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臨流行(14)

“此人之前在登州棄城而走,現在又幾乎算是拱手賣了自家隸屬的河北義軍,堪稱人品低劣,其言語委實可信嗎?”一處渡口旁,濟北郡留後、頭領邴元正第一個出言質疑。

“確實要考慮這個。”昨晚才抵達此處的紫面天王雄伯南也認可了這種疑慮。

“我倒是覺得,此人人品低劣與否是一回事,內容可信不可信是另外一回事,當然,龍頭要不要提前過去和能不能提前出兵則又是一回事。”首席魏玄定倒是捻鬚而笑,一套一套的,看得出來,他對回到河北的期盼根本就遮不住。“說句不好聽的,要是真能成,咱們能省下好多力氣。”

張行見狀便欲調笑。

“恕在下直言,不管如何,龍頭單身北渡還是太冒險了些。”就在這時,負責人事的頭領閻慶忽然蹙眉插嘴道。“萬一此人包藏禍心,在他那個同族找來的時候直接死心塌地跟了河間大營,一切都是河間大營薛世雄的謀劃,想要引誘我家龍頭渡河,然後半路襲殺呢?”

渡口上,站着的一衆黜龍幫高層陷入到了沉默。

原因很簡單,大家都覺得這個可能性太低了,但偏偏又不好說斷無可能尤其是牽扯到張行性命。

甚至,即便是張行也不好說個不好,因爲閻慶明顯是從他張大龍頭的角度做考量的。半晌,還是總攬後勤的大頭領兼東平郡留後柴孝和轉移了話題:“無論如何,我都得說清楚,咱們家底子太薄了,如果要在冰期前提前出大兵,那後勤必然不能完備;而且一旦提前出兵不能立足,又有物資拋灑在對岸,那很可能就沒法完成第二次出兵的準備了所以,我的建議是,不要理他,等結冰了再走,會好很多小陽春撐不了幾日,北風必然會來,大河必然封凍。”

這是大實話,也是柴孝和從他的角度而言必須要闡述清楚的東西。

一旁濟北郡留後邴元正立即表達了贊同,便是張行等人也都只能隨之點頭。

“後勤是一個大問題,提前出兵情報不足是另外一個問題,現在河對岸根本沒有建起來一個像樣的情報體系,情報不足,想做分析也難。”點頭之後,張行意識到是大家的態度後便也乾脆做了個敷衍決斷。“甚至,咱們說是要建立的隨軍參謀部也都還沒齊,我即便是後續想提前渡河,也不妨稍等等,等先等對岸情報回來,讓參謀部集衆人之力思考好所有利弊,再作決斷。”

張行自家打斷,衆人自然無話可說,話題就此打住。接下來,張大龍頭親自打發了諸葛德威先行渡河北走,然後卻和其他許多黜龍幫高層繼續留在了這個渡口處。

話說,這裡可不是之前接見諸葛德威的濟水渡口了,而是河北武陽郡的四口關。

說是河北,其實在河南,只是行政上隸屬河北武陽郡而已,此地整個都被位於河南的濟北郡包圍,而且從此處渡河後不過十來裡就是河北清河郡地界。

說是關,其實則是渡口,因爲此處有一個通往濟水的短途運河,可以讓濟水、泗水甚至淮水的船隻直達大河,儼然是大河南側一等一的水上交通要害。

其實,這正是此地隸屬於四五杆子打不着的武陽郡的原故,它就是一種行政上的專項管理與制約。只不過,隨着大魏在大河下游的統治崩塌,此地理所當然的被南岸的黜龍幫納入治下。類似的,還有渤海軍在大河南側的蒲臺、厭次兩個半拉子縣,也早早劃給了在河北豆子崗裡支應的蒲***作爲補充。

後者在之前的河北官軍打掃蕩中失去了蒲臺大營,被迫撤入了滿是鹽鹼地的豆子崗。

而如今,張行等人出現在這裡,原因也不言自明——一方面是送諸葛德威北返,另一方面,不管等不等大河冰凍,黜龍幫肯定是要從這裡大規模轉運物資和兵員的,這裡本來就是北上的基地。

