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逝者長已矣

範鞅信上的內容,讓趙無恤和衆大夫有些猝不及防。

“範伯手段,實在是讓人難以預料啊,可怕!”傅叟觀後,慨然而嘆。

他們本以爲在成鄉之戰後,接下來,哪怕諸卿不起戰事,也會是一場持久的對峙和朝堂較量,誰知範鞅會這麼快就選擇了退讓。

若是換了昏厥前的趙鞅,定然不會這麼善罷甘休,但現如今在大司命少司命處轉了一圈後,他性格似乎有所收斂……

“我願與範伯和解,二三子以爲如何?”

趙鞅對範、中行在他不能理事時冒充盜寇,進攻自家領地的行爲,自然是憤怒至極,恨不能親帥趙兵,直接去將中行寅等人捉來問罪的。

但,以趙氏目前在新絳周邊的實力,根本做不到這點。範鞅將事情說成是一場誤會,趙氏呵呵冷笑之餘,卻也無力追究,若是繼續保持這種公然敵對狀態,對雙方都沒什麼好處。

何況“兄弟鬩於牆,而外御其辱”,齊國、鄭國兩個外敵已經開始發難,他們召盟的諸侯遍佈晉國周邊,如同一條鎖鏈般,若再不行動,就會將晉國牢牢拴住。

形勢所迫,範鞅主動選擇和解,趙鞅縱然心有不甘,卻也覺得,同意是最好的選擇。當外患出現時,內爭就只能告一段落了,這是晉國兩百年來不成文規則。

趙氏的謀主董安於表示贊成:“昔日鄢陵之戰,欒武子欲戰,範文子不欲戰,範文子曾斷言,如果諸侯皆叛,晉國諸卿一致對外。國內便可以安定。沒有外患,則必有內憂,今日之事也是如此。齊與鄭爲外患,若不盡力。子孫將弱,故晉邦諸卿必將輯睦。”

到時候趙氏一家不願和解,因爲成鄉那一聲巨響,以及無恤入宮告狀獲得的優勢,瞬間就會轉化成“不識大局”的劣勢。範鞅這隻老豺,連和解信裡,也暗藏着殺機,實則是以退爲進的策略。

“晉國此時糾纏於內鬥。那隻會便宜了齊侯,若是諸侯盡叛,太行以東全部丟失,對趙氏也沒好處。”

雖然如今晉將失盟,但霸主的位置,除去虛名外,還有許多實際利益,如諸侯的納貢,還有對周邊土地的合法擴張、佔有。所以晉文公才能打着尊王攘夷的大旗,獲得了膏腴的“南陽之地”。晉襄公以後的百年間,又蠶食了伊、洛以北的王室領地,將小諸侯的領土肆意分割轉讓。

趙無恤雖然深恨二卿對成鄉造成的損失。卻也表示同意。

“小子也同意,因爲,戰爭,只是朝堂政治的延伸!”

此言振聾發聵,讓在場的趙鞅,以及四位大夫嘖嘖稱奇。

對呀,諸卿時戰時和,是晉國乃至於諸夏邦國的常態,其目的。都是爲了獲取國內政治的優勢。若是藉着範鞅遞過來的臺階,再加以利用。就能獲得這樣的優勢,爲自己的壯大爭取時間。何必非要打仗呢?

尹鐸、傅叟頷首贊成趙無恤的這句話:“《易》雲,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故夫兵不可玩,必須慎戰。”

何況,範氏也主動提出了一些對這次“誤會”的補償。

範鞅表示願意“勸說”晉侯,釋放已經被關押了一年的樂祁,讓他返回宋國。如此一來,趙氏拉攏樂氏,在國外謀求一個強大助力的目標,纔算完成。

此外,範氏還將暗中向趙氏賠償大量錢帛、粟米、陶匠。但那些陶匠,趙無恤覺得,裡邊肯定有忠於範氏的人,是打算混進來盜取瓷器秘方的,傻子纔會把他們領回去。

而範嘉和中行黑肱也會受到懲處,逐回家族領地,冠禮前不得返回新絳。

於是,這事就這麼過去了?

“當然沒有,正如吾子所言,戰爭只是朝堂政治的延續,此次和解,只是數年的停戰罷了!”

趙鞅拔出了長劍,一劍將案几破開,咬牙切齒地說道。

“此仇不報,猶如此案!”

……

時間很快進入了十月,範、趙暗中商量着賠償事宜,達成了表面上的和解,新絳周邊的局勢也一時緩和,用趙無恤的話說,是外部矛盾壓過了內部矛盾。

對外宣傳上,這件事的鍋,最後還是背到了呂梁羣盜的頭上,於是戎子狐嬰沒得到中行氏承諾的士大夫地位,反倒被諸卿聯合圍剿。山中羣盜加上婦孺,共有千餘人被俘虜抓獲,他們被中行寅不情不願地轉讓給了趙氏當種地的氓隸,作爲補償。

自斷一臂再送予敵人的滋味,可不好受。

而狐嬰則帶着百餘精銳僥倖逃過一劫,驚懼之下,他帶着人朝山北的深林而去。反正呂梁綿延數百里,深山老林,頗多虎狼豺豹,諸卿也不可能一路追剿,此人就這麼不知所蹤了。

中行黑肱和範嘉咎由自取,被撤消了虒祁宮中的職守,攆回兩家的領邑,三年內不得歸來。

其後,趙鞅在病癒後首次進入新絳,在虒祁宮中面見晉侯。

他對國君分析天下形勢:“齊侯夥同鄭國,教唆諸侯叛晉,諸侯之中,惟有宋國還在忠心侍奉晉國,好好迎接他們的使者,尤恐不來,如今卻無理執之,拘押一年不歸,是絕諸侯也!晉、齊將戰,不能少了宋國協助,還請君上三思,早日釋放樂伯!”

