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

“吾等應該速速發兵北上,據斥候來報,北面十分空虛,中行氏只控制了洹水以北,以南的中牟、戲陽自行其是,而雍榆則是範氏僅剩的縣邑,各自的守卒不過兩千餘人,只需要大軍開拔,便能攻下這三處!”

說話的人嗓門極大,是喜歡進行軍事冒險的郵無正,攻克朝歌不久,他就叫囂着要帥師北上。

與之相反,楊因卻表達了自己的反對意見。

“不可,攻朝歌過程中,投石機連續投擲,壞了近三分之一,器械尚且如此,兵卒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軀。他們不但會勞累,還會對戰爭心生厭惡、還會在屠戮後心生恐懼,適當的休憩是可以保持大軍的戰力,而不是盲目北進。臣認爲,比起不考慮後果的冒進,鞏固朝歌更爲重要,平穩度過秋收更爲重要!”

作爲仲裁者和決策者,趙無恤也在權衡利弊:鏖戰數月,趙韓兩軍亦有傷亡,臨時徵召的勞役則直接解散歸鄉秋收,韓虎也帶着數千韓兵回河內休整,如此一來,趙無恤手頭僅剩萬五千人了。

算了算能調撥的機動兵力後,趙無恤做出了決定:“在秋收期間,暫時休兵。”

武將們有些失望,文吏則紛紛鬆了口氣,他們怕就怕趙無恤強起疲憊之師,若是勝了還好,若是受挫,趙氏的局面就會變得艱難。

但趙無恤話音一轉:“不過軍中的魯人也別一心想着歸鄉,告訴他們,此次徵召日期延長,家中的田地縣中自然會派人協助。這幾次大戰衆人立功甚重,朝歌府庫裡的錢帛糧食,每個人都能分到一些,軍功所授的田宅都記錄在案,戰後進行嘉獎。各旅將輪番休整,同時渡過淇水,搶收敵人粟麥。”

七月將盡。一切的一切,都爲了能平穩度過秋收。當然,在穩定後方的同時,趙無恤也讓郵無正秣馬厲兵。在爲北圖邯鄲做準備。

早在朝歌城破後數日,他便讓盜跖和虞喜帶着兩支靈活機動的部隊渡過淇水,一面打打草谷,一面深入到邯鄲氏的領地上傳播中行氏大敗的消息,同時還讓先前在牧野一戰中俘虜的邯鄲人回去。爲趙無恤聯絡各城。

邯鄲氏連死兩代家主,折損一半兵員,已是元氣大傷,加上兩個靠山都被打敗,投降派也到擡頭的時候了。

“秋收後,便要將戰線推進到洹水,而首當其中者,便是中牟、戲陽、雍榆三縣!”

穩定朝歌周邊局勢後,趙無恤將朝歌交給郵無正和楊因管轄,他則抽空回了一趟溫縣。因爲他得知消息,趙鞅傷情不太樂觀……

……

八月仲秋,天已轉涼,因爲心中有事,沿途的秀麗風景趙無恤也無暇觀看,只是偶爾在縣邑亭舍停留時,才問一問周圍的民情。

雖然並無公命,但戰後趙氏與韓氏還是私下對河內進行了分割。

河內地區有六縣十三城,戶近七萬,口四十餘萬。凡、共以南歸韓氏佔領。而凡、共、百泉、孟門、牧野、朝歌等縣邑則歸趙氏,大體上,趙氏分到了四分之三,而韓氏則有四分之一。多勞者多得,韓虎也沒什麼怨言,忙着接受地盤去了。

所以趙無恤先過趙氏佔領區,再過韓氏佔領區,一路上就他所見,河內的情況不容樂觀。

老子有言。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因爲趙氏與範、中行交戰持續數月的緣故,昔日“邦畿千里,維民所止”的田野上少見農人,原本是膏腴之地的鄉、裡亦人煙稀少:因爲不少範氏之民在趙軍到來前北逃朝歌,接着又被張柳朔疏散到淇水以北,所以行在塗道上,許久不見一個人蹤。

昔日的富庶之地,戰後卻是這般凋敝,趙無恤能約束武卒的軍紀,但韓氏兵、魯國兵卻難免搶掠,這對河內民生造成了很大的損害。

戰時還可以說“因糧於敵”,可在範氏毀滅,中行殘缺的情況下,太行以東的戰事其實已沒有懸念,河內從敵境變成了趙氏維持戰爭的前沿基地,所以一些政策,也需要進行調整。

趙無恤已經採取了一定措施:薄疑等投降的範氏僚吏官復原職,“法三章”被推廣到佔領區全境,駐守各邑的趙軍開始嚴肅軍紀,索拿盜寇和二卿的逃兵流卒,同時派人跟隨渡過淇水的前鋒去北邊招攬流民歸鄉。

在這些舉措下,趙氏佔領區和韓氏佔領地的區別就顯現出來了。

朝歌和凡、共等地的局勢已經穩定下來了,大量投降的範氏僚吏成了統治的基石,趙無恤開倉放了二三十萬石糧食出來,勻給各邑,力求不發生饑荒,民衆們也自發地組織進行秋收。

而韓氏的河內地,大亂之後,人口減少,百姓缺衣少食,道上的路人很多破衣爛衫,羸弱飢瘦,少人還在往趙氏的控制區跑。

趙無恤不由想起了後世魏惠王的“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想必現在韓虎也在爲此犯愁吧,不過自己領地上的民衆留不住,這可就怪不得趙氏了。

在沿途稍作停留後,一行人快馬加鞭,只花了數日便回到了溫縣。

……

在宮室外等待趙無恤的是他的阿姊季嬴,絕美的臉上帶着一絲憂色,領着他往裡走時也一言不發。

還是趙無恤主動上去拉住了她的手,輕聲問道:“父親怎樣了?”

