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 半島戰爭

趙侯三年,亦齊侯孺子九年秋七月,隨着臨淄陷落,齊侯被生俘,這個海岱大國幾乎已經被趙國完全控制,除了一個地方例外,那就是東萊。

東萊是一個半島,在齊之東,故稱之爲東萊,這裡方圓千里,佔了齊國三分之一大小,同時也是最後被納入齊國治下的一片土地,直到八十年前,統治這裡的萊夷才被消滅。

萊夷是顓頊氏的後代,東夷的一支,早在夏商時就常常與中原大邦爲敵。姬周興起後,自持根深葉茂的萊夷根本沒將西周外邦放在眼裡,當太公望被封在齊國,在營丘建立都城時,若非他徹夜兼程,營丘幾乎被萊國所佔。

畢竟是才從流血漂櫓的牧野之戰裡殺出來的四嶽精銳,太公望將來與他爭國的萊人擊敗於營丘城下,也從此開始了齊國和萊國長達五百年的恩怨。

萊子把齊國看作外來的雜草,未作準備就過去滋擾,但殊不知齊國曆代國君卻將他們視爲一塊上好的肥肉,正享受着慢慢蠶食的樂趣。

因爲總是不敵齊國,萊國越來越小,到齊桓公稱霸時,更是一連丟掉了濰河以西大部分土地,退至膠萊河以東,偏居於東部沿海一帶,淪爲齊的屬邦。中原諸侯國會盟沒有它的份,這樣還時不時獻上禮物提防着齊人隨時隨地的進攻掠奪。

這種貓捉老鼠的遊戲終於在齊靈公繼位時結束,齊軍採取環繞萊都築土爲山的辦法將萊都環環包圍,步步收縮。公元前567年,萊都被攻破,之後萊共公死於逃亡的路上,最後的東夷大國就這樣因落得個淒涼收場。

如今八十年過去了,東萊幾乎已經完全齊國化,萊夷與臨淄的關係只是不同的方言區,加上少許習俗的不同而已。

此地的歸屬幾經輾轉,如今算是陳氏獨享的封地,臨淄告破,陳乞死去時,他的嫡子陳恆已經帶着大部分陳氏族人向東逃入東萊,作苟延殘喘。

對此,趙無恤給予了極大的重視。

“這東萊半島僻在東陲,三面距海,利擅魚鹽,是一片新興的土地,有人口三四十萬,以陳恆的能耐,憑藉着濰水、膠萊河、海外島嶼之險要,也足以自固立國。”

趙無恤細細回想,也許是竊國大盜之間的排斥,他與陳恆相看兩厭。十多年來,陳恆處處與自己爲難,雖然造不成大的損害,但總像一隻難以拍打到的蒼蠅般惹人心煩,何況在原本的歷史上,這陳恆可是奠定田齊基礎的梟雄,不容大意。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故而在將臨淄及周邊十萬民衆大多數強遷到濟南、濟北去就食的同時,無恤也派遣趙伊、冉求,以及國、高、鮑三家齊國世卿帥兵三萬繼續東進,又讓已經佔領即墨的晏圉、顏高部北上,希望能儘快征服東萊,消滅陳恆。

“從西面強渡濰水、膠萊河,奪取夜邑,再破萊城、黃邑,而南面則從即墨出發,奪取棠邑,如此,則大半個東萊可以納入掌中,陳氏只能慢慢向東退卻。”

趙無恤的計劃倒是不錯,然而這場半島戰爭,打的並不順利……

……

因爲東萊地區丘陵較多,聯軍進軍緩慢。而陳恆或許也知道自己家已經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所以處處劇烈抵抗,雙方几乎到了寸土必爭的程度。

陳恆已經得知臨淄的大火和他父親已死的消息,因爲東萊消息閉塞,陳恆反倒反咬一口,散播說是趙無恤在攻破臨淄後,爲了誇耀他的赫赫武功,也爲了強迫臨淄人遷徙,竟然一把火將這座大城燒了!

