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

“淄川國,北至少海,南至馬陘關,西至濟水,東至具水,以臨淄爲都(大致相當於西漢淄川國、齊郡、千乘郡),高無邳爲卿,公子瑁爲淄川伯。”

“膠西國,北至少海,南至杞國,西至具水,東至膠萊河,以邶殿爲都(大致相當於西漢北海郡),國書爲卿,公子章爲膠西伯。”

“最後是膠東國,東、北皆爲大海,西界膠萊河,南至即墨,萊城爲都,(大致相當於西漢的東萊郡和膠東郡的一半),韓虎爲膠東伯……”

趙無恤放下了筆,指着地圖上被分割成三塊的山東對張孟談說道:“自此以後,齊國之名將不存於世,取而代之的是三個新的伯國。淄川、膠西雖然是齊國公子爲國君,但實際上將由國、高掌握實權,加上韓氏的膠東國,可謂是’三家分齊‘了。孟談你這計策,真是高明到了極點。”

張孟談早已不是當年的白面書生,而是一位美髯公了,他的鬍鬚保養得極好,說話時微微抖動,被趙無恤一誇,他頓時謙遜地說道:“此非臣下之功,實乃君上之威,若非九命侯伯,豈能隨意分割他國疆域。”

現如今,齊國已經割兩郡兩縣予趙、燕,領土僅剩五分之三,再一分爲三,昔日的海岱大國,就這麼變成了蕞爾小邦,每國至多有數十萬人,一軍兵力。而且淄川、膠西兩國內部必然有國君與卿的矛盾,加上韓氏乃外來者,當地的齊人和萊夷必然不服,膠東與姜姓二國也難以聯合。之後十年乃至於二十年,光是整頓內政,就足夠三齊忙活,對趙國再也構不成威脅。

趙無恤偏過頭,故意考校子夏道:“子夏,孟談此策乃一石三鳥,分割齊地力量乃一鳥,還有兩個好處是什麼,汝可能說得上來?”

子夏對張孟談的妙計也是佩服不已,略一思索後道:“其二,專程讓燕侯旁觀,以齊國的三分來震懾燕國。”

“其三,則是讓韓氏離開河外、伊洛,只能帶着族人和親衛去膠東建國,而君上便可收其領地,得其人民。”

“不錯。”趙無恤道:“寡人正打算在河外、伊洛設置一個新的郡,三川郡!治所爲虢城,以此作爲趙國的西南屏障,對西監視秦國,向南逼近楚國,隔絕兩國聯絡,你在寡人身邊數年,也是時候外放爲吏了,可願意去做個縣令?”

子夏知道這是趙氏官吏晉身的必經之路,正所謂“宰輔發於州部”,自然應允,表示會盡心竭力,不會給趙侯丟人。

張孟談也笑着勉勵了子夏,他對這個好學上進的年輕人很是看好,看到他,就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在即將告辭的時候,趙無恤卻還有一件事要與他商量。

“孟談,如今齊國已三分,如此一來,衛國的存在,是不是有些多餘了!?”

……

黃池之會的第二天,繼齊國被一分爲三,天下多了三個新的伯國。諸侯們真可謂瞠目結舌,然而這還不算完,當盟會進入第三天時,擺在諸侯面前的,是更加令人眼花繚亂的疆域劃定。

趙侯首先宣佈,莒國、邳國對天兵負隅頑抗,國除!其土地也將被趙國吞併。

鑑於這兩國已經被趙軍佔領兩年有餘,國君死後也再也沒有繼承者,所以這一條毫無阻礙地通過了。

吳國太宰伯嚭也不失時機地湊上來,表示吳國願意正式放棄淮北,將徐、鍾吾兩地、鍾離邑、善道邑等地割讓給趙國,趙吳以淮水爲界,希望以後能化干戈爲玉帛。

雖然淮北早就被趙國控制,但伯嚭這馬屁沒有拍錯,趙無恤表示只要吳國不再入侵中夏,趙國也不會貿然討伐,至於吳越之爭,趙國也不會干預。

如此一來,東南海濱大片土地就被趙國納入囊中,對於趙侯大肆兼併的行徑,諸侯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卻無可奈何。當年晉文公在成爲霸主後,不也是將魯、衛、曹之間的土地肆意分割麼?更別說現在趙國軍威之盛,勝過齊桓晉文數倍。

然而更加重磅的消息在後面,盟會的中途,衛侯突然戰戰兢兢地走了上來,表示自己才德淺薄,無法治理人民,今願獻上衛國全部二十城土地,請趙侯不要嫌棄辛勞,代爲治理……

這個消息無異於在安靜的池塘裡投下了一顆大石頭,驚起了千層波浪。

衛國可不是莒、邳等蠻夷小邦,而是六百年前天子親自冊命的東方伯長!雖然現在國家衰敗,但在歷次盟會上,從始至終都佔據着政治大國的地位。

現如今,衛國也瀕臨滅亡了?

