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聘禮

bookmark

公事談完,王文謙又延請壽王楊致堂、韓道昌、馮繚等人到揚州城西北的鑑園小住,以便更親近的商議韓謙與其女的婚事。

與韓家的婚約也幾經波折,堂堂相府之女最後竟然熬成黃花老姑娘了,雖然王文謙威勢漸重,沒有什麼人敢將一些惡言惡語傳到王文謙、王珺父女跟前,但王氏族人這些年都沒有少在背地裡嚼舌頭根,更不要說外人了。

這次壽王楊致堂保媒送聘,多多少少也算是爲王氏挽回了顏面。

鑑園私宴壽王楊致堂、韓道昌、馮繚時,王文謙也將王氏主掌族事的幾名族老延請過來相陪。

在燈火輝煌的宴席上,楊致堂、韓道昌正式將下聘禮單送上,供王文謙及王氏族老瀏覽。

當世婚娶要經過三書六禮這一整套流程,但這諸道禮數走下來,韓謙與王珺沒有半年時間都不要想能睡到一起去。

不過,誰都沒有奢望壽王楊致堂作爲韓王結親的保媒人,真能爲這件事來回往揚州跑上幾趟。

何況韓謙與王珺早就有過婚約,占卜、合八字等納吉納徵之禮之前都有完成,沒有必要再經歷一次。

因此壽王楊致堂這次過來下聘,除了送上聘禮、下聘禮書外,還直接送上請期禮書,也將婚期約定下來;要是王家沒有意見,等到約定的十二月初八這一日婚期來臨,韓謙便直接派人到揚州將王珺迎娶過去,整樁婚事便算完成了。

私宴過後,壽王楊致堂、韓道昌、馮繚等人在鑑園的別苑住下,等到明天一早就直接踏上返回的路程,王文謙延請幾名王氏族老到後宅說話。

韓謙送上的聘禮不可謂不重,王氏這邊也要商議出多少嫁禮,或者說怎麼還以嫁禮纔算合宜。

雖然當世禮數遠沒有後期那麼嚴謹,但宴請壽王這樣的人物,許氏、王珺都還是不能隨意拋頭露面的。

等到王文謙與數名王氏族老到後院商議嫁禮,許氏與王珺纔出現。

“三十二擡聘禮看是好看,卻沒有多少實誠的東西,”許氏也是迫不及待的將下聘禮書拿過來,說道,“都說韓家富甲天下,咱們可不能這麼便宜就將王家之女嫁過去。”

許氏因爲出身的緣故,只能爲妾,但王文謙這些年並無續娶,王氏族老也只能捏着鼻子默默看着許氏以主母自居,看到她出格的舉動,也只能微微皺一皺眉頭,示意王文謙雖然大度,也應該嚴加約束內宅。

王文謙對諸多族老的滿腹意見,卻是視如不見;畢竟比起族老來,許氏跟他鬧彆扭,更叫他不得安生。

三十二擡聘禮照古禮要求,以餅、海味、三牲、酒果茶糖以及綢羅錦緞、喜燭喜鐲爲主,自然值不得多少錢糧,但韓氏好歹也算大楚一等一的王公大臣,聘禮絕對不會僅限於能擡出來擺到人面前看的這些物件,更多的財禮通常會寫在下聘禮書之上。

許氏要看看富甲天下的韓家、名震大楚的黔陽侯,會不會真就摳門到聘禮僅有三十二擡婚器。

“南姑嶺鐵礦場一座、南姑山南龍湫湖水壩莊園一座、水磨房兩座、水力紡車四座、歷陽漣園一座……”許氏看過聘書上的內容,有些傻眼的看向王文謙。

王公大臣家以田宅乃至街鋪等物產作爲財禮相贈,也正常得很。

只是聘禮所寫的物產都位於棠邑歷陽縣境內,難不成王家還能派人過去接管?

雖然許氏訝異,但王氏族老卻早就私下合計出一個意見來。

王氏如今在大楚也是一等一的世家大族,雖然金陵事變後舉族遷入揚州,也多少傷筋挫骨,但體面不能失。

男方送多少聘禮,王氏怎麼都不能收受下來。

南姑嶺鐵礦場也好,龍湫湖水壩莊園也好,這些一併算入王珺嫁過去要出的嫁禮中歸還回去,就不存在接不接管的問題。

“那聘禮裡寫下這些,也就圖個好看啊?”許氏皺着秀眉,瞅着王文謙問道。

“這樣也省事,要是禮單寫下金銀珠玉若干,這少不得還要添入相應的金銀珠玉進去,族裡真就捉襟見肘了,說不定還要變賣一些田宅纔夠,”王文謙說道,“現在就方便了,看宅子裡能有多少寬裕,儘可能的添置些進去也就齊當了,不用太爲嫁禮之事頭痛。”

“這可不一樣,”許氏不滿的說道,“聘禮寫多少金銀珠玉,這邊添相應的金珠玉,這些往後可都是王珺她個人名下的私己錢——王珺,你自己說是不是這個理?”

“庭夫人跟隨韓謙多久,她的兄弟趙無忌眼下是棠邑兵騎軍大將;奚夫人又是奚氏之主,族人奚昌任敘州司馬、兵馬使,奚發兒也是大將——女兒就這麼嫁入棠邑,也是身單力薄,父親在揚州又將辭去刺史之位,以後真要是遇到什麼事,父親都未必能替珺兒作主啊。”王珺說道。

王文謙眉頭一揚,但當着幾位族老的面,有些話也忍住沒有說出口。

“對啊,”聽過王珺的話,幾位族老深以爲是,拍着大腿說道,“要是咱們王家之女嫁過去,卻受兩位妾室的欺負,那成什麼體統?說來說去,這樁婚事還是拖太久了。”

“老說以前的舊事也沒有什麼用,還是多想想辦法應付眼前爲好。”

“怎麼應付,難不成我們王家真要派人過去接管這些物產,王珺以後要是遇到什麼事情,就近也能有人商議、差遣?”

