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新軍

bookmark

周啓年沒敢擅作主張,還是先派人五百里加急趕往岳陽,跟黃化通報這事,四天後黃化的回覆便傳了回來——從金陵到岳陽有陸路驛道相接,每隔三十里便有驛鋪,傳信到底方便些——要周啓年以私人的名義到周元府上拜訪,看呂輕俠這些人到底什麼意圖。

周元、週數兄弟二人,發跡之初皆是信昌侯府家將,後隨龍雀軍的崛起而漸受重用。大楚水師覆滅後,明面上看也是他們兄弟二人果斷的掉轉旗幟,奉太后手詔行事,成爲太后一黨,保住權勢,此時一人乃是左武衛軍都指揮使,一人乃是工部侍郎,在朝中也可以說是權高位重了。

他們兄弟二人府邸,與李知誥在金陵的府邸相挨着,高牆大院,與其說奢闊,不如說是更像一座堅固的城壘,罕見京裡誰家府邸的院牆,會用條石壘砌。

周元說是文臣,但周啓年趕過來拜見,登堂入室看周家宅邸之中帶刀護衛卻是隨處可見,叫他眉頭直皺。

周啓年還是下意識反感周元這種滿心陰黨宮闈以呈權欲的人物。

周元這兩天就等着周啓年登門,將其人迎入雅室,款以上佳清茗,直截了當的進入主題,說道:“當下之情勢,太后也不敢輕令柴建率左神武軍進攻武關,但韓謙居心叵測實在可恨,想必周先生也絕不願看到其志得逞吧?”

“卻不知周大人有什麼善策應對?”周啓年端起茶盞,打量着室裡的佈置,不動聲色的問道。

“這半年來,朝野都主張擴編侍衛親軍,但多方牽制之下,事竟難成,周先生不覺得可惜嗎?”周元問道。

“雖說可惜,但似乎並非我與周大人私下商議,就能管用的。”周啓年說道。

侍衛親軍擴編這事拖到這時沒有實際性的進展,無非是各家都想着爭新擴編出的侍衛親軍的統領權——慈壽宮那邊一直力薦李秀出任都指揮使,這是黃家也不能接受的條件。

周啓年一時想不明白周元重提此事的用意,跟韓謙劫持溫氏族人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周先生爲何覺得我們便商議不出一個結果來?”周元笑盈盈問道。

周啓年心思一動,問道:“怎麼說?”

“江陰侯熟讀兵書,在侍衛親軍任職,治軍嚴謹素得朝臣稱讚,他若統領新編侍衛親軍出征關中,我想朝廷內外,便能少許多爭議。”周元說道。

周啓年不得不承認周元所說是一個極令人心動的建議。

韓謙既然暗中控制溫氏族人,那襄北軍主力就不敢輕易妄動,需要全力戒備韓謙暗藏別的什麼異心,但太后一系似乎又鐵了心要與蜀軍聯手進攻關中,那從新組建一支兵馬,由當今皇后的哥哥、江陰侯黃慮統率進攻武關,裡裡外外的阻力自然就會少許多——擴編侍衛親軍目前差不多是除淮東、棠邑之外諸多勢力共同追求的一個目標。

這事關鍵還是看黃家的態度。

家主黃化目前是湖南宣慰使,鄭暉在邵衡出兵清巢永州叛軍,離不開湖南宣慰使司的大力支持,倘若這時候是黃慮率部進攻武關,鄭氏自然就不會再強烈反對。

而黃慮作爲當年皇后的親哥哥,他在郭亮、張潮二人之後出任新的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至少在當前的情況下,誰都不會懷疑黃家會對朝廷存有什麼異心。

就延佑帝而言,此時也不可能對黃家存有什麼戒心。

即便將來有外戚坐大、難以節衡的擔憂,但那是多少年之後的事情了,至少眼下黃慮是一個更爲衆人接受的人選。

見周啓年陷入沉思,周元又說道:“當然了,進攻關中的時機不等人,新的侍衛親軍也不可能直接從諸營軍府徵調新卒編訓,但可以直接從左右侍衛親軍以及諸部禁軍各抽調一部兵馬編入新軍——而左右侍衛親軍以及諸部禁軍因此產生的缺額,則可以從屯營軍府徵調新卒補充完整,周先生以爲如此安排可好?”