實際上,假如說提。

前渡河,那從這裡入大河,自下游平原郡豆子崗旁的鹿角關上岸,幾乎是一個順理成章的路線。彼處,正是黜龍幫附屬軍事力量蒲***的控制區,張行本人也曾去過的。

不過那時候,負責打仗的是李定。

時間來到傍晚,張行依舊在四口關渡口的一處公房裡忙碌而說是忙碌,其實更多是在思考,而且並不是在思考諸葛德威的獻策,那玩意在沒有確切情報前就是個說頭,大家都反對,他也真沒準備在毫無情報的情況下稀裡糊塗北上。

或者說,他張大龍頭這裡最近有一個永遠要不停斟酌、調整的重大方案,那就是寫出一個出兵渡河的頭領名單。

這事真的是千頭萬緒,既要考慮能力,又要考慮山頭,還要考慮人事適配和個人意願,以及最直接的出身和地理方位,還有非常重要的勢力平衡。

同時,這些事情往往是一個連一個的,環環相扣的。

簡單一點的,比如說張行既然要親自渡河,那麼他的直屬領兵頭領們,也就是賈越、周行範、尚懷志、王雄誕、賈閏甫、閻慶等人就沒理由不跟來。

這是他的班底,沒有班底怎麼做事?

謝鳴鶴屬於私人關係,幫忙在登州當完老師之後,也肯定是要來的。

還比如說,南岸的後勤與文官體系剛剛建成,也是沒法打破的,所以柴孝和之於東平郡以下,周爲式之於東郡、邴元正之於濟北郡、房彥朗之於濟陰郡、鄭德濤之於齊郡、杜才幹之於魯郡、竇文柏之於琅琊半郡,都是沒法動的。

稍微複雜點的也有。

比如說,爲了在河北建立一個像模像樣的隨軍中樞體系,在魏玄定、雄伯南都決定過來的情況下,閻慶一個人是無法支持住一個秘書班底的,於是剛剛被從大頭領和留後位置黜落的祖臣彥也被帶了過來.這就有真有點古怪了。

但委實合理,人家筆桿子和家族河北影響力還是在的,而張行也真不是爲了對付李樞才這麼幹的。

再比如說,張金樹算是張行鐵桿了,柳周臣反而比較陌生,但是職責所在,後者是軍法官,前者是治安紀律巡視,所以後者一定要來河北,前者恐怕要留在河南但依着張金樹的想法,估計只當張行讓他監視河南了。

這些都還算是小的地方。

還有些大的呢?更復雜的呢?當然也有。

比如說,那日決議後白有思的登州留後位置在被正式確立,那麼就需要給白有思配一套班底,這個時候唐百仁、房敬伯這一文一武兩個降人,似乎就很合適。但實際上,唐百仁是迫切希望來渡河立功的,多次寫信請戰,不好打消人家的積極性,而且登州太大,房敬伯一個人也有些爲難。

於是,張行便將曾經不穩當過的王振、孟啖鬼強行劃到登州,同時讓賈務根這個在齊郡老於庶務的前郡丞去登州協助白有思。

而這麼一來的話,齊郡三降將,雖然因爲地理原因都是出兵河北的最佳人選,但三個降將全都離開本據點,不免讓人不安,於是只有樊豹一人率部北上,左才相是留在齊郡的。樑郡那邊,人家範廚子也適當加了擔子。

再比如說,那日決議後,張行對李樞的評價進一步走低,再加上河南文官多是出於李樞一脈,不免有了強烈的制衡心態,而最適合的人選理論上是王叔勇,但王叔勇政治上太老實,所以實際上的人選反而是徐世英,徐世英留在東郡不光是能制衡李樞,還能把握住大河,必要時方便河北的軍隊折返回來。

考慮到徐世英本人的才能,這其實是一個很艱難的決斷,張大龍頭費了好大力氣才下定決心。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大範圍的聯動效應:

徐世英留守東郡沒問題,但是人家的核心下屬裡,郭敬恪和魯氏兄弟都是河北人,都一心想渡河北上的,那麼就。

是郭敬恪和魯老二過來,魯老大留守南側,負責河道。而徐世英的直屬勢力稍減,爲了確保他在東郡的絕對地位,同爲東郡本土出身大頭領的牛達和翟謙就要隨軍過來,對應的,翟謙的弟弟翟寬以及黃俊漢,還有關許就要留下來,以確保東郡既只有一個頭,又勢力不弱。

但是,這麼做,相當於直接拆了徐世英、牛達、翟謙三個從建幫一開始就存在的標準山頭,爲了安撫他們三家,同時也是爲了確保抽調兵力順利,似乎也是爲了打擊從一開始就形成幫內固疾的軍事小團體,於是乎,張行立即開啓了此番北上另一個簡單粗暴的原則。

