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章 過河!過河!

ps:晚了點抱歉,不過是個大章,分量足夠

趙侯三年五月初五(公元前486年),趙國河間郡平原縣。

河間原本是一片鹽滷之地,商周以來沒什麼大的文明遺蹟,晉齊燕三國的勢力也並未進入此處。春秋時期,僅有長狄鄋瞞氏在此遊耕放牧,直到晉國和齊國人口蕃息,兩國的統治者開始對這一地區展開了爭奪。

最終的結果,是繼承了晉國的趙國控制了此處,設置河間郡,收納戰爭難民和內郡移民,同時在各處小丘分封爵位爲“公大夫”者作爲鄉君,讓鄉君們在這裡建立些小邑,軍事拓殖,斬荊棘、闢土地。幾年下來,數座鄉小邑便可合爲一縣,建立統治,平原縣就是其中之一,而這個縣的第二任縣令,名叫荀瑁。

作爲趙國的東部邊縣,平原一直有兩千駐軍,荀瑁雖然是縣令,卻也知道點兵事。然而就在在這一年春耕結束後,他卻接到了郡城鉅鹿一道密令,讓他協助鄴城使者、前鋒,修整道路,準備迎接大軍到來!

仲夏的時候,大軍來了。

孫武子在鄴城已經呆了好幾個年頭,在舊作《孫子兵法》的基礎上,又針對趙軍的情況,進行了不少補註,將不少模糊不清的東西細節化了。

比如在他爲趙軍編篡的作戰條例裡,就建議大軍出征時,要把作戰的軍隊分成四支,大軍、分卒、興軍、踵軍。

大軍是主力部隊,人數動輒三萬、五萬。分卒負責部署在大軍左右,佔領有利地形,戰鬥勝利時追擊敵人,進軍不利時幫助大軍斷後。踵軍和興軍則先於大軍出發,離大軍百里,掃清前路,同時鋪路架橋,爲後續部隊做好戰備。

先來的,正是踵軍和興軍,各有一師之衆,由相邦董安於之子董褐統領,他們登時接管了平原縣的防務和道路。

過了數日後,真正的趙軍主力纔算進入平原。

大軍是從西邊兩百里外的鉅鹿城來的,平原縣令荀瑁等人在外相迎,展目遠望,只見行軍隊伍足有數裡之長,煙塵瀰漫,軍容甚盛。一時間官道上全部被旌旗佔據,若是眼尖的人,便能看見中軍處豎立着代表趙國公室的炎日玄鳥大纛,以及天子特賜,代表征伐之權的“交龍之旂”,想必趙侯本人就在其下。

除此之外,更有數不盡的通帛之旜,熊虎之旗,鳥隼之旟,龜蛇之旐……三軍該有的旗幟,一面不少,旗幟之下則是車騎並行,戈矛如林。

最前方,一大羣騎士策馬揚威,尤其是那千餘“突騎”,他們穿着紅色的皮鎧,披着絳色的戰袍,手持長達丈餘的鐵矛,佩戴黑色刀鞘的直刃環首刀,有的還在鞍上掛着臂張弩,騎的都是高頭大馬,戰馬披掛着馬鎧。

雖然趙氏推廣騎兵已經十多年,但多半是僅有鞍韉的輕騎,馬鎧這種東西很少見。由於受限於馬種和馬匹的承重,突騎戰馬披掛的雖非是整套的馬鎧,僅僅是由面簾、頸甲、裝在前胸的“當胸”三個部分組成的半馬鎧。但這也已是平原縣兵前所未見的,他們站在荀瑁背後,看着那些做工精緻的馬鎧稀罕不已。

荀瑁是荀氏的家主,他的荀邑在趙魏之爭裡最終站到了趙氏一邊,得以保全宗族,趙國廢邑置縣時,荀瑁也知趣地獻出了家邑,願意被納入趙國的統治制度之下,順理成章地做了吏,被派到平原來當縣令。

除了眼前的突騎外,他猶記得,當初追擊秦軍和魏軍時,田賁所帥的前鋒裡,正有一支披掛鐵甲的兵卒,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不知今日能見到否?

