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畏此簡書

犯了一個嚴重錯誤,銅鞮宮是離宮,不在晉國都城,以後改爲虒(si)祁宮。

感謝書友河面有條魚的打賞!

……

從成邑到下宮三十里官野道路,輕騎士快馬加鞭一個多時辰就能抵達。

於是剛吃完朝食,頭戴巍峨高冠,衣黑綬赤,準備去側殿處理日常家事國事的趙鞅,便接到了那兩封合在一起送來的信函。

其中一份是前任差車王孫期的親筆信,只寫了一塊簡牘的內容。

另一份是趙無恤的,洋洋灑灑抄了兩大卷竹簡。

見了信函後,趙鞅心裡也泛起了嘀咕,這纔去了三兩天啊,那庶子就又鬧出什麼大陣仗來了?不是和他說過,要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麼。

趙鞅將兩份信函都放在案几上,一左一右,想着先看哪一份爲好。人總是會有先入爲主的習慣,而這兩信中,也許分別是壞消息和好消息,王孫期和庶子無恤的說辭也許會自相矛盾,甚至相互攻訐。

趙無恤之前猜想的沒錯,他新任命的鄉司馬王孫期的確是趙鞅授意下,安排在無恤身邊的監督者,成邑鄉一旦發生了比較大的事情,就由他來通報下宮。

但趙鞅從兩信合一,又由無恤親信遣送來看,自己這個兒子心胸竟是開闊得很,一點不介意王孫期的監督,反而把一切都敞亮了說開,坦坦蕩蕩,這點倒是挺合趙鞅胃口。

不過,想了想趙無恤那醜得令人髮指的篆字後,趙鞅還是先打開了王孫期的上書。

這兩三天來,成邑所發生的一切,都簡略地記述在上面,篆字一筆一劃極其規整。內容短小,精煉,不帶絲毫主觀情緒,發生了什麼,就寫什麼,這就是王孫期的風格。趙鞅看了幾行後不由得想道,這王孫期,就算是派他進虒祁宮去做個秉筆直書的史官,也是能勝任的。

看到無恤初至成邑,被成氏刻意冷落時,趙鞅皺起了眉,暗道這鄉中小氏仗着是仲子親信,竟如此大膽,居然不把趙氏的君子當一回事!但隨後又讀到無恤先禮後兵,給了成鄉一個下馬威,以雷霆之勢迅速拿下鄉寺,撤換鄉吏後,趙鞅則忍不住爲此子的手段拍案叫絕。

此小子,像他的性格。

接着是練兵,此子也頗有自知之明,而且敢於放權,絲毫不介意王孫期並未對他委質效忠,反而倚之爲臂膀。其後巡視鄉里時,也親民知禮,似乎是把趙鞅之前說的,務必愛護國人的話聽進心裡去了。

隨即,在那猶如華蓋的大桑樹下的一役,就算是由王孫期那毫無起伏,不帶感情的文筆寫來,竟也讓趙鞅看得如癡如醉。他起身在居室內光着腳走了幾圈,才讓胸中涌出的熱血退了回去。

他不由得輕撫美須讚歎道:“以五人五騎衝擊兩百餘人,以一言之威嚇退敵方,使其倒戈……壯哉,偉哉!此事當浮一大白。”

簡牘的末尾,則寫到無恤昨晚攜壓倒性的優勢逼門而入,期間未殺一人,未損一卒,卻能迫使成翁低頭。而他提出的三條要求,一旦實施,便能將紮根百年的成氏徹底肢解。

這才兩天啊,趙鞅在細細思索後,覺得不可思議,就算是自己在無恤的位置上,也不一定能做得如此完美。

趙鞅知道,以上諸事統統可信,沒有半句虛言,只因爲是王孫期的敘述。

不過在看到趙無恤對成氏提出的第四條要求後,趙鞅的眉頭又舒展開來。

禁止殉葬?天真,太天真了。無論如何,還是個十多歲的孩子啊,心中存有一絲婦人之仁,對此建議,趙鞅很不以爲然。

他放下王孫期的報告,沉吟片刻後,開始喚上豎人,下達一系列命令。

首先是將對成氏明年節慶的帛布賞賜加倍,此子手段剛猛狠辣,可惜太過強硬。作爲主君,要一手硬一手軟,敲一下還得賞個棗吃呢,他還得爲兒子善後,安撫一下成氏。畢竟從趙鞅小時候起,老成翁就在一旁幫他端過溺壺痰盂,逼迫太過的話,再見面君臣都尷尬……

