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

曲阜內城裡巷衆多,其中一些陋巷專門供家族破落卻拉不下臉搬到外郭居住的公族、大夫之族居住。

七拐八拐的陋巷裡,有一處普通的方院,在六月雨季裡顯得格外寥落。細雨稀稀疏疏,水聲滴答,混雜着食物的咀嚼聲。

一名身穿着葛麻深衣的白髮老者正在方院裡的雨檐下吃着他的朝食。

這名老者深衣陳舊卻不破爛,滿頭白髮用一根帶着雲紋的黑色帛帶仔細紮起,一雙赤腳盤在蘆葦蓆上,雙手指甲修長,看得出他平日裡不事勞作。

他身邊則是和他一樣衰老的老僕,面容恭敬,正在伺候主人用朝食。

朝食十分寒酸,只是一碗麥飯,一碟葵菜,一碟菽豆,無肉,無酒,卻有一條蒸熟的草魚。或許是因爲那條魚的緣故,這位老者吃得分外香甜,每一口都要細嚼數十下,才緩緩嚥下肚去。

任誰見了這場面都不會想到,這位衣食寒酸的老者,曾是一位錦衣玉食的國君!

他是莒國的流亡君主庚輿,在篡奪了侄子莒狂的君位後,統治了莒國整整九年!

但他的暴虐卻讓莒人無法忍受,國人中支持莒狂復位的輿情越來越響,加上庚輿打算背叛齊國,於是大夫和國人聯合驅逐了他。他不得已逃到了紀障城,請求莒狂和齊國人將此邑留給他安度晚年,卻遭到了無情的拒絕。

就連這樣的情形也維持不了多久,城中守軍早已暗中計劃把他出賣給莒狂,某天夜裡,紀障城破,他帶着四位劍士殺出重圍,在夜幕掩護下逃到了魯國,向季氏尋求庇護。

在曲阜,庚輿被奉爲上賓,他有一座四進的大宅院,在這裡規劃着自己的復位大業。起初魯昭公和三桓都對他禮數有加。但隨着日子漸漸過去,莒狂在君榻越坐越穩,原本爲他敞開的門便一扇扇關了起來,他們的日子也日益拮据。

他回國的希望越來越渺茫。魯人也認爲他失去了利用價值,停止了資助。親信們走的走,死的死,在魯國找到的姬妾還把僅剩的一點錢帛全給偷走,沒過多久他便被逐出那棟寬敞大屋。搬到了陋巷裡。

從那時候起,庚輿便死了心,他對身邊唯一剩下的老僕說道:“我連一座有廳堂的宅邸都奪不回來,何況莒國乎?”

之後,他們便開始了艱難的歲月,夜間夢到還當國君的歲月時,庚輿也會老淚縱橫,雙手顫抖,但這輩子,大概就這樣了吧。在魯國的歷次政變裡活下來算他運氣。唯一的指望,便是死後能歸葬母邦,埋到能聞見大海氣味的地方。

在咽盡最後一團難嚼的麥飯後,老僕取了一個掛在屋檐下的木瓢,從旁邊的水缸裡舀了一瓢清水,恭敬地遞給主人。庚輿接過一口飲盡,這才滿足的舒了口氣,眼角的餘光瞥向了屋內掛着的那把劍。

庚輿不說話,老僕也不說話,只是不急不緩地過去將帶鞘的劍取下。雙手奉給主君。主僕倆人相依爲命這麼多年,主君的習慣他了然於心,朝食過後,就要開始擦劍了。

庚輿愛劍如命。愛它勝過了美人,勝過了神明,甚至愛過了邦國。他在莒國時暴虐而好鑄劍,四處尋找吳越的工匠,亦或是楚國的相劍士,每鑄成一劍便常拿人來試劍鋒利與否。一開始是用隸妾,再後來是用宮婢,最後是上街斬殺看着不順眼的國人,甚至是大夫家眷……

他因劍失國,逃亡時別的不帶,卻緊緊抱着這把從越國購來的寶劍。幾年來,爲了在莒國收買支持者,庚輿賣掉了所有的珠寶。到如今,連賤賣貼身玉佩所得的錢帛也全部花光,唯獨這把價值連城的寶劍他死也不賣!