當年組建侍衛親軍時,將卒都是從諸部兵馬抽調精銳,並將其家小遷並京畿附近的屯營軍府之中安置;而當初湖州兵將卒徵入侍衛親軍爲兵戶者最多。

如此新編一部侍衛親軍,當中有大量湖州籍的老卒,黃慮統御起來,也會得心應手;而黃家也不缺少能輔佐黃慮治兵打仗的武將佐吏。

這樣的條件,周啓年也知道黃家不動心是不可能的。

“就這些?”周啓年盯着周元問道。

“李秀乃郡王之後,陛下都稱讚他有名將氣象,我想李秀出任副都指揮使或軍司馬輔佐江陰侯,應該是夠格的;這樣也方便我們給臨晉侯,給對大楚忠心耿耿的郡王爺在天之靈一個交待。”周元說道。

周啓年有些猶豫。

說實話,朝堂之中,對李普非議者極多,但李遇當年爲大楚立下汗馬功勞,又在權勢極盛之時交出兵權、甘願歸隱田園,絕大多數人都是看在眼裡的。

要不是李秀率郡王府的家將再次出山,跟李普及太后一系走得太近,他出任新編侍衛親軍的都指揮使,都不會有什麼阻力。

現在人家退而求其次,僅僅是要求出任副都指揮使,多少顯得有些委屈求全了。

而從現實的角度去考慮,即便楚軍從均州進攻武關,相對於蜀軍從梁州進攻關中,只能算是偏軍,但用兵歷來都是兇險事,新編的侍衛親軍有李秀這樣的優秀將領加入,怎麼都不能算是壞事。

見周元沒有別的條件提出,周啓年又坐了一會兒,便告辭離去。

…………

…………

周元送周啓年離開府邸,走回到宅邸東北角的一棟小院,卻見姚惜水與春十三娘坐在月色之下,看着涼亭旁花蕊掉了一地的桂花樹出神。

看到周元走過來,姚惜水問道:“都跟周啓年說明白了?”

“……”周元將剛纔跟周啓年會面時的情形,如實相告。

姚惜水頗爲不確定的問周元:“黃化會同意我們的建議?”

辰州之事,姚惜水受到的打擊頗重,現在很多事情都顯得猶豫、不確定。

“信王桀驁不馴、韓謙又暴露出這麼大的野心,換作我是黃化,也會千方百計的重掌兵權,以防將來形勢有變,”周元說道,“即便黃化不同意,江東世家宗閥對韓謙的畏懼漸深,他們會同意黃化放棄這麼一個重新掌握近衛兵權的機會?”

黃化爲人老練圓滑,但他始終是江東世家宗閥的代表,他必然要考慮到江東世家宗閥的利益。

雖然金陵事變後期,江東世家宗閥沒有跟韓謙起劇烈衝突,赤山軍沒有真正攻入江東境內,但不意味着江東世家宗閥對在棠邑、敘州推行新政的韓謙就沒有警惕。

而目前各方勢力都直接掌握精銳兵馬,如此兵荒馬亂的時刻,大楚內部也極不穩定,周元他們都擔心值樑軍四分五裂、無力對大楚進行牽制之際,韓謙有可能率先發動內戰,他並不覺得得此時的江東世家宗閥就能睡踏實了。

而由黃慮統領新編的侍衛親軍,並由新編侍衛親軍主要負責協同蜀軍進攻關中,周元也以爲這是阻力最小的。

即便是沈漾、楊恩等人,也不大可能會再強烈反對。

想到這裡,周元又輕嘆一口氣,說道:“現在真正令人頭痛的,還是棠邑啊!”

聽周元如此說,姚惜水俏嫩的美臉,頓時又如烏雲籠罩般陰沉下來,當然,這一刻她內心更多的還是無力感。

她們謀劃這麼多、這麼周密,卻時時處處都受制於棠邑,每次都能叫棠邑佔得大便宜,以致他們不得不跟其他勢力妥協、進行交易,纔不至於叫形勢徹底對他們不利,換作誰的心裡會舒坦?

