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

相比於來時,隊伍裡少了子服何,少了封凜,還少了幾名平日裡機靈的武卒。

因爲趙無恤的種種表現,子服何已經深信他偏向於三桓,如此一來可謂讓陽虎忌憚晉卿干涉而不敢貿然動手,也可以在西鄙多一支偏師,他以後將作爲趙無恤與三桓,尤其是孟氏溝通的信使。

而封凜,則在魯城由陽虎暗中贈予的一座宅院內潛伏,作爲趙無恤與陽虎的信使。

至於另外那幾名武卒,他們被趙無恤安排着在小項橐和公輸班家住的里閭附近買了宅子居住,負責暗中保護。

最初趙無恤也有所顧慮:“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殊的人生軌跡,急吼吼地將這兩個童子收進自己口袋裡,會不會讓他們的興趣、愛好、專長有所改變?”

但曲阜到十月之交時或許就會發生動亂,要是這兩人有什麼損傷,趙無恤也會遺憾,反正他對歷史的改變遲早會從涓涓細流變成浩浩湯湯的大河,索性不再瞻前顧後了。

“三桓答應過幾日便將兩百工匠送到廩丘去,我不如提出讓公輸氏全族也爲我效命,順帶把公輸班捎上,至於項橐,算是這次曲阜之行的附贈,還是得另想法子。”

有少也有多,多出來的自然是孔子及其弟子一行人了。

鶡冠的子路趕着車,簡樸的顏回侍奉在孔子身側,曾被孔子罵成“朽木不可雕也”的宰予則帶着幾個中都邑卒,押送在魯城東拼西湊求到的幾大車糧食,和無恤的輜車隊伍混在一起。

趙無恤邀請孔子同行自有他的打算,昨日在柳下季府上的對話倆人相談甚歡,並沒有相厭。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也沒有談及魯國的政事和陽虎、三桓的向背。

不過如此也好,不談國事就可以大談學術。看着孔子和顏回這兩位春秋的智者在聽了“格物致知”之說後面面相覷,眼中露出了信服和好奇。無恤頓時覺得,這一手想把早期儒家“潛移默化”的閒棋,或許真能起到一點作用。

坐在四輪馬車上,趙無恤思索道:“無論如何。如果能把還沒提出的‘格物致知’偷換概念,讓儒家的祖師爺從一開始就對周遭自然萬物產生些許興趣的話,也是後世之福。”

將華夏的文明在少年期重新塑造,加入來自後世數千年智慧結晶的新鮮血液,這不是趙無恤單槍匹馬能完成的任務。他需要借勢,也需要助力。

不管趙無恤願意與否,都不得不承認,比起這時代的腐朽貴族和尚未開化的庶民來說,孔子及其門徒的確是新興士階層裡最有知識和求學**的一批人……

公族落,士人起,百家未興,儒家卻佔了先機,在無恤自己培養的人才長大成人,被他揠苗助長的諸子興起前。只能在魚龍混雜的孔門弟子裡先把格物致知的風氣培養起來吧。反正裡邊好多人如顏回、曾點,既然不從政事,整天閒着也是閒着,與其鑽到禮法人倫的死衚衕裡去,不如干點有意義的事情……

至於那些從政、知兵事的人,趙無恤則想採取直接開挖的辦法,不過在此之前,還得打探打探孔子的態度。

……

在車隊在沿途廬舍休息時,孔子和顏回也有一番對話。

孔子接過顏回雙手捧着遞過來的水罐,飲了一口。擦拭乾淨卷鬚上的水珠後語重心長地說道:“回,你昨夜望着窗外的竹子看了一夜,今日在車子開動時仰頭看雲捲雲舒,停車時又細觀蟲魚鳥獸。究竟是怎麼了?”

顏回下拜頓首:“回不以貧賤爲恥,卻以無知爲恥,雖然一如趙大夫所說的,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但回遇上不知道的東西。就會想了解透徹明白。昨日被那小童的問題難住,又受了趙大夫‘格物致知’之說的啓發,所以不自量力想要格竹、格雲、格鳥獸,一時失態,讓夫子擔心了。”

孔子卻笑着說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你對格物致知之說有興趣是好事,爲師怎麼會怪罪你?可有收穫?”

顏回遺憾地搖了搖頭:“一無所獲,格物致知果然非常人所爲,必須像趙大夫那樣有研習的基礎,還要有靈感的炸現才行,這也是他能發現細蠱致病說的原因罷。”

醫扁鵲的名聲在魯國也很響亮,他因爲趙無恤一席“細蠱致病說”而留在晉國研習病症的事蹟已經通過子貢等人之口或簡牘傳到了齊魯,這也是趙無恤精通“格物致知”之道的證據之一。

誨人不倦的孔子說道:“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之。你與其失神發呆,不如尋機會請教趙大夫,至少先將那嚮往已久的周髀數字弄懂了,若是有機會,拜他爲師亦可。”

顏回又頓首:“回只有夫子一個老師,怎能再向他人拜師求學?”

