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黃雀在後(下)

與此同時,被少正卯稱之爲“黃雀”的趙無恤已經離開了公宮,穿過街巷往城西而去。

既然在魯城的事情基本了結,他也差不多該準備回師去接收鄆城了。那兒被陽虎和叔孫志的苛政殘害了數年,這就要入冬了,恐怕極其乏糧,一個處理不好,就會生出兵變或者引起大野澤盜跖入寇,千萬大意不得。

魯城的其他城區也恢復了秩序,但若是有心觀察,依然可以望見街角和土牆上斑斑點跡,不用細看也知,此必是血跡以及火燒後的痕跡。

特別是城南和棘下一帶,這是主要的交戰地點,更是有伏屍數百,收斂開以後依舊瓦礫遍地,蚊蠅紛飛。甚至還牽連到了道邊的木石,孟氏私屬爲了用來造器械攻內城,砍伐了許多樹木,所以望上去蕭瑟破敗。

公宮中的豎人沿着里閭四處宣揚,國人一早起來就聽說魯侯平安歸來,頓時民心大定,街道上也有了稀稀疏疏的行人,卻不復昔日繁榮。

雖然魯侯已經失政,卻依舊是魯國穩定和政權的象徵,當年魯昭公被驅逐出國數年,魯國卻能維持原狀,民安於業,那是因爲季氏獨大,季平子也執政多年。現在三桓不穩,魯侯的重要性便不知不覺間凸顯出來了。

若是君權復起,或許會將孟氏、季氏壓制下去,不過趙無恤卻從未生出尊君的心思來,那樣的魯國對他來說,只會增加束縛,他可不想頭上多位太歲爺,國君老老實實做傀儡,擺弄擺弄祭祀就行。

“魯城至少得花大半年時間,才能從這場內亂裡走出來,對於死了親人的家族來說,這個時間會更久。”

趙無恤的心已經越來越硬,只是偶爾感慨一次。順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控制的城西如今算是魯城最少遭受禍亂的區域,就在這時,身後卻傳來了一個大嗓門的聲音。

“中大夫請留步!”

無恤一回頭。卻是子路,他已經換上了一身玄色的吏服,頭上依然帶着鶡冠,腰挎長劍,臉色紅潤喜氣。正大步朝這邊跑來。他速度飛快,沒多久就到了趙無恤的馬前,施施然行禮。

無恤心中暗道:“我正巧有事要尋他,他卻自己過來了。”

“子路這身打扮頗爲英武,你如今剛剛上任還人,受了君命,將要帶着季氏兵卒前往陽關,不知是爲了何事來找我?”

無恤也不託大,下馬與他對禮表示尊敬,在子路看來這則是禮賢下士的表現。

“是想感謝大夫的知遇之恩。讓由有了施展立功的機會,也在此向大夫賠罪,上一次竟然還疑大夫與陽虎一黨有勾結,公然咆哮軍營,請大夫責罰!”

子路一向是個直性子,一來就開門見山,該謝的誠心謝過,該抱歉的就告個罪,接着就在大街上,當着衆多人的面談吐起敏感話題來。

“大夫應當聽過仲由的志向。魯國是個千乘之國,攝乎大國晉、齊、吳之間,晉齊交兵加之以師旅,陽虎亂政因之以饑饉。比起我年輕時越發不堪了。我曾在夫子面前妄言,若是我來管理,三年可以讓魯國強大。但夫子之後批評我說不夠謙遜,我之後細細思量後也如此認爲,現如今有德行和能力宰執魯國的,也就兩人!”

“哦。莫非是季氏、孟氏二卿?”

“非也,爲政者皆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這話的意思是,當政的三桓等人都是些器量狹小的人,何足道哉?

“這還是夫子對子貢說過的話,如今仲由入朝堂一觀,發覺果然如此。”

趙無恤倒是覺得十分有趣,子路性情莽撞,卻把這連孔子也不會在外明說的事情吐露出來了。

“既然不是二桓,那還會有何人?”

“能治理魯國的,唯獨大夫和夫子二人而已!”

面對這個耿直的大叔,趙無恤一時啞然,誰料他接下來卻批評起趙無恤來。

“大夫推讓了上大夫之爵,又不肯入魯城曲阜開府參政,仲由雖然不知道有什麼緣由,卻爲大夫遺憾,爲魯城數萬國人遺憾!”

