手?206.第206章 不能白來第514章 初體驗第372章 要好看的168.第168章 生平最得意的事第507章 淮國舊第348章 得陽光一點第576章 購瓷第519章 見面禮第109章 當面彙報第570章 西幻第492章 建房第563章 定價第586章 走自己的路第467章 上門141.第141章 愛好挺廣泛第684章 生產隊的驢第588章 現編現講第397章 誰都攔不住(求月票)第468章 給點經費221.第221章 收集素材第523章 自欺欺祖第529章 終究還是埋了第437章 沒搶成第562章 青蓮道人第652章 盧灣廠第686章 修舊如舊202.第202章 陳師傅牌第65章 以後當鴕鳥算了第524章 都拿走157.第157章 着個什麼急第2章 老實交代第630章 氣第645章 小區第644章 一指禪第58章 露餡了第458章 騎馬跑得快第135章 預報不準320.第320章 滾滾 長江 都是水第407章 見證歷史第648章 秋收第75章 畫餅嘛,熟得很第409章 研討會第34章 殺豬第363章 我看你就不正常第556章 大家一起麻第488章 吃茶第677章 創拳184.第184章 主動演雙簧263.第263章 雨前茶第701章 起名第430章 五年不行就十年第447章 能不能換個醫生第374章 是在催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