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一)

時間很快就到了三月二十六日,清陽郡主與潭王楊元溥大婚的日子。

清陽郡主所配終究是潭王側妃,而此時先帝喪期剛過沒有幾天,也不宜大事操辦,但這一天岳陽城裡張燈結綵,終究是添了許多喜慶的氣氛。

不管太子、信王或潭州互相指責對方謀逆,但國主駕崩,舉國同哀的規矩,楚境之內哪裡都不得免,三個月內都禁婚娶。

三個月國喪過去,清陽郡主與潭王楊元溥的大婚之日,選的也是良辰吉日,偌大的岳陽城內也還有好些普通人家嫁女娶媳。

在這豔陽春暖的日子裡,嗩吶絲竹聲不絕如縷,更多的人也是換上單衫薄褲,出城踏青。

城東驛館北苑,僕婦、侍女忙裡忙外的跑動着,各種妝禮裝箱貼上紅紙條,擺滿整整噹噹一座院子,就等着林海崢率王府親衛挑往王府內宅,以此宣告清陽郡主與潭王的婚事。

鄭暢的妻子王氏帶着侄媳鄭暉之妻周氏等一干婦人奉命早早就跑過來,陪同新人梳洗打扮。

杜七娘跑到前院找王府內丞張平,又問了一遍今日進入王府內宅後的拜禮安排,以免有什麼遺漏,再回到清陽郡主這些天起居的院子,就看到鄭王氏及鄭暉之妻等婦人坐在那裡說話,沒看到清陽郡主的身影。

杜七娘前後找了一圈,看到清陽郡主穿着大紅的喜袍,正坐在西院涼亭上,憑闌凝望淺池裡的錦鯉,妝容剛剛收拾齊整,臉容華美絕豔,只是眼眸裡鎖着淡淡的哀愁。

“郡主,啊,今天得改口稱王妃了,”杜七娘跑過來問道,“馬上就要登車了,您這會兒怎麼有閒工夫跑這裡閒逛來着?”

“聽說韓老大人不擅詞律,敘州或韓謙身邊可還有誰擅詞律?”清陽郡主問道。

“啊?”杜七娘不明白清陽郡主今日怎麼就莫名其妙的問這個問題,微微一怔,說道,“要說詩詞音律,馮家二公子最是擅長,長史洗大人也慕抑詩詞,卻是做得一般,再個我大兄杜益君也曾學着填詞,被大人數落只知堆砌、不顯靈秀——此外,王府主事薛若谷薛大人、韓吏丞的長女婿喬維閻、行戶部主事王琳、行樞密院知事文瑞臨,詞作似乎都還不錯……”

金陵詞風雖然不及蜀地,但杜七娘想了想,還是說出一堆人名來。

不過,清陽郡主這些天狠下工夫研究楚國的人事,杜七娘所說的這些人,都是湖南九州頗具代表性、頗具文采的一些官員,她都有所瞭解,但他們中無疑沒有一人能寫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雄渾氣概來。

當然,韓道勳生前也沒有什麼詞作傳世,難道真是那狗賊靈光閃爍?

不可能的,這狗賊心思陰柔、城府深沉,也難有這樣的雄奇氣魄。

這會兒張平帶着兩名小宦跑過來,催着清陽郡主登車,以免錯過良辰吉時。

…………

…………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潭州纔是湖南八州的核心,馬家經營潭州百年,使得潭州城池深闊,民衆繁多,但爲備金陵戰事,以及兼顧到對黃州、鄂州的控制,都決定着行尚書省要放在控扼長江及洞湖庭交會之地的岳陽城。