趙無恤無奈,總不能實話相告吧,他只能說道:“子路應該還記得我的志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年輕德薄,得在地方上多歷練幾年,齊好家邑才行,治國之事,爲時過早。”

子路微微嘆息:“仲由只恐大夫歸晉,讓魯國錯過了一位好大夫。只希望大夫能早日齊家,再入魯城與夫子一同治國,讓這裡成爲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富強邦國,若如此,子路願做皁隸武夫效勞。”

在子路心裡,在魯國服氣的兩人除了孔子就是趙無恤,他是很期待孔子能因爲中都的善政得到魯侯或三桓提拔,主持魯國國政的。

一同治魯麼?趙無恤思索片刻,他雖然對孔子禮數有加,還多次開挖孔子的弟子,卻從未想過要和孔子一起共事。

一個想尊君權的復古保守老叟,和一個挖魯國牆角,以自己利益爲先的年輕野心家,註定尿不到一個壺裡去,現如今能維持友好的關係已經不錯了,未來或成仇讎(抽)也說不定。

他一笑帶過了這個話題:“可不敢讓子路這等勇士做皁衣小吏,子路不也說過,千乘之國,使你治賦,三年可治麼?或許日後你也可以成爲上大夫,治魯國之賦!”

子路發出了粗獷的笑聲:“夫子總是說我莽撞,所以任何想法都需要三思而後行。雖然有這志向,卻不知道能否做好,如今還是先完成國君交給我的任務,去陽關走一趟罷!”

趙無恤正好有東西要交付給他,便索性將子路送到了北門處,兩人話盡將別時,身後卻有一輛車飛速趕來。上面駕車的是個身材中等的軍吏,他甲衣未卸,便先跳下車朝趙無恤下拜行禮。

“見過大夫。”

隨即才擡頭朝子路微微一拱手:“子路師兄!”

“子有!?”

趙無恤和子路都大吃一驚,來者竟然是被趙無恤任命爲流民卒卒長,派往鄆城的冉求。

今早趙無恤接到了鄆城發來的快馬傳書,他的心便安定了下來,鄆城已經攻克,張孟談自然會從甄和廩丘那邊派些人治理,短期內應該沒什麼大問題。

然而冉求的突然出現,卻讓他的心撲通猛跳,冉求聲音嘶啞,嘴脣乾裂,眼睛也紅得像兔子,恐怕是乘傳車不吃不喝不眠一路趕來的。趙無恤知道冉求的性情,遲緩而穩重,若非發生了大事,不可能如此匆忙!

“究竟發生了何事?”趙無恤有種不好的預感。

冉求的嗓音沙啞無比:“大夫,盜跖侵鄆城!”

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743章 想跑?第833章 桃之夭夭(下)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650章 大風(7)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354章 造紙術第712章 范蠡文種(上)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44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1066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下)第499章 宋之亂(下)第354章 造紙術第59章 首禍者死第208章 成之誓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957章 合縱(下)第321章 無間道(下)第389章 迴歸的希望第1053章 麟之趾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419章 大雪滿弓刀(中)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107章 勢同水火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677章 可願來此一會?第433章 傷寒(中)第1134章 東胡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669章 破城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176章 誰家天下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951章 連橫(上)第494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328章 梟臣的末路(下)第28章 涉彼北山第34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539章 巫頌(中)第245章 韓氏勁弩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433章 傷寒(中)第1103章 可憐焦土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732章 國人暴動 下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18章 趙氏公議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337章 小司寇第1182章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第322章 亂(上)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385章 賜爾玈弓第1222章 大結局第469章 第藥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164章 九章數術第468章受 受挫的靈鵲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5章 東門館驛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419章 大雪滿弓刀(中)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992章 蒲阪之戰(下)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69章 大宗小宗第1090章 王侯盡北望(下)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1085章 徐偃王第952章 連橫(下)第1012章 雖行無道寫在第三捲開始前的話第413章 獵國(下)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408章 壯志與陰謀同人《若使人生如初見》第492章 侯犯第193章 趙卿已死?第478章 晏子遺書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841章 越人語天姥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655章 大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