旁邊有豎人路過,季嬴輕輕抽出了手,靠近無恤道:“昨日才昏迷了一次,虧了靈子診治才復甦過來……”她說着說着雙目垂淚,無恤連忙安慰了她,兩人一同入內。

晉國中軍佐坐在一張矮案後面,患痛風的腿擱在鋪有襯墊的足凳上。他左手把玩着棋盤上漆木雕成的馬,將它放在紅腫的手裡翻來覆去,右手則任由樂靈子把脈。

趙鞅的狀況比趙無恤預想的還要糟,他的臉頰消瘦,關節發炎腫脹,光看着就讓人心痛。見他如此疲憊,如此虛弱,無恤和季嬴都很難過……

“不過是中了一箭,也不是致命傷,爲何會如何嚴重?”診治完成的間隙,趙無恤拉着精通醫術的妻子低聲問道。

新婚燕爾後趙無恤便匆匆離開,樂靈子卻沒有怨色,反而盡力輔助季嬴管好內事。春秋之世無歲不戰,無論地位高低,男子一生中的三分之一都在征途上,這時代的女子必須習慣。

她嘆了口氣:“舅的箭傷已經癒合了,後遺的症狀也在好轉,誰料幾年前的風疾卻又復發了,如今雖無性命之憂,但恐怕無法下來走路,也無法長時間理政,更別提領兵出征了……”

“真是天妒英傑……”趙無恤無語半響,有什麼東西噎在喉中出不來,最後只能說出這樣一句話,但隨即卻又笑着迎上去,將朝歌的近況告知趙鞅。

“我也未想到,傷勢尚未完全好,朝歌便被你打下了。朝歌是殷商的舊都,秦趙嬴姓的先祖飛廉、惡來、季勝都在那裡世代爲臣過,如今也算收復故里了。”趙鞅一邊喃喃地說,一邊把那匹馬放下,他這一生可能再也無法騎馬馳騁了。

“我和範氏關係尚可時曾多次路過朝歌,在鹿臺廢墟上憑弔古人,在殷商王陵周圍獻牢祭祀。如今趙氏攻下朝歌,和當年周人滅亡大邑商很像,驟然得之的東西很容易驟然失之,朝歌繁華,小心你手下的兵卒們沉迷其中,也要注意收復範氏的臣僚。你這次回來,帶着尚書的《無逸篇》《多士篇》讀一讀,學學周公旦是如何防止周人腐化,如何治理殷頑民的。”

無恤應諾,趙鞅接下來開始給趙無恤傳授了一些治民的經驗,過了一會才拍了拍額頭道:“是我糊塗了,你又不是第一次受封的時候,如今已經是魯國執政,統治着一千乘之國,這些東西想必不用我來教。”

衰老受傷的虎士比過去更貼近“父親”形象,趙無恤心裡有一絲久違的暖意,連忙道:“怎麼會,小子正深恨離開晉國太早,沒能多受父親教誨,真正到治理一國時才吃了不少虧。”

說了一會話後,趙鞅有一些累了,他每天都要花大半時間休憩,於是他無力地微笑道:“汝等暫且出去,讓我與無恤獨處。”

二女舉袂施禮,然後慢步退下。

直到這時,趙鞅纔將那份壓在棋盤下的帛書抽了出來。

“你旬月便破朝歌,知伯的算計落空,想來是技窮了,他在新田讓自己人演了一出趙氏進攻公室的把戲,想要佔據禮法大義,以公命相逼。這是國君和知伯前日寄來的信,你看看。”

趙無恤將上面的內容掃了一遍,冷笑了起來。

“他們要趙氏將朝歌、河內地交予公室,再勒令我帶着兵回魯國去,此生不得再踏入晉國半步,更不能繼承家業!而且還要父親告老致仕,趙氏一分爲三……”

趙鞅盯着趙無恤問道:“你怎麼看?”

趙無恤長太息,痛心疾首地說道:“看來國君之側,出了陷害忠良的奸佞小人啊!”

ps:《公羊傳.定公十三年》:荀寅與士吉射者,曷爲者也?君側之惡人也。此逐君側之惡人,曷爲以叛言之?無君命也。歷史上,老趙恰恰是“清君側”第一人

第15章 君子六藝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1125章 衆人皆醉我獨醒第1146章 遊牧者的抉擇第195章 三日將寤第850章 臥榻之側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第1197章 白露未晞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230章 士冠禮(上)第一謀臣第720章 齊侯的貴賓第519章 漁父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988章 叛國罪第21章 四子分封第724章 張孟談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149章 輕騎夜擊 下第636章 中行第606章 我回來了!(下)第510章 宋朝之美第925章 《用間篇》第860章 古史辯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591章 天道第55章 冬至(四)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557章 虎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897章 越有處女第365章 來自陶丘的邀請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103章 囹圄隸妾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1017章 馮翊第912章 沸鼎(下)第826章 困於陳蔡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956章 合縱(上)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954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上)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1130章 陟彼岡兮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123章食不厭精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348章 孔夫子的局(上)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143章 欲言又止第4章 單騎走馬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926章 兵家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423章 雪橇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第993章 鳴條第1160章 鼎之輕重第1222章 大結局第1135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421章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495章 墮四都!第645章 大風(2)第892章 過河卒第1134章 東胡第217章 秋日之陽(二)第769章 當歸(下)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255章 募兵制第837章 運河第184章 驟然生變(下)第203章 將翱將翔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519章 漁父第248章 三段射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78章 朋比爲黨第85章 中原有菽第1011章 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