那就是強行拆分所有領兵頭領的山頭——大頭領可以不去,但他的心腹頭領必須去一兩個;反之,大頭領去了,也必須要留心腹頭領在家領部分兵馬屯駐。

美其名曰見者有份,實際上有趁機拆山頭整編的陽謀在裡面。

而出乎意料的地方在於,那些頭領們,明知是怎麼回事,每個人的反應也都還是複雜不一的,並不是所有人都抗拒如此,也不是所有人都坦然接受。

因爲這裡面牽扯到渡河北進的前景問題——如果你相信進取河北是必勝的,自然應該踊躍參加,從張行角度來說更應該把所有自己信任的人帶上,把鄙夷和厭棄的人留下。

但實際上,事情沒那麼簡單。

之前就說了,渡河去河北,這是一個所有人大約都知道正確,但也所有人都能意識到真的會很艱難的一次北進,真有可能片甲不歸的。所以,每個人的反應都很複雜和糾結,都有生怕落後想跟上去參與擴充地盤的心態,也都有想保存實力在河南安享的心態。

對應的,抽調部隊和山頭內部的留去取捨,也成爲了最近所有實權頭領都在糾結的破事,偏偏事情也不是個人想如何就如何,都還要顧及威望越來越高的張行眉毛鼻子一把抓,以及雄天王親自找你或者找你心腹頭領做工作。那叫一個難。

下面難、中間難,上面也難。而且這都還是隻是初案,對於負責寫這個名單的張行而言,裡面矛盾衝突的地方多的很,哪個點需要堅持,哪個點可以適當放棄,對誰要強硬,對誰要考慮人家一貫的態度,什麼時候選才,什麼時候選德,什麼時候要選親,都是要仔細思量的。

甚至,張行爲了強調淮西的隸屬性,還強行徵召了輔伯石和一千淮西子弟,爲此差點引起淮右盟的決裂,只是被杜破陣給壓下去了。

總之,林林總總,人事問題大概是最複雜,也是最敏感,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

再加上嚴肅的後勤問題,軍隊整編以及參謀部的組建問題,河北情報網的鋪設問題,甚至還有張行本人非常在意卻爲他人詬病的政策,也就是動員東境少年進行百日築基的政策,也出現了些新問題一一舊的流言消失,新的流言又起,民間很多人都說這些少年是爲了送到河北當義軍,城市和鄉村的家長對待流言是截然相反的態度,便是那些教授築基的高手們,也都開始趁着北伐準備工作懈怠了起來。

張行其實是有些焦頭爛額的。

而就在即將日落的時候,焦頭爛額的張大龍頭忽然在屋內擡起了頭來,望向了門外,然後將身前滿是名單、圖像、表格的紙張聚攏到一起,稍作遮蔽,然後等候了起來。

片刻後,果然紫面天王雄伯南出現在了門前,並且直接在門檻上開了口:“張三郎,我有一個想法。”

張行沒有吭聲,只是擡手示意,請對方進來。

“我覺得,咱們現在雖然千頭萬緒,但有些事情根本急不得,有些事情更是本來就那樣,多想無益,最根本的還是要保證渡河第一仗能打贏,在河北能立住腳,是不是?”雄伯南走進門來,繼續來問。

“自然如此。”張行脫口而對,他當然知道對方在指什麼。

“而想要第一戰打贏。

在河北立住腳,眼下最急缺的就是河北方向情報對不對?”雄天王繼續追問。

“對。”張行肯定來言。

雄伯南來到桌子對面,看了眼桌上那些紙張,卻沒有理會,只是自顧自言道:“但我們對河北情報委實知曉有限,今日中午說諸葛德威的時候也是如此,當時閻頭領說最壞的結果是你隨諸葛德威過河去,被高手圍殺”

“有些荒唐了。”張行趕緊解釋。“但也不怪閻慶,關鍵還是情報,咱們缺情報,對河北一頭霧水,也難怪他會亂想。 

話題轉回來了。

“沒錯。”雄伯南重重頷首。“但卻情報也不能怪誰,因爲我們自己太忙了,說好的四萬軍隊現在只到位了兩萬多,頭領們也沒到位,大軍都沒整編好,王翼部.也就是那個參謀部更是個水中花;而河北那邊的探子也不是沒撒出去,只不過距離決議北進才區區十幾日,他們也剛剛過去,最多隻是探問些基本的軍情,想要深入到河間那邊,或者瞭解對岸的軍心民意,未免太強人所難。”

張行重重點頭。

“而且你想過沒有,便是他們能察覺一些東西,轉回來彙總,再經過討論,也未必就有效和及時了,甚至只回來後跟你說,也不敢對着你輕易斷定些什麼。”雄伯南繼續來言。“而依我說,若是你這個能做主的,能親自去河北看一看,走一走,很多東西是不是就能直接瞭然於胸,省下很多事了?”

