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獨山津

bookmark

獨山津位於谷水河中游,早年乃是光州東部極爲重要的一座渡口,從羅山城往東延伸的驛道,經獨山津渡過谷水河之後,分出兩條岔道,一條往東北的潢川城而去,一條往東南方向的樂安縣而去。

後續爲加強對光州中西部地區的控制,徐明珍在獨山津增設了驛寨、修建了浮橋,獨山津的重要性便更加突出。

即便襄北都防禦府也不可能知道蒙兀人出兵及朱讓、樑師雄發動叛亂的確切時間點,但既然確定以殲滅溫博及羅山守軍作爲他們這次攻勢的核心目標,李秀便主張優先搶佔獨山津。

雖然在河朔劇變、樑國大亂的消息傳來之前,分兵搶佔獨山津,極可能會遭至谷水兩翼壽州軍積極而猛烈的夾攻,但想要及時切斷羅山守軍的東逃通道,這個風險必須要承擔下來。

三月一日,差不多在李知誥、週數親率左龍雀軍、左武衛軍主力往羅山城進逼之時,李秀、李磧便率三千馬步兵直接穿插到羅山城的東面,趁夜強攻下僅有兩百守卒不到的獨山驛。

李秀、李磧也做好壽州軍集結之後,從兩翼夾攻過來的準備,而爲保證後續能對谷水河東岸地區的用兵,他們甚至都沒有縱火燒燬獨山浮橋。

接下來兩天,李秀、李磧並沒有看到谷水河東岸的壽州軍集結過來——谷水河西岸,羅山等城駐軍,要應對左龍雀軍、左武衛軍主力的進逼,在東岸兵馬集結增援過來之前,也不可能輕舉妄動——直到三月三日入夜之後,潛入濠州境內的斥候,才帶回河津軍突然從濠州撤走、渡淮北上的消息。

這時候,李知誥、李秀等人即便不知道濠州刺史陳昆通過什麼途徑,但也確信他已經提前知曉樑賀王朱讓、樑師雄即將勾結蒙兀人叛變的消息。

這一刻溫博及羅山守軍還被矇在鼓裡,李知誥也無暇去揣測韓謙會採取什麼行動,親自統領左龍雀軍、左武衛軍大膽的往羅山城北側、東北側穿插,徹底切斷羅山守軍往東渡過谷水河,往北撤到淮河沿岸的通道。

而到三月六日,李秀才確切得知早在河津軍北撤前夕,韓謙就緊急調動東線的棠邑軍往五尖山西北麓岱山寨集結,之後趁着河津軍撤出之際,在三月三日之前就已經兵不血刃拿下濠州全境。

獨山得到消息要比淮東遲好幾天,並非織造局以及徐靖主持下的樞密院職方司在棠邑沒有眼線潛伏。

關鍵還在於棠邑以西淮陽山主要區域都在棠邑軍的控制之下,他們在棠邑安插的眼線在得到消息後,沒有敢直接從淮陽山北部的敵佔區通過,而是先退到長江北岸,再找渡船溯江而上,一直到黃州境內登岸,然後再乘快馬沿淮陽山西麓的驛道北上到禮山縣,穿過九里關,將消息送到他們手裡。

…………

…………

獨山津作爲水陸要津,雖然不及安豐寨繁盛,但鎮埠沿谷水河兩岸也有兩裡許綿延。

綿綿春雨之下,屋舍鱗次櫛比,有上百年曆史的石板街,不知不覺間青苔已經爬上牆角。

數千兵馬入駐,入夜後馬嘯嘶騰不已,使得這樣的雨夜,人心也變得浮躁難安。

宋家祠堂位於鎮埠的西面,三進院子倚三四里綿延的獨山嶺而建,顯得頗爲氣派,此時被李秀徵用來充當牙帳。

十數匹快馬冒雨而來,直到祠堂前才勒住繮繩,藉着氣死風燈透過雨簾闇弱的燈光,李知誥翻身下馬時,臉色沉毅而嚴肅。

看到李秀、李磧、徐靖、春十三娘等人都走出來迎接,他將雨蓑解下來,交給身後的侍衛,不顧袍襟都被雨水浸溼,說道:“先進去再說。”

