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韓府(一)

bookmark

臨近黃昏時,大股樑軍往洪澤浦以東的宿豫聚集、兵鋒直指楚州的消息傳到金陵,這叫金陵城內的朝野臣民更是緩了一口氣,至少短時間內不用擔心帝京有再燃戰火的危機了。

而太后與陛下之間的關係要怎麼理順,諸多朝臣心裡多少有一種清官難斷家務事的無奈吧?

韓道銘是臨夜才從戶部衙門回府的,看到許久未登門的富陌,正與二弟道昌以及韓鈞、韓端等子侄在園子裡陪着老爺子飲酒賞雪。

新建的這座園子緊挨着東跨院,佔地足有六七畝大,原爲升州節度使府所屬的一座官園,開國由先升州節度使的遺族居住。

韓道銘授任戶部尚書,便將這座園子買了過來,出資整治,清淤池塘、移植花樹,修建長廊、書室,添置湖石假山,一年多時間算是收拾出一個模樣來。

酒宴就安排在曲池旁的敞軒遊廊裡。

遊廊有院牆擋住寒風,左右又添有幾隻火爐燒得正旺,人坐遊廊之中也不會覺得寒冷。

看遊廊外、曲池冰面以及湖山、牆檐、花樹之上殘雪堆積,卻是在府邸之中就能看到的十分好景緻。

韓文煥精神頭尚可,穿着裘袍,與富陌、韓道昌及韓鈞、韓端以及陪同富陌一起到訪的富家子侄,沿遊廊列案而坐。

十數華服錦衣、眉清目秀的美侍俊僮在左右伺候,案前玉盞銀壺、美酒佳餚、琳琅滿目。

卻是一等相侯人家才能享受的富貴。

韓道銘回府,韓文煥拉着富陌坐在那裡不動,此時在鹽鐵使司任郎中官的韓道昌以及韓家、富家子弟卻是要站起來招呼。

韓道銘在金陵事變之前就居池州刺史、六部侍郎、湖南行戶部丞等顯位,楊元溥登基後,他出任參知政事、戶部尚書,是理所當然之事。

韓道昌授官是從投奔岳陽始,甚至比喬維閻、韓成蒙、韓建吉等人還要晚,也是虧得投效及說降宣州兵有功,楊元溥登基之後,入鹽鐵使司授郎中官,品秩看似不高,卻也是一樁美差。

當然了,韓道銘心裡也清楚,富陌到訪,二弟道昌急巴巴跑到大宅來,以及韓鈞、韓端他們能各自從衙署脫身趕回來,絕非園子裡雪景可賞。

實在是韓謙奉太后手詔率敘州水營進駐棠邑這事太驚人了,韓道銘這時候都沒能好好的消化掉這條消息,心緒猶是如波瀾動盪不休。

這短短三四天,金陵城內瘋傳的諸多消息,實在是令人震驚不已、難以消化。

朝臣及市井之民,心緒震盪,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輾轉難眠、惶惶難安。

不過,在這諸多令人心湖波瀾涌動的消息裡,韓謙奉太后手詔率兵馬重返金陵之事,大多數人還是感到安心跟寬慰。

午後傳來說樑軍兵馬往洪澤浦東翼的宿豫聚集而去,朝中便有人議論說,樑軍應是提前知道黔陽侯率兵馬重歸金陵的消息所致,畢竟就連樑帝朱裕當年都在黔陽侯跟前吃過大虧,他們怕在黔陽侯手裡再吃虧,才轉頭去打楚州。

當然,也有人感到更惶然難安。

韓道銘看了鬚髮皆霜白的富陌一眼,心裡暗想今日廷上《奏請守北疏》雖然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準或不準的定論,但內容應該已經傳開來了?而韓謙在奏疏裡奏請“召江淮敢戰之烈勇”,不就是要重新召集左廣德軍舊部嗎,富家老爺子今天突然登他的大門,是爲這事吧?