不過他找了好一會,卻沒有看到陽光下錚亮的鐵甲,不由有些失望。

其實,鐵甲軍已經從他面前走過了,和兩年前符離之戰裡僅有一千的鐵甲不同,現在鐵甲兵已經擴張到了兩千五百人,足以組成一個龐大的方陣了。只是因爲行軍趕路的緣故,鐵甲兵均未披掛鐵甲,只是着輕甲,人人持戟帶刀,但光是從那毫不遲疑的步伐裡,便可以想見他們戰時的風采。

除了突騎和鐵甲兵外,更有帶弓矢的輕騎八千,持劍盾披甲冑的徒卒也層層疊疊看不到盡頭。荀瑁暗自一算,總數恐怕在五萬之上,比平原整個縣的人口還要多!

荀瑁還不知道,除了這五萬多人外,大河之陰還有許多部隊,從衛國、夷儀進發進攻高唐的、從曲阜出發進攻長城的,從莒國出發的……此番趙國伐齊出動了十萬大軍,加上衛、魯之兵,至少十五萬。

雖然不清楚全局,但光是看眼前的軍容之盛,荀瑁也不由暗自咋舌道:“這氣勢,君上怕是要一戰滅齊啊!”

……

荀瑁猜測的不錯,位於玄鳥大旗下的趙無恤,的確有在這一年徹底終結趙齊之戰的企圖。

回想起來,距離趙吳泗上之爭、天子致胙已經過去了一年半,隨着吳國在魯泗大敗,一向喜歡嫁禍的齊國果然心生畏懼,從前線縮了回去。

趙侯二年時(公元前487年),趙無恤打算繼續逼壓齊國,但因爲長年征戰未能休憩,趙國一些地區出現了饑荒,在計然的勸阻下,趙無恤決定暫時休兵,讓趙軍主力就地屯墾,抓緊時間春耕秋收,囤積糧食。

然而趙國困難,齊國又是修長城,又是面臨趙及其盟國的軍事包圍、經濟封鎖,何嘗又不困難?國外的外交被動,導致了國內陳氏貴族與鮑氏貴族矛盾的白熱化。齊國次卿鮑牧不滿陳氏擅權,便打算秘密發動政變,犧牲陳氏與趙國實現和解。

然而鮑牧跟陳氏父子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去年十月份,政變還沒發動,鮑氏的府邸便被陳恆包圍。

但鮑氏實力不弱,尤其家兵十分勇悍,陳氏的兵卒久攻府邸不下,陳乞便讓陳恆出面與鮑牧講和,同意讓他帶着所有的家兵、宗族,以及一半的家產離開臨淄。

然而鮑牧又一次被陳氏父子所欺,離開了府邸的庇護,鮑氏之兵根本擋不住陳氏的進攻,鮑牧被捆綁起來,殺於稷門之外,鮑牧的兒子鮑息在進軍臨淄的途中也被陳氏擊潰,隻身逃亡趙國,請求趙侯相助。

鮑氏雖滅,但陳氏的舉動也引發了一批親鮑氏的大夫背叛,一時間齊國處處烽煙。趙國也乘機出兵,趙無恤先派遣魯國冉求部攻克了夷儀要塞,同時讓虎會對莒國發起反攻,從東西兩面包抄齊國,讓齊人疲於應付。

陳氏只能放棄夷儀和莒國,將防線退到大河、泰山、長城一線,同時利用寒冬阻止趙軍的進攻。

因爲冬天的緣故,趙國沒有繼續貿然深入齊國,但從今年開始,隨着趙無恤宣佈正式出兵伐齊,陳氏對齊國的統治也岌岌可危起來……

……

五月上旬,趙國主力已經陸續集結於平原縣,而在河對岸,趙伊、陽虎所帥的分卒兩萬人也已經從夷儀進軍高唐,佔領了平原對岸,爲大軍渡河騰出了空間。

五月十日這一天,一道長長的浮橋已經由輜重營裡的工兵配合趙國大河舟師搭建完畢,各營正在各自的營壘裡依次等待通過。趙無恤則在平原縣令荀瑁等人陪同下巡視這片被稱爲“平原津”的地方。