劉公和鄭伯張了張嘴,有意阻止,但卻發現自己有心無力。因爲衛國早在五年前就已經是趙國的傀儡了,趙伊任衛國執政,幾乎獨擅衛權。衛國一直作爲趙國與齊國的緩衝而存在,既然齊國已經三分,那衛國這個緩衝的傀儡,也就可有可無了。

在趙氏的逼迫下,衛侯被迫演了這一齣戲,他的說辭跟之前趙氏取代晉國時如出一轍。趙無恤也不謙遜,三度辭謝後欣然接納,由此,趙國正式吞併衛國,衛侯離開濮陽,保留諸侯的身份到楚丘居住,而趙國的官吏也已經備好了官印,只等着去衛地上任了!

至此,整個東方几乎被趙國連成一片。

“吞衛一事,無人敢公然反對。”張孟談在宴會上觀察着諸侯們的神情,見無人起來叫板,不由鬆了口氣,但他心裡又有另一個疑問,那就是趙侯到底要如何處置衛地,是納爲郡縣?還是繼續讓趙伊統治,作爲他的領地?

除了衛國以外,莒國、淮北,都是遠離趙國統治中心的飛地,直接建立郡縣的話,就算讓張孟談自己去管,他也沒信心短期內將治理好,若是處理不當,這些地區可能會叛亂不斷。

當然,他最想知道的,是趙無恤對魯國作何打算,兼併?維持現狀?設法分封給長子?

但他沒有把這種擔心明說出來,爲臣之道,要事事操心,卻不能面面俱到,要留出空間讓君主發揮。而且張孟談知道,趙無恤心中自有一套分配方案。

果然,趙無恤看出了張孟談的隱憂,便對他說道:“此番盟會,只論國與國之間的疆域分割,至於趙國內部如何治理地方,那是之後再議的事。”

隨即他又自嘲道:“孔子曾經點評過兩位霸主,說齊桓公正而不譎,晉文公譎而不正,我呢?在諸侯眼中,大概是貪得無厭了。”

然而這世道,已經不再是溫文爾雅的禮樂盛世了,唯有對疆域的貪婪,才能夠造就前所未有的大國,讓中原無限趨近於統一!

在疆域分割得差不多後,趙無恤便帶着新舊諸侯,一起在黃池會盟壇上舉行歃血儀式,確立新的華夏秩序,以趙國爲尊的秩序!

……

周禮規定:“凡盟禮,殺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背違,欲令神加殃咎,使如此牲也”,歃血就是口含牲畜鮮血,以示如違約背叛盟友,將遭神的制裁,命如此牲。

作爲盟主,趙無恤自然是執牛耳者,並宣讀誓詞曰:“凡茲同盟,皆供職於王室,服從趙國之法,毋相攻。有背盟者,明神殛之;殃及子孫,隕命絕祀!”

諸侯也依次登位,衣冠濟濟,環珮鏘鏘,此刻聽着這盟辭,作爲趙國鐵桿盟友的宋公子商首先在母親南子的示意下拜倒,用稚嫩的嗓音大聲說道:“伯主之命,小子敢不敬承!”

隨後是燕國、魯國、中山國、陳國、蔡國、膠東、淄川、膠西、郯國等。

秦伯、鄭伯等隱隱覺得這誓詞不對,但此刻有趙兵將會盟壇團團圍着,若是不從,輕則被囚禁,重則傷了性命,他們想了想,還是忍了下去,跟着三呼道:“伯主之命,吾等敢不敬承!”隨即各自歃血爲信。

臺階上下,站着的趙國朝臣武士們一起跪下,山呼道:“伯主之命,重如泰山,凡有所命,臣等誓死相隨!”