無恤那邊,也要給他一些額外的支持,至少,此子目前是很值得扶持的。雖然趙鞅在情感上,對侍候過三代趙氏家主的成翁沒有太多惡感,但在他領地上的任何獨立勢力,就像眼中的沙粒一般,而趙鞅是容不下沙子的。無恤兩天之內就將其掃除,讓趙鞅心中大快,恨不能舉樽痛飲,慶賀一番。

他分封諸子的目的,不就是圖着讓他們在歷練之餘,收回鄉邑治權麼?

這事情做完以後,趙鞅才慢慢展開了無恤的上書,沒卻什麼心思細看,想必只是王孫期那份簡牘的加強版。

但他錯了。

本以爲裡面會是一通自我誇耀,誰知無恤壓根沒寫這兩天的經過,而是說既然有王孫期上書,他就不重複敘述了,在此只談關於殉葬制度的問題……

好自信,好氣魄!趙鞅不由得正襟危坐,仔細研讀這份長篇大論。

不過,他仍然預想着,接下來會是一通滿口仁義的說辭,和周禮,以及世間對人殉的道德譴責一樣,但趙鞅可不太吃這一套。

趙氏出自少昊之後,嬴姓東夷一族,曾是大邑商的勳貴。雖然武王滅商,趙氏入周後,在飲食衣冠等方面早已被周人同化,但喪葬的傳統卻根深蒂固的保留了下來:和周人的南北墓道不同,秦趙族人的墓穴東西走向,死者的頭永遠朝着祖先逐日而來的海岱之地,東君羲和駕六龍升起的東方。

所以,有數千年曆史的活人殉葬習俗也被保留了下來,趙鞅本人就不覺得趙氏的士大夫們死時殺幾個隸妾陪葬有什麼不妥。

當然,因爲趙氏連續出了文子和景子兩位仁德之主,所以近幾十年來,趙氏大宗的幾次喪葬都沒有做殉人之事。但耐不住下頭的家臣和小宗事死如生,可想而知,此禁止人殉的法令一旦頒佈,將受到多大的阻力。

所以,他覺得趙無恤的建議,是幼稚而不太可行的,也沒什麼必要。

但僅僅過了片刻之後,趙鞅發現自己又被打臉了……

這兩卷竹簡上的內容,是由無恤口述,計吏僑代筆的,那小子也知道自己字醜,登不了大雅之堂。

通篇沒有任何道德說教,沒有抒情體,而是滿滿的乾貨!

一個是來自後世的現實主義者趙無恤,一個是自帶數據的春秋數科專家計僑。昨晚兩人徹夜不眠地合作,做出來的數據分析,其嚴謹度和精密度都足以讓精明的主君趙鞅找不出絲毫破綻,順便還毀掉了他的三觀。

求收藏,求推薦……

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599章 夙願第800章 忠臣烈士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59章 首禍者死第462章 反壟斷番外7 羋月傳(上)第344章 夜襲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2章 可惜是姐弟第1222章 大結局翟792章 長平之戰(下)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868章 魏武卒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932章 鹽粒第96章 莫如兄弟第800章 忠臣烈士第86章 汔可小康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930章 鄒魯第434章 傷寒(下)第171章 守燎之人第385章 賜爾玈弓第1096章 濟北第164章 九章數術第442章 天逐第525章 弒君者(上)第817章 河西第904章 巨輪第83章 雨我公田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199章 山陽遇盜(下)第328章 梟臣的末路(下)第138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11章 幸不辱命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第175章 有如皎日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1165章 美人離殤第738章 禮賢下士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275章 出城野戰第527章 弒君者(下)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15章 君子六藝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11章 幸不辱命第737章 曲終人散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574章 趙氏幕府(上)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999章 殘城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1039章 和氏璧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43章 畏此簡書第934章 天道遠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99章 勇於私鬥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第39章 逼門而入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第833章 桃之夭夭(下)第588章 神靈的居所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818章 道可道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56章 “民主制度”第727章 跳樑小醜第187章 起死回生第164章 九章數術第1089章 王侯盡北望(中)第762章 降 下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173章 各有打算第130章 射分四耦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1191章 總把新桃換舊符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