“這平原津,算是大河下游最後一個大渡口了罷?”趙無恤對在此地爲縣令數年的荀瑁問道。

“唯,在趙國手中的渡口唯有平原津最靠下游,不過在齊國那邊,還有無棣可以北渡大河,當年齊桓公北伐山戎、斬孤竹,正是從無棣北上的。”

“縱然不是最後一個,倒也無妨,燕國答應會出兵兵臨無棣渡口,封堵齊國北境。”

言罷,趙無恤繼續駐馬望去,卻見仲夏陽光燦爛,大河洶涌,滾滾東去,但相比於其他河岸,這裡的水流較爲平緩,兩岸的距離也沒那麼遠。

這平原津,也就是後世山東德州、平原一帶,此處控齊國之肩背,爲河朔之咽喉,古黃河上的重要渡口之一。在歷史上,齊、趙往往爭衡於此。到了後來,秦始皇巡視琅琊返回,正是通過平原津去河北的。又過了十多年,楚漢之爭時,大將韓信正是由此渡河,進攻田儋,橫掃齊地。

那些都是後話,足以顯示出平原津的重要程度,不過站在此地,趙無恤想到的,卻是一甲子前的一位晉國卿士。

”荀縣令,寡人記得你是荀息之後,荀氏家主?”

”唯……臣正是荀氏後裔。”曾幾何時,荀瑁對於自己的姓氏血統是極其驕傲的,但隨着中行和知氏的倒臺,與他們同宗的荀氏也風雨飄搖,幸好趙國沒有因爲族氏而將他們荀氏族人的前程扼殺,讓他送了口氣,但此刻趙無恤詢問,荀瑁依然有些戰戰兢兢,生怕惹禍。

“勿要懼怕,中行寅、知躒、知瑤雖然有罪,但並不影響荀、中行、知的祖先有恩於冀州百姓,也與寡人曾祖父相善。”

他說道:“比如說,中行獻子,便是值得褒獎的執政重臣,要知道,五十多年前,他正是逝世於此,臨死之前念念不忘的一件事,便是伐齊……“

荀瑁自然清楚,趙侯所說中行獻子伐齊之事,是晉平公時代發生的事情。

中行獻子,也就是中行偃,是一個權臣,曾經與欒書同謀弒殺了晉厲公,或許是他晚年時會不自覺地反覆梳理自己的一生,或許年老後人的精氣衰退,容易被幻覺、夢境所困擾,當時他一直夢到晉厲公的鬼魂徘徊,心緒不寧之下,便打算爲晉國做些事情,來彌補當年的犯上之舉。

公元前555年,齊國叛晉,晉國上卿中行偃便會合宋、魯、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諸國國君,率領大軍從平原津渡河,討伐齊國。

在等待大軍渡河的間隙,反正也沒事做,趙無恤便讓左史丘明過來,敘述當時情形。

左丘明畢恭畢敬地對趙侯行禮,也不用史,只需要憑着他那驚人的記憶,便能複述出那段歷史。

”當年十月下旬,天寒地凍的時節,雙方在平陰交戰,晉軍大勝,齊軍大潰,齊靈公也狼狽而逃。戰爭已經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戰果,但還沒有獲得最後的勝利,中行獻子打算擴大戰果,徹底制服齊人,於是晉軍與諸侯聯軍便在齊國境內大肆略地。中行獻子、範宣子率領中軍攻克京茲;魏莊子、欒懷子率領下軍攻克邿;只有趙文子、韓宣子的上軍圍攻盧,或許因爲二人均不知兵,未能攻克……“

說到這裡,荀瑁有些戰戰兢兢地看了下趙侯,卻見趙無恤對左丘明述及他的祖先並沒有生氣,而是有些無奈地笑了一下,趙文子文質彬彬,的確不怎麼擅長攻城略地。

左丘明沒有停頓,繼續說道:”之後便是合圍臨淄,聯軍進發至齊都臨淄外圍,大肆砍伐樹木,軍放火焚燒雍門及臨淄西面、南面的外城,以羞辱齊人,迫使其投降。“

”然而齊國卻堅持了下來,並利用寒冬大大延緩晉國的攻勢,在圍城月餘不見城內有投降跡象後,諸侯和晉國的諸位大夫都受不了長時間曝軍在外,紛紛退兵。“

”此次出兵未能徹底制服齊國,一是因爲齊國的堅持,二是因爲楚國趁機偷襲鄭國,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還是中行獻子的身體撐不住了。“

