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小司寇

夜色將至,脫去冠帶的柳下季穿着單薄的衣物,靜靜地跪在寢宮門口。

他得到盜跖攻鄆城、攻中都邑,甚至還圍攻先君陵寢闞城的消息後,痛心疾首之餘也惶恐異常,知道這次盜患之嚴重不比往常,便立刻前來告知魯侯,同時請求與盜跖同罪。

柳下季被正在氣頭上的魯侯轟了出來,那之後便一直跪到入夜時分,膝蓋麻了,饗食未吃腹中飢餓,身上也漸漸發冷時,裡面才傳來了三個層次不齊的腳步聲。

柳下季作爲司儀,接待國內外的卿大夫沒有上千也有幾百次,聽得出其中一個輕快昂揚,另外兩個遲緩沉滯。他微微擡頭,就着寺人提着的宮燈,發現來者正是先前受召入宮議事的趙無恤和季孫斯、孟孫何忌。

也是陽虎倒臺後,現如今魯國最有權勢的三人……

新貴趙無恤依然是春風拂面的微笑,而季氏、孟氏則面色凝重,想必在裡面議事時遇到了讓他們不快的事情。

柳下季頓首道:“罪臣柳下季見過大司徒、大司空、中大夫。”

“司儀這卻是叫錯了,從今以後,得稱呼子泰爲趙司寇纔對……”孟孫何忌揹着手,斜着眼看向趙無恤,頗有些吃味地說道。

“司寇?”柳下季微微一驚,目光看向後面年輕的趙無恤,卻見他並未否認。

“正是,子泰方纔被君上任命爲司寇,負責剿殺大野澤盜寇。”季孫斯也籠着手在旁補充,說出的話卻冷冰冰的,可見心情也一般,尤其剿殺兩字咬得極重。

趙無恤卻未受影響,謙和地避開了正面,拱手道:“見過柳司儀,準確地說,應該是小司寇纔對……”

柳下季恍然,原來如此。

相傳夏、商時就有司寇的官職。嬴姓的祖先皋陶便是其中之一,作《皋陶謨》,掌管治安刑獄,西周時。己姓後裔蘇忿生任天子司寇。到了平王東遷後,周王室和魯、宋、晉、齊、鄭、衛、虞等國都置有司寇之官,其職責是驅捕盜賊和據法誅戮不臣、民衆等等。

魯國本來有大司寇,爲司寇署的主官,負責建立和頒行治理邦國的五種刑法。藏於府庫不示民衆,輔佐國君懲罰違法的士民,禁止四野的盜賊和叛亂。但因爲某件往事的緣故,大司寇已經五十年沒有設置了。

大司寇下設小司寇,輔佐大司寇審理具體案件和負責具體地域的平盜,其下又設專門的司法屬吏。

“國運多舛,陽虎之亂初定,但他的餘黨依然活躍,大司徒要對付費邑的公山不狃,爭取讓大司馬早日還朝。而大司空則要剿滅北面的灌城叛軍,鞏固北境防線。唯獨無恤賦閒,所以也得爲君上分憂,未曾想竟然得到了如此重任,真是惶恐至極……”

趙無恤在此謙遜,季氏和孟氏卻在心裡罵開了:“方纔明明是你說什麼‘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以此爲理由,要求若是派你剿盜寇,吾等就得先授予你名實相副的職守……”

無恤得到的正是“小司寇”之職。爵當中大夫,無論職責還是地位,都剛好相配。方纔柳下季乍一聽司寇之名,還以爲趙無恤忽然當上了魯國空缺已久的大司寇。那樣的話就讓人悚然了。

