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

作者介紹:

《亞歷山大帝國史》的作者阿里安arrian((luciusflaviusarrianus‘xenophon‘,昊元572年——636年),是馬其頓安提柯王朝統治時期的軍事家、文學家和歷史學家,希臘人,約昊元572年(公元96年)出生於希臘尼考米地亞。

阿里安出身貴族,自幼受過良好的教育,是雅典斯多噶學派(禁慾主義)哲學家艾皮克提塔斯的學生,年輕時曾赴迦太基帝國的羅馬城學習哲學,也遊歷過大秦埃及行省。

昊元607——613年,他被曾在克里特島擔任總督等職。昊元623年,他在雅典當選爲執政官。退出政壇後,阿里安回到故鄉,潛心著述。他一生的著述十分廣泛,涉及歷史、哲學、軍事、地理等等,例如《師聞述錄》、《俾斯尼亞史》、《大秦的東方》、《大楚與印度》、《論狩獵》、《迦太基遊記》等等,但大部分已經失傳。只有《亞歷山大帝國史》較完整地保存下來,既是他一生著述中最著名的一部,也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幾種有關亞歷山大帝國曆史著作中比較好的一種。

《亞歷山大帝國史》全書一共分八卷,依次敘述了亞歷山大帝國對地中海地區長達一百多年的統治,以及興起、鼎盛,乃至於在迦太基和大秦的夾擊下衰亡的歷史。

……

第一卷:馬其頓的早期歷史

第一卷前半部分簡要追溯了馬其頓第一王國的歷史,講述佩爾狄卡斯一世如何帶領馬其頓人遷徙,後世的國王們如何征服色雷斯人,形成早期國家,在希波戰爭中依附於波斯。

這一卷的後半部分重點講述馬其頓王菲力二世的改革,以及他在希臘內部諸城邦中建立霸權的過程,直到昊元140年,菲力二世在女兒的婚禮上遇刺,他的兒子亞歷山大一世繼位。

……

第二卷:亞歷山大東征記第二卷重點講述了亞歷山大的東征,昊元140年(公元前336年),年僅20歲的亞歷山大繼承了馬其頓王位,並以權謀和武力鎮壓了希臘人反馬其頓運動。底比斯被毀滅,在希臘的一片喧譁聲中,亞歷山大恢復了統治。

次年,將父親的死歸咎於波斯人,同時而已迫切需要償還債務的亞歷山大組建起一支由3萬步兵、5000騎兵構成的東征軍,在第二年初春渡過赫淪斯滂海峽,開始了歷史性的征程。

在阿里安的筆下,亞歷山大的遠征軍在格拉尼庫斯、伊蘇斯,一場又一場的大勝理擊敗了波斯人,然後又南下佔領了敘利亞和埃及,自稱是太陽神“阿蒙之子”。他親自勘查設計,在尼羅河三角洲西部,建立亞歷山大城,他要它永存人世,做爲他偉大戰績的紀念碑。埃及的法老爲亞歷山大加上了“法老”的稱號。

之後,阿里安又筆鋒一轉,描述了亞歷山大的新敵人:秦。秦惠文王趙駟與亞歷山大本是盟友,卻因爲分贓不均而翻臉,佔領了下亞細亞的希臘人和佔領了波斯的秦人都想得到兩河,最終是秦人動作更快一步。

昊元146年春,亞歷山大的東征軍在巴比倫附近高加美拉的慘敗,一萬多遠征軍戰敗被俘,連亞歷山大的愛將托勒密也投降。

隨着秦惠文王那一封寫給亞歷山大的信被送到年輕王者手裡,世界的格局也就此註定了。

面對強大的秦軍,亞歷山大掉頭離開了兩河,開始鞏固歸他所有的小亞細亞、敘利亞、埃及。

……

第三卷:亞歷山大西征記

第二卷是亞歷山大的東征,第三卷則是西征。

昊元149年,在效仿波斯制度,建立了埃及、亞細亞、敘利亞、推羅四個郡後,亞歷山大回到了馬其頓,雖然沒能全部獲得波斯的遺產,但他依然帶回了數不盡的財富,可是他的征服慾望仍未滿足,或許就像秦惠文王寫給他的那封信裡慫恿的一樣:“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