“目前確知棠邑左軍在河津軍異動之前,就已經提前一步進行調動。而在此之前有數十騎快馬,應是奉韓謙手令從烏金嶺大營馳出,沿着紫篷山北麓、巢州北部地區,馬不停蹄的馳行四百餘里進入淮陵城。極可能是韓謙早一步得知朱讓、樑師雄叛變的消息,並派人知會濠州刺史——卻不知道他憑什麼取信陳昆,使陳昆當夜便決定從濠州撤兵,而使棠邑軍兵不血刃的奪得濠州全境!”李秀一邊將李知誥迎入院中,一邊進一步稟報更詳細的消息。

“五牙水師主力覆滅於洪澤浦之時,便有人說韓謙暗通樑國,之前誰都不信,一味將戰敗的罪責推到國公爺的頭上,此時怕是很多人都將啞口無言了吧?”徐靖陰惻惻的說道。

徐靖早年是晚紅樓暗中蒐集情報的主事,奪溧水城時浮出水面,在李普麾下任吏,延佑帝登基之後,信昌侯府與晚紅樓分爲兩脈,徐靖追隨李普得以進樞密院職方司任事。

右神武軍主力覆滅於鍾離時,他作爲職方司主事,當時亦在鍾離城,好不容易逃脫返回金陵。

作爲樞密院職方司主事,雖然有蒐羅軍情之責,但水師及右神武軍主力覆滅,他作爲從屬人員並不無需要擔責,之後又得重新效忠晚紅樓的機會,此時依舊在樞密院任職方司主事。

只不過樞密院乃是壽王楊致堂及周炳武任樞密使、副使,職方司已非徐靖一手遮天。

不過,要說及對韓謙的怨氣,徐靖絕對不會比他人稍少。

“這話暫且不提,”李知誥打斷徐靖的無端揣測,問道,“你們可有派人去找惜水……”

“我們在黃州登岸之時,就已經派出快騎趕往辰州,但能不能趕得及,就難說了。”春十三娘說道。

姚惜水半個月前親自乘船前往辰州,目的是想在武陵山南麓唆使敵視敘州的大姓勢力,在阮江沿岸攪出些事情來去吸引棠邑軍的注意力,以便能在樑國大亂消息傳到南線時,韓謙倉促之間沒有充足的準備去接管霍州、壽州及濠州南部地區。

只是,誰能想到韓謙不僅要遠比他們想象的更早得知河朔形勢發生劇變,甚至還直接說服河津軍主動讓出濠州?

目前棠邑左軍不僅已經兵不血刃的奪下濠州全境,孔熙榮甚至都已經率領八千兵馬殺出淮陽山北坡。

他們也已經得到確切的消息,孔熙榮所部八千兵馬出淮陽山北坡之後,今日黃昏之時,在獨山津以東六十里外的、潢河上游支流彭灣河東岸河谷完成集結,兵鋒直指潢河西岸的樂安城以及潢河下游的光州州治潢川城,明顯是要趕在他們之前接管樂安、潢川城,從而確保將他們隔着霍州、壽州以外,確保霍州、壽州中南部的地區,在壽州軍撤出後,由棠邑軍全面接管。

春十三娘也無暇去猜測韓謙爲何能比他們更早確知河朔劇變及朱讓、樑師雄叛變的消息,更擔憂姚惜水在武陵山南麓能不能及時得到消息停手。

姚惜水真要是慫恿敵視敘州的大姓勢力在西南搞出什麼事情來,不僅不能再牽制住棠邑軍的注意力,反而極可能授人以柄,叫韓謙後續有藉口,進一步打擊武陵山南麓的大姓勢力。

見春十三娘她們已經做了該做的事情,李知誥也不再無謂的去擔憂後續會有怎樣的後果,走進祠堂的大廳,藉着燈火,視線盯上早已鋪開在長案上的淮西地形圖。

見李知誥遲遲不語,李秀便先將他的推測說道:

