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3章 江淮藩籬

徐州相王,趙無恤料定自大的夫差肯定想不出這主意,這一招不知是他哪位臣子出的計策,着實陰毒。就趙無恤所知,後世好幾位霸主都在這招面前栽了跟頭。

比如魏惠王時魏國空前強大,打得周邊鄰國紛紛討饒,於是秦國商鞅便故意逢迎,讓魏惠王志得意滿,不顧魏國嚴峻的戰略形勢,召集泗上小國,自立爲王,開了戰國諸侯稱王的先河。於是魏國捅了馬蜂窩,不到十年,就從霸主的位置上跌落下來,魏惠王晚年只能悽慘地對孟子說:“晉國(魏國),天下莫強焉,子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寡人恥之……”

隨後魏惠王又把相同的招數用在打敗了他的齊威王身上,與田嬰齊在徐州相王,一向英明的齊威王飄飄然,然而卻惹得楚威王大怒,發兵伐齊,齊國一路敗退,只得求和……

幾十年後,齊威王的孫子齊閔王又重複了祖父的故事,與秦國相互承認爲“東西二帝”,自然也引了一堆仇恨,加上悍然滅亡宋國,就導致了後來的五國伐齊,齊軍大敗,齊國七十二城僅剩兩座,齊王身死,爲天下笑……

子夏深知稱王對於一位即將稱霸中原的諸侯而言誘惑極大,但趙無恤卻和他們不一樣,他雖然對周天子一點尊敬都談不上,起家以來也踐踏了不知多少周禮,但唯獨這條底線從未突破,因爲他深知“廣積糧,緩稱王”的好處。

故而對“彭城相王”的邀請,趙無恤不爲所動,吳越和楚國的稱王,雖然乍一看很霸道,實際上也只是關上門自己玩罷了,趙無恤的目標,是在整個華夏圈子裡獨一無二的王,天子!而不是一個蠻夷之君的虛名,再說了,誰樂意與夫差平分秋色?

但他也沒斷然拒絕,而是將計就計。吳國人打算借和談伺機從水路撤離,趙無恤也與他們虛以委蛇,同時派遣虞喜和趙廣德率部襲擊了吳軍的後方……

此時此刻,無恤再度審視地圖,既然郯國歸附,邳國也攻下,趙軍已經扼住了泗水的咽喉!

首先是郯國,其處於山東與江淮之間,東向大海、南面徐國、北控諸夷,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早在西周時就是一個重要的軍事據點,周昭王曾從這裡進攻徐國,楚莊王也曾派兵從這裡討伐莒國。到了近百年來,郯國更是吳國人北上爭奪魯泗的跳板。也是吳國的主力都集中到宋國來了,這纔給了趙軍可乘之機,一舉拿下郯國。

至於邳國,這是一個姒姓小邦,是薛國的親族,原本是一國,後來經過遷徙一分爲二。邳國國力比郯國略強,但是已經吳化,對吳國死心塌地,更有兩千吳兵駐守。無奈守軍壓根沒料到,趙軍虞喜部,鄒國趙廣德竟然會在趙無恤授意下,繞道東魯突然襲來,只花了兩天時間邳國便宣告滅亡。

比起郯國來,邳國更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爭奪邳國的計策,也是孫武的建議,他讓伍封轉述趙無恤:“爲將者用兵有三患,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這就是所謂的縻軍,吳軍不顧後方冒進彭城,已經是一支縻軍,君侯大可在徐泗之間將其殲滅。”

“泗上北接中原,南通吳國,正是魯、宋、吳、東夷之要衝,君侯與夫差南北爭雄,必先爭泗上。而若要爭奪泗上,邳國又是重中之重,此地扼守沂水、泗水交匯,乃舟車之會。對於北方而言,是進取南方的必經之地,對於南方而言,此處又是江淮的藩籬咽喉。君侯若能從魯國襲擊邳城,奪取此地,不但可以讓宋國的吳軍退無可退,更能進一步南下淮北、淮南。”