然而無恤索要的好處還不止這些。

在寢宮內,他聲稱武卒在之前的內亂中兵器、甲冑、牛馬損耗較爲嚴重,急需補充,所以請求在城西的武庫中挑選需要的東西“酌情”帶走,還要就地徵募部分國人作爲徒卒。

管理這些東西的大司空孟孫何忌答應了,於是趙無恤將城西武庫幾乎搬空了。足夠武裝一師2500人的兵器和幾百副輕甲落入他手中,糧秣也會讓民夫源源不斷西運。

他還聲稱手下吏員不足,要走了城西司士項佗等人。素有忠誠之守之名的項佗在過去幾天裡十分合作,撲滅暴亂,分發府庫糧食都讓趙無恤很滿意。更何況,項佗的幼子,剛好是有過一面之緣的七歲小神童項橐,也是趙無恤志在必得的。

比起讓趙無恤早點出兵,這些都不算什麼,負責人事調動的大司徒季孫斯自然不得不允。

簡要地將裡面發生的事敘說一番後,無恤朝柳下季一鞠道:“我一會要去司寇署報到備名,還望柳下大夫在出宮後能來城西一敘,多多指點我這個晚輩。”

柳下季知道他想知道些什麼,慘笑道:“我對舍弟的事情自然知之甚多,一定知無不言。”

無恤點頭,對着季氏和孟氏一拜,徑自離開了魯宮,準備去司寇署尋覓人手,再集合兵卒出發西行。

柳下季回頭看着趙無恤遠去,心裡只剩下了“後生可畏”這個詞。

“年紀輕輕便是爵爲中大夫,職爲小司寇,我在他這年紀時,纔剛剛行冠禮,什麼事業都沒做成,只知道鬥雞走犬的大夫之子。如今魯國西鄙南境糜爛,就指望這位新上任的小司寇解救了!”

季孫斯看着趙無恤遠去的背影,心裡百味雜陳,聞言後又將脾氣發到了柳下季身上,狠聲說道:

“柳下大夫,你還是操心下自己罷!你的司儀之職,恐怕是要做到頭了,哼!”

此人一直不黨不阿,當年盜跖潛逃出魯城,也和他的父親季平子有關,所以季孫斯對柳下季一向沒什麼好臉色。

孟孫何忌也道:“君上召你說話,還是快進去罷。”

柳下季知道,自己要面臨的考驗纔剛剛開始,便不再言語,朝二卿一鞠後趨行而入。

入寢宮後,魯侯的惱怒果然已經消了,他和藹地扶住了柳下季,往日也就此人還有些尊君的表現,是魯侯想到能倚重的唯一人手。

“下臣無德不悌,才導致柳下氏出了個謀逆大盜,有辱於先祖,有罪於魯國,請辭司儀之職!”

“盜跖作亂由來已久,司儀也冒險去勸說過。不是被他趕回來了麼,還揚言再去就要割你的心肝做脯,可知這次不關你事。”

安慰後,對於辭官的請求。魯侯沒有斷然拒絕,也沒有同意。反正他願不願意,這事情也是季氏孟氏說了算,索性哼哼哈哈一通後直接跳過,轉而對柳下季嘆息道:

“詩言: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此次闞陵危急,季氏和孟氏竟然還是百般推脫,不願意出力去救,要知道,桓公不光是寡人先祖,也是彼輩的祖先啊!最後還是趙大夫一個外人出面扶危救難。”

說到趙無恤,魯侯嘆了口氣:“可惜,他畢竟不是魯國的世卿,而且年紀輕輕頗有野心。寡人如今委以重任也是無可奈何。何況他大概事先就已經與季氏、孟氏談好了條件,孤這也是做一個順水人情罷了。”

“趙大夫兵強而勇銳,陽虎之亂他出力不少,一定能迅速平定盜患!”

魯侯對此不置可否:“事已至此,既然已經交給他去辦了,一應事務季氏和孟氏自然會調遣提供,寡人失政,多說也是無益。”

說到最後,魯侯已經有點憤憤不平了,經過被陽虎劫持、以及盜跖作亂兩件事後。他覺得要是再事事依賴三桓,別說祖先之墓,恐怕連自己的陵寢都難保。莫不如乘着季氏虛弱的機會,想辦法提拔賢明。謀圖強君權之法!

“柳下司儀,你之前對我說起過治中都的賢士孔丘,若是他此次能夠從盜患裡活命,能否召來讓寡人一見?”