外加許多添油加醋的謠言,比如趙人要殺光萊地的男人,奪走他們的妻女,趙無恤要煮幹少海的水,在齊國的土地上灑滿鹽粒,讓這裡永遠荒蕪下去……

如此種種,倒是激發起了東萊人抵抗侵略者的士氣,故而趙軍進軍十分困難。

七月底,濰水、膠萊河一戰,陳氏組織起來的死士瘋狂地朝渡河的趙軍衝鋒。

八月、九月,夜邑之戰,花了整整一個月時間才築土山破城。

十月,萊山、黃邑之戰更是嬴得艱難,多虧了從南方棠邑打過來的晏圉、顏高加入合圍,才順利奪取。

從七月下旬一直到十月末,陳氏整整頑抗了三個月之久。至此,大半個東萊已經被拿下,只剩下半島最東部的少許地方依然在負隅頑抗。

不過讓人沮喪的是,在萊城裡依舊沒有發現陳恆的跡象,這個狡猾的世卿子弟深得“狡兔三窟”的真諦,每一次抵抗都不會親自跑到前線,不管局勢多麼艱難,他總是留着後手。

雖然已經破了萊城,收服大多數東萊齊人,但只要陳恆一天不死,這場戰爭就算不上結束。

趙伊與冉求商量之後,只能硬着頭皮繼續向東進軍。

“萊城以東還有什麼城邑麼?”趙伊問陳氏的仇敵鮑息。

“東面百餘里,有腄邑(煙臺),其海外有之罘山,島上祭祀着日主;再往東兩百里,有不夜邑,古有日夜出,見於東萊,故萊子立此城,以‘不夜’爲名,那裡是東萊的最東邊,也是九州的最東角,全天下太陽升起最早的地方……”

“這東萊真是大。”趙伊咬牙切齒,他有點明白趙侯爲何只讓自己和冉求帶偏師進入,而不派大軍進剿了,因爲如此巨大且荒蕪的半島,根本供應不上大部隊的口糧,這裡丘陵縱橫,山林密佈,即便趙軍入駐,也無法有效統治。

不過好在他們就要走到盡頭了,再怎麼跑,陳恆也只能跑到不夜,絕無他處可走!

然而趙伊料錯了,陳恆終究沒有跑到不夜去,他在腄邑就停下了腳步。

大軍將小小腄邑團團包圍,破邑而入後,卻沒有發現陳恆的蹤影,連那些一直跟着他逃竄的陳氏族人、死士,乃至於腄邑的數千居民也不見蹤跡。

趙伊等人不由大驚,冉求卻若有所思,他又率軍向北走了十里,抵達海邊。

時值初冬,大海尚未冰封,這正是天青海藍的好天氣,微微有風。

在腄邑以北的海岸線上,充斥着不計其數的木質帆船、小舟、舢板,正隨着輕風緩緩晃動。大者長達十丈,有桅杆和硬質的大帆,能載數百人,小者只丈餘,僅能供一戶人家容身。海浪輕輕拍擊在這些大大小小的木船的船身上,濺出了滿天白浪。

“是齊國那消失不見的少海舟師……”

冉求等人放眼望去,卻見各船甲板上面密密麻麻擠滿了人,有扶老攜幼的百姓,也有短衣打扮的水手,皮膚都曬得黝黑,露出了結實的肌肉,顯然是海邊討生活的漁民,他們雙目垂淚地看着大陸,看着家鄉哭泣不已。

此外更有一些披甲的壯士,手中不是拎着戈矛就是持着劍戟,不斷揮舞着,衝岸上的趙軍叫囂不已,他們在發泄,發泄自己被逼到絕境的憤怒和恐懼,但這些陳氏豢養多年的忠勇壯士依然相信,只要有家主在,就能爲他們找到一條出路……

“起風了……”瘦削的陳恆負手站於他的旗艦上,擡頭看了看被海風吹得獵獵作響的陳氏旗幟,最後看了一眼生他養他的齊國海岸,以及望洋興嘆的趙軍,面上無喜無悲,被逼到現在,他心裡已經沒有成敗榮辱的概念了,只剩下父親託付給自己責任——讓陳氏延續下來!

他毅然回首,舉起手,大聲命令道:“開船,北航!”

千帆揚起,百舸爭流,伴着海風徐徐向北駛去,遠離故土,奔向未知的彼岸……

《左史》:“公三年冬十月三十日,陳恆攜五百壯士、八千百姓,於腄邑之罘山浮海而去……”

ps:第二章在晚上

(~^~)

第865章 大業第590章 諸神的黃昏第943章 刑人(下)第350章 錦上添花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283章 擲矛兵第1149章 身騎白馬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765章 公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825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178章 鳩佔鵲巢第478章 晏子遺書第939章 嘎嘣脆第859章 龍城飛將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194章 醫扁鵲第589章 將神權交予你手第763章 戰俘問題第1067章 可勝者,攻也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56章 “民主制度”第1054章 趙國太子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39章 逼門而入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187章 起死回生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946章 蕩氣迴腸(下)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224章 說夢解疑第419章 大雪滿弓刀(中)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529章 一旦山陵崩第394章 圈套第536章 求婚第455章 黑鐵時代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1067章 可勝者,攻也第917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中第204章 君與臣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793章 四君子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277章 前進的方陣第1092章 天子致胙(上)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807章 韓策第965章 齊人之福第172章 貨殖戰爭第37章 我的成邑第1032章 朝天子(下)第613章 最是無情第761章 降 上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724章 張孟談第514章 突騎第677章 可願來此一會?第433章 傷寒(中)第62章 公族之學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120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722章 公孫勝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636章 中行第493章 郈邑殺人事件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727章 跳樑小醜第137章 大射儀(下)第384章 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第525章 弒君者(上)第1208章 華陽國志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1010章 奴隸制第1110章 天子東狩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769章 當歸(下)番外10 屠得百萬方爲雄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