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改造

不管鬧得多不愉快,既然將人請上岸,夜宴還是要辦。

韓謙與父親也在宅子裡留宿了一夜,第二天才推託赴任路途遙遠,不能耽擱太久,用過午宴之後便告辭離開。

韓道銘、韓道昌心思叵測,堅持要送韓道勳父子到水營塢港揚帆啓航。

騎馬出刺史府,韓謙在街頭勒馬停下來,似靴子裡有石子硌腳,依着臨街的牆角脫下靴子,靴口往下晃盪了幾下,才又重新穿上靴子翻身上馬。

等登上船,幾名船工將有些破爛的席帆拉起來,韓道勳纔看到韓謙從懷裡掏出一枚蠟丸,搓開竟然是有一張紙條藏在其中,這才省得韓謙出老大的刺史府後當街下馬,原來是有人將這枚蠟丸提前藏在那處牆角里,做好記號等韓謙去取。

“你什麼時候在池州安排了人?”韓道勳問道。

“門下省在吏部奏疏上用印,我就讓郭奴兒、林宗靖等家兵子弟先行西進,一路打探風土人情,也指望能打聽到什麼有趣的事情,給我們打發時間,”韓謙說道,“我就想着大伯應該沒那麼容易放我們過去,特地讓他們多盯着些池州,看這幾天會有什麼人進出!”

“池州有什麼異常?”韓道勳好奇的問道。

《用間篇註疏》,是韓道勳與韓謙一起所編著,也知道韓謙用間的原則是明暗兩條線交替,目前他們船行江中,目標很明確,算是明線;趙無忌、郭奴兒等人率左司斥候先行出發,則是暗線。

暗線潛伏在暗中,需要耐得住寂寞,要不是獲得關鍵的信息,不應該主動跟他們聯繫。

“大伯、二伯還能想着用這種笨辦法,想離間我們跟三皇子的關係,但不意味着大伯府上就沒有一個心狠手辣之輩啊,”韓謙撇嘴笑問道,“爹爹有興趣知道是誰昨夜暗中跟趙明廷手下的人馬聯繫嗎?”

“唉……”韓道勳沒有問韓謙提前潛伏過來的左司斥候昨夜到底發現什麼,擡頭見江堤上的老大、老二已經在衆人簇擁下折返回城,他也只是輕嘆一口氣,沒有說什麼。

即便是樞密院職方司所轄的精銳斥候、密間,人數都不會太多,更不要說韓謙才負責籌建不足一個月的秘曹左司了。

韓謙最大限度將可用人手都調出來,也就四五十人而已。

離開金陵後,天高山深、嶺遠林密,雙方有限的人手都潛伏在暗處,想要找出對方的蛛絲馬跡,是極其困難的;他們甚至都不能確認趙明廷那邊到底有沒有派人意圖對他不利。

無論是韓端,還是韓鈞昨夜受不住韓謙的挑釁,出城跟趙明廷手下的人聯繫,都不是韓道勳願意看到的,但這也證明了趙明廷確實派出人手,要對他不利。

池州城江段修有江堤,除此之外,江水漫漲,將兩邊的淺灘淤洲淹沒,船貼着江南岸揚帆西進。

這時候風向轉變,大風從西南方向吹灌而來,老船匠季福熟悉的指揮船工,調整船身及席帆的角度,使船身折往西南,席帆與風向形成銳角而行。

這也就是所謂的“八面受風、蹌風而行”,趙庭兒、晴雲等女娃子看得大呼奇怪,沒想到逆風還能行船。

季福之子季希堯得意的笑道:“這還是斜逆風,遇正逆風,我爹爹還能使船逆行。”

韓謙坐在甲板上,赤腳輕叩着船舷,他沒有去想韓鈞深夜去見趙明廷手下都頭季昆的事情。

季昆非常警覺,郭奴兒看到他與韓鈞見過面後,很快就又失去他的行蹤,但這也確認安寧宮那邊確定不希望他父親順利到敘州赴任。

郭奴兒他們目前能肯定的是,池州城內,並沒有多少趙明廷派出的人馬,而從池州往東,長江比較平直,也沒有看到有可疑的船舶滯留江面上,趙明廷那邊似乎也清楚韓道銘再看不順眼這邊,也不會縱容他們在池州境內下手。

