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怒海爭鋒(上)

趙侯無恤元年三月十二日(公元前488年),琅琊近海一片平靜,宛如一面碧藍色的鏡子。

正午時分,這片寧靜被打破了,數十艘大小不一的趙國戰船離開港口,逆着潮汐向外海行進。

徐承正是這支“琅琊水師”的統帥,自從七年前莒國歸附趙氏,齊國的流亡卿族國、高、晏等進駐其北部,琅琊則成了趙氏的一塊飛地。趙無恤派卜祝在這裡曬海鹽,修港灣,試圖將琅琊打造成北方第一大海港。與此同時,也把水戰經驗豐富的徐承調到這裡,讓他白手起家,爲趙氏建立一支海上艦隊……

一眨眼六七年時間過去了,趙無恤已經列爲諸侯,儼然以北方霸主自居,在徐承訓練下,琅琊水師也初見雛形。趙無恤將琅琊鹽稅全部用來打造水師,所以資金還算充裕,幾千名當地人被徵用,琅琊山的巨木被砍伐殆盡,風乾後鋸成不同形制,用來製作船隻的龍骨、甲板、桅杆。

船隊的旗艦是一艘巨大的樓船,樓船是一種具有多層建築和攻防設施的大型戰船,外觀似樓,故曰樓船。此船名爲“玄鳥”,有四層,高八丈,通體漆成可怖的黑色,白帆上甚至紋飾着一隻展翅欲飛的玄鳥。它不僅外觀巍峨威武,而且船上列勁弩,樹旗幟,戒備森嚴,攻守得力,宛如水上堡壘。只可惜航速較慢,只能行駛在船隊中後方位置,起到指揮和制高點的作用。

除了“玄鳥”外,更有其餘五艘樓船,用少昊氏鳥名官裡的“五雉”命名,分別是:鷷雉、雋雉、翟雉、鵗雉、翬雉。此外更有大翼、中翼、小翼十餘艘,艨艟十餘艘,加上由當地漁船改造而成的小船數十。整支船隊加起來也算是“百舸爭流”,擠得琅琊港滿滿當當,一齊出海演練時蔚爲壯觀。

但與鄰近的齊國比起來,琅琊水師這點數量根本不算什麼。

齊國,是傳統的海上大國,早在齊桓公之時,齊國的艦船便開始在近海捕魚,數百年的發展,讓齊人的航海技術首屈一指。齊平公(齊景公)就很喜歡乘着大船在海邊遊玩,捕獲海中大魚,據說甚至有齊人能遠渡到少海(渤海)對面的燕國去。

相應的,齊人也建立了一支龐大的船隊,濟水舟師、大河舟師、少海舟師,大小船隻加起來怕有三四百艘之多,遠勝琅琊水師。

平日裡訓練時,徐承的假想敵就是齊國舟師。去年齊國加入連橫,與趙爲敵時,他也曾派遣艦船沿海北上,去刺探齊國情形,但陳氏也在東萊駐紮了一支船隊,琅琊舟師受其阻攔,始終無法繞過東萊半島進入少海。

礙於艦船數量稀少,海上作戰經驗不足,徐承沒敢貿然入侵齊國海域,而是採取了較爲保守的守勢,等待趙國大肆伐齊時,他再海陸並進,達成趙無恤所希望的戰略。

誰料齊國人卻先下手爲強了。

今年二月底,隨着春耕接近尾聲,已經和平了大半年的中原再次被戰爭陰雲所籠罩,趙國在調兵南下,吳國也在調兵北上,宋、魯、泗上和齊國將成爲主戰場。

在陸地上,齊軍是龜縮防守的,他們躲在夷儀要塞和齊長城後不敢露頭,可是在海上,齊船卻開始頻繁出現在琅琊外海。

兩天前,徐承派出去巡視的船隊遭遇了三四艘齊船,都是較爲輕快的小翼,它們一見琅琊舟師便分頭逃竄,最後還是被捕獲了一艘,嚴刑拷打後,徐承得知了齊國在東萊集結各地舟師,將南下侵犯琅琊的消息……

“齊國舟師數量衆多,只怕無法戰勝啊……”有人憂心忡忡,過去與齊人的零星交戰,也是勝少負多,畢竟琅琊水師的水手主要是莒國漁民和大野澤水匪,對於如何在海上上作戰,遠沒有齊國人擅長。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徐承卻力主出擊,在齊人沒來得及封鎖琅琊前,在外海將他們擊敗,雖然過去的交戰琅琊水師不如齊船,但隨着水手漸漸熟悉海上生活,這種劣勢被一點一點搬過來,更何況,水師的船上還裝備了一些齊國沒有的新式武器,徐承相信,只要戰術得當,便能以少勝多!

更主要的是,他不能再等下去了……

徐承是徐國公族之後,徐國亡於吳後,他曾屈辱地在吳國水師裡服役,後來才輾轉投奔趙氏。徐嬴夫人就是這些徐國遺民最後的希望,按照她與趙侯大婚時,趙侯對徐承的承諾,等打敗齊、吳後,將讓徐復國!

但徐承知道,就算徐國復甦,其在趙氏中原體系裡佔的比重,也是由他們這些徐國遺族爲趙氏所立功勳決定的!

