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列爲正卿

“正卿啊……我兒居然已是魯國正卿了……”

得知趙無恤成爲魯國正卿後,趙鞅先是愣了半響,這纔出言嗟嘆。●⌒,

此子是什麼時候離開晉國的來着?記得是晉侯午九年冬至後上路的,如今是晉侯午十二年年末,不過三年多一點,他居然能在異國他鄉取得如此成就,真叫趙鞅欣慰之餘,又感到不可思議。

這不是還是中風時所做的夢吧?

趙鞅當了二十七年卿,所以他最清楚,雖然都是卿,但亞卿、次卿與正卿的差距,可謂天壤之別!

正卿就好比後世的宰相,而且是政權軍權一起抓的宰相,在國君普遍只管得了祭祀的春秋,整個邦國就是正卿的一言堂!其餘的卿則只能在前面加一個副字……無論在哪一國,正卿都是絕對凌駕於其他卿之上的,因爲他們能合法調用三軍和國人,先前趙鞅被範鞅各種打壓卻無還手之力,就是這個原因。

“了不起,了不起,真是虎父無犬子啊!”雖然已有心理準備,但廳堂內的衆人還是被這消息驚呆了,過了好一會,在旁陪坐的溫縣大夫趙羅才忙不迭地奉承起趙氏父子起來。

他誇張地掰着粗短的指頭如數家珍:“當初趙氏本是周天子的大夫,到了叔帶時,周幽王無道,於是便去周入晉,事晉文侯,自叔帶以下,趙宗益興,五世而至烈祖趙夙,但也只是大夫而已。又到了天祖趙成子,才得以列入卿族行列。直至高祖趙宣子,才列爲正卿……”

“趙氏先祖花了七代人才做到的事情。無恤三年就做到了,真是叫人嗟嘆。趙氏有如此興旺家業的麟兒。晉國其餘五卿若是知道了,還不得嫉妒成什麼模樣!”

趙羅滿面紅光,心裡卻那個後悔啊,早知趙無恤有今日成就,當初他過溫縣時,自己怎麼沒多給他點幫助,上次靠溫縣與齊國進行貨殖戰爭,自己爲何那麼貪婪,要了那麼多好處?

趙鞅這一年多又老了一點。黑色美須裡夾了一點白,好在精神十足,他自嘲地一笑:“何止是別人,連我這個做父親的也豔羨不已,想我十九歲時,還只是個鮮衣怒馬,到處與人鬥劍的惡少年。在卿位上熬了二十多年,才熬到了次卿,如何更是連兒子都不如。真是慚愧……”

他一擡眼,努嘴問對面身材高大,帶着駭人面具的謀主:“陽子,你自稱善於樹人。無恤能有今日,多虧了你相助,你來說說看。我這做父親的是不是有些差強人意?”

從十月份開始,趙鞅和家臣謀士們便雲集於溫縣。一面催促邯鄲氏攻衛,減輕宋、魯的壓力。一面也爲家廟的臘祭做準備。在場衆人裡,陽虎恐怕是心裡最百味雜陳的一個,在世卿世祿已成定理的魯國,以陪臣亦或是外來者身份執國命有多難?沒人比他更清楚了。

眼下他才被驅逐出國一年,趙無恤就輕而易舉地完成了取而代之……

魯國正卿,那本應是陽虎的位置!

幸好因爲自毀容貌,他整日帶着面具,否則趙鞅一定會取笑他此刻臉上的酸楚。

但一切已成往事,陽虎已死,他化名出國,現在是趙氏家臣,是趙鞅信任的謀主。

陽虎正色道:“魯國只是一個千乘國,其正卿還趕不上晉國六卿末席,小君子雖然天縱奇才,但主君卻更了不起,只是龍潛於淵,未能發揮而已。只要知伯一死,主君自然會成爲大國上卿,屆時執掌國政,復興霸業,成就不會亞於趙宣子!”陽虎這句是真心話,只要趙氏越大越強大,他當上趙氏家宰後,在諸侯間的威名,能控制的權勢必不亞於魯卿!