“只是接管這些莊園、水磨房、鐵礦場,不得要七八百號人才夠啊?再說棠邑不容奴婢,要不然的派幾名管事跟隨王珺嫁過去,只要再有買上幾百名奴婢,也就不算事了。”

聽族老們議論紛紛,王珺說道:

“九哥王衍、十七弟王轍、二十九弟王樘、舅表兄霍厲、霍肖,他們都是庶生子,除了在族中任事外,在揚州也謀不到一官半職,聽到珺兒要嫁去棠邑,他們都想隨珺兒遷往棠邑。再有嫁禮之中,也不要什麼金銀俗物,珺兒從族裡挑選一百戶奴婢過去,到了棠邑後賜給他們良籍,他們必然也會安心的聽珺兒任用——這麼一來,嫁禮之事也解決了,珺兒嫁到棠邑有人手可用,也不用擔心會被人欺負。”

諸族老有些遲疑的看向王文謙。

王珺提出來的也不算過份。

王氏以及王珺孃親霍氏,與王珺同輩、沒有出五服的宗族子弟有上百人,王文謙對嫡庶子弟的任事,一方面是儘可能照着傳統,將嫡系子侄安排正式的官職,另一方面則是挑先有能力庶出子弟負責族務、統領家兵。

王衍、王轍、王樘、霍厲、霍肖雖然是庶出子弟,卻頗受王文謙的重用。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一輩上百名子弟,這五人隨王珺嫁去棠邑,也不至於叫王家傷筋挫骨。

另外,揚州流民、災民無數,即便王珺帶着上百戶奴婢走,王氏再買進百餘戶奴婢補充人手不足,也不是什麼難事……

當然,這事合不合適,還得王文謙最後拿主意。

王文謙太陽穴抽搐了好幾下,最後才說道:“珺兒這麼考慮,也是有道理的。”

“那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來。”幾個族老異口同聲說道。

幾位族老告辭離開,王珺也要回房休息,王文謙喊住她:“婚期定得很近,我也將辭去揚州刺史一職,重新回到殿下身邊謀事,你何苦叫我爲難?”

“爹爹沒有膽氣霸佔住揚州刺史的官位,還賴着女兒不能如履薄冰、小心做人了?”王珺撇着小嘴說道,“爹爹以後還是信王的忠心謀臣,但王珺嫁到棠邑後,也便要一心爲夫君着想啊……”

“這麼看來,咱們父女以後要反目成仇了哦?”王文謙苦笑着問道。

“爹爹,你是鬥不過珺兒的。”王珺揚頭說道。

王文謙忍不住要拿書抽王珺,臨了又忍不住一嘆,說道:“世間最難識是人心,韓道勳當年受暴刑慘死,雖然安寧宮是罪魁禍首,但在棠邑衆人眼裡,爲父到底是算計過韓道勳啊——你嫁過去後,一切還是要小心啊……”

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風聲第六十四章 胭脂第十五章 信任第三百零二章 診病第六百一十五章 回京(二)第八十八章 精英斥候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手詔(三)第七百七十章 金陵詭局第一百三十八章 舉薦爲吏第四百八十七章 定計(二)第七百九十四章 勸嫁(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說逃第二百七十一章 秘旨之意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心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六百零四章 迎親(四)第二百一十四章 詢問舊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行刺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相第五百六十一章 夜戰奪寨第五百九十二章 虎狼之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雍王朱裕第七百九十一章 渡江(二)第四百九十章 實地第一百四十一章 潛忍第五百三十章 山雨欲來第五百章 回京第七十四章 相贈佳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貨殖之道第四百零四章 請戰第七百零一章 尾聲第七百六十九章 顧芝龍第一百一十一章 行刺第六百零二章 迎親(二)第七百三十九章 間隙(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辭表第三百五十三章 樑國劇變第七百七十一章 聽聞第二百七十七章 削藩第二百九十九章 裁軍第一百二十六章 拉人入彀第三百二十二章 蜀宮隱情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走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七十二章 彌補第六百三十六章 解釋(二)第二百四十三章 閉城第五百二十九章 應急計劃第六百三十五章 解釋第五百七十四章 錯估第一百四十三章 籌貸第四百四十三章 進城第二百六十三章 放歸武陵第三百三十二章 劫《楚臣》發佈想說的話第一百九十三章 非戰之過第二百四十章 天工匠書第二百七十三章 聲東擊西第三百零三章 決斷之策第四百三十六章 分兵第七百五十三章 楚宮月第七百七十三章 戰起第四百六十四章 感情深厚第五百三十九章 逃營第七百六十四章 蜀使(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謀蜀主第五百六十一章 夜戰奪寨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三百八十章 離別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州刑徒第一百章 黔陽第七十二章 彌補第七百八十章 絕望突圍第五百四十九章 奏疏第一百五十七章 戴罪立功第三百三十五章 貨殖之道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洞第二百零九章 縉雲樓第五百七十八章 屈就第二百七十章 新的秘旨第四百六十二章 回宮第七百六十八章 賀禮(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都洛陽第二百四十三章 閉城第八十六章 改造第一百八十一章 說逃第二百五十八章 伏兵第二百三十二章 召見(一)第五百零四章 密談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七百六十九章 顧芝龍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洞第四百五十八章 酒店第五百五十二章 渡江第七百八十六章 望風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