在郭奴兒他們進一步掌握季昆等人行蹤之前,韓謙也只能坐觀其變,他這時候是被其他事情吸引住心思。

逆風而行的道理似乎不能理解,韓謙也知道當世很早之前就掌握逆風行船的技術。

他注意此時斜逆風而行,船體即便調整角度後,風也是從他們的斜前方倒灌過來,船體有發生明顯的側移。

這顯然是船底部扁平,不能抵消掉大部分側向力所致。

也由於船體不斷的偏移,季福要就需要指揮船工,不斷調整風帆、尾舵,將船體校正過來,這自然要浪費一部分時間,但實際上韓謙發現側逆風行船的速度,並不稍慢。

這不是意味着,要是能省掉一些側移校正的時間,側逆風行向的速度,實際上要比順風行船,還要快出一大截?

這點就叫韓謙困惑,這就跟他融合的一部分夢境記憶,顯然是有衝突的。

側斜風行船,怎麼可能比順風行船,速度快這麼多?

難道帆船往前行進,並不全是風帆受風力推動,帶着船體前移?

是夢境知識有誤,還是他對夢境知識的融合不夠深入?

這也不奇怪。

夢境中人翟辛平擅長金融、文史,理工科的底子就有些薄弱了。

千年之後所造的帆船借風力,最快能達到日行千里的速度,而他們這次在開闊的江面上航行,平均算下來,日夜兼程也只能達到日行兩百里的樣子,速度相差四五倍,韓謙知道這顯然不是用簡單的力學知識能解釋透的。

當然了,韓謙即便也不知所以然,但知其然,也能想出辦法大幅提高新式帆船的速度。

他禁不住想,不要奢望日行千里了,倘若他父親在敘州真能造出日行五六百里的快速帆船,敘州船到金陵的行程,也能從一個多月,縮減到十日左右。

要是摸清水情之後,日夜兼行,行程還將大幅縮減,這個效率將能一下子提高四五倍。從商貿運輸角度來看,這裡面的優勢,將遠遠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雖然造出新型的快速度船,需要極長的時間,但韓謙細思,傳統的帆船不是不能加以改造。

“你在想安寧宮派出密間的事情?”韓道勳穿過船艙,坐過來問道,“你準備親自上岸去?”

要是郭奴兒他們摸到趙明廷所派人馬的行蹤,韓謙自然是要親自上岸去破局,但現在並不急於一時,他要等郭奴兒他們給出進一步的信號再說。

韓謙搖搖頭說道:“我在想,即便不造新船,我們腳下這艘船,也是可以進行改造的。爹爹,你有沒有發現斜逆風行船,實際速度提高極多,只是因爲船身不斷被側風推着橫移,需要不斷調整船的方向,耽擱了不少時間,纔沒有顯出快來?”

“嗯!”韓道勳這幾天被韓謙帶着,對所乘之船的思考很多,點點頭表示他也注意到這點,說道,“我也覺得甚是困惑呢,怎麼就側風船速會提高這麼多,剛去船尾找季福想這事,他也不知道所以然。”

側風加速的道理,韓謙也想不透,這顯然不是當世人能夠搞明白的,岔開這個,說道:“不去管側風提速的事情,孩兒心裡在想,要是船底加釘擋水厚板,風力推動船側移之時,厚板借水流之力抵之,船身應該能變得更穩定,縮減調整船身的時間,實際行速是不是能變得快上許多。”

韓道勳思慮片晌,也覺得韓謙所言頗有道理,笑道:“這點到敘州之後,就可以立即加以改造,進行驗證。”

“也許不需要到敘州,便能驗證。”韓謙笑道。

“怎麼驗證?”韓道勳心思也是敏捷,剛問出口,便也意識到有一種辦法可以驗證韓謙所說可不可行,“你這個想法的根本,就是要從側向阻撓水流以穩船體,我們現在沒辦法將船翻過來在底部加裝擋水板,但可以在船兩側加板子插入水中?”

“我也是這麼想。我將季家父子喊過來,看可不可商量出辦法立即實施。”韓謙早就變成行動派,站起身,隔着齊脖子高的低矮艙室,叫船尾的季福、季希堯父子過來。

季福聽韓謙說過道理,思慮了許久,還是他兒子季希堯暗中拉他衣襟,才勉強說道:“……這似乎可以一試。”

當然了,季福內心覺得韓謙純粹是在胡搞,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手藝,要是能改,前輩造船人裡絕不乏聰穎之天才,不早就改了?