孫武在吳國多年,多吳國境內的山川形勢爛熟於心,他縱使人在千里之外,卻也能準確地指出吳國的七寸在哪,要如何打才能讓夫差痛不欲生,而且每一條戰略之後必有後招,一環扣一環,其勢不可抵擋,真不愧是“兵形勢家”。

趙無恤對孫武的建議十分贊同,邳國在後世被叫做“下邳”,但凡中國的分裂時期,這裡都是各方勢力必爭之地。最著名的是三國時期,這裡發生了下邳之戰,曹操呂布劉邦以彭城小沛下邳爲戰場,和今日趙宋吳三方角力十分相似。最後曹操得之,藉此控扼東南,壓得淮南袁術擡不起頭來。

到了南北朝時,南方的劉裕掃平南燕,也是從江南帥舟師

從淮水進入泗水,至下邳,留下船艦,以步卒進攻山東。整個過程裡大軍南來北往,下邳實在是輜重和兵力的調撥中心。

七月下旬,“徐州相王”和虛假和談被摒棄後,趙軍再度向吳國露出了獠牙,從始至終,趙無恤就沒有跟夫差坐下來談判的意思。

佔領邳國後,吳國南北通航的道路登時被切斷,形勢已經對趙軍十分有利了。

如今吳軍所在的彭城,已被趙軍從西、北、東三面包圍,其中東面邳國有虞喜、趙廣德部步騎七八千,北面沛邑有冉求兩萬人,西面趙無恤親帥趙、宋七萬聯兵臨蕭邑。

趙無恤與他的幕僚們認爲,留給吳國的選擇不多,要麼集中主力與趙軍決戰,要麼坐待這個大包圍圈越來越緊,寄希望於守城。再或者,放棄彭城向東突圍,重新奪回邳國,可一旦趙軍緊隨其後,吳軍就要面臨前後夾擊的危險,或許那邳城之下,就是吳軍覆滅之地。

優勢已如此巨大,但趙無恤仍嫌不夠,七月二十七日,在經過數日鏖戰,趙軍終於攻克蕭邑後,他從被俘虜的吳人裡挑出一百人,將他們放了回去,並讓這些人向吳國大軍散播一個消息:吳城已經被越國攻陷,吳國太子死了,吳中也被越人屠戮一空!

吳軍的實力不是秦、齊能比的,趙無恤也沒想跟夫差硬碰硬。旁敲側擊,製造包圍讓吳軍受挫,用流言蜚語來打草驚蛇,在吳人沒有戰心的情況下,逼迫夫差向東撤退,再在追擊中打擊其有生力量,最終在邳城下將吳軍殲滅,這纔是最佳的戰術……

”流言蜚語將在吳軍內部傳播開來,我倒要看看,橫行南方的百戰之師,能在這種情形下撐多久而不撤退?“

……

夫差坐在大帳內,煩惱地揉着自己的太陽穴,自打年輕時掌兵以來,他還從未有過如此被動的局面。

營帳的一角被掀開,王孫駱走了進來,小聲說道:“大王。”

“外邊情形如何?”

王孫駱面色愁苦:“大王,外面已是軍心大亂,人人都在擔憂家中情形,而羣舒、徐等附從兵也有了騷動。昨夜還發生了營嘯,兵卒在黑暗中互相殘殺,所幸控制及時,沒有太多人傷亡……”

夫差登時大怒,拍案道:“將那些被趙軍放歸的人統統斬首,營中有敢於騷動者就地格殺,必須迅速整頓軍紀,好隨寡人去襲擊趙軍,與其決戰!”

“此一時彼一時,之前我軍士氣尚高,決一死戰勝負當在五五之分。但如今趙軍已破蕭邑,此時西去與其決戰,根本起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還容易被沛邑方向的偏師襲擊,更何況……”

王孫駱下拜稽首,哽咽着說道:“何況吳人已經沒有戰心了。”

不管流言是不是真的,現在的情形是,越國勾踐已經反叛,並攻入了吳國腹地。吳國人的心都是肉做的,誰會不擔心家人的安危?這種情況下,已經沒人願意跟着夫差在異國他鄉拼死作戰了。輸了就萬事俱空,就算是贏了,搶了再多東西回去,面對被燒成白地的家,面對不知所蹤的家人,他們這次出征的意義何在呢?