潭州在二百五六十里之外,一旦金陵有什麼新的變故,主要兵力都集中在潭州,反應終究是要慢一些。

行尚書省正式遷過來後,楊元溥也就正式將原鎮將府官邸所在的內城,加以簡單的改建後作爲潭王府使用。

內城東西闊一百五十餘丈、南北長一百九十餘丈,合五百畝地,城牆高二丈九尺,下寬六丈、上寬二丈,設有四門。

內城南門百餘間院宅,作行尚書省、行樞密院、行御吏臺諸部司署理公務之所,東西門設有糧倉武庫以及親衛駐藩之地,而佔地最廣的北門則有三四百間院宅,則爲內府所在。

雖然此時不可能靡費巨資修築富麗堂皇的亭臺殿閣,但還是依舊金陵楚宮的樣式,將三四百間院宅劃爲承運殿、存心殿、體仁殿以及慈壽宮、長信宮、青琉宮等建築羣。

太妃王嬋兒在岳陽城依自然是住慈壽宮之中,今日慈壽宮裡也是張燈結綵。

王嬋兒坐在窗前,宮女正拿着一把羚角梳幫着將長及腰下、黑如流瀑的秀髮,梳理柔順,磨製得鋥亮的銅鏡裡映照出她的嬌豔容顏,還是那樣的芳華絕世,還是那麼的豐腴美豔。

想想自己十五歲得天佑帝寵幸,十六歲生下溥兒,迄今過去十八年,今年也才三十四歲而已,被天佑帝寵幸的日子還歷歷在目。

那是一段她還是能感受到人生快樂的時光,自己的身體能叫一方霸主迷戀,這件事本身就叫她迷醉其中。

王嬋兒心神恍惚着,銅鏡裡突然閃現出一副面孔,彷彿徐惠那賤婦就站在她身後,令她打了一個激靈,卻是身後的宮女貼近過來看給她梳理的髮鬢妥不妥貼。

心想今天乃是溥兒大喜的日子,王嬋兒按捺住心頭的怒氣,只是冷眼掃了那宮女一下。

那宮女被王嬋兒冷眼掃了一下,才驚醒到自己驚到太妃了,心頭髮寒,忙跪地認錯:“奴婢魯莽,驚着太妃。”

“起來吧,是哀家想事太出神了,”王嬋兒揮了揮手,寬免宮女的魯莽,問道,“今天大喜的日子,溥兒他人呢?”

“樞密使剛剛將組建五牙軍的條陳送過來,殿下正在承運殿看條陳呢。”宮女站起來小翼的回答道。

“都什麼日子,再忙碌今天也不能歇一歇?”王嬋兒嗔怨的說道,“你將姚司記喊過來,讓她去前面叫溥兒過來——算了,你們還是服侍我去承運殿。”

姚惜水、春十三娘今日也是裡裡外外的忙碌着,看到數名宮侍隨從太妃鳳輦往前面的承運殿而去,走迎過來才知道太妃是要去勸楊元溥今日大喜的日子不要還那麼操勞政務。

他們與鄭家、韓道銘護送太妃進入岳陽城,爲將中樞權柄爭攬過來,在湖南行尚臺省形成太妃與潭王母子並立的格局,不可避免的會破壞太妃與潭王的母子感情。

不過,他們也能意識到潭王已經長大成人,特別是過去五年時間受到沈漾、韓謙的教導,又經歷荊襄、削藩戰事,其心智、謀算已在常人之上,意志也極爲堅韌,他們這邊過度的爭權奪勢,只會令潭王更傾向於沈漾、韓謙、李知誥等人,甚至不排除他們有可能會暗中密謀再發動一次當年的兵諫。

鄭暉雖然最初時在新增樞密院、御吏臺、六部等事上配合他們,但他們真正想到調整左龍雀軍營指揮使及都虞侯級一級的將領時,鄭暉的態度就冷淡下來,甚至繞過他們,跑到潭王面前陳述有些將領不能輕易撤換的理由,令他們頗爲被動。

不管背後韓謙有沒有在幕後使什麼壞,不管韓謙已經將馮繚派到岳陽城來,以及潭王身邊還有杜七娘、林海崢、馮宣等人,夫人及太妃她們也都意識到與潭王及沈漾的關係繼續僵峙下去,對她們並無益,她們必須要稍稍改變一些策略跟態度了。

韓謙得授敘州刺史後,還留在龍牙山服喪守孝,即便韓謙通過馮繚這些人,還會繼續影響到潭王,但讓韓謙留在敘州,總比讓這麼一個手段陰狠、智慮陰沉、又與李知誥、清陽郡主等暗中勾結的人回到潭王身邊,對她們更有利。

就當下而言,她們應該將很多事情做得更好,緩解與潭王的關係,特別是緩解太妃與潭王母子之情,使韓謙看上去沒那麼重要。

這樣的話,再過一年半截,韓謙也就會真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

…………

承運殿就是原鎮將府的公廳大堂。

親王府大殿照制可以建十一間進深,郡王府大殿可以建九間進深,普通的鎮將府公廳僅有五間進深而已,屋檐低矮,大白天坐在公廳最深處的長案後署理公務,還多少顯得有些陰冷昏暗。

聽人傳報母妃從慈壽宮過來,楊元溥禁不住有些心緊。

雖然馮繚與曹幹到岳陽這十天來,母妃都沒有干涉過他處置軍政事務,甚至召集大臣議事時都很少出席,但楊元溥時不時聽到母妃拿慈壽宮的宮女撒氣,就擔心她哪一天控制不住,跑到他跟前鬧騰。

想到這事,楊元溥心裡都禁不住有些恐懼,不知道這時候她跑過來做什麼,是不是對他今天與清陽的婚事禮數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跑過來數落告狀。

楊元溥陰沉着臉,跨出大殿迎接,問道:“母妃這時候怎麼跑到孩兒這裡來了?”