這話趙鞅愛聽,夏日之陽趙宣子是晉國權臣巔峰的樣板,也是他爲之努力的目標。

趙鞅的風疾已被醫扁鵲治好,如今體格健朗,而知氏歷代家主一向不長命,他自信能活過知伯。如今兒子已是正卿,他爭強好勝,心裡又是自豪,又是不甘落後!

他拍了拍長時間休憩,有些贅肉的大腿,豪邁地說道:“嗟乎,有子如此,爲父者得多多自勉才行,開春後讓邯鄲氏加緊攻衛,一面要減輕魯國的壓力,只要衛國向臨淄的求援不止,齊人便沒法安心攻魯、謀宋;另一面,也要早日打通晉國與魯國的通道!我可不想死後在青史上蔭子之功才得以留名!我要讓後世史官在記述時,寫‘鞅之子無恤’,而不是‘無恤之父鞅’!”

……

一陣朝賀聲中,趙鞅讓陽虎坐下,接着問回來傳信的趙廣德:“無恤既已是正卿,那季、孟、叔孫這三桓他是如何處置的?”

趙廣德打小不怕老爹趙羅,對趙鞅卻怕得要死,他長長一拜,頓首在地後纔將這個月來發生的事說了一遍。趙無恤將叔孫氏踢出卿族,改大司馬爲大將軍的事;派子貢去郕邑,說服孟孫何忌出奔,讓孟氏換了個家主的事;但季孫斯自殺的事卻一語帶過。

趙鞅喜歡堂堂正正與敵決爲死戰,一旦放下武器,卻又變得十分優雅,趙無恤對季氏做的事情,恐怕他不大接受得來。

“如今孟孫說爲次卿,季孫肥爲第三卿,但魯國大權都攢在堂兄手中。”

趙鞅欣慰地點了點頭:“善,無恤做的還算妥當,我就怕他貿然將三桓夷滅,那樣的話一定會大失人心,不是長久之計。魯國好歹是個千乘,還是如老子所言,細火慢烹爲好。”

他又道:“這兩個新卿我沒見過,你且說說看,次卿孟孫說是個怎樣的人。”

趙廣德道:“孟孫說是孟僖子的庶子,母親乃泉丘國人之女,比起其兄何忌。他年紀輕輕便有好賢之名,以孔子爲師。曾帶着一車二馬一童一御,陪孔子前往成周觀禮。並向老子請教學問。先之前孟孫何忌欲以郕邑投齊,但孟孫說卻不願,他言道:夫魯,墳墓所處,父母之國,不可離棄,兄長欲去齊國,自行往之,我留下照應宗族。無論生死,絕不背離魯國!”

聽趙廣德敘述完了,趙鞅冷冷道:“能與無恤化干戈爲玉帛,這應該是個知時勢的人,孟氏尚有一些封地、甲兵、民衆,若不想連這些也失去,他最好能安心屈尊無恤之下!”

至此他聲音一頓,“你此次歸來,除了告知魯國近況外。還將與孟氏聯姻一事請示宗族,既然孟氏女可爲良配,孟氏也識大體,此事我便準了!”

“謝伯父!”

趙廣德臉色靦腆。孟氏家正好中有適齡的嫡女,趙無恤當然不可能霸道到強娶對方嫡女爲妾,這種羞辱比殺人父母還要嚴重……爲了向魯人宣示兩家和解。他便拉郎配,爲趙廣德尋了這門親事。

