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甄邑攻略(下)

六月五日破曉前,甄邑城北的甄氏里閭失火,頓時引發了一陣慌亂。大族甄氏連忙組織族兵救火,因爲只是幾間單家獨戶的屋子被點燃,所以很快撲滅,沒有蔓延到全城。

然而,他們卻因此忽略了南門的動靜,等反應過來時已經來不及了。

二十名早先潛伏入城的悍卒以傷一人爲代價強取了南門,隨後城門打開、吊橋放下,城外埋伏的數百趙武卒伏兵大起。

半刻之後,五百兵卒涌入南門,隨後在軍吏的指揮下分成了數隊,先控制了各處路口,隨後弩兵在悍卒帶領下直衝東門和西門。這兩處的守卒沒有防備,一輪激射後便士氣喪盡紛紛投降,蘇壽餘帶人控制了東西兩門,任何人不得進出,並派人沿着邑牆朝北門跑去。

持劍盾的甲士則直撲邑寺,摧枯拉朽般擊垮了被驚醒的數十守卒,便將披着深衣準備出門查看火勢的衛國邑宰活捉。

三百輕甲持戈矛的武卒橫掃街巷,目標直指邑北的兵營和甄氏里閭!

“晉國大軍已到,速速歸降可以免死!”

一時間,滿城盡是趙武卒的呼喊。

甄邑共有一旅衛卒,半數分佈於四門和邑寺,另一半呆在位於邑西的兵營裡。當殺聲震天后,邑司馬大驚之下沒有膽氣反抗巷戰,而是帶着衣衫不整,兵戈不齊的衆人忙不迭地朝邑北而去,他們下意識地想從北門突圍出城。

然而當這兩三百人稀稀拉拉地跑出北門後,卻捱了一陣箭雨,被射了回來。卻見北門外已經站立着二十多持弓搭箭的輕騎士,一字排開堵住了去路,正是之前分兩批繞着牆垣過來的虞喜等人。

就在此時。從西門和東門過來的弩兵也佔領了北門邑牆,前有高頭大馬的輕騎,頭頂還被數十把弩居高臨下指着。邑司馬無奈之下只能率軍投降。

當趙無恤和張孟談衣不沾血地到達甄邑邑寺後,很快接到了各路卒長傳回來的捷報。三更半入的城,四更時趙武卒就控制了全邑的局勢:四門由弩兵守着,輕騎士在邑外巡邏,各個路口都留了一伍武卒看守,一卒盯着被押回邑西兵營的衛國守兵,其餘的人則包圍了邑北的甄氏里閭。

趙無恤吩咐道:“切勿攻擊,先讓人喊話,就說晉軍已經控制此邑。吾等不會殺戮劫掠,讓本地族長、長老到邑寺來議事。”

“此外,讓人沿着街巷裡閭大喊全邑戒嚴,讓國人暫時呆在家中不得外出,各卒伍都要管好自己的士卒,毋亂殺人,毋壞室,毋填井,毋伐樹木,毋動六畜。違令者軍法處置!”

封凜在武卒入城時便聞訊從客舍鑽了出來,這會又客串了趟說客,甄氏派來裡牆上和他交涉的正好是南門下士甄堇父。

眼見昨日中午還腆着笑臉的商賈一轉眼變成了高傲的使者。甄堇父再傻也明白過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雖然在心裡暗罵封凜,明面上卻唯唯諾諾地討好試探。

封凜在牆垣外被幾名持盾的甲士保護着,他昂着頭對牆上的甄堇父說道:“甄下士,汝等莫不是以爲憑藉這小小里閭牆垣,便能暫保平安了罷?雖說甄氏人多勢衆,可今日這些兵卒只是晉國大軍的前鋒,後面還有黑壓壓的一軍之衆,想要保全宗族。就速速去勸族長隨我前往邑寺歸降,我還能在旅帥面前幫汝等說項。”

還有一軍之衆!?

