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秋意

進入九月的敘州,秋意漸濃。

經過大半年的建設,在雞鳴寨的基礎上,辰中縣城也是建設得初成規模。

辰中縣城位於辰水南岸,分內城、外城。

內城大致與雞鳴寨保持一致,內城垣也是石寨牆的基礎上覆上大小城磚改建得成。

內城範圍很小,裡面的建築經過規劃後,修繕了一批、重新建造了一批。

除了州衙諸司院署、將吏宅邸外,主要乃是州醫館、工師學堂、武官學堂及生員宿舍等生活區域。

外城,除了緊挨着內城垣修築了一批外廊房作爲守軍的兵營外,還規劃鋪築了新的街巷、排污溝渠,大體以內城垣爲核心,形成兩個大的、半封閉環道,然後通過與內城三門相接的直道以及城北沿江直道銜接起來,形成外城基本格局,在街巷之間建造平民宅院、工坊、市集等等。

外城不再修造城牆,而是直接與外圍的田野、山川相接。

外城要修城牆,總長將近十里,即便夯土、不覆城磚,也是耗資靡費、工程浩大。

在韓謙看來,倘若不能禦敵於境外,等到核心之地都被敵軍打透進來,不得不依賴於一道城牆做最後的抵禦,即便能勉強抵擋住強敵的進襲,實際上也僅僅是垂死掙扎。

再說,不要說後世威力更大的進攻戰械了,僅旋風炮大規模推廣之後,城牆的守禦作用也已經被大幅削弱。

與其靡費錢帑修十里長垣,還不如拿這筆錢糧開墾三四萬畝的坡地梯田。

沿丘陵坡面修造的梯田,通風透光佳,有利於作物生長。

又由於降水會從山嵴、山頂帶來大量的礦物質、腐殖物,彌補地力的消彌,沿等高線修築的階臺式梯田,耕種狀況甚至要更好一些。

唯一的問題,沿着等高線一圈圈的修上去,每兩到三層還要修能蓄積雨水的防滲陂塘,開墾的成本靡費極劇,乃是於河谷地區修堤開渠進行墾田的數倍。

西南有些州縣,擁有大片的梯田,實是成百上千年無數代勞動人民辛苦積蓄的成果。

不過,辰中不開梯田也不行。

強佔辰水中游河田,設了辰中縣,原住民計有一千三百戶、八千餘口。

在扣除掉原洗氏直轄,爲韓謙用於安置奚氏族人以及用地縣城建設的三萬餘畝田地外,原住民隸有耕地僅七萬畝,人均耕地不足九畝,加上耕種方式落後,糧食除了自用外,僅有少量的富餘繳納田稅。

對辰水沿岸進行治理,計劃明年開春前總計能新開墾出四五萬畝新田,但這也僅夠新遷入的千餘戶赤山軍西遷軍民用作口糧田。

除開這些之外,溪谷、平壩區域還能開墾的餘地就極有限了。

而辰中縣後續自身人丁繁衍是一方面,吸引人口流入步伐也不能停,那便只能盯在丘陵梯地的開發上。

其他不提,辰水北岸東西綿延百里、南北層層疊疊逾三十里的丘陵帶,限定高度在百丈以下、朝南、坡度適合的區域,經過初步的勘測,梯田開墾潛力高達近六十萬畝。

當然,辰中想要一下子開墾六十萬畝梯田無疑癡人做夢,但不僅辰中,黔陽、芷江、臨江、中方、渠陽等縣,都將開墾梯田做爲一項長期工程進行推進,七縣五十九鄉聯合起來,每年組織鄉民多開墾兩萬畝梯田,十年累積下來,也將是極可觀的數字。

事實上,在四周對敘州提高警惕程度之後,加強關隘控制,在赤山軍西遷之後,外部人口流入敘州的進程便暫時中斷了——雖說關隘不禁商旅通過,但進出敘州的商旅,到底不是來定居的,不能直接致使敘州淨人口的增加。

不過,就算外部人口流入中斷,敘州合格勞動力規模因爲內生因素,增漲並沒有中止。

新生兒想要成長爲合適的勞動力,需要時間,但隨着物質條件的改善,隨着鄉社醫患治理及衛生條件改善,成年勞動力病疫率降低、少年孩童夭折率降低,直接體現的就是成年勞動力數量規模持續擴大。