見韓道銘略顯凌厲的眼神瞥過來,富陌不安的微微欠起身,做出以相迎其就的姿態。

尚文盛刺殺案之後,富陌雖然要求他當時擔任郎溪縣令的兒子富耿文置身事後,但富氏子侄並非僅富耿文一人,而富陌當時亦不想與京畿與宣歙的世家宗閥劃清界限,也就沒有公開站出來制止其他的富氏子侄參與侵奪廣德府的田宅。

其他人或許不知道,富陌心裡卻清楚,京畿及宣州的宗閥世家,在陳景舟赴任之前於廣德府製造了多少冤獄,用刑迫害了多少左廣德軍舊部,以及將多少左廣德軍舊部及家小驅趕出去、侵奪多少田宅。

如今黔陽侯韓謙要將這些受迫害的左廣德軍舊部重新招攏到麾下聽用,要是知道這些事,又或者說早已經知道這些事,怎麼可能不會替舊部出頭?

而在朝廷亟需黔陽侯守禦棠邑大刺山、滁河作爲金陵藩屏之際,一旦黔陽侯要求朝廷全面清肅廣德府所積壓的諸多案子,在朝中權勢本就不顯的京畿及宣州世家宗閥,能夠阻止嗎?

不提黔陽侯的聲望,如今他所率敘州水營,乃是大楚水師覆滅之後阻止叛軍水軍進入長江的主要戰力。

如今他是奉太后手詔東進,與執掌淮西禁軍的李知誥再度結成政治同盟,朝中誰會站出來拒絕他爲舊部討還公道這麼一個小小的合理請求?

鄭榆、張潮、黃化等人,也可以說是世家門閥中人,但他們畢竟跟京畿及宣州的世家門閥沒有什麼直接的牽涉。

真正稱得上京畿及宣州世家領袖的,就是此時任永嘉防禦使的顧芝龍,但不提顧芝龍曾是韓謙的手下敗將、聲勢及權勢都不及韓謙了,顧芝龍此時遠在浙南,即便想要阻止韓謙翻案,也多少有些鞭長莫及吧?

當然,一定要說還有誰是宣州世家領袖的話,也就眼前這位參政大臣、戶部尚書韓道銘了。

富陌這時候心裡揣摩不透韓道銘是如何看待他自家子侄奉太后手詔率兵馬重返金陵這事的,但從他今日跨入韓府這一個時辰裡來看,韓府其他人,包括韓家老爺子韓文煥在內,確是對黔陽侯韓謙奉太后秘詔這事絕不知情。

韓道銘給富陌還了一禮,又問候過父親,才神色凝重的坐到矮榻上,看着廊下的池雪,一時都不知道開口說什麼纔好,總不能說他這時候心裡也還是一團亂麻吧?

“大哥,你可知棠邑在韓謙過來之前是什麼情況?”韓道昌這時候站在一旁,開口問道。

“什麼情況?”韓道銘問道。

他身爲參知政事、戶部尚書,關於北岸的軍情,樞密院每日都會有專門的邸報抄到他案前。

不過,在韓謙率敘州水營進入棠邑之前,樞密院的邸抄裡並沒有特別提及到棠邑,就不知道富陌今日過來,帶來什麼不一樣的信息了。

富陌清了清嗓子,說道:“棠邑與金陵隔江相望、又是滁州最早收復的縣地,三四月時就有不少家派人到棠邑組織墾荒,韓相爺府也有派人過去吧?”

韓道銘還真不清楚這事,看向韓道昌,韓府真要參與這事,也應該是老二安排人手去做。

“我有讓韓福五月下旬帶着三十多家奴渡江在棠邑住下來,想着戰事安定下來,能在棠邑或南譙置兩三座田莊。三天前右神武軍慘遭覆滅的消息傳到金陵,我叫人去棠邑看情況,想着先叫韓福他們先撤回來,不要折損了人手,但棠邑守軍那時已經對全城進行封鎖,所有軍民都許進不許出,自然也沒能聯繫上韓福,”韓道昌說道,“當時我也沒有多想什麼,以爲戰事急迫,理應如此,也沒有想到要驚動大哥,但今天看來,當時周憚率江州兵守棠邑,應該也已經暗中奉太后手詔行事吧?”