甄堇父嚇尿了。忙不迭地去傳話,甄氏人口數千。有族兵五百,但在“晉國大軍殺到”的威懾下,已經沒什麼心思反抗了。先前只是擔心亂兵劫掠宗族,在得到對方不殺戮的承諾後,便選擇開門投降,族長帶着族中三老,前往邑寺窺探甄邑的新主人究竟是何人物。

當六月六日清晨的太陽重新升起時,甄邑中一切有組織的抵抗均已被瓦解,在成鄉來的數科之徒竇平的統計下,己方有一人陣亡,六人負傷,而邑內的守卒、民衆死傷也不超過五十,這個數字在趙無恤的接受範圍之內。

一夜之間,甄邑的天變了。

……

☢ ттκan☢ ¢ 〇

甄邑的一批衛國長吏,如邑司馬、卒長、倉吏等統統被押到了邑寺,與甄氏族長一起等待趙無恤召見,此外還有各里胥、小族族長、商賈們隨行。

高大的寺門處不同於往日的鬆懈,如今被持劍披甲的武卒把守的嚴嚴實實。

他們的目光死死盯着戰戰兢兢從門邊魚貫而入的本地衛吏、氏族、商賈、三老們,似乎若有人異動,鋒利的戈矛劍戟就會毫不猶豫地刺過來。

邑寺的庭院既廣且深,正中一個大堂,屋檐飛角,雄偉高壯,堂前有石制臺階,延向院中。院內有一株大棗樹,枝葉繁茂棗子尚青,衆人就被帶到了這裡,忐忑地等待征服者的召見。

平日邑宰辦公的廳堂門扉緊閉,趙無恤和張孟談已經雀佔鳩巢,邑宰和寺內的小吏、守卒則被暫時關到了牢獄裡等待發落。

他們在裡面的軟榻上跽坐,一邊翻閱着案几上的文書簡冊,一邊商量着拿下甄邑後的對策。

“衛國的篆字和晉字、宋字還有些許不同,看得我有些頭疼。”趙無恤啪啦一聲,將竹卷扔到了案上,揉了揉太陽穴。

拿下甄邑後,他是隱隱有些激動的,這是流亡後得到的第一塊地盤,竟然來得如此輕而易舉,不過張孟談卻立刻潑了他一瓢冷水。

“子泰,吾等雖然控制了邑內的局面,可並不等於控制了整個甄地。”

張孟談指着一份簡冊說道:“甄地共有戶口2500,人口16000餘,其中邑內僅有8100,此外還有幾個小鄉邑遍佈周邊數十里內,一時半會不能派兵去佔領。”

趙無恤也嘆了口氣:“的確,吾等是不能貿然分兵的。因爲就算是邑內也不安穩。吾等是外來的陌生勢力,雖然輕易奪取了城邑,卻沒法得到衛國人的支持。反抗從未被撲滅,只是深埋於土下。也許一個火星便能點燃。”

“衛國守卒已經統統被俘,甄氏也已經服軟,他們一個十乘小家,聽說晉國大軍將至自然是不敢反抗的。但實際上,就算接到了吾等派人傳遞的消息,晉軍最快也要到半旬後才能抵達,這麼長時間,甄氏和邑內的國人定會發現吾等只是虛張聲勢。難免起別樣的心思,所以,這齣戲還是得繼續演下去。”

他起身整理了一下儀容,也幫張孟談正了正衣襟,說道:“既然如此,給門外各衛吏、氏族、商賈們的下馬威也已經足夠了,事不宜遲,速速召他們進來,按照我們先前制定的計劃行事罷。”

……

甄氏族長甄仲勳是當地各大小氏族的主心骨,今日向“晉軍”投降。並主動跟着封凜前來邑寺議事,也是他拍的板帶的頭。

身後的十多名衛國小吏,甄氏小宗。乃至於商賈們正惶恐不已地議論紛紛,中原已經和平多年,他們一生裡還沒遇到過這種事情。

可去過濮陽、陶丘的甄仲勳卻不太慌張,他見識多廣消息靈通,知道晉國這次攻衛存的不是奪城佔地的心思,而是與齊國爭霸,衛的歸屬十分重要,衛侯只有被打疼了,纔會改換陣營。

所以他料想。雖然甄邑被這支晉軍莫名其妙地攻破了,但只要濮陽的衛侯同意與晉國和談。那麼很快就又會回到衛國治下。

唯一需要擔心的是,必須說服佔領者的統帥約束好兵卒。若能如此,他們甄氏付出一點代價也是樂意的。

然後,大家一起等待和平降臨,然後各回各家纔是最好的。

就在這時,廳堂門扉開了,在封凜的召喚下,衆人整理了一下儀容,收斂慌亂的心態後以甄仲勳爲首,排隊進入。

廳堂內也站滿了持劍戈的兵卒,甚至還有一排甲士擋在了他們和那年輕的旅帥所在的主座中間,旅帥坐於案後,皮笑肉不笑地看衆人種,一身華麗的銅皮合甲好不威武,他身旁站着一位儒雅的緇冠文士。

