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不朽者

ps:平是晏子的諡號,記成他的字了……下午還有一章

四十年前,齊國崔杼之亂,齊莊公被弒,晏子這位“不死君難”的智者逃過了那一劫。:中文.閱讀最新章節隨後慶封滅崔氏;欒、高“二惠”與陳、鮑驅逐慶封;陳鮑驅逐欒、高三場大亂,他從未卑躬屈膝,卻奇蹟般地保全了自己的宗族,在齊侯杵臼時相齊,創造了一段難得的安定時期。

晏氏自晏桓子後開始崛起,到晏嬰時成爲上大夫,一度執掌齊政。雖然他從不爲自己家謀私利,家無筐篋之藏,居於商賈之里閭,家有老妻卻推辭齊侯賜予的美室美妾。但擋不住他名聲太好,民衆扶老攜幼前來歸附,如今已經成爲齊國在國、高、陳、鮑四卿下的第五強家。

但他終究還是沒逃過司命的催促,晏子去世的消息傳出後,臨淄民衆萬分痛心,數萬人走上街頭同悲,掛滿了墨旌和素稿。

據說在晏子病重將死時,特地鑿開楹柱放進一封帛書,對他妻妾們說:“楹柱中的信,阿圉年長後再給他看!”

晏嬰老年得子,其子晏圉尚未及冠,卻被齊侯直接授予上大夫之爵,養於公室,請名師教其君子六藝,以繼承晏子的宗廟家邑。

晏子遺書裡寫了什麼外人不得而知的,或許是對齊國未來的預言,或許是指點後人保全宗族的妙招。

齊侯也十分哀痛,他用最隆重的上卿禮節,親自爲晏子發喪,還捧着璧玉在晏子的黑色棺槨旁哭得死去活來。

有人在旁勸道:“君上,這樣做不符合禮的規定。”

齊侯哭得眼淚鼻涕都混到了一起了,他直接用素衣的寬袖一擦,說道:“汝等怎能知道晏子的好處?從前孤與晏子到遄臺遊玩,一天之內他給我指出了三次過錯,逼我改正。現如今斯人已逝,還有誰能像他那樣公正、那樣時常督促寡人?沒有了晏子。齊國危矣!哪裡還顧得上什麼禮不禮的!”

國夏、高張、鮑國對於晏子之死都十分悲痛,唯獨高興的大概是高唐陳氏。唯一的剋星已死,陳氏父子明面上雙目垂淚,回家後則彈冠相慶。抓緊了削弱齊公室和其他三卿的謀劃。

而晏子的諡號也由齊侯親自選定了。

諡曰“平”!

治而無過曰平,無災罪也。

執事有制曰平,不任意。

布綱治紀曰平,施之政事。

於是晏子自此便被天下人尊稱爲晏平子、晏平仲!

……

魯國方面,剛剛完成更改魯昭公陵墓。威望正隆的孔子也穿上了端莊的禮服,帶着弟子們朝臨淄和晏邑的方向垂拜,雖然晏子並不欣賞他,甚至阻礙了他在齊國的從政之路,但孔丘卻十分讚譽其人。

他曾稱讚說:“晏子善與人交,久而敬之。”這會又無奈地感慨道:“扶助拯救民衆卻從不自誇,言行裨補三位君主齊靈公,齊莊公,齊侯杵臼的過失卻不矜功自傲,晏平子果真是君子啊,惜哉。”

趙無恤的廩丘,也趕着這場波及全天下的風潮。降低了飲食規格,推遲了南下陶丘的計劃,好爲晏子默哀。

晏子頭七的遙祭當日,他對冉求、公西赤、闞止等屬吏說道:

“叔孫穆子曾經說過,像保姓受氏,以守宗祊,讓後世不絕祀,這樣的卿大夫任何邦國都不少見,這些人僅僅是及身而止,沒什麼值得炫耀的。但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這三者能得其一的士大夫萬中無一。然晏子之德無人能挑剔;晏子相齊,輔佐三代齊侯。有大功於國;其言語詼諧睿智,出使楚國之事爲列國行人所傳頌效仿。如此,晏子可以稱之爲……

不朽!”