以往敘州人丁在沒有大規模外部人口涌入的情形下,數百年來都大體保持穩定,主要是依賴於高生育率抵抗高死亡率。

在敘州,一名婦女一生生養六七名子女都是極正常的現象,但孩童及少年期的病疫率極高,大體能有一半人不夭折、活到成年後就相當不容易了。

這也意味着,韓謙只要能在敘州改善醫治、衛生條件,改善底層貧寒平民的生存條件,哪怕是稍稍改善一點,降低成年人的病歿率、降低少年孩童的夭折率,就直接致使合格的成年勞動力逐年上漲,而不需等到新生兒長大成年。

州衙對地方的控制,直接滲透到鄉社,人口統計也是附屬於土客合籍的一個重要工作。

不計韓道勳統治時期,僅從韓謙去年初回歸敘州算起,敘州內部十六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男女勞動力人數,迄止到今年夏末便淨增加兩千人。

要是算上十六歲下的孩童,敘州內部人口淨增加超過四千人。

這是一個相當可觀、唯盛世之治纔有勉強可能達到的數字。

當然,倘若敘州與周邊勢力頻繁爆發武力衝突,每年的死殘規模超過一千,就會導致成年男丁的規模增漲停止。

這也是地方狹仄、人口稀廖的尷尬之處。

而所有人都判斷思州即便平息民亂,元氣也必然會大傷,道理就在這裡。

逾二十一萬人口規模的敘州,尚且經不住太大的傷亡,思州平息民亂,連同州兵及起事平民的傷亡,只要超過五六千人,以思州那麼艱難的物質條件,少說需要一兩代人後,人丁纔有可能恢復舊觀。

民亂爆發蘊釀至今,已經將錦和、仁山大部分地區以及南面業州的小部分地區席捲進來,聚集到盤龍嶺的起事民衆超過兩萬人,韓謙真要對此袖手不管,最終死亡人數可能五六千都擋不住。

而辰州洗氏不要看現在風光極盛,但其直接控制的人口,在經歷諸次大戰損失極其慘重。

不過,除了依賴於州衙歲入及朝廷的戰功賞賜,在收復金陵城後,延佑帝將上萬罪囚及家眷親族流放到辰州,稍稍彌補了洗氏內部勞動力的不足,使得洗英在辰州猶能維持四千戰兵規模的番營編制,其中有半數乃是洗氏的部族兵。

思州爆發民亂之後,洗英雖然沒有直接經辰水河谷發兵進入思州助剿,但在辰陽縣聚集的精銳戰兵,也已經超過三千人,大小戰船也有近百艘,似乎就等朝廷令旨抵達,便會百舸競流,兵進思州助剿。

在如今緊張的勢態下,韓謙並沒有大規模增加辰中的駐兵,這日夜裡他口述叫奚荏記錄判詞:

“強違合籍新律,阻撓婚嫁,着芷江縣判六個月苦役!”

田畝改制、土客合籍、廢除賤口及奴婢買賣,不僅使縣鄉爭訟之事激增,也產生大量無舊例可遁的案子。

而所謂的合籍,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將土籍、客籍戶口合併到一起就算完成的。

天下沒有這麼便宜的事情。

最關鍵的一項就是打通舊有的障礙,使以往兩大對立的羣體實現自由通婚。

只是傳統的力量依舊是極其頑強,芷江縣近日連續出現幾樁父母同意但宗族卻出面阻撓婚嫁、甚至打殘打傷人的案子。

韓謙對這種案子,一貫態度強力彈壓,只是這些新案子的判罰標準,縣裡及法曹還掌握不好,只能將卷宗上傳到韓謙的案頭,由韓謙做最終的批示。

看到手裡這份是今日案頭最後一本卷宗,奚荏也禁不住伸了伸懶腰、活絡筋骨,嬌聲說道:“累死老孃我了。”

“要不我替你捏捏肩?”韓謙討好的問道,手已經伸到奚荏略顯僵硬的肩上,他站在奚荏的身後,眼眸瞥下抹胸之上一抹洶涌雪白。

這時候馮翊徑直闖進來,韓謙做賊心虛的將手收回,問道:“什麼事情,你慌亂跑過來?”