躲在港口裡“以逸待勞”可能更保險,但一旦錯過這次機會,本來就飽受詬病,被認爲是“浪費錢帛”的琅琊舟師處境將更爲艱難,一旦趙侯對徐承失望,徐國究竟還能不能復國,就變成一個疑問了。

所以徐承必須立大功以借重!而眼下,就是個難得的機遇。

於是三月十二日,乘着海面上颳起南風,徐承毅然帥琅琊水師出港,去阻擊正在沿海岸線南下的齊國水軍。

徐承站在樓船“玄鳥”號上,胄上鳥羽隨風飄揚。

外海不比港灣,波濤洶涌,浪花滔天,變換無常的風將風帆吹得咯啦作響,想要嫺熟使用是很困難的。不過這支船隊雖然已經離開港灣很遠,卻仍然能在風波中保持戰列,徐承爲此感到欣慰,多日訓練,加上六艘鉅艦的優勢,讓琅琊水師有了與齊人一戰之力。

在他們離開港口半個時辰後,前方充當斥候的小翼點燃了示警的濃煙……

他們即將與齊國舟師遭遇!

南風勁吹,風帆鼓起,隆隆的戰號穿越海面,嘯叫嘶啞深沉,猶如海中巨獸的呼喚,船船相傳,號角和旗幟,這是水師傳遞消息的手段。

船速在慢慢減慢,方便在遇敵後調整陣型,過了不到半刻後,徐承通過手中的“千里鏡”,也看到了遠在海平線上的敵船……

因爲逆風而行,齊船沒有張開帆,而是靠着槳葉緩緩前行,但哪怕是這樣,它們也已經佔據了徐承的整個視野,從東到西,整個蔚藍色海面上,都是齊船的影子!

徐承放下千里鏡,倒吸了一口涼氣:“齊船怕是有兩百艘之多,而且近在眼前……”

齊國這是將老底都拉出來了,只爲畢其功於一役,誓要將在家門口占了許多年的琅琊舟師徹底殲滅,控制海域。

“收帆,”徐承急促地命令道,“降桅,槳手就位。”船員們匆忙跑上各自的崗位,樓船甲板上一片忙碌。

徐承手心已經開始冒汗:“這片海上,誰主沉浮,就看這一戰了!”

……

與此同時,在琅琊水師北面十里外,齊國舟師也發現了他們的蹤跡。

“趙船!”瞭望臺上,船員大聲示警,隨即鼓聲在各條艦船間轟鳴,齊國舟師的數量是琅琊水師的三倍,溝通交流也要困難上三倍。

“下槳!”齊國船隊的統帥陳恆大聲發號施令,“成列!”他所在的大翼上,一百片槳葉同時入水,槳官轟隆擊鼓,鼓聲猶如碩大而和緩的心跳,每敲一下,槳動一分,百人猶如一體,整齊劃一。

迎着拂面的海風,陳恆面色凝重。

他是位很謹慎的統帥,先挑選數艘快船深入琅琊近海,仔細審察,刺探虛實,而非輕率地猛撲而進。

但他沒料到的是,數量不到百艘的琅琊水師竟然敢主動出擊,選擇這處外海作爲戰場與他們遭遇,更糟糕的是,現在好死不死竟颳起了南風……

怒海爭鋒,上風者佔優,這是常識。

現在敵船順風而來,齊軍避無可避,只能硬着頭皮接戰。

隨着陳恆的號令,綿延數裡的齊船紛紛展開木翅膀,數百艘艦船速度一致,葉刃攪拌深藍的海水。

立於船頭,陳恆能聽見齊國士兵們隔海遙呼,彼此鼓勵。自東萊出發以來,他們一直悶在艙內,無所事事,早已迫不及待,渴望戰鬥,並且堅信勝利。

這是海濱漁民們獨有的信心,就像是堅韌的礁石一般,任海浪衝擊也屹立不倒。

陳恆也露出了志在必得的笑:“齊軍在陸地上雖然屢敗於趙,但在海里,吾等纔是真正的霸主!今日,我便要讓趙軍水師知道,陸上的小蛇入了海,始終敵不過深海蛟龍!”

隨着兩支龐大船隊的慢慢接近,東方世界有史以來的第一場海戰即將打響……(~^~)

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樂趣第726章 山不過來,我便過去!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114章 夏姬巫臣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932章 鹽粒第637章 瞞天過海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785章 家人第一謀臣第503章 外援第519章 漁父第546章 墮郈(上)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第138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264章 天下之中第138章 彼可取而代之!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252章 樂而忘歸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422章 兩難抉擇第1131章 髀肉復生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1096章 濟北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373章 以人爲本第52章 冬至(一)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527章 弒君者(下)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656章 大風(13)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774章 搬山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828章 鳳凰涅槃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1135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1086章 最後的君子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1032章 朝天子(下)第783章 雌虎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1017章 馮翊第917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中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811章 大國上卿(上)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1024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上)第1099章 東方未明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99章 勇於私鬥第1051章 擒賊先擒王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486章 螳臂當車!第568章 好大一塊封地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186章 束手無策第802章 知瑤之死(下)第951章 連橫(上)第159章 心亦憂止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727章 跳樑小醜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544章 首誅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379章 取威定霸,在此舉矣第405章 以誰爲主?同人《若使人生如初見》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280章 父與子(上)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1106章 浮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