長劍橫於膝上,庚輿看它的眼神,就像血氣方剛的青年看着懷中少女一般,長滿斑點的手拿着柔軟的皮革,輕輕地磨擦它,擦去那些在雨季里長出的暗淡銅綠。

他能老,但它不能老!

待到摩擦數遍後,劍身上暗淡的光芒彷彿一掃而空,上面佈滿了規則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紋,劍格正面鑲有藍色琉璃,背面鑲有綠松石。劍身修長,有中脊,兩從刃鋒利,前鋒曲弧內凹,莖上兩道凸箍,圓首飾同心圓紋。

這是正宗的吳越寶劍!能換有市之鄉一、駿馬百駟的寶劍!

至此,白髮蒼蒼的庚輿才吁了口氣,心滿意足地看着手裡的寶貝,感慨道:“劍者,百兵之君也!可惜不能親眼目睹傳聞中的天下十大名劍。”

然而就在他這聲讚歎響起的同時,幾頂黑雨傘正好在他的小院門口停下來,數人也不敲門,直接大刺刺地推門而入!

……

披着蓑衣清理院內溝渠下水的老僕手持木棍,警惕地盯着來者,但卻被庚輿喝止了。

趙氏入主曲阜後,內城治安極好,盜匪竊賊絕跡,一般這種情況,應當是幕府僚吏在辦案。

果然,庚輿沉默地看着一隻乾淨的官靴從其中的一頂雨傘下方伸出,在曲阜這黑雲壓襯的色彩中,顯得異常奪目。

官靴之上是黑色的官服,再往上,則是一張年輕的臉龐,刻薄的嘴脣,兩撇矢狀的鬍鬚,鷹勾鼻子,錙銖必較的眉毛,還有深邃冷酷的眼神。

此人面相叫人難以忘記,但庚輿的目光卻緊緊盯着來者腰間,除卻佩劍劍鞘外,那根帛帶上還拴着一隻漆成黑色的獬豸牌。

傳說獬豸具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於是幕府的士師門佩戴白獬豸,負責在公堂上判人清白;監察吏們則佩戴黑獬豸,負責巡視各縣,懲戒貪官奸邪。

來人正是讓魯國羣吏聞風喪膽的幕府監察署長吏,闞止!闞子我!

闞止從黑傘下走出,任憑秋雨淋溼官袍,他腳步輕盈的走進屋檐下,然後對着庚輿行了一禮,說道:“闞止見過莒君。”

他身後跟着數人,腰間都帶劍。深衣裡甚至披着甲。沒看錯的話,個個都是武卒裡的使劍好手,而且經驗老道,一進院子。他們就分列站開,堵住了任何一處可以奪門而逃的破綻。

庚輿目視老僕,搖了搖頭讓他退下,自己則又看了看手裡的銅劍,這纔回答道:“我哪還當得起莒君的稱呼。只是一個落魄而逃的失國之人而已,這半年來若非大將軍在巷外派兵庇護,別說每餐能加條魚,只怕我早被莒狂派來的刺客殺死幾次了。”

“原來莒君知道。”闞止一笑,剛入曲阜,趙無恤就將庚輿等別國流亡到魯的人好好保護了起來,一開始他覺得這是養一羣閒人吃白飯,直到今日才知曉主君的遠謀可不是自己能揣測的。

庚輿張開嘴慘笑道:“失國之人若是再不敏感些,在這異邦裡難免屍骨無存。闞長吏嫉惡如仇,殺貪官污吏如屠狗的名聲。連我這個隱居在陋巷的老朽都知道,但你我卻是第一次相見,無事不登門,不知前來所爲何事?”

“來慰問下莒君。”闞止見庚輿比自己想象的要淡然許多,不免有些無趣,或許二十年的流亡磨去了他的所有鋒刃棱角。

他微微停頓,又接着說道:“並替大將軍向莒君借一樣東西。”

庚輿眯起了老眼:“不知大將軍所需何物?”