韓道銘看了一眼富陌,周憚與此時出知廣德府的陳景舟,都是均州山寨勢力出身,向來被認爲與韓謙關係親密。

要說是韓謙率敘州水營進駐棠邑,與周憚會合,並非偶然,那些曾參與在廣德府製造冤獄、趕到廣德府侵奪田宅的人,確是更寢食難安了。

“陛下以及政事堂諸大臣,對黔陽侯的奏疏到底是怎麼看的?”富陌有些迫切的問道,“樑軍轉頭去打楚州了,朝廷是不是就沒有那麼迫切要在棠邑、大刺山、滁河一線建防線了?”

韓道銘看了老爺子一眼,見老爺子叫侍女站在身後捶着肩、一副昏昏欲睡的樣子,也不知道他心裡在想着什麼,但富陌一世精明,竟然奢想朝廷對韓謙依重沒有那麼深,奢望朝廷很快就會叫韓謙率兵馬退回敘州去,他禁不住懷疑富家是不是在廣德府牽涉極深。

且不說韓謙來了願不願走了,且不說樑軍隨時可能調整主攻方向,過了來年正月,淮河、洪澤浦解凍,除了邗溝外,樓船軍殘部從新津河、上林河、石塘河進入長江的水道也將隨之打開,金陵到時候能組建起足夠強大的水軍力量進行抵禦嗎?

再一個,壽州軍也正式叛投樑國了。

之前壽州軍被打得沒有還手之力,不是徐明珍不行,不是壽州軍不夠精銳,實在是壽州物資匱乏之極。

在得到樑國大量的物資支援之後,又在之前殲滅左右五牙軍、右神武軍等重大之極的勝利,還會被李知誥率淮西禁軍壓制住打無還手之力嗎?

不說要樑軍飲馬長江了,一旦叫獲得充足物資補給的壽州軍重新奪回滁州全境,叫樓船軍殘部的戰船重新進入長江水道,金陵能夠承受嗎?

韓道銘沒有怎麼統兵打過仗,但他此時身爲戶部尚書,一些簡單的道理,還是要比普通人看得透的!

第六百二十二章 北上(三)第七百二十章 金陵第六百八十九章 瀾涌第五百零一章 偏執的勝利第七百八十章 絕望突圍第七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一百八十三章 潰敗第二百九十八章 神鬼之謀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議第三百零二章 診病第五百六十四章 密摺第一百三十八章 舉薦爲吏第一百四十八章 會合第一百九十八章 偶遇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平犬第六百九十九章 會戰在即第六百四十一章 故人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子第三百章 水土不服第三百三十一章 反制第二百九十六章 緩追(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間第七百五十章 戰役(五)第五百七十四章 錯估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江東去第四章 危機四伏第五百九十三章 秘議第七百三十四章 西征(一)第八十五章 公然拉攏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二百一十七章 鍛造之事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二百五十章 父女第七百七十一章 聽聞第二百七十章 新的秘旨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九十六章 潭州心思第三百一十二章 使蜀(二)第七百七十六章 圍師必闕第一百零四章 鎮壓第五百九十四章 條件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該渡江第二百四十章 天工匠書第三十四章 風未平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六百三十七章 獨山津第二百一十六章 參觀田莊第二百七十一章 秘旨之意第二百五十章 父女第三百九十三章 會合第六百四十四章 剛柔第六百三十章 黃雀在後(二)第七百七十九章 奪寨第七百七十章 金陵詭局第六百零一章 迎親(一)第六百四十四章 剛柔第五百二十三章 勾結第三百七十一章 合作第四百二十七章 短兵(二)第七百零一章 尾聲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三百六十章 分肥第六十二章 爪牙第七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六百二十八章 詭局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四百九十一章 夜色第四百九十章 實地第二百三十五章 獻策第三百八十章 離別第六百七十二章 新年第一百四十四章 無計第二百七十五章 守株辰陽第三百四十一章 奉詔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相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鋒第六百八十三章 移花接木第五百四十七章 形勢第十章 與人鬥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思路第七十章 橫生枝節第六百九十二章 削藩第六百四十五章 淮東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第三百三十四章 窮酸王侯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選之迷第六百九十七章 流放第七百八十九章 身孕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會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一百七十四章 雍王朱裕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門子弟第七百二十七章 崇文殿(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離城第五百二十四章 勾結(二)第二百零五章 說田第二十三章 翻手爲雲第六百七十五章 河道第七百六十三章 洛陽(四)第四百二十四章 宣州易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