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答應,此次若能將趙氏從魯國驅逐,我就可以重新建立叔孫氏的家廟,做家主!”\r
戎車之上,叔孫輒十分興奮,然而坐在同一輛車上公山不狃卻只是一直小口喝着行軍皮囊裡的酒,不知在想些什麼,對叔孫輒的叨叨不以爲然。\r
叔孫輒本來是魯國叔孫氏的一個賤庶子,不受大宗待見,因此投靠了陽虎,在陽虎倒臺後又投靠了費邑的公山不狃。十二年前,在孔子主持的“墮四都”行動中,二人乘機攻入曲阜,想要效仿陽虎,擷取魯國政權,然而有這個打算的不止他們二人,還不等費人佔領曲阜,他們就被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趙無恤驅逐了。\r
這之後,無處可去的公山不狃和叔孫輒輾轉來到了吳國,這個中原失敗政客的避難所,但他們沒有像伍子胥那樣得到重用,吳王闔閭隨便給了二人幾百畝水田,將他們安置在淮南,不聞不問。直到後來夫差繼位破越,有了北上中原與趙無恤爭霸的興趣後,吳國人這纔想起,十年前曾經有兩個魯國人來投奔哩!這才把二人招到吳城,好吃好住招待,詢問有關魯國的情況。\r
叔孫輒苦等了十年,從青年等成了中年,巴不得夫差攻魯,好讓他有回魯國重建叔孫氏的機會,當即便誇誇其談道:“魯人很趙無恤誅滅三桓,竊國魯政,大王以姬姓伯長身份攻魯,一定能如願以償!”\r
和他同病相憐的公山不狃則不然,當吳王夫差問他時,他直言道:“外臣離開十年,那裡已經不是我熟知的魯國了,聽說現在魯國國富民強,遠勝當年。更何況,現在趙侯視魯爲附屬,魯乃曹、衛、趙之脣,脣亡齒寒,趙國必將救魯,大王貿然進攻,只怕討不到什麼便宜……”\r
然而吳王之意已決,不聽公山不狃的勸說,反倒強迫他們二人隨大軍北上,充當嚮導。\r
六月中旬,正值趙吳主力在宋國對峙之際,一萬吳兵乘着夜色從沛邑出發,劍指魯國。坐在戎車上,望着吳國甲兵那整齊的步伐,叔孫輒沒來由多了一些信心,他一路上不斷暢想勝利之後夫差會給他何等賞賜,同時還問公山不狃道:“事成之後,弗擾想要什麼,費邑麼?”\r
公山不狃又抿了口酒,不冷不熱地回答道:“此役之後,能保住這條性命,我便滿足了。”\r
叔孫輒一愣,問道:“莫非弗擾依然覺得,吳國沒有勝算?”\r
”魯國已經不是當年的魯國了。“公山不狃看似是個粗鄙的武夫,其實他心細如髮,當下指點車路旁的田地說道:“十年前,這一帶是魯國和宋國的交界地帶,仍然是一片荒地和沼澤,現如今卻已經開闢成了大片大片的水田。”\r
叔孫輒一看,的確如此,十年前他和公山不狃經由這一帶南逃,那時候荒郊野嶺的,連也借宿過夜的地方都沒有,現在卻開闢了道路,每隔十里就有一個亭驛,路旁則阡陌分明,已經漸漸發黃的稻穀佈滿田間,遠處村舍里閭相連,想來平日人口也不少,只是爲了躲避兵災,百姓悉數逃離了。\r
公山不狃道:“最初隨你我逃到吳國的魯人不在少數,畢竟都不清楚趙無恤是否會趕盡殺絕,只是到了後來,吾等手下的魯人卻陸續迴歸故里,因爲趙氏執政開明,雖然肉食者卿大夫遭了秧,但士人和百姓卻比以前過的更好……可見魯國人根本就不盼望回到三桓之時,見到你我和吳國人,也不會攜壺漿以迎,而是視吾等爲入侵的賊寇,躲在山林裡向吾等射箭……”\r
說起來公山不狃就感慨良多,魯國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比過去一百年都大。眼見故鄉物去人非,他的鬢角也染上了白霜,唯一不變的,就是魯地那老土卻又讓他感到親切的口音吧……\r
叔孫輒不服氣:“但吳軍強大,這些年弗擾與我在吳國,多次看到吳人大敗楚國、越國,此番更是在海上擊潰了趙國的舟師,士氣大振。就我看來,吳軍橫掃魯宋泗上,只是時間問題,縱有抵抗也難以抵擋大勢,更何況,還有齊軍從北面配合。”\r
“齊國人是最不可信的。”公山不狃連連搖頭,齊國和魯國結怨太久,以至於相互之間成見很深。\r
他不否認,夫差這次聲東擊西十分漂亮。讓王孫姑曹率兵進攻棠邑,試圖切斷菏水運河,隨後順勢西進,直搗趙國和其附庸轉運軍糧物資的中心陶丘,如此便能讓趙軍後方陣腳大亂,宋國甚至可以不戰而取,有了宋國爲基地,魯國和泗上也能在齊吳的夾攻下奪取。\r
但公山不狃認爲,琅琊海戰的大勝,以及吳軍在對上宋、薛、滕、鄒等國軍隊時的戰無不勝,讓夫差衝昏了頭腦。\r
“吳軍真正的敵人,依然是趙軍和魯軍,當年我也見過冉求、虎會二人,都是大將之才,十年前你我是他們的手下敗將,如今十年過去了,此二人訓練下,魯軍只怕更強。更何況還有趙軍,趙無恤橫掃中原來看,他的武卒和郡兵必然是一支百戰之師,這場仗,不好打。”\r
話雖如此,但此戰裡他們沒有發言權,只能默默帶路,不過很快叔孫輒就發現了,公山不狃給吳軍帶的路,竟然繞了個小圈子,本來直接走寧毋就可以抵達棠邑,公山不狃卻藉口寧毋容易被敵人發現,於是從郎邑繞道,這樣卻更將吳軍行蹤暴露在魯國斥候眼下……\r
……\r
“弗擾這是作甚!難道你忘了吾等是如何被趙無恤逼得遠走他鄉的?”因爲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叔孫輒沒敢當場拆穿,只是事後壓低聲音質問公山不狃。\r
公山不狃卻道:“我當年被趙無恤所騙,失掉了費邑不假,可換了是我,也不願與別人共享魯國。雖然因爲趙無恤的關係,我倉皇出逃,但爲君子者,不應以小怨而帥異邦之人來禍害鄉土。”\r
”更何況我聽說過一句話,以亂攻治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