”當時,中行獻子頭部生了惡瘡,大軍剛返回大河,即告病危,在指定中行吳爲中行氏繼承人後便卒了……“

趙無恤嘆了口氣,荀瑁也面帶悲傷,畢竟這是他家親族的往事。

”範宣子爲中行穆子入殮,但死屍仍不肯閉眼,而且牙關緊咬,無法放入含玉。範宣子不知何故,輿洗後之手撫屍身。曰:’主(屬下對上級稱謂)死之後,吾等豈敢不如同侍奉您一樣對待中行吳!?‘“

”然而屍身沒有反應。,依然不能瞑目,旁邊的欒懷子說:‘元帥莫不是因爲沒有徹底完成伐齊使命而不甘心?’於是,範宣子再次撫屍說道:‘主死後,若吾等不能繼續討伐齊國,有河爲證!’果然,屍體終於闔眼、鬆齒,把玉含入口中……”

等左丘明將這段往事說完,告辭離去後,趙無恤才沉默良久,拊掌讚道:“中行獻子真是大丈夫啊,對國事的擔憂勝過了家事,只可惜中行寅等人未能繼承這種傳統,否則,寡人又何必行代晉之事?”

荀瑁不敢說話,也知道這時候已經沒他說話的份了。

趙無恤已經順着這段往事,將周圍衆將士的注意力集中到他的身上,他大聲說道:“這之後,晉國便開始衰退,再也未能討伐齊國,打到臨淄過,中行獻子的遺願,竟然成了絕唱,何其哀也?”

他解下腰間帶上用硃色絲線系在一起的兩對玉,站在大河邊禱告道:“中行獻子英靈在上,齊國陳氏,竊奪國政,逼壓公族國、高,驅逐名臣之後鮑、晏,企退憑藉地勢險要,依仗人多勢衆,背棄諸夏,勾結蠻夷,欺凌、虐待人民。今小子無恤,將率諸侯前往討伐,願能勝而建功,滅絕陳氏,擒拿齊侯問罪,使得中行獻子伐齊之願實現,亦不使神明蒙羞。否則,無恤絕不敢再渡河歸來,此情此請,懇請天神明裁!”

說罷,趙無恤就將那璧玉沉於水中,劍指前方,高呼道:“過河!”

“過河!過河!”平原津口,大河之上,五萬趙兵齊聲高呼,他們將渡過大河,掀開徵伐齊國的序幕。

歷史上,此事正處於陳氏專權,竊奪齊國的關鍵時刻,喪鐘爲齊國姜姓公族而鳴。

而今時今日,喪鐘,亦將爲陳氏父子而鳴!

(~^~)

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1160章 鼎之輕重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52章 冬至(一)第338章 黑雲壓城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835章 無私第11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899章 計然策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482章 戰和第55章 冬至(四)第68章 少君魏姬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833章 桃之夭夭(下)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145章 引狼入室第582章 鐵與血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66章 韓氏有女第958章 意外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650章 大風(7)第794章 壁壘第999章 殘城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第1147章 華夏邊緣第133章 嬴秦嬴趙第256章 趙武卒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21章 四子分封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95章 劍擊之技第1032章 朝天子(下)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769章 當歸(下)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1026章 邗溝、菏水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422章 兩難抉擇第168章 有女同車第469章 第藥第266章 侈靡之業第528章 弒君者(終)第682章 無恤在鄴第915章 叔于田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1135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656章 大風(13)第462章 反壟斷第533章 何欲何求?第776章 獅子大開口(下)第957章 合縱(下)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103章 囹圄隸妾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20章 術業專攻第354章 造紙術第143章 欲言又止第88章 伊尹之志第344章 夜襲第636章 中行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1016章 蒹葭蒼蒼第408章 壯志與陰謀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217章 秋日之陽(二)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15章 君子六藝第992章 蒲阪之戰(下)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第245章 韓氏勁弩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943章 刑人(下)第28章 涉彼北山第111章 暴雨將至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774章 搬山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998章 眉間赤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631章 爲淵驅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