“陳昆率河津軍撤出濠州,從壽州軍這幾天的反應,看得出徐明珍也是猝不及防,可見陳昆並沒有知會徐明珍,有心防備徐明珍有可能會投向叛軍——不過,河津軍、蔡州軍已經北上馳援,其前鋒兵馬可能抵達汴京城下,那陳昆、韓元齊就沒有必要再繼續瞞着徐明珍。不管怎麼樣,他們還是要儘可能拉攏住壽州軍的。徐明珍的反應只可能有兩個,其一是徐明珍有可能猶豫不定,可能會選擇按兵不動,觀望一段時間形勢再做去留。這個對我們最爲有利,孔熙榮所部並不具備攻城拔寨的戰鬥力,我們就有時間在完成對羅山城的合圍之後,分兵去樂安、潢川,即便是到時候與孔熙榮所部聯手拿下樂安、潢川等縣,日後也能平分戰果。當然,徐明珍有可能會果斷的放棄遠離淮河南岸的城池,第一時間將兵馬收縮到臨近淮河的霍邱、壽春等城。那樣的話,孔熙榮將會在我們之前兵不血刃的接管樂安、潢川等地,阻斷我們往東接收戰果的通道……”

“依你之見,徐明珍更有可能會做怎樣的選擇?”李知誥擡頭問李秀。

“依我之見,徐明珍倘若確認朱讓、樑師雄是勾結蒙兀人叛變,便應該能想到樑國的大亂再樂觀,三五個月內也不可能平息,他不果斷收縮兵馬只會損兵折將,將他最後一點老本都折乾淨,”李秀說道,“我們或許着重考慮怎樣才能將溫博及羅山守軍都留下來爲好。”

“爲何現在不直接分兵去樂安、潢川?”徐靖質疑道,“孔熙榮所部皆是步卒,我們有三四千馬步軍,定能趕在他們之前抵達樂安、潢川城下。”

李知誥搖了搖頭,說道:“溫博不是弱將,我們在羅山東面的兵馬有限,這時候分兵去爭樂安、潢川,叫溫博窺到機會突圍,恐怕會滿盤皆輸——我們不做其他考慮了,先確保將羅山城拿下來再說吧……”

第四百九十五章 宣慰使第五百八十二章 晉帝消息第一百五十章 條件第九十九章 窺探第五百二十四章 勾結(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密摺第一百五十二章 鹽事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辯第六百四十八章 迷局第五百七十六章 裕溪河第四百八十三章 宰相府邸第一百二十八章 賄賂第四百一十二章 南撤(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緩追(二)第七百七十三章 戰起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順逆第二百零七章 王府氣勢第三百二十四章 熱鬧第二百五十七章 馮昌裕的抉擇第五百六十六章 妖言惑衆第七百零六章 抉擇第五百一十二章 石樑縣第七百三十四章 西征(一)第三百一十二章 使蜀(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負荊入城第三百一十二章 使蜀(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訊問第四百五十五章 雞鳴寨第三百七十八章 人心第一百九十一章 激戰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賞爵第六十三章 選人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五百七十四章 錯估第四百二十四章 宣州易謀第一百三十九章 安排第一百八十三章 潰敗第一百三十七章 送茶第六百零二章 迎親(二)第六百三十七章 獨山津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功可居第二百八十七章 聽信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流第一百五十一章 滄浪第二百五十四章 定策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贈書第五百三十章 山雨欲來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舊事第三百零五章 賞田第三十七章 書出驚心第三百一十二章 使蜀(二)第七十九章 深夜闖營第九十五章 潰敗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撤(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條件第三百六十九章 思州第五百零三章 商船第五百四十二章 活口第七百五十二章 戰後第四百四十章 秘密第一百零四章 鎮壓第一百四十五章 騙局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議第四十章 故作鎮定第四百三十九章 條件第三百六十九章 思州第一百五十二章 鹽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戴罪立功第五百三十八章 渡江第五百四十八章 參見第五百二十四章 勾結(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韓府第六百二十二章 北上(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疑案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別第五百五十八章 對峙(三)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第三十二章 投子博戲第二百零二章 巧遇第五百六十章 樑帝居心第三百四十二章 迂腐第四百五十七章 相逢第六百九十六章 靴子落地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七百九十二章 渡江(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第一百三十五章 勸導第四百一十二章 南撤(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雙爐鍊鐵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不待人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四百九十章 實地第四百五十八章 酒店第一百七十七章 江畔第四百五十四章 秘會第六百八十章 風起第一百一十一章 行刺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勢危急第五百三十九章 逃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