不過,季福知道兒子暗中拉他衣襟,是提醒他眼前這個少主真不好惹,心裡又想叫他這麼折騰,也出不了大的岔子,便勉強同意一試。

底艙就有大量修補帆船的材料,以防船在途中破損。

在船頭騰出地方,韓謙指揮人用兩隻舊舵拼接厚板加闊,從船舷兩側插入水中固定,折騰到斜陽鋪江時才完工,但這時候繼續側逆風行船,船體果然穩定許多。

而省去船體側移校正的時間,季福作爲經驗老道的船工、大匠,能準確估算船速少說提高了四成。

“少主這主意真是妙呢,老季斷斷沒有想到這法子竟然如此可行。”季福嘴裡直讚的說道,沒想到簡單的將兩隻舊舵拼接厚板插入水中,效果竟然這麼明顯,不僅速度提上來,船體不搖晃,船中人也舒坦許多,而船工不再需要頻繁的調整船身,也省力極多。

“我除了會殺人,腦子似乎也不蠢。”韓謙微微一笑。

季福、季希堯父子惶然不敢接話。

韓謙擡頭看了看天空,萬里無雲,一抹淺月已經出現在東邊的天空,註定今夜星月滿天,跟季福說道:“你們儘可能借側風行帆,我們夜裡不歇,看明天午前能不能進入江州境內。”

見季福徵詢的看過來,韓道勳也點點頭,讓季福照辦就是,他知道韓謙的心思。

他們一路上都沒有怎麼看到江兩岸有可疑人物盯着,這意味着趙明廷派出的人馬,並不是特別的多——也不可能特別的多——同時也防備被人看出行蹤,再次被當成敵間給伏殺了。

趙明廷派出的人馬,很可能是依照他們的船速,大致的估算他們抵達江州、鄂州、嶽州等地的時間,然後有人在固定的地點盯住他們。

他們要是能大幅加快行速,就有可能打亂趙明廷所派人手的部署跟節奏,就將使他們露出更多的破綻,叫秘曹左司的斥候、探子捕捉住,從而抓住主動權。

第五百七十四章 錯估第六百五十九章 稱臣第七百六十八章 賀禮(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二百七十七章 削藩第一百六十八章 世事無常第五百七十九章 將領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見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順逆第七百三十八章 間隙第七百六十三章 洛陽(四)第六百六十八章 壽誕第四百五十四章 秘會第一百九十七章 皆是君恩第一百三十章 迎接第七百三十四章 西征(一)第七十五章 楚州館第五百零八章 茅山第七百二十章 金陵第三百三十九章 與謀第四十八章 相知第六百二十三章 山間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風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氏第三百七十六章 猶豫難決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一百一十章 說服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陵司第五百八十章 淮東第二百七十三章 聲東擊西第六百六十八章 壽誕第四百六十四章 感情深厚第二十二章 差點壞事第四百四十四章 辭表第四百八十七章 定計(二)第一百一十章 說服第五章 家兵第三百零八章 天涼好個秋第二百八十章 醫護營第四百八十一章 白夜第七百六十七章 賀禮第四百二十九章 短兵(四)第六百零七章 激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給你第二百二十章 厚禮第七百七十四章 樊川河第五百一十二章 石樑縣第四百零八章 相安無事第四十七章 王族楊恩第一百一十九章 攔虎路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六百三十一章 黃雀在後(三)第七百五十章 戰役(五)第五百四十八章 參見第六百二十六章 順水推舟第五十二章 夜聚第三百四十二章 迂腐第九十七章 武陵第三百二十二章 蜀宮隱情第六百一十六章 回京(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四百五十一章 渾水第六百四十七章 奇謀第四百九十一章 夜色第十一章 進城第三百八十二章 秘密第十一章 進城第八章 殺人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洛(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贈書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權第二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第三百四十章 圖窮第一百一十章 說服第六十五章 物性第三百六十八章 樑國密信第五百五十章 韓府(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歸金陵第三百零四章 選擇第二百五十九章 襲擊第六百三十七章 獨山津第五百一十六章 未雨第一百二十六章 拉人入彀第五百八十二章 晉帝消息第二百一十章 王府供奉第七百三十九章 間隙(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舉薦爲吏第三百四十五章 駕崩第二百零一章 納妾第十六章 侯府第二百一十二章 化暗爲明第五百九十一章 秋夜第六百八十六章 對峙第七百三十九章 間隙(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定策第五百三十三章 驚疑第七百一十一章 長信太后第五百零六章 道側第二十三章 翻手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