對晏子也極爲敬仰的闞止今天有些走神,聽到趙無恤這話,總喜歡直言自己觀點的他反問道:“

“想要不朽何其難也,百年內天下人人讚譽晏子。但五百年,千年後尋常人不知其名,兩千年後他的姓氏和功績言行或許就湮沒無聞了。司寇就這麼能夠篤定,這世上真的有死而不朽者?”

趙無恤一笑,斬釘截鐵地說道:“然也,我可以肯定,兩千年後的人,縱然不知道現任齊、晉國君是誰,不知道列國執政是誰,但晏子之名卻耳熟能詳!他的事蹟將流芳百世!”

闞止聽呆了,趙無恤此言如此的肯定,彷彿他穿越千年見證過一樣,讓人不得不信。

無恤當然能確定,他與晏子跨越數千年的相識,大概是從那篇《晏子使楚》開始的吧?

但如今,他也只能感嘆道:“遺憾啊,我卻沒能和這位智者見上一面,聆聽他的教誨。”

……

六月中旬的時候,晏子的喪事也傳到了晉國。

晉齊兩國雖然處於敵對狀態,但晉侯依舊專程爲晏子減低了飲食規格,罷朝一日,六卿之邑亦然。

這是對這位風趣聰慧的政治家的一種尊敬,他雖然身高不足六尺,但其德,其功,其言卻足以讓晉國所有卿大夫側目!

六卿同時也在揣測不已,晏嬰去歲秋冬久病,卻斷斷續續撐到了今年仲夏纔去世。有人認爲,晉齊兩國持續了兩年的爭霸戰爭之所以在甄、廩丘之戰後沉寂了這麼久,齊國也沒有乘着陽虎之亂攻魯,就是晏子的諫言在起作用。如今他這一去,戰端恐怕又要起了,只是不知道齊國是選擇在秋收前還是秋收後發難。

至於攻擊的地點,有人認爲或是齊國陷沒於魯的要塞廩丘,或是與高唐隔河相望的夷儀……

……

列國卿大夫雖然都有所表示,但最傷心的,還是吳國延陵季子。

這位老者如今已經沒了年輕時的意氣風發,只剩下風燭殘年的堅持,在吳國徐地證實老友晏子真的死後,又給了他沉重打擊。

弭兵之會後,天下以叔向、子產、晏嬰、季札爲四賢,如今三賢已凋零,唯獨剩下吳國公子孤身一人了。

悲傷過後,他卻很快就走了出來。因爲吳國十多年前剛征服的徐地有些不穩,受吳王闔閭所託,老季札特地帶着吳國的北上使團到這兒跑了一趟。因爲爲徐君掛劍之事,他在徐人中威望極高。徐子在被吳軍水攻投降後,甚至主動向吳王請求,莫不如以季札爲徐地的封君,他甘願爲臣子,但卻被吳王否決了。

季札雖老。但他依然是吳王之位的合法繼承者!

老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長子叫諸樊,次子叫餘祭,三子叫餘昧,四子便是季札。季札賢能,壽夢生前也曾想讓他繼位,但季札避讓不答應,於是讓長子諸樊繼位攝政,但壽夢死前下了遺命:一定要讓季札繼位!

他若是不肯,季札的幾位兄弟就得兄終弟及,一個接一個地爲季札守着王位。等待他有一天能回心轉意,坐上君位,好滿足先王壽夢的遺命。

所以,過去的歷代吳國諸王,諸樊,餘祭,餘眛,王僚這幾人,在一些吳人看來,都是幫季札佔位子了。連闔閭刺殺王僚後。都不得不擺足姿態,親自跑去延陵“懇求”季札繼位,好安撫沸騰的輿情。