整個黃池,都回蕩在這回聲裡,趙無恤嘴角沾着殷紅的牛血,他站在這天下的最頂端,高高舉起了手,大聲說道:“無恤不才,願與衆諸侯攜手,弭兵中原,重鑄華夏秩序,繼桓文之治,開萬世太平!”

是夜,趙無恤再度大宴諸侯,但天子再度以身體不適爲由缺席了,經過這幾日趙國打着伯主的名號,對征服領地的大肆吞併,周王肯定極度後悔輕易讓趙無恤得到霸主之位。

寬敞的明堂上,趙國雍人做的美酒佳餚擺滿了案幾,舞樂在堂下奏響,諸侯有一口沒一口地吃着,雖然都是美食,因爲心裡有事,卻都味同嚼蠟。也唯有趙無恤人逢喜事精神爽,平日很少貪杯的他,竟然一喝就是半鬥米酒……

米酒度數不高,跟後世啤酒差不多,但若是喝的多喝的猛,一口接一口下肚,一樣是會醉的。

趙無恤就醉了,這是他有這一世第一次如此狂醉。

他那平天下的“大志”已經得逞了一半,雖說行百里者半九十,但途中些許的鬆懈和休憩,也是可以理解的。男人的夢想,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趙無恤也不例外,他畢竟是凡人一個,會得意,會驕傲,這份心情在米酒的醞釀下,在宴會進入高潮時正式爆發出來了。

樂官的指頭拂過琴絃,整個宴饗上充溢甜美的音律,但趙無恤卻一揮手,讓他們停止,又再揮手,將翩翩起舞的宮女盡數驅散。

頓時,喧鬧的殿堂便寂靜下來了,所有人都戰戰兢兢地看着趙侯,想知道他要說什麼或做什麼。

趙無恤舉着犀角杯,掃視殿內衆人,說道:“今日良宵美景,不可無酒,亦不可無樂,但凡俗舞樂,怎能配得上這次盟會?故寡人慾觀諸侯之舞樂,可乎?”

此言既出,滿堂皆驚。

舞樂並不是舞者的專利,這時代但凡貴族君子,詩、樂、舞是必修的課程,而霸主讓來朝聘的諸侯爲自己跳舞吟詩,更是常態。當年晉平公繼位時,晉侯與諸侯宴於溫地,晉國執政荀偃就曾使諸侯起舞,還規定說:“歌詩必類。”所吟唱的詩要與所跳的舞相配合,以此來看諸侯是否心服口服。

今日趙無恤身爲九命侯伯,如此要求,倒也不算過分。

但諸侯們面面相覷,遲遲沒有人站出來。

既然他們不主動,那處於薰醉狀態的趙無恤便直接點名了。

“秦伯!”

不知是故意的,還是隨便一點,臉色微紅的趙無恤指着排位比較靠前,一直滴酒未沾的秦伯盤,大聲說道:“寡人竊聞秦伯好音,而秦人的缶器更是一絕,今日宴饗,請爲寡人擊缶!”

ps:第二章在晚上(~^~)

第97章 不棄親暱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71章 封建制度第54章 冬至(三)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1087章 季子掛劍處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62章 公族之學第13章 趙樂聯姻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第648章 大風(5)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804章 三家第578章 君子不器第449章 陽虎之死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988章 叛國罪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732章 國人暴動 下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137章 大射儀(下)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906章 水力第213章 衆志成城第509章 致師第1117章 周公吐哺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166章 成窯成瓷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番外9 阿育王第9章 姑布子卿第1044章 怒海爭鋒(上)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581章 干將莫邪第333章 黃雀在後(下)第213章 衆志成城第240章 刺客列傳第797章 義在東軍第860章 古史辯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565章 將墮四都進行到底!第644章 大風(1)第722章 公孫勝第694章 趙氏包圍網(上)第24章 周髀數字第366章 不朽者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512章 田忌賽馬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99章 勇於私鬥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640章 投機者第248章 三段射第499章 宋之亂(下)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861章 中山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482章 戰和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1048章 勞民傷財第478章 晏子遺書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942章 刑人(上)第144章 甕中捉鱉第408章 壯志與陰謀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943章 刑人(下)第351章 雙姝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89章 無心插柳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1076章 一歲一枯榮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768章 當歸 上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1186章 此人野望幻滅之際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617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第850章 臥榻之側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第181章 董安於(上)第473章發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568章 好大一塊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