“對了,徐靖昨日傳信過來,說王樘三天前到羅山商議兩軍在北線的分攤防禦之事,到羅山城下觀察敵軍動向,王樘說要代韓謙將一封勸降書射入城中。初時徐靖他們看到確是韓謙的勸降手書,也沒有十分在意,但王樘開弓射箭時,似附有其他書信,那時候再想阻止已經來不及。情急之下起了爭執,最後還是不便將人扣留下來,將王樘放回潢川了。”周元又想到一件事,跟姚惜水、春十三娘說道。

聽到這事,姚惜水都禁不住眼角抽搐似的跳動了好幾下。

雖然她心裡也清楚真要將王樘扣押下來,無疑也是給韓謙往潢川一線直接增兵干涉羅山戰局的藉口,但想到韓謙竟然指使人當着襄北軍諸將的面,公然將極可能是溫暮橋所寫的密信達入城中,一時間也是氣難平。

“溫博不會真相信韓謙會放他溫家父子一把吧?”春十三娘疑惑的問道,“即便接受招降,他也不應該更傾向棠邑軍纔對啊!而他想溫氏族人無恙,即便不更有求於我們,也應該保持中立纔對啊。照我看,應無需理會韓謙的虛張聲勢,左神武軍應照原計劃進攻武關……”

“關鍵不知道韓謙用什麼手段,說服溫暮橋及溫氏族人乖乖配合他們逃離徐州,現在各方面形勢微妙,凡事還是小心爲好,用黃慮統領新軍,也並無壞處。”周元說道。

這些年來,他們對敘州、棠邑用謀,都沒有佔到過什麼便宜,周元哪裡還有春十三娘這般的自信,完全說不理會棠邑的動機跟謀計而自行其事?

第四十三章 教訓家兵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計第二百四十四章 負荊入城第一百四十章 增減第十二章 晚紅樓第六百五十二章 手詔(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募兵第二百五十九章 襲擊第一百三十六章 贖人第四百六十八章 殘屍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江東去第五百七十章 忠言逆耳第三百五十七章 新帝君臣第四百一十七章 人心第七百零二章 新的形勢第四百七十八章 逃獄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捷第二十三章 翻手爲雲第四百三十六章 分兵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第四百五十三章 清晨第二百五十八章 伏兵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陵司第三百三十五章 貨殖之道第四百二十一章 生子第一百章 黔陽第七十六章 龍華埠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城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六百三十七章 獨山津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陵(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聽信第八十一章 大事已成第一百零三章 州獄第三百七十八章 人心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四百六十七章 出走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都洛陽第三百三十一章 反制第六百七十一章 壽春第一百零七章 送禮第六百章 宮中(三)第四百六十一章 天工匠書零三百一十章 迎親使第三十三章 論賭第四百五十六章 不滿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風第九十一章 斬草除根第六百六十七章 殿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陽殘地第二百一十章 王府供奉第五百六十三章 贈書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五百三十四章 相依第五百四十二章 活口第八十五章 公然拉攏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陵司第一百七十三章 扣船第二百三十一章 富可敵國第二百六十六章 馮繚(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絕戶計第五百五十八章 對峙(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籌碼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撤第三百九十九章 問話第二百三十五章 獻策第三百四十二章 迂腐第七十二章 彌補第五百零八章 茅山第三百一十九章 琴似故人第六百九十章 求去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七百八十三章 舊事(三)第一章 千年一夢第六百四十七章 奇謀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平犬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七百四十二章 光陰第一百九十九章 籌碼第七百零六章 抉擇第二百一十三章 雁蕩磯田莊第二百九十五章 進城第四百二十二章 病入膏肓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見(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條件第四百三十一章 和談(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荊子口第六百二十四章 華柱峰棧道第五百六十七章 訊問第七百八十五章 將死第六百二十四章 華柱峰棧道第三百零七章 離去第六百六十章 交換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議第七百二十九章 虎牢關第二百二十五章 皇陵第三百七十四章 捉襟見肘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