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苛政猛於虎

孔子聞言也微微嘆息,戰亂之後鄆城大夫治邑不力,導致民衆南奔大野,東奔中都。:..m/孔子沒有理由拒絕求活的民衆,又暫時想不出法子謀取粟米,所以不得不讓弟子們向鄰邑借貸,自己也親自上陣,來泰山之陽走了一圈,卻一無所獲,現如今卻是白走了一趟。

不過,子路生氣的還不止這一點。

他們的嘴脣都有些乾澀開裂,原來昨日三人在夜幕之時走到了名爲盜泉的地方,當時又累又渴,但孔子拒絕宿於盜泉,渴而不飲,是因爲厭惡其名。

子路口乾舌燥,心情煩悶,所以這會耍起了性子,批評孔子道:“有是哉,子之迂也。”

被最親近的大徒弟說自己迂腐,孔子也不生氣,他信奉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只是和顏回一起笑眯眯地“曬之”。

“由,你不也和回一樣,沒有飲盜泉之水麼?”

子路啞然,他性情伉直好勇,表現在言語上就是從不摻假欺瞞如此,但其實是很尊敬和愛戴孔子的,曾經孔子疾病,子路請禱,願意用己身代替,事孔子如事父兄。

對待同一事物的對錯,如果有他不同的觀點,也會立刻提出來,與宰予、顏回不同,從不隱瞞,甚至會出言頂撞孔子。一會懷疑孔子的行爲是否合禮,一會說孔子太迂闊,他甚至認爲讀書並不是成才的唯一路徑,“何必讀書然後爲學”,遇到覺得孔子有不對的地方,總是第一個站出來阻止。如此坦誠直言,是其他弟子所沒有的。

顏回扭頭說道:“夫子,子貢在爲趙大夫貨殖,在陶邑經營產業,陶邑是天下之中,五穀交匯之所。若是向他求助,或許能解燃眉之急,讓中都邑能撐到秋收。”

子貢即便只分了貨殖收益的十分之一,但現如今身家已經十分富裕,他富貴不忘師友,不時會向中都輸送一些外地的特產。

面對子貢貨殖的富庶,部分依然貧賤的弟子是有些吃味的。甚至有人認爲子貢得富不仁,縱容賭鬥、經營侈靡等事。

對此。孔子保持了沉默,而顏回則對師兄弟們坦言道:“身爲儒士,應當貧如富、賤如貴,人各有志,何必非議子貢?”

事後孔子讚歎他道:“一簞食、一瓢飲,貧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他總是笑盈盈的,是孔子和子路偶然衝突時的調和者。

面對這個建議。孔子微微閉目道:“賜雖爲自由身,實則已經算是趙氏大夫的家臣了,臣爲主謀方爲忠,如今甄、廩丘兩邑方經戰亂,處境說不準比中都還要艱難,吾等還是自求辦法,不要讓賜爲難了。”

孔子也在猶豫。前方不遠處就是陽虎直轄的陽關,既然陽虎權傾魯邦,那粟米自然是不缺的,若是去向他求援,是否能得到幫助?

“此去定會沾染污名,但吾本就是被陽貨所樹才得以成爲邑宰。只是不知道事後三桓、國人,還有衆弟子會如何看待我……”

孔子兩難之下,仰望泰山之巔陷入了沉思。

他和陽虎的恩怨由來已久,在年輕時因爲兩人都身形高大,所以形貌有些相似,當時已經是季氏家臣的陽虎便頗爲厭惡孔丘。在季氏大饗境內之士時孔子前往,卻被陽虎在門前阻攔。他傲然說道:“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孔子見辱於陽虎,只能憤憤而返。

然而過了三十年,到了陽虎專魯的時候,就開始不管三七二十一在國內到處樹人培養黨羽。在費宰公山不狃的推薦下,就想利用在國人和貴族中都名望極好的孔丘,用計逼迫他出仕。

陽虎的性格里,倒是有點“不計前嫌”。

但孔子卻沒有忘記當年所受的侮辱,所以對於陽虎,他一面深爲厭惡,一面又迫於其權勢,無可奈何,只能詛咒其“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

陽關邑越來越近,就在這時,顏回卻停住了馬車:“夫子,前面有人在哭泣。”

孔子擡頭望去,卻是一處貧瘠的農舍外,有一個新立的墳冢,一位身穿葛麻粗布的老婦人正在哭泣,情緒悲傷。

他皺着眉軾車而聽之,又支使子路過去詢問:“阿嫗,你這樣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

老婦人擡起溝壑縱橫的臉望着子路,眼淚在其間流動,她哀傷地說道:“然!以前吾舅死於虎口,吾夫也死於虎口,如今吾子亦然!下妾如何能不哀傷?”

泰山沒有後世密集的人口和遊客,其間多猛虎,爲害一方。

子路聞言怒髮衝冠,嗔目道:“虎穴在哪座山上?待我去將惡虎擊殺!爲此地除去一害!”

說罷就要持戟上山去打虎,然而他卻被顏回制止了。

“子路,止矣!忘了夫子是如何教導你的麼?聽到一件合於義禮的事,也必須請教父兄後才能去做,且聽夫子怎麼說。”

子路和冉求曾先後詢問孔子,在聽到一件合於義禮的事,應該怎麼做?

孔子對子路說,要先請教父兄纔可以去做;而對冉求說,聽到了就馬上去做。

後學弟子公西赤不解,爲何面對一個問題,夫子給兩位師兄不同的回答。孔子答:“求也退。”冉有這個人啊,有點畏畏縮縮的,難得主動想做個什麼事,我就推一把。“由也兼人”,子路喜歡勝過別人,跟匹野馬似的,就要給他套上籠頭了。

面對暴躁的子路,孔子也嚴肅地說道:“由,詩言,‘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以身犯險不是君子應該做的事情,何況此事也有隱情,你先退下,讓爲師來親自詢問。”

子路也知道是自己衝動了,便訥訥而退,換了孔子下車,恭敬地在墳墓前再拜祭奠。隨後和藹地問老婦人道:“阿嫗,泰山多虎患,既然連續有親人被害,爲何不離開此地?”