昊元153年(公元前323),在確定大秦忙於平定內部叛亂,無暇西顧後,亞歷山大又一次帶着他的水陸大軍,開始了西征。

這時候的東地中海已經完全是希臘人的天下,早先希臘諸城邦的各個殖民地都服從於亞歷山大的號令,而在西地中海,有兩個正在崛起的強國,分別是迦太基和羅馬。

早在昊元前400年,腓尼基人就橫渡地中海來到北非建立了殖民城市迦太基,隨着腓尼基本土的淪陷,迦太基就開始發展起來,控制了北非沿岸,又佔領了西班牙南部海岸及其附近島嶼、撒丁島、科西嘉島及西西里島西部等,成爲西地中海的強國,他們是希臘人最強大的競爭者,幾百年世紀裡紛爭不斷。

直到昊元一世紀,希臘在經歷伯羅奔尼撒戰爭後元氣大傷,停止在西西里殖民,迦太基開始建立在西地中海的霸權。

亞歷山大的西征,迅速引發了與迦太基的矛盾,史稱第一次布匿戰爭(昊元153—昊元156)。

面對迦太基強大的海軍,亞歷山大先是避其鋒芒,先派遣陸軍在西西里島登陸,迫使敘拉古城邦加入他的泛希臘帝國裡,然後又從陸路翻山越嶺攻擊迦太基人在島上的殖民城市,先後佔領墨西拿和阿格里琴託,花了半年時間,徹底平定而來這座大島。

可是在試圖向迦太基本土的進軍中,亞歷山大的海軍卻遭到了大敗,於是他便與迦太基締結和約,以西西里和馬耳他爲分界線,迦太基永遠不得越過這條線。

昊元160年(公元前316年),在征服了亞德里亞海東岸後,亞歷山大的目光移向西西里島的北部,亞平寧半島上的另一個強國,羅馬。

羅馬的建城,比迦太基和希臘都晚很多,是一個後起的民族,剛建國時,還是一個小城邦。自昊元元年前後開始,羅馬共和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爲地中海西部的陸上大國。

但就在亞歷山大東征之時,羅馬卻遭到了高盧人的入侵,幾乎毀滅,正處於疲弱狀態,在亞歷山大的進攻下,昊元162年(公元前314年),羅馬城陷落。

至此,亞歷山大的帝國已經初見雛形,東方佔領了小亞細亞、埃及、敘利亞,西面佔領了亞德里亞沿海、亞平寧半島、西西里島。因爲各個屬地距離太遠,亞歷山大還效仿秦國,將馬其頓東邊的拜占庭城(βυζ?ντιον)定爲東都,而羅馬城則作爲西都,埃及的亞歷山大港爲南都。

在征服了羅馬和整個亞平寧半島後,亞歷山大還想要繼續越過阿爾卑斯山,去征服高盧,或者繼續打造海軍,徹底降服迦太基人,但翌年,昊元163年(公元前313年),亞歷山大突發疾病,回到馬其頓後就病逝了。他的兒子,亞歷山大二世繼位。

……

可以說,《亞歷山大帝國史》的上冊,幾乎就是亞歷山大的傳記,是對一位國王中的國王、勇士中的勇士征戰四方的忠實記錄,是一本不可不讀的經典名著。同時,也是阿里安這位生活在後希臘時代的希臘人,對夾在迦太基帝國和大秦帝國中間的馬其頓第三王朝的不滿,這才誘發他書寫下了希臘最輝煌的一段歷史。

下一期:《亞歷山大帝國史.下冊》

第四卷:帝國的鼎盛

第五卷:來自東西方的挑戰

第六卷:第三次布匿戰爭與漢尼拔攻佔羅馬

第七卷:拜占庭的淪陷與亞歷山大帝國的滅亡

第652章 大風(9)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番外7 羋月傳(上)第998章 眉間赤第946章 蕩氣迴腸(下)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522章 十年後的霸主第451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903章 斧斤以時入山林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591章 天道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27章 遠送於野第381章 兵貴神速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902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545 師徒、父子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7章 車騎之爭第1207章 內諸夏而外夷狄第365章 來自陶丘的邀請第238章 大車檻檻第463章 私掠6令第137章 大射儀(下)第277章 前進的方陣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44章 始作俑者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13章 趙樂聯姻第814章 遷都第724章 張孟談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486章 螳臂當車!第381章 兵貴神速第21章 四子分封第754章 車壘雖然有奇效第859章 龍城飛將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314章 名法,義利第354章 造紙術第365章 來自陶丘的邀請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171章 守燎之人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1215章 百無一用第943章 刑人(下)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544章 首誅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134章 寤寐求之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同人《若使人生如初見》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1082章 孫叔敖舉於海第338章 黑雲壓城第644章 大風(1)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1094章 過河!過河!第638章 抽刀斷水第988章 叛國罪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859章 龍城飛將番外13 秦皇紀(上)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1105章 半島戰爭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522章 十年後的霸主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408章 壯志與陰謀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