“楊護、曹休石攜旨已經回到辰陽,金陵應思州、辰州之請,着辰州出兵進入思州剿滅民亂。洗英剛遣人進城,通報說辰州明天就會派洗射鵬率一千戰兵走辰水北岸驛道去虎澗關,請求敘州沿路予以方便!”馮翊說道,“我哥還沒有消息傳回來,譚育良、董泰據盤龍嶺,在業州、思州聯手打壓下,抵擋就很勉強,現在辰州再派洗射鵬率一千精銳過去,形勢怕是過不了三五天,就會逆轉啊!”

韓謙也是驟然蹙眉。

目前思州、業州在盤龍嶺外圍集結兵馬超過五千,控制住起事兵馬的進出通道,但暫時還無力攻入盤龍嶺的深處。

洗射鵬雖說僅率一千戰兵進入思州,但這一千戰兵,都是長年編訓在伍、經歷過多次血戰的老卒,兵甲裝備也極完善,戰鬥力之強,都不會比敘州兵弱多少,遠非思州兵、業州兵能及,更非起義軍能力敵。

而洗射鵬早年雖然被敘州打得跟狗似的,但他除了勇武過人外,這幾年在削藩戰事、收復金陵戰事之中成長極大。

就算長鄉侯答應與敘州合謀,但兩地相距甚遠,渝州那邊的響應也絕不可能這麼快,但洗射鵬明天就要率精銳進入思州助剿,譚育良他們能多支撐幾天?

第三百八十三章 秘密(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使蜀第六百九十七章 流放第七十三章 婚宴第五百一十五章 來意第三百零五章 賞田第二十四章 真龍種第七百零二章 新的形勢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平犬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四百三十六章 分兵第二百七十八章 兩年之期第十六章 侯府第五百四十四章 撤軍第五百四十三章 周憚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別第三百九十八章 溧水城第七百六十四章 蜀使(一)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捷第六百三十四章 異動第七百三十章 襄山第七十章 橫生枝節第二十九章 家兵子弟(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馮繚(三)第五百零一章 偏執的勝利第二百七十四章 誘敵出寨第四百五十六章 不滿第二百九十一章 文瑞臨(二)第六百一十七章 傳議第一百一十一章 行刺第一百九十三章 非戰之過第五百四十三章 周憚第四百二十五章 山莊第七百零八章 臘月第一百三十五章 勸導第三百三十二章 劫第五百一十三章 相見第二十八章 家兵子弟(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第四十二章 饑民第五百三十五章 宮門第三百三十五章 貨殖之道第七百零七章 分歧第五百零四章 密談第十五章 信任第七百二十四章 奪島第七百六十一章 洛陽(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流第三百七十六章 猶豫難決第六百九十二章 削藩第三百零九章 一夜第七百零二章 新的形勢第四百五十三章 清晨第四十五章 燒石第六百五十八章 招降第一百零六章 髒活第八十七章 變速第五百二十一章 醒悟第五百零二章 新使第五章 家兵第一百二十章 身世第二百一十四章 詢問舊事第六百三十七章 獨山津第四百四十四章 辭表第四百八十章 棋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移花接木第三百一十七章 蔚侯第九十七章 武陵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三百二十七章 獻策第六百四十三章 交易第五百零八章 茅山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間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風第八十七章 變速第四百四十四章 辭表第一百八十三章 潰敗第五百零三章 商船第二十二章 差點壞事第一百七十章 舉吏第七百四十五章 俘將第四百一十九章 秘信第六百二十七章 初春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八十四章 家宴第一百零一章 殺人活命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第三百二十二章 蜀宮隱情第二百五十四章 定策第六百二十六章 順水推舟第七百二十四章 奪島第五百一十四章 相見(二)第六百六十三章 蜀國形勢第五百三十一章 選擇第六百六十章 交換第九十五章 潰敗第七百六十一章 洛陽(二)第三百零五章 賞田第二十九章 家兵子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