闞止也不言語,而是解下佩劍,左手平舉劍鞘,右手輕輕將它抽出。

庚輿的眼睛頓時瞪得老大。那把劍才抽出了少許,他便覺得炫目不已。

劍身上面遍佈結晶龜甲紋理,這是無數次糅合鍛打造成的,它刃如秋霜。寒光閃閃。以庚輿多年的玩劍經驗,這把劍應該不是金錫鑄造的,而是用惡金鍛造的,和他一比,庚輿手裡的青銅劍頓時不夠看了。

望着看見名劍就陷入呆滯的庚輿,闞止露出了慘白的牙齒。笑道:“大將軍欲借的,正是莒君的項上人頭!”

……

“以愛劍而聞名天下,因劍而失國流亡,最後又死於名劍下,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趙無恤合上了裝首級的木盒,不再看那顆白髮蒼蒼的腦袋。

“庚輿可有什麼遺言?”

闞止道:“主君的確是很懂庚輿,他死前是帶着笑的,說能死在干將劍下,比老死牀榻要好多了,於是慷慨赴死,只求能善待那老僕,他還說……”

無恤想到盒子裡首級嘴上的那絲笑,不知爲何心情有些複雜和惆悵,或許這就是霸業的代價吧,問道:“還說了什麼?”

“他詛咒莒狂一定會失國,還懇求大將軍兵臨莒國的那天,將他的屍身帶回莒國。”

趙無恤將目光投入遠處暮雨中重重疊疊的街巷:“唯,我答應他,若有朝一日我能亡莒,一定將他厚葬於琅琊臺之上,以名劍祀之!讓他能隨我一同登琅琊山,觀滄海之大!”

現在,只需要將這份首級用石灰醃製,送去莒國。這便是趙無恤向莒狂展示的“誠意”,莒狂恨他這位流亡魯國的叔叔入骨。至於能否從莒國得到想要的東西,就看子貢的了。

……

到了六月中時,子貢風塵僕僕地從莒國歸來,驅車徑直駛向大將軍府邸,他手裡還緊緊握着簽着魯莒密約的帛書。

通過半真半假的外交欺瞞,付出了不值一提的小小代價後,子貢從莒國誆騙到了趙大將軍真正想要的東西,他已經迫不及待要將這次豐收獻給主君了!

等他在漆萬引領下走進大將軍府廳堂側屋時,正好聽到趙無恤同宋國來的樂氏家臣陳定國商量事情。

在與外人商量事情時還允許進入旁聽,這是心腹之臣纔有的待遇,以往有次禮遇的只有張孟談,現如今,子貢也享受到了。他雖知道這是趙無恤事先囑咐好的,心裡也不由一陣激動。

但隨即子貢卻耳朵一豎,神情專注起來。

因爲大將軍和陳定國商量的,是牽動所有幕府僚吏心思的事。

是關於趙無恤與樂靈子大婚的事!

ps:子貢的職業是縱橫策士,在外交場合說的話自然七分假三分真,書裡配角信就行了,讀者可別全信了。

第1156章 王的盛宴第306章 孔仲尼第651章 大風(8)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808章 趙策第92章 劍名獬豸第478章 晏子遺書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1219章 昊天有成命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1162章 大道第98章 攪動全局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92章 劍名獬豸第337章 小司寇第146章 必有忠士番外13 秦皇紀(上)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522章 十年後的霸主第1035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上)第1098章 濟南第283章 擲矛兵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1138章 徵蓬出漢塞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200章 爲君前驅第34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291章 焚劵市義第647章 大風(4)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18章 趙氏公議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236章 二桃殺三士第第470章 醫院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1146章 遊牧者的抉擇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1067章 可勝者,攻也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755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上第233章 少而執官第860章 古史辯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1032章 朝天子(下)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118章 除惡必盡第802章 知瑤之死(下)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599章 夙願第400章 引蛇出洞第928章 統一的必然第87章 豆在釜中第766章 宥之?殺之?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684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799章 趙魏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636章 中行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1129章 長兄如父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323章 亂(中)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第181章 董安於(上)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803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52章 冬至(一)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325章 一山不容二虎(上)第4章 單騎走馬第669章 破城第951章 連橫(上)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643章 兩軍對壘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238章 大車檻檻第108章 小懲大戒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518章 狂人第61章 姍姍來遲第1045章 怒海爭鋒(下)第478章 晏子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