孔子大搖其頭道:“謬矣,我年輕時卑賤,曾入太廟,每事問,從魯國諸位司儀處學到了基本的禮儀。待年長時又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夷君郯子教我夷禮和少昊之國的史事典故;萇弘教我天文地理、推演星象曆法和《易》;齊太師襄教我彈琴和音律,三月不知肉味;老聃則告訴我人生天地的大道,所以人們常常說我無常師。今日見了子泰大夫,雖然他年紀尚幼,卻後生可畏,在格物之道上足以做我的老師,也足以教導你,不要因爲年歲長幼,出身貴賤有什麼顧慮。”

對於趙無恤提出的“格物致知”,雖然他祖述了燧人、伏羲、神農,和孔子推崇的堯舜禹、文王、周公不盡相同,但同樣是託古言今,好學不倦的孔子對這種想法並不不排斥,但也不是全然接納。他還是覺得,尊卑和禮儀纔是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東西,至於格物致知,當成學琴、學劍等業餘愛好就行。

孔子索性招來三位學生,對他們公開宣稱道:“雖然我對趙大夫的一些想法也不完全認同。但君子和而不同,他言談舉止昂揚無比,深得我心。子有來信說趙大夫在中都自稱狂者,正是爲師願意交往之人。惜哉,吾老矣,不能年少三十歲與之同遊,只求能做忘年之交,汝等也要多多向他學習。”

顏回若有所思。子路重重地點頭,模樣俊朗,長冠深衣的宰予則目光灼灼。

他說道:“夫子,我看趙大夫領有兩邑,兵卒英武雄壯,很有經營壯大的志向,但這兩邑的情況我也略有所知,頗有些戰亂後的殘破,急需人才。子貢如今在他手下做事,肯定沒有少宣揚夫子之學。他既然邀請夫子同行,大概也想招攬一些門中弟子,這正是吾等的機會!”

宰予能言善辯,是孔子的登堂弟子,在“言語”方面僅次於子貢,所以這次他前往魯城向費宰公山不狃等人求粟米纔能有所收穫。

但宰予的缺點和優點一樣明顯,他對孔子之學中許多地方,如三年之孝,仁政等很是不以爲然,並且不怎麼尊重孔子。白天上課會睡大覺,還經常提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爲難老師,因而孔子經常批評他。

果然,宰予這急切的功利之心讓孔子略爲不快。他批評宰予道:“急功而好利!”

不過宰予倒是沒說錯,話音剛末,趙無恤就帶着隨從過來向孔子行禮,獻上清涼的漿水和問候了。

……

說話交流是一種技巧,一來就開門見山挖牆腳可不好,於是趙無恤先是謙虛地問“俎豆之事”。在孔子擅長的禮儀問題上捧他一捧,又問一個破敗的領邑要如何治理。

孔子曰:“庶之,富之,教之。”

先使人口多起來,然後使民富起來,富了後通過教育使人懂禮節、知榮辱。

原本在治理中都邑前,孔子的思想是禮儀爲上,衣食次之,可在實際掌握一邑之政後,他的思想開始發生一定變化,變成了這種更切合實際的“三部曲”。

雖然直到昨天才正式相見,但子貢有點像趙無恤和孔子之間的中介人,不但將孔子的觀點向趙無恤傳教,也把成鄉的一些舉措在簡牘上告知孔子,所以兩人已經對對方的一些舉措略有所知。

其中趙無恤在成鄉鼓勵增殖人口的法令被孔子大加讚譽,這和他施政三部曲的“庶之”不謀而合。但在試圖效仿時卻尷尬地發現中都邑能讓現在的民衆吃飽已經很不容易,每年因爲鼓勵人口和贍養孤幼要付出錢帛粟米竟不能維持,等到戰亂四起,流民涌入後情況更是急轉直下,只能作罷。

至於後面的富之,孔子也沒什麼頭緒,誰讓善於經營的子貢不在身邊,而對農業技術感興趣的樊遲也被孔子視爲小人。

他的視角依然停留在禮樂制度決定一切的範疇上,對技術改進並沒有太過重視。

於是,雖然道理說得很不錯,但實施起來,孔門中人只是對最後一項的“教之”有些心得,誰讓他們就是搞教育起家的呢。

所以孔子說完後也愧然道:“中都被丘治理一年有餘,依然不能庶,不能富,教化上也只有些許改進,真是慚愧。”

趙無恤則把自己那邊說得更慘,不慘如何要人?

“比起高魚、鄆城,乃至於魯城曲阜周邊的鄉邑,孔子在中都已經做得夠好了,民衆歸之入流水,四野皆則之。反倒是小子剛剛上任的甄和廩丘,原本就才從戰亂裡緩過氣來,現在又涌入了一批魯人流民,真不知道該如何治理。我手下甚至沒有能說魯國西鄙方言的官吏,孔子門下有弟子數百,還望能讓其中幾人助我,我一定會把他們安排到適合的職守上。”

趙無恤說完,誠懇地朝孔子一拜。

孔子先是不答,濃濃的卷鬚看不出的表情,片刻後他問道:“大夫想聘用何人?”

趙無恤目光炯炯:“子有,可以使爲政乎?”

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558章 永以爲好也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275章 出城野戰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566章 辯士的風采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300章 且歌且行三百里第485章 夾谷之會(上)第659章 謝幕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48章 請君憐惜第5章 東門館驛第352章 將治魯第738章 禮賢下士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356章 人之將死第790章 長平之戰(上)第326章 一山不容二虎(下)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第48章 請君憐惜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911章 沸鼎(上)第642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下)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1053章 麟之趾第1101章 不絕如縷番外9 阿育王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379章 取威定霸,在此舉矣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469章 第藥第640章 投機者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384章 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637章 瞞天過海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143章 欲言又止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240章 刺客列傳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1032章 朝天子(下)第516章 訪賢第343章 盜亦有道(下)第828章 鳳凰涅槃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233章 少而執官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232章 士冠禮(下)第1094章 過河!過河!第522章 十年後的霸主第92章 劍名獬豸第791章 長平之戰(中)第720章 齊侯的貴賓第46章 一生之敵第192章 孟談三策(下)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348章 孔夫子的局(上)第114章 夏姬巫臣第1042章 君莫舞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367章 楫門而盜第962章 趙無恤之心(下)第627章戰爭的序幕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1050章 軍功爵第340章 巫頌(下)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938章 蟲豸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803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915章 叔于田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325章 一山不容二虎(上)第1026章 邗溝、菏水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242章 成人禮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番外9 阿育王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