……

十月七日雞鳴時分,趙無恤騎馬站在曲阜西門處,掃視着已經全部換了磨損裝備。全體着甲的六百多武卒,還有四百餘在城西臨時募集的民夫邑卒。玄鳥旗幟已經由穆夏高高舉起,城頭不少魯國士大夫在向下眺望圍觀。

託了盜跖聲東擊西的漂亮組合拳,託了季氏和孟氏相互掣肘的不敢外派兵卒,更是託了魯侯擔心祖陵被刨的萬般無奈,趙無恤得到了想要的東西,比陽虎之亂前他計劃的還要豐盛!

且不提明面上的錢糧兵甲,就說小司寇,這一官職地位不高,但權力卻不小。

後世現代國家職權,主要是立法、司法、行政三種。但有趣的是,西周春秋之時,《周禮》規定的小司寇權職居然橫跨這三大領域!

理論上,每年正月初一,小司寇要率領下屬制定校正刑法,以簡牘的形式向四方官府宣佈,並將針對民衆的五禁條文懸掛公佈,這是立法權。

“以五刑聽萬民之獄訟”,這是司法權。

“小司寇之職,掌外朝之政,以致萬民而詢焉。”這則是行政權。

因爲要帶兵索拿盜寇的緣故,軍事上也有涉及。

地方基層上,小司寇能管理士師、鄉士、遂士等負責處理具體司法事宜的屬吏。

甚至還牽扯到了神權的一部分:小司寇可以輔助國君舉行小祭祀,負責奉進犬牲。凡用裎祀祭祀五帝,負責給鑊中添水。

雖然每樣都只是沾了點邊,但從古至今,中國官方某個單位擁有的權力和重要程度能到什麼程度,從來就是看主事者能力決定的。

更何況,魯國自從五十年前大司寇臧武仲不容於孟氏,出奔齊國開始,司寇署就不再設大司寇,而是由兩到三個小司寇主持,無恤頭上連長吏都沒有,完全可以事事自己拍板做主。

從今以後,他對魯國的方方面面幾乎都能合乎禮法地進行干涉!

能暗暗設立新刑法,以新法爲準繩約束自己的地盤,以剿寇之名擴軍。

窮則龜縮種田,達則干涉朝局……

但那些都是長遠的後話了,昨夜,柳下季出宮後立刻拜訪了趙無恤,將與柳下跖有關的事情細細告知了他。

盜跖的性格如何?喜歡什麼,討厭什麼?爲何從一個大夫家的庶子淪爲大野澤盜寇?柳下季第一次去勸說他時,都看到了些什麼?

有了這些信息後,趙無恤對這次平盜患更多了幾分底氣,他朝城頭已經去掉長冠,只扎髮髻的柳下季拱手道:“多謝柳下大夫,無恤就此別過!”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旌旗西指,浩浩蕩蕩千餘人在晨曦中拔營而走!

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1222章 大結局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447章 交鋒第281章 父與子(下)第1073章 江淮藩籬第447章 交鋒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776章 獅子大開口(下)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574章 趙氏幕府(上)第87章 豆在釜中第372章 奧林匹克?第996章 楚巫第92章 劍名獬豸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221章 逝者長已矣第980章 飲馬河渭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85章 中原有菽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941章 他死了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235章 晏平仲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999章 殘城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5章 東門館驛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44章 始作俑者第539章 巫頌(中)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286章 “戰國時代”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1095章 無題第350章 錦上添花第7章 車騎之爭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456章 盜跖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447章 交鋒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482章 戰和第614章 日月當空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289章 範鞅之死第610章 我的兄弟姐妹(上)第95章 劍擊之技第255章 募兵制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1160章 鼎之輕重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544章 首誅第1089章 王侯盡北望(中)第933章 天災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334章 脣亡齒寒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491章 魚第1189章 北風其涼第1205章 萬里關河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第1080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742章 暴行第56章 “民主制度”第237章 道路輿第644章 大風(1)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960章 銅鞮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