王孫駱坦言,執拗的吳人已經不願意再去與趙軍作戰,他們心裡現在只有一件事:回家!

“唉……”夫差仰天長嘆:“寡人這是欲戰不能啊……”

他也暗暗後悔,可惜當初輕信小人,沒有聽伍子胥之言。現如今伍子胥的預言全部成真,夫差孜孜以求的霸業已成泡影,縱然他不願,卻不得不接受現實。

夫差糾結了許久,才恨恨地說道:“也罷也罷,雖然趙軍三面合圍,但仍有空隙,寡人不日將帥師突圍,水陸並進,先奪回邳國,獲得船隻,再走水路南歸吳中。”

因爲彭城在泗水之南,而趙軍主力、偏師都在泗之北,大軍渡河極其緩慢,這就給吳軍從泗水南岸撤離贏得了時間。

“不可。”王孫駱卻道:“彭城的船隻只夠乘坐數千人,而趙軍固守邳國,若是大軍無法在數日內攻克邳國,等後方趙軍主力趕到,我軍將被兩面夾擊,何況我聽聞斥候回報,趙軍已經將邳國的船隻焚燒一空,並沉船堵塞河道,縱使我軍破城,水路也難以通行。”

夫差恨得咬牙:“趙無恤何其奸猾,縱然水路不通,但陸路上,邳國仍是歸國最快的路徑,除了強攻之外吾等還有得選麼?”

王孫駱笑道:“有,還有另一處地方,雖然過去大軍通行不多,卻也是歸國的一條捷徑,而且能避免趙軍合擊……”

……

七月的最後一天,得知吳軍騷動後,趙無恤認爲散播流言已經起到一定作用,便下達了進攻的命令。數萬大軍自蕭邑渡過泗水,準備進圍彭城,然而就在這時,他得到了前方的情報:吳軍昨日開始從彭城匆匆撤離了……

然而吳軍的舉動卻也偏離了趙無恤的預想,他們並不是往東,而是徑直向南!

“向南?”趙無恤眉頭大皺,這倒是之前沒有料到的,他立刻讓人展開地圖查看,很快,在旁作爲嚮導的伍封就確定了吳軍可能撤去的方向。

“睢水!符離塞!”

ps:晚上還有一章(~^~)

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677章 可願來此一會?第790章 長平之戰(上)第120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427章 上陣父子兵(下)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230章 士冠禮(上)第1001章 函谷關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574章 趙氏幕府(上)第21章 四子分封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104章 照打不誤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478章 晏子遺書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85章 中原有菽第902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47 2章 學校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16章 春秋數學家第70章 數典忘祖第649章 大風(6)第1099章 東方未明第29章 威風凜凜第351章 雙姝第488章 夾谷之會(下)第629章 將欲取之第23章 君子如玉第117章 心腹之患第1067章 可勝者,攻也第846章 塞上曲(下)第19章 錦瑟無端第951章 連橫(上)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1182章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第118章 除惡必盡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317章 十月之交(上)第1138章 徵蓬出漢塞第1127章 連騎擊鞠壤第768章 當歸 上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423章 雪橇第1142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上)第646章 大風(3)第1176章 特赦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861章 中山第348章 孔夫子的局(上)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33章 魏舒方陣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965章 齊人之福第1021章 宋裂第392章 忍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656章 大風(13)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815章 功過任後人評說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992章 蒲阪之戰(下)第980章 飲馬河渭第765章 公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第1087章 季子掛劍處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785章 家人第30章 鄉中三吏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955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下)第599章 夙願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281章 父與子(下)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94章 與子同仇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412章 獵國(上)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521章 摘桃的來了第469章 第藥第366章 不朽者第351章 雙姝第649章 大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