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馮翊

ps:晚上還有兩章

隨着渭南秦軍旗幟橫放,表示屈服,渭水北岸的趙軍大營發出了一陣歡呼……

“秦人降矣!”

“萬勝!”

“吾等可以歸鄉了!”

普通士兵想到的是未能看到今天這一幕的戰死袍澤,是即將獲得的封賞,是衣錦還鄉後受到的歡呼和崇拜。

或許是對此早有預料,趙無恤大帳裡則冷靜多了,在齊聲祝賀一番後,子夏長吁了一口氣道:“還以爲秦人會討價還價一番,不想這麼快便接受了上卿提出的條件。”

趙無恤心情很不錯:“餘本來也打算坐地起價,秦人若無法接受再稍加損益,多虧了前鋒做得漂亮,大批騎兵在涇陽虎視眈眈,加上吾弟子蘆跑到雍城邊上的岐山大鬧一場,遂讓秦君認爲趙軍的入侵迫在眉睫,雍城危在旦夕,是故他才匆匆求降,甚至都沒給秦國庶長討價還價的機會。”

秦國內部反戰的聲音一直都有,隨着軍事冒險失敗更是愈演愈烈,已經有許多公族要求子蒲下臺問罪。秦伯的壓力也很大,作爲新君,他的權威在這場戰爭裡完全跌落神壇,所以秦國急需和平,一旦戰爭持續下去,秋收也受影響,國內生出變亂來,就不是暫時失去涇水以東的問題了。

總之不論過程如何,秦晉之間持續了大半年的戰爭就此宣告結束,以趙氏大勝而告終。

但趙無恤手下的臣僚筆吏們卻比以往更忙了。

和平的盟約必須細化,少不了要跟秦國那邊接洽,此外還有撤軍的計劃要擬定,要對這大半年來參戰的部隊進行論功行賞,募兵是有軍餉的,但徵召兵卻是義務參軍,除了每日食糧外,他們的所求只是以軍功獲得田宅奴隸,這又是一項繁複的重要工作。

趙無恤爲政不像秦始皇一樣事無鉅細,他通常都只定大概方向,細節一貫交給手下人,只是完成後過目審視一番而已。

於是子夏等人忙得焦頭爛額,趙無恤與羽林軍先行回到了河西的大荔城,他要在這裡與從各地趕過來的封疆大吏們籌劃另一件事情:如何治理新獲得的領土?

……

信奉老子之學,喜歡無爲而治與民休息的任章在被外放做縣令幾年後,終於又被趙無恤提回身邊,讓他負責河東地區的戰後恢復。

“河東飽受戰亂之苦,戶口十去其三、四,有的地方甚至十室九空,至於莊稼……更是從春耕耽誤到了夏收,大多數縣、邑基本顆粒無收,不過好消息是,隨着大戰結束,加上臣等奉上卿之命招募勸慰,百姓已陸續返回家鄉,比如之前逃往太原的楊縣人,已返鄉補種莊稼。”

任章接手河東兩個月後,已經頗有成效,趙無恤頷首,對他的作爲十分滿意。隨着魏氏滅亡,韓氏放棄河東平陽等領地,河東已經完全被他控制,他打算新設一個大郡:河東郡。

這將是趙氏人口最多的一個郡,北起霍太山,西、南兩面瀕臨黃河,東鄰上黨盆地,囊括了晉國的主體部分。河東縱然飽受戰亂之苦,等流民歸鄉後人口也將近百萬,遠超其他各郡,如此大的地域和人口,至少能分出二三十個縣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努力讓當地經濟恢復到戰前災前水平,同時消弭持續了幾百年的世卿宗族統治,將過去從屬於不同卿族的百姓,徹底變成趙氏之民……

在恢復戰爭創傷這方面,用道家政治最適合不過,所以任章是趙無恤中意的河東郡丞。至於太守,他打算讓董安於從寒冷的太原退下來,回他熟悉的新絳下宮養老。

此外隨着韓氏被迫放棄上黨、河內的領地,趙氏河內將連成一片,長子郡改爲上黨郡,治所仍在長子城,一時間,這個郡的分量便重了起來,也相當於給老臣尹鐸升官了……

除了這些晉國固有領土外,還有趙無恤剛剛收復的“失地”。

作爲補償,上洛會交到韓氏手中,如此一來河外、陸渾、上洛連成一片,範圍與後世東漢的弘農郡相吻合,此地雖大,但位於豫西山地,哪怕兩千多年後也是窮鄉僻壤,韓氏就算想另起爐竈,也積蓄不了實力,正好遠離趙氏的利益中心,作爲趙楚之間的緩衝。

更何況,還在函谷關、桃林塞的趙氏駐軍盯着他們呢。

雖然段規在風陵渡的宴饗後曾向趙氏討要過函谷關,但趙無恤藉口此地乃他麾下大將柳下跖戰死處,斷不能交予別人,韓氏只好作罷。桃林塞和函谷關太重要了,扼守秦晉,管控三川,趙無恤不放心將其交給別人。