這個道理,晉國諸卿,還有國君哪裡會不懂?只怪去歲範、趙對樂氏,對宋國外交的爭奪達到了,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既然傳言說範、趙已經暗中和解,範鞅、中行寅同意釋放樂祁,一直和晉侯相善的知伯信奉上善若水之道,自然不會跳出來橫加阻攔,於是,事情便這麼定下了。

至此,這場長達一年,導致晉國兩大卿族集團的對峙。兩次差點引發全面戰爭的政鬥,就以數百人的死傷,絳市行情的逆轉。以及樂祁的獲釋爲結束。

總的來看,趙氏。勉強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正在和醫扁鵲一起,進宮爲父親診治的樂靈子聽聞這個消息後,心中卻有悲有喜,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

此時的成鄉,纔剛剛換下了服喪的素稿和墨旌。

之所以這麼快,是因爲趙無恤不同意子貢一時儒家病發作,向他提出的士和國人當爲死去的昆父兄弟服“三年之喪三月之喪”。

子貢這些天一直在絳市,對周邊局勢也是心驚膽顫。當市井開始流傳“趙卿已死”時。他手下那些衛國來的商賈族人,都勸他速速逃離這個是非之地,但卻被子貢拒絕了。

“所謂士者,不辱使命也,君子信任我,讓我在絳市中負責貨殖之事,如今聽了市井謠傳,便拋棄職守而逃,非士之所爲也!君子已經差遣騎吏和鄉卒來保護吾等,二三子若是懼怕。請自行離去罷!”

他的一席話穩住了成鄉商賈們的心,堅持到了十月之交,雲開霧散的這一天。

之後。子貢返回了成鄉,看着昔日小康之鄉,變爲眼前滿目瘡痍的斷壁殘垣,不由得心生遺憾、憐憫之心。

不過他很快勉勵自己道:“大戰之後,人心思定,這正是說服君子推廣夫子禮儀的好時機!”

於是子貢向無恤交待完絳市的諸多事項後,進諫道:“請君子以莊重的喪葬安定國人之心,使國人知禮。”

對於這個提議,趙無恤從善如流。

他本來就承諾過。會讓死難的有功鄉卒,甚至是爲他赴死的軍馬。都以士禮葬之!雖然他對這時代的“厚葬”風俗不太認可,但耐不住多數人對死後的世界極其重視。除非是以人殉葬那種殘暴至極的事情,否則不好過分干涉,只能期望潛移默化。

何況,當年的秦穆公兩次伐晉都遭到了慘敗,就是靠了厚葬陣亡將士,凝聚了秦國人心,最終才贏得了局部的勝利。

所以,爲了繼續收買人心,無恤便從了這項建議。不過他也耍了小花招:他早就頒佈過法令,成鄉喪葬,銅器不許陪葬,君子將賜瓷器作爲“明器”補償。

“汝等別看青銅明亮光澤,可若是不以特殊工藝防腐,入土之後,不過數月,便會暗淡,過上一些年,甚至會枯朽成渣。但瓷器、陶器卻永世不壞,只因它們的材料就是土,塵歸塵,土歸土,從今以後,成鄉喪葬,以陶、瓷爲貴!”

銅可是珍貴的戰爭資源,兵刃、機械構建都需要,怎麼能深埋地下呢?

對這一點,子貢倒是無所謂,在無恤同意後,他大喜過望,便想更進一步,於是又說道:“夫子曾言,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而昆父兄弟,三月足矣,請君子以法令形式,讓鄉中以此爲基準。”

當然,子貢也沒細講,在孔子說這句話之前,子貢的師兄宰予卻先提出了:“三年之喪,期限太久,小子認爲守孝一年即可”的言論。

在孔門學生裡,宰予可謂是夫子最不喜歡的一個學生,他曾晝寢,被孔子罵做:“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子貢記得,夫子因爲減喪一事,還批評宰予“不仁”。

君子方纔同意以夫子推崇的禮儀爲戰死的士卒發喪,可謂是從善;而君子曾止從死,被譽爲仁者,應該也會同意吧。

然而現實主義者趙無恤卻不幹了,在這一條上,他比宰予,還要“不仁”。

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132章 蓖蔽象棋第997章 心蕩第478章 晏子遺書同人《若使人生如初見》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26章 猛士歸心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864章 光復舊土第458章 諱疾忌醫第388章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第742章 暴行第1142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上)第1067章 可勝者,攻也第637章 瞞天過海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738章 禮賢下士第72章 初見魏駒第1087章 季子掛劍處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491章 魚第539章 巫頌(中)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665章 朝歌之圍(上)第340章 巫頌(下)第448章 爭流第1199章 太華巍巍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888章 癘瘍之懼第1099章 東方未明第933章 天災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606章 我回來了!(下)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152章 欲殺之第137章 大射儀(下)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626章新婚夜第1098章 濟南第899章 計然策第1196章 列禦寇第1144章 赤山第290章 莫善於借貸第427章 上陣父子兵(下)第514章 突騎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913章 大器晚成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25章 國野矛盾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433章 傷寒(中)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347章 闞止第284 魯國大夫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28章 涉彼北山第145章 引狼入室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1133章 中山已滅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第88章 伊尹之志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1101章 不絕如縷第118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1099章 東方未明第456章 盜跖第1024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上)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159章 心亦憂止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1174章 法理人心第75章 騂騂角弓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966章 熵第184章 驟然生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