看到溥兒這張滿是牴觸情緒的臉,王嬋兒心情就忍不住煩躁起來,心裡對教壞溥兒的沈漾、韓謙等人更恨。

“今天是殿下大喜的日子,太妃得知殿下還在承運殿署理公務,擔心殿下累壞了身子,特地過來勸殿下歇一歇的。”春十三娘看情形有些緊張,忙在一旁見機說道。

“是啊,你都這麼大的人了,新娘子馬上就要迎進門,你總不能冷落了新娘子,”王嬋兒這纔回過神來,神色緩和下來,抓住楊元溥的手,將她剛剛在路上想好的一番說辭,柔聲出來,“還有啊,你今天與清陽郡主成婚,瑤兒她溫良賢惠,表面上不會有什麼不高興,但心裡總是空落落的,爲娘也是過來人,你抽着時間應該去跟她說幾句話,叫她知道你心裡惦念着她,她以後與清陽郡主相處也就沒有那麼多的疙瘩——另外,我給清陽郡主準備諸樣禮,你也替爲娘參詳參詳,看是不是有遺漏的地方。”

楊元溥多少有些不適應母妃此時的態度,不過母妃能如此想,也叫他放寬心來,愣怔片晌,才說道:“我過會兒便丟下手裡的事去找瑤兒說說話——樞密使剛將籌建五牙軍的條陳遞過來,母妃也來看看?”

“爲娘一個婦道人家,自得你父皇寵幸,便居在深宮之中,能有什麼見識在這等軍國大事上指手劃腳?”王嬋兒笑道,“爲娘居於深宮,四周險惡,每天都過得小心翼翼的,剛到岳陽也是怕溥兒你會受奸佞欺瞞而不知,才急切着想要幫溥兒你做些事。此時看你與諸大臣將事情都處理得妥妥當當,爲娘哪裡還用再操這份閒心啊?”

“……”幽居宮禁的日子,是銘刻楊元溥內心更深處的烙印,聽母妃提起這些事,他神色也是黯然起來,繼而昂然說道,“孃親放心,溥兒再不會叫孃親回到過去那膽顫心驚的日子裡去。”

第三百一十五章 京兆尹第九十一章 斬草除根第五百一十五章 來意第四百五十一章 渾水第七百二十九章 虎牢關第七百一十三章 幽宮第三百六十七章 蜀使第四百三十六章 分兵第四百五十八章 酒店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喪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五百六十七章 訊問第七百二十四章 奪島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二百一十二章 化暗爲明第三百三十三章 波瀾不驚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第一百五十二章 鹽事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七百三十八章 間隙第五百九十九章 宮中(二)第八十章 請君入甕第五百三十五章 宮門第六百零三章 迎親(三)第五百零一章 偏執的勝利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役(四)第七百七十章 金陵詭局第五百八十五章 相遇第七百八十九章 身孕第五百一十一章 赤山會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敬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第七章 贈弓第六百三十九章 南歸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五百九十二章 虎狼之心第七十三章 婚宴第三百一十一章 使蜀第七百八十六章 望風而降第一百三十二章 監視第三百九十九章 問話第五百四十章 屈服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驛道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五百四十四章 撤軍第六百三十三章 信使第三百九十五章 赤山軍第四百九十二章 接手第四百零八章 相安無事第四百一十二章 南撤(一)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子之權第一百五十二章 鹽事第五百四十八章 參見第六百四十五章 淮東第四百五十三章 清晨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七百零四章 兵潰如潮第五百五十六章 對峙第一百九十一章 激戰第六百六十一章 破襲梁州第三百八十四章 奪兵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信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二百四十一章 潛逃第二百四十二章 驚瀾第三百七十四章 捉襟見肘第五百六十九章 太后還朝第五百四十四章 撤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四百三十四章 長信宮第一百零八章 大肆索賄第六百五十四章 手詔(三)第五百八十章 淮東第二百六十四章 四姓降服第六百九十五章 夜談第一百三十八章 舉薦爲吏第二百二十二章 截道第二百七十七章 削藩第六百四十章 任事第二百四十六章 根基第三百六十五章 過河拆橋第三百四十章 圖窮第三百一十一章 使蜀第三十八章 恃怨橫行第一百一十五章 製圖六法第三百七十九章 歸鄉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九十四章 純酒第四百五十六章 不滿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賞爵第四百三十一章 和談(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一百八十四章 守禦山河第七百一十九章 喘息第二百九十七章 緩追(二)第一百二十章 身世第五百九十一章 秋夜第四百零七章 殺俘第六百三十七章 獨山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