老婦人擦了擦眼淚,慘笑着道:“下妾等本是陽關人,之所以搬到山下居住,是因爲此處沒有陽關的殘暴政令!”

孔子默然。過了半響後又朝墳墓拜了一拜,將自己的口糧給老婦人留下。上車時嘆息一聲,對子路說道:“子路要記住,苛政猛於虎也!”

子路凜然受教。

隨即孔子對顏回說道:“調頭罷。”

顏回由此知道,夫子是不會去陽關低聲下氣求助陽虎了,陽虎在陽關爲富而不仁,逼迫民衆逃亡,寧願面對虎患也不願回去受苛政。向陽虎求一分糧,就是爲陽關魯人增加一分苛政,這種事非君子所爲。

“還是回去另想辦法罷。只希望子有,子我能有所收穫。”

和來時一樣,師徒三人孤獨地行駛在山道上。

孔子扭頭看着那個越來越小的墳冢,心中哀嘆:“初稅畝、作丘甲,名爲革新,可府庫雖然充實了,但民衆受的壓榨越來越多。公田甚至達到了二半之稅。縱觀魯國,行苛政的卿大夫何其多也,如今甄、廩丘兩邑入魯,只希望趙氏大夫像賜所說一樣,能行些許善政……”

在岔路口,顏回握轡問道:“夫子。吾等回中都麼?”

孔丘眼睛微眯道:“不,去曲阜。”

“魯城行人署的柳下季大夫,費邑的公山氏,都可以試試向他們求助。”

……

而遠在中都,趙無恤將俘獲的大野澤盜寇也留在了這裡,在借宿一夜後,再次拔營東行。去往曲阜。

冉求昨日與趙無恤相談甚歡,言及政事對答如流,頗受趙無恤激賞,如今將要分別,所以他一大早也起來相送。

清晨時分,在走出幾乎不設防的內城時,一行人卻遇到了一羣快樂的民衆,他們嘻嘻哈哈地仰頭望着城垣上一位中年男子。

男子四十餘歲,模樣俊朗,他留着一圈濃郁的鬍鬚,沒有束髻。就這麼散發敞懷,隨意地坐在高達數丈的牆垛上,懷裡抱着一架瑟在輕輕彈奏,一旁還有個三四歲的孩子,正眨着無辜的大眼睛爬在男子的大腿上。

瑟聲清揚,歌聲婉約,中都的民衆乃至於趙無恤的武卒們都聽呆了。

這也是趙無恤自離開晉國後聽過最美妙的音樂,和下宮樂官樂師高有得一拼,可其中那份飄逸活潑卻又是樂師高的大雅之音裡不曾有的。

昨日見了有些古板的仲弓和閔子騫,冉求、公西赤也是知禮君子,現在眼前卻突然冒出這麼個放肆不羈的老男人,和中都守禮鞠讓的風氣頗爲不合,趙無恤覺得有趣,不由問道:“這又是何人?”

冉求無奈地說道:“是求的師兄子皙,那孩童則是他的幼子……”

子皙,也就是曾點,孔子年紀最大的弟子。

“子皙好音樂,性情一直豪放不羈,當年魯國大夫季武子死時,他去弔唁時曾‘倚其門而歌’。當時有人問他,魯國上卿去世,你不悲傷就罷了,卻在門楣箕坐而歌,這樣真的好麼?大夫可知子皙是如何回答的?”

“願聞其詳。”

“子皙言,萬物皆有所化,而人亦有之。人死而歸於自然,一如枝葉枯黃落地,重新滋養樹木,這循環往復本是值得欣喜的事情。季武子將要安然歇息於天地之間了,而我卻要悽悽徨徨地慟哭,何苦來哉?子皙最後被季氏轟走,從此被稱爲‘魯之狷士’。”

趙無恤啞然,這還是儒麼?這份隨意與不羈,已經是“莊子妻死,鼓盆而歌”的道家做派了吧!

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七月筆下的孔子只是我一個人的主觀印象,要是和讀者想象中的孔子不符,請輕噴。但孔子和其弟子言辭和行爲記述,基本上都是用的《論語》《禮記》《孔子世家》原文,結合史詩演繹,並非空言,沒有胡編亂造。

第988章 叛國罪第48章 請君憐惜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1179章 朝鮮第679章 叛臣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82章 振振公子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577章 失敗者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126章 國險多馬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736章 亡國之音 下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278章 戰勢不過奇正第160章 教戰之法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83章 雨我公田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486章 螳臂當車!第917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中第492章 侯犯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974章 欲窮千里目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809章 魏策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1140章 再戰饒樂水第440章 靈鵲(下)第559章 十九歲的卿(上)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565章 將墮四都進行到底!第854章 五十弦翻塞外聲第937章 神蝗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340章 巫頌(下)第492章 侯犯第1220章 !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1086章 最後的君子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205章 臣與君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第1178章 鳩佔鵲巢第887章 所擊無所不摧第705章 試探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125章 奇貨可居(下)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272章 甄邑攻略(下)第487章 夾谷之會(中)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636章 中行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938章 蟲豸第818章 道可道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1095章 無題第59章 首禍者死第117章 心腹之患第724章 張孟談第790章 長平之戰(上)第175章 有如皎日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1068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659章 謝幕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548章 濟清第463章 私掠6令第928章 統一的必然第473章發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61章 姍姍來遲第1038章 長樂未央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