張行心中微動,繼而頷首:“不錯,無論何時,指揮官親自走一遭,纔是最好、最及時的探子.雄天王的意思是,仿效當日劫持皇后儀駕,動員精銳,咱們親自往對岸走一遭嗎?”

“不用動員精銳,那樣反而容易驚擾他人。”雄伯南笑道。“只是去做探子而已,咱們倆就行,我護着你去,反而最安全,先裝作是去投奔他們的河北好漢,往義軍軍營外圍走一走,再往平原、渤海的官府治下也走一走。以我們的修爲,兩三日就能折返回來。便是去一趟河間大營,只要對岸尋到馬,也不過六七日。”

“現在動身嗎?我跟魏公、賈越他們打個招呼。”張行毫不猶豫,再度點頭。

或者說,他沒有理由拒絕。

第88章 煮鶴行(17)第78章 煮鶴行(7)第159章 浮馬行(6)第446章 山海行(23)第176章 俠客行(6)第152章 苦海行(19)(7k2合1)第443章 山海行(20)第135章 苦海行(2)第513章 千里行(7)第477章 風雨行(17)第81章 煮鶴行(10)第277章 臨流行(10)第283章 臨流行(16)第190章 振臂行(3)第523章 萬里行(6)第17章 坊裡行(5)第456章 山海行(33)第327章 隴上行(6)第498章 歸來行(4)第115章 斬鯨行(7)第500章 歸來行(6)第450章 山海行(27)第487章 風雨行(27)第230章 擐甲行(13)第285章 萬乘行(1)第351章 江河行(8)第352章 江河行(9)第388章 國蹶行(6)第385章 國蹶行(3)第430章 山海行(7)第305章 猛虎行(6)第149章 苦海行(16)第301章 猛虎行(2)第176章 俠客行(6)第247章 荷戈行(1)第301章 猛虎行(2)第259章 荷戈行(13)第120章 斬鯨行(12)第312章 猛虎行(13)第222章 擐甲行(5)第186章 俠客行(16)第12章 踉蹌行(12)第423章 跬步行(21)第347章 江河行(4)第58章 案牘行(4)第130章 上林行(9)第95章 金錐行(6)第372章 四野行(6)第266章 荷戈行(20)第133章 上林行(12)第306章 猛虎行(7)第146章 苦海行 (13)第52章 關山行(10)第86章 煮鶴行 (15)第176章 俠客行(6)第236章 列陣行(2)第72章 煮鶴行(1)第384章 國蹶行(2)第443章 山海行(20)第56章 案牘行(2)第509章 千里行(3)第478章 風雨行(18)第16章 坊裡行(4)第207章 雪中行(6)第88章 煮鶴行(17)第86章 煮鶴行 (15)第477章 風雨行(17)第27章 坊裡行(15)第395章 國蹶行(13)第218章 擐甲行 (1)第218章 擐甲行 (1)第168章 浮馬行(15)(2合1還賬)《紹宋》與網文創作和時代之文學及漫改的閒第177章 俠客行(7)第113章 斬鯨行(5)第281章 臨流行(14)第266章 荷戈行(20)第10章 踉蹌行(10)第418章 跬步行(16)第439章 山海行(16)第470章 風雨行(10)第393章 國蹶行(11)第447章 山海行(24)第469章 風雨行(9)第27章 坊裡行(15)第487章 風雨行(27)第410章 跬步行(8)第109章 斬鯨行(1)第507章 千里行(1)第421章 跬步行(19)第169章 浮馬行(16)第51章 關山行(9)第335章 隴上行(14)第428章 山海行(5)第385章 國蹶行(3)第145章 苦海行(12)第2章 踉蹌行(2)第463章 風雨行(3)第67章 案牘行(13)第281章 臨流行(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