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一生,都有着多得數不清的情緒。
快樂、悲傷、憤怒、驚訝、恐懼和厭惡。
數之不盡。
但對於當代的年輕人,產生最多的情緒,好像就是孤獨了。
百度給予其定義爲:“孤獨是一種愛的能力的缺失。”
我不是很懂。
眼前的風景很美,我用相機記錄了下來。回過頭,發現...好像...沒有可以分享的人。
凌晨時我上了頭,不愉快的事情都涌了上來,縱然我百感交集,可無一人能夠傾述。
壓抑。
我想這纔是孤獨的原因。
喪失了社交的能力,失去了分享的慾望。
剩下的只有不斷的壓抑,壓抑自己的情緒。
一個不斷壓抑自己的人最終會怎麼樣?
不斷的壓抑自己,對自我遺棄,最後與真實的自己形同陌路。
我們對於生活的渴望和熱情,往往來自於那些蘊含在內心深處的能量。
但如果壓抑自己,則是對這份能量的封鎖和遺棄。
所以不斷壓抑自己,我們可能會逐漸失去生活的動力和對事物的興趣。
長期自我壓抑是怎樣的狀態?
沒有底氣、焦慮、易怒、易躁、善良又冷血、自負又自卑、處理關係時走向極端。
碌碌無爲、患得患失、沒有安全感、自我矛盾且彆扭。
一方面非常渴望被瞭解,而一旦被瞭解,便覺得無所遁形。
喪失對他人最基本的信任。
社會中的我們,出於種種顧慮,時常會在自我與現實之間作出讓步,選擇妥協。
我們知道,或許不是在所有場合,都適合完全展露真實的自己。
我們會在學校裡變成勤奮的學生,公司中成爲積極的員工,親戚之間做一個溫順的晚輩。
這些由社會期待組成的人格面具成了必不可少的社交禮節和自我保護。
對於不少人而言,人格面具是一個適應外部環境的良好工具。
正常來說我們會在需要的場合戴上它,而在自己信任的人面前摘下它。
迴歸到最讓自己舒適的狀態。
可,我們失去了那個“信任”的人。
敏感的神經,搞砸了很多事情。
以至於好多東西我們只能自己消化。
壓抑出現了。
我們長期於人前壓抑自我,不得不長時間保持佩戴着一張面具的狀態。
這時候真實的自我因此遭受侵蝕,甚至讓我們誤把面具當作自己本來的面孔。
短時間內我們可能意識不到這幅面具對我們有什麼損害,也從未深究過當下的自己究竟是面具還是真實的自我。
但是久而久之對於人格面具的過度依賴,會剝奪我們真實的存在從而讓我們倍感空乏。
面具下的我們,一直將所有的事獨自撐起,一直一個人面對着深淵。
可我們忘了,若是一個人撐的太久了,也就不會再期待什麼了。
期待走了,孤獨便出現了。
我一直沒體會過想家的感覺,也很少有對別人傾訴的慾望。
那些情緒,好像在很久之前便離開了我。
一個人也很好,不吵不鬧,被世界遺忘。
反覆思考着什麼纔是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