趙氏是趙鞅的一言堂。在兒子婚事上,正牌的爹趙羅也沒發言權。好在他對這門婚事還算滿意。一個是晉國大夫之子,一個是孟氏嫡女,正好門當戶對。

更別說孟氏還願意陪嫁一座千室養邑!但條件是,必須趙廣德與孟姬的子嗣才能繼承。

如此一來,趙氏與魯國卿族便有了姻親關係,雖然比趙無恤在宋國的聯姻差遠了,但也能成爲維繫趙氏在魯國統治的紐帶。

但想到這裡,趙鞅就開始來氣了。

他重重一拍案几:“無恤年近十九,身邊也有一妾,幾年過去了竟還沒子嗣,別說他身邊的家臣,連我都爲他着急!也別隻爲汝等尋覓婚事,魯國若有適齡的大夫嫡女,或者卿的庶女,就快些娶來做妾。與樂氏的姻親也要抓緊了,樂氏女爲夫人,還得尋幾個子姓女子做縢。趙氏自下宮之難後族人凋零,作爲趙氏之人,便有興旺宗族之責!我明歲或能添一個兒子或女兒,他也得加把勁!”

趙廣德暗暗吐了舌頭,請趙鞅息怒,他回魯國後一定會多多規勸趙無恤云云,末了才揮了揮手,讓人從廳堂外將禮物擡過來。

“伯父,堂兄說,這幾年來每每錯過家廟臘祭,心中惙惙不安,生怕伯父和先祖們責怪。眼見臨近正月,魯縞、珍玩等趙氏不缺,便讓我送回來兩樣禮物……”

他先介紹那些造型古樸的木質器皿:“這是用曲阜東郊一株古桑木製作的禮器,少昊在窮桑立都時此木就在生長。嬴姓源於少昊,源於窮桑,如今趙氏爲魯國執政,也是天道輪轉的必然……”這是趙無恤讓人在曲阜宣揚的傳聞,說的頭頭是道。

趙羅大聲頌功:“此物進獻給先祖,先祖想來會高興的。”

趙鞅卻只是眯着眼睛,他可不是夫差那種只要面子不要實質的人,纔沒那麼好忽悠:“第二件呢?”

“其次,便是這張地圖,比起桑木琴,應該更能讓伯父高興,讓先祖們欣慰……”

趙廣德將懷中藏着的那張羊皮地圖恭恭敬敬地獻了上去,由陽虎傳到趙鞅手裡後,發現上面魯國山川河流、城邑道路都畫的很精緻。

魯國的國土是黑色的粗線,兩頭開闊,中間塞着幾個泗上小國,顯得狹窄。在魯國內部,東地是各大夫的領邑,星羅棋佈,顯得犬牙交錯;北鄙裡面則是孟氏的地盤,城池夾在各個丘陵間,難怪不好攻取。

趙鞅的目光轉向西面,瞳孔微微縮了縮。

趙廣德介紹道:“紅線所畫的部分,便是魯侯將授予堂兄的封地了。”

不止是趙鞅,趙羅、陽虎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好大一塊封地!

ps:整天吐槽我的魂淡們,現在是下午吧,是下午吧,是下午吧……晚上還有一章

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1186章 此人野望幻滅之際第1098章 濟南番外2 我老秦人路在何方?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1032章 朝天子(下)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456章 盜跖第968章 大盜與王孫第29章 威風凜凜第862章 燕國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1129章 長兄如父第118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372章 奧林匹克?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1147章 華夏邊緣第379章 取威定霸,在此舉矣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351章 雙姝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732章 國人暴動 下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54章 冬至(三)第518章 狂人第395章 武卒的弱點第297章 軍旅之才第255章 募兵制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705章 試探第1165章 美人離殤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849章 織女牽牛(下)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824章 大學第934章 天道遠第352章 將治魯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第5章 東門館驛第457章 天地之大第1070章 太宰嚭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1091章 獅子回頭望虎丘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第256章 趙武卒第911章 沸鼎(上)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第15章 君子六藝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997章 心蕩第270章 甄邑攻略(上)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164章 九章數術第824章 大學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73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585章 泗上諸侯第338章 黑雲壓城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807章 韓策第902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1135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59章 首禍者死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72章 初見魏駒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1011章 國殤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第519章 漁父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630章 爲淵驅魚(上)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番外13 秦皇紀(上)第686章 子見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