衆人戰戰兢兢地行禮,文士在上面還禮,旅帥則只是冷冷地看着他們,微微點了下頭。

“不知旅帥是晉國哪一家的君子?”甄仲勳站出來小心地發問,搞清楚對方背景是最重要的,年紀輕輕便能帶着晉國前鋒攻城破邑,至少都是大夫之後,甚至可能是卿子。

少年旅帥卻沒立刻回答,只是讓人給年長者和地位較高的甄仲勳等人賜坐。

隨後他才張口言道:“餘乃是趙氏君子,從溫地來。”

“溫大夫趙羅之子?”甄仲勳和其餘人面面相覷,的確,據說那些站在牆頭的弩兵說的就是溫地方言。

趙無恤不再回答,衆人以爲他默認了,而他旁邊的張孟談接過了話茬道:“吾等是晉國先鋒,受中軍佐派遣前來奪取甄地,大軍隨後幾日將陸續抵達。晉衛兩國同屬姬姓宗盟,一時交戰如同兄弟相爭,誤傷了氏族民衆可不好,所以旅帥需要諸位的配合,官吏各司其職,族長和三老們也要幫着安撫民衆,再派使者去招降周邊的鄉邑,將其納入吾等治下暫時管理,何如?”

甄仲勳等人訥訥不敢言,他們只願意維持現狀,如何能主動幫佔領者辦事?就在此時,卻是趙無恤啪地一聲將劍拍在了案几上,嚇了他們一跳。

無恤站起身來,嘆了口氣道:“也不瞞諸位,晉國如今六家各自爲政,甚至有戎狄的僕從兵卒,所以軍隊裡良莠不全,軍紀不佳,這是諸侯都知道的事情。”

他此言不虛,晉軍在國外的軍紀一向堪憂,劫掠敵國,乃至於偷襲盟友城邑的事情也不止一次兩次。昔日晉文公破曹,魏犨便公然騷擾曹國大夫,放火燒其宅邸;當年平丘之會,晉國四千乘兵車雲集盟友衛國境內時,羊舌鮒代理司馬之職,也不治軍紀,縱容士兵劫掠,讓人心寒不已。

他這麼一說,甄地的衆人不由得憂心起來,有句俗語怎麼說來着?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無恤拍着胸口保證道:“但,在我治下可以保證兵卒無犯汝等宗族、財物,人人各安其職。但若是諸位不配合,等到晉國大軍陸續抵達後,我就無法保全汝等,無法保證還未歸降的各鄉邑安全了……”

這話名爲替他們考慮,實則威脅意味十足。

甄仲勳等人有些慌了,這的確不是鬧着玩的,他們在邑外也有不少產業,若是真讓過境的晉國大軍毀壞了,損失將不可計量。如今既然眼前的旅帥允諾懷柔而治,那交出族兵,積極配合他安撫民心也並無不可。

於是衆人下拜道:“吾等願追隨君子驥尾,助君子安撫民心!”

第230章 士冠禮(上)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38章 中門迎客第1067章 可勝者,攻也第1016章 蒹葭蒼蒼第726章 山不過來,我便過去!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669章 破城第1086章 最後的君子第80章 陶瓬之器第1001章 函谷關第194章 醫扁鵲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1031章 朝天子(上)第958章 意外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84章 蹴鞠練兵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935章 人道彌第751章 反覆無常第344章 夜襲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892章 過河卒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5章 東門館驛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390章 何去何從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77章 吾之子房第383章 該怪誰?第1134章 東胡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518章 狂人第138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333章 黃雀在後(下)第70章 數典忘祖第1055章西 西施(上)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174章 我知將死第284 魯國大夫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659章 謝幕第965章 齊人之福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194章 醫扁鵲第793章 四君子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864章 光復舊土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859章 龍城飛將第35章 豎子敢爾!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195章 三日將寤第194章 醫扁鵲第337章 小司寇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742章 暴行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930章 鄒魯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643章 兩軍對壘番外6 《史記西楚世家(中)》白話譯文第857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256章 趙武卒第968章 大盜與王孫第221章 逝者長已矣第535章 鬼神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86章 汔可小康第239章 愚公移山第451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785章 家人第354章 造紙術第891章 我爲魚肉第957章 合縱(下)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894章 孫武子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7章 車騎之爭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137章 大射儀(下)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139章 裡應外合第1092章 天子致胙(上)第824章 大學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第115章 賞罰分明第1044章 怒海爭鋒(上)第798章 走投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