此外河西地區已被趙氏實際控制,加上剛到手的涇水以東地區,他打算將這三處合在一塊,設置一個新的郡:“馮翊郡”。

“馮翊者,馮翼也,有句話叫‘馮馮翼翼,承天之則’,形容衆多而盛大,盟約簽訂後,趙氏將與秦國共有八百里秦川,而河西、涇東加起來就佔了三百里,土地廣闊,城邑衆多,故稱之爲馮翊……”趙無恤如此向人解釋。

馮翊郡的治所沒有設在少樑,因爲少樑在戰爭裡已城壞人空,沒有十年很難恢復之前的繁榮,而是設在趙無恤所在的大荔城,只是將大荔改名”臨秦“,取其瀕臨監控秦國之意,這個新郡的疆域恰恰與東漢時代的“左馮翊”契合。

雖然同屬一郡,但晉國從未統治過的涇水以東地區比較特殊,雖然答應只是佔領十年,可趙無恤卻壓根不打算歸還秦國。只是當地百姓對趙氏頗有敵意,故趙無恤打算在統治的觸鬚佈滿河西前,涇水以東暫時依靠櫟陽劉氏等當地氏族、豪長來維持,趙氏只駐留軍隊,再派一名郡官駐於櫟陽進行間接統治。

當然,趙無恤對這些地頭蛇並不放心,他讓各邑氏族挑選族中嫡出子弟送入晉國,在他身邊充當侍從筆吏。這看上去是了不得的恩寵,實則那些子弟也成了人質,各族縱有異心,也得掂量掂量,何況年幼的子弟入趙氏薰陶上幾年,再回到家鄉,就能取代他們的父輩,成爲趙氏建立統治的基石。

對櫟陽劉氏,趙無恤點名要了劉德,此子是個不錯的人才,在身邊或送入學宮培養一番,未來或許能有驚喜。

不過比起劉德,趙無恤對自己小堂弟趙葭期待更多一些,若非他孤軍深入到岐山附近大鬧一場,嚇壞了秦君,秦人不會這麼快接受他的條件,故而無恤對趙葭的去向和生死很是上心。

過去幾天,他數次派人去渭南逼問秦人,一面是追加條件,索要秦國太子作爲質子,一面也讓秦人交待趙葭去向,還威脅說若趙葭有什麼三長兩短,趙秦還未敲定細節的條約又要苛刻幾分。

不提秦國那邊遭到恐嚇後焦頭爛額,六月上旬的一天,從渭北趙軍大營傳來消息,說失蹤快半月的趙葭終於回來了……

趙無恤十分高興,讓趙葭立刻來臨秦,要好好賞賜勉勵他。

戰爭需要英雄,需要萬人景仰的目標,在多年前的齊國伐魯之戰裡,趙無恤縱馬於齊侯車駕前,斬其大將,奪其旌旗,他自己就是那個英雄。

六卿之亂裡趙氏與範、中行決戰,當時的英雄是帥偏師繞道的郵無正,追擊齊軍之戰的英雄是勇敢出曲阜迎敵的冉求,滅代之戰的英雄是奔襲八百里敗敵的虞喜。而這場諸侯大戰,柳下跖雖然被大書特書,但他已經死去,而且因爲洛水屠俘一事,不宜成爲榜樣。所以趙葭孤軍深入,揚威而還的事蹟應該大加表彰,加上他是趙氏子弟,在趙無恤有意代晉的微妙關頭,更值得大肆宣揚。

過了兩日,趙葭到了,不過同來的不止那些隨他出生入死的騎兵袍澤,還有一些戎人——義渠人!

第728章 天道昭昭第220章 內憂外患第522章 十年後的霸主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32章 三裡歸附第381章 兵貴神速第12章 呦呦鹿鳴第666章 朝歌之圍(下)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560章 十九歲的卿(下)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39章 逼門而入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1090章 王侯盡北望(下)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1032章 朝天子(下)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339章 中都的燈滅了第261章 天生尤物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442章 天逐第172章 貨殖戰爭第998章 眉間赤第1096章 濟北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1130章 陟彼岡兮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第799章 趙魏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6章 亂序者死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737章 曲終人散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1176章 特赦第926章 兵家第926章 兵家第1105章 半島戰爭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785章 家人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350章 錦上添花第908章 夫人們的香裙第544章 首誅第26章 猛士歸心第581章 干將莫邪第423章 雪橇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283章 擲矛兵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220章 內憂外患第17章 割圓之法第149章 輕騎夜擊 下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1026章 邗溝、菏水第181章 董安於(上)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204章 君與臣第546章 墮郈(上)第5章 東門館驛第1013章 入秦第298章 仲尼弟子衆生相第175章 有如皎日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266章 侈靡之業第65章 暮春三月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1193章 楚王勝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473章發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1135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第393章 大盜的綱領第651章 大風(8)第1166章 夫差之亡第739章 百年之計第712章 范蠡文種(上)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516章 訪賢第1087章 季子掛劍處番外7 羋月傳(上)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804章 三家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118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