季札再次拒絕了闔閭的虛情假意,他只願意做他的延陵季子。

此刻在徐地。一處裝飾簡單,卻擺滿了無數竹簡的居室裡,季札對中夏士人打扮的吳國少年言偃說道:“晏子的聰慧天下無人能比,但他能逃得了內亂,能不屈服於人卻能保宗族身家平安,卻任舊逃不過生老病死。我也一樣。能避開王位,卻避不開大王的猜疑,如今就想守在延陵,只希望能多教出幾個像你這樣的吳人,好傳播諸夏的禮儀,開化句吳的蠻夷之俗。”

當年吳國太伯、仲雍斷髮文身,拋棄了周禮,以荊蠻、于越風俗治國,長達數百年的時間裡棄在海濱,不與姬通,甚至被魯人視爲野蠻的蠻夷。吳王壽夢之時吳人開始漸漸恢復舊俗,季札就是其中代表。

他隨屈巫之子狐庸學習中原禮儀,隨後代表吳國第一次正式出使諸夏,沿途種種事蹟都傳爲美談。

言偃彷彿是季札年輕時的寫照,他是延陵當地的吳國貴族,年少時也剪髮文身,光着膀子,口咬短劍在江河湖泊間遨遊。稍稍年長後卻開始養髮扎髻,拜在了季札門下,跟着他穿冠帶廣袖,學習中原文字,詩書禮儀。

如今略有小成,就將作爲吳國行人屈瑕的助手北上,一來作爲翻譯,二來他也想像季札一樣,在北方觀禮、求學,好引入北方先進的文化,將“大吳之國,剪髮文身”的荒蠻景象早日改變。

言偃誠懇地說道:“諸夏士人相互稱呼必稱字不稱名,言偃尚無字,還請季子賜字!”

季札微微一笑:“吳人本是周室遊子,你如今北上求學,又是吳國的遊子,你的字就叫子游好了……此去北方,不知想求學於何人?”

言偃早就做好了打算:“聽說鄭國有位鄧析先生,長於律法訴訟,作竹刑。而魯國有兩位聞人,一是小宗伯孔子,擅長禮儀教化,二是少正卯,長於辯論博學,我或許會拜入他們門下。”

季札卻搖頭:“鄧析近來似乎正受鄭國執政爲難,自身也難保。此外,如今魯國的聞人不止兩家,而是三家了!”

“敢問還有誰?”

季札捋着鬍鬚說道:“晉國趙卿之子無恤,頗有賢名,去歲的格物致知之說,修齊治平之說傳到了延陵,都十分發人深省。聽說他手下還有不少賢能,或擅長工匠技藝,或長於數科籌算之術,你途徑魯國西鄙時可以停留些時日,替我看看這個趙氏子究竟是何許人也!”

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819章 無爲有爲(上)第47林1章 羽林孤兒第388章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番外3 上帝之鞭第28章 涉彼北山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546章 墮郈(上)第352章 將治魯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21章 四子分封第267章 馳逐蹴鞠第1216章 時也,命也第656章 大風(13)第1186章 此人野望幻滅之際第496章 價值連城第1120章 人生不滿百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78章 朋比爲黨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219章 秋日之陽(終)第912章 沸鼎(下)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763章 戰俘問題第418章 大雪滿弓刀(上)第659章 謝幕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第60章 與子同浴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1205章 萬里關河第796章 千夫所指又如何?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番外3 上帝之鞭第394章 圈套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522章 十年後的霸主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568章 好大一塊封地第727章 跳樑小醜第765章 公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第651章 大風(8)第694章 趙氏包圍網(上)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187章 起死回生第814章 遷都第401章 垂釣於濮上第921章 鄰人失火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850章 臥榻之側第645章 大風(2)第444章 叛徒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1054章 趙國太子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199章 山陽遇盜(下)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317章 十月之交(上)第1054章 趙國太子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第470章 醫院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103章 囹圄隸妾第245章 韓氏勁弩第1009章 函首第1010章 奴隸制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942章 刑人(上)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1067章 可勝者,攻也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542章 鳴鼓第455章 黑鐵時代第896章 吳中劍客第82章 振振公子第504章 夫差第81章 收之桑榆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495章 墮四都!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第36章 一言之威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237章 道路輿第563章 我能繼之第959章 又是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