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

“整個寒氏縣,就只有千餘兵卒?”

邯鄲城南數裡的趙軍大帳處,趙無恤看着手裡儼如上計簡牘的降表,又瞧了瞧伏拜在地的寒氏宰,皺眉問道。

“稟……稟世子,寒氏只是邯鄲的衛城,原本就不大,只有人口兩三千戶,勉強能出一師之賦。家主……不,是逆臣趙稷南下時抽掉了寒氏司馬及千餘兵員隨行,於牧野敗於世子之手,兵卒或死或降,司馬亦陷軍中,如今寒氏幾乎是座空城……”

寒氏宰有苦難言,若非如此,他也不會這麼快就在佛肸的勸說下選擇投降。

自打四五月間邯鄲大敗於牧野,邯鄲稷死難後,整個邯鄲地區便人心惶惶起來。中行寅雖然一度派兵入駐穩住了陣腳,但朝歌大敗後,中行氏自身難保,那些中行兵便紛紛收縮邯鄲和柏人去了。

寒氏本是邯鄲西門戶,但在喪膽之下,敵方竟然不守,可見接二連三的家主之喪對中行、邯鄲兩家造成了多大的打擊,這也是趙無恤這月餘來銳意北上,所向披靡的原因。

寒氏宰繼續說道:“中行兵撤走後,西面的知氏也從釜口道派了一旅兵來,但僕臣想着,自己原本爲邯鄲之家臣,在往上則是趙氏之小臣,此外才是晉侯之陪臣,與知氏並無關係,故而閉門不納,一直等到世子遣人來接受寒氏。”

“你做的不錯,今後寒氏縣還要仰仗你來鎮守。寒氏那些南下後失去音訊的兵卒,其實多數都還活着,於牧野倒戈後轉附於我軍中,在朝歌之戰中出力不小,你可將此消息回去告知寒氏父老,讓他們安心。爲趙氏守好城池,戰後家中子弟自能歸去。”

寒氏宰如此表忠心,趙無恤便讚譽了他幾句,同時也不動聲色地將寒氏剩下的兵卒調出來。換成一師趙軍進駐,死死盯住知氏控制的釜口道,以保衛大軍側翼。而軍中的那些寒氏籍降兵,就成了完美的人質。

等寒氏宰大喜過望地離開後,趙無恤再度召開了軍議。

“我先前最擔心的事情。是知氏和中行氏派人據守寒氏,與邯鄲互爲犄角,等我軍攻邯鄲久頓不克時,引知氏與公室大軍從側翼攻來,結果卻是多慮了!”

……

此言一出,帳內羣臣都表情一鬆,看來敵人也很謹慎,他們選擇了一箇中規中矩的戰略。

趙氏在河北地區是客軍,越過淇水、洹水、漳水北攻,深入敵境三百餘里。沿途許多地方不像後世河北那樣開發完善,所以輜重壓力還是較大的。這時候要是知氏與中行故意放趙軍深入,最後再襲擊糧道,等趙軍睏乏時在此以兩倍的優勢兵力決戰,或許還有困獸猶鬥的希望。

可現在,趙無恤發現,自己是高估了知氏的膽量和智慧。

陽虎道:“知氏控制了釜口道,以至於晉陽消息不能通山東,目前所知,是一個月前知氏聯合中行餘黨。發兵萬餘從仇由襲擊大原,晉陽大夫董子據守不出。從知氏只能譴一師之衆來謀寒氏看,他們的大軍一定是被晉陽、平陽拖住了!”

項橐也興奮地說道:“不錯,現如今知氏不能從西面抽身。中行黑肱又膽怯避戰,連肘腋之間的衛城寒氏也不守,直接收縮兵力到邯鄲,這種無膽鼠輩,豈能擋住世子的一擊之力?”

趙無恤卻擺了擺手,讓他切勿驕躁:“話雖如此。但就中牟和寒氏二宰提供的情報看,邯鄲城中仍然有三千邯鄲兵,三千中行兵,加上青壯婦女,守城者要比攻城兵力多出不少,攻取殊爲不易。”

圍城已經數日了,因爲集中精力打造攻城器械,所以並沒有太多進展。趙無恤倒是帶着公輸班,將邯鄲城繞了幾圈,回來之後,公輸班言簡意賅地點評了這座城池的防禦:“比朝歌要難打!”

對他的這一想法,趙無恤表示同意。

邯鄲包絡漳、滏,倚阻太行,戰國時期趙國以此爲都,從此這片土地便被稱之爲“趙”,後世稱道說邯鄲“擁據河山,控帶雄勝,實爲河北之心膂,而河南之肩脊!”

這句話是有道理的,邯鄲的土壤相對河北四處可見的鹽鹼地算是相當肥沃的了,且有漳河流過其境,水源充足,適合發展農業生產,所以城內積蓄很多。加上處於太行山八陘之一的滏口陘東連南北午道的交匯點,北通燕、涿,南連鄭、衛,東有東陽、齊國。農商皆富,正是邯鄲氏成爲晉國六卿之下最大勢力的基礎。

邯鄲城便利的交通易於向周圍的戎狄地區擴張,可這也爲外來者攻打邯鄲提供了方便。爲了自保,邯鄲便建立起了以高大的夯土城牆爲依託的防禦體系。

整個邯鄲城還沒有後世趙都的雄壯廣闊,城比中牟要大,比朝歌卻小,外郭高七八丈,內有東、西、北三座小城互爲犄角,協防外敵。而三座小城之內還有不少從臺大宮,在緊要之時,可充禦敵之用。

登紫山看了看邯鄲城內的部署後,就算在做到旬月破朝歌壯舉的公輸班看來,這也是一場艱難的城市攻防戰。

但趙無恤卻讓公輸班只管繼續監督打造器械,其餘事情則由他來想辦法。

今天在大帳裡,就在衆人苦思破邯鄲之策時,趙無恤便說道:“我恰有一計,可讓邯鄲人心動搖,讓破城的困難降到最低……”

……

幾個月前,邯鄲稷以報父仇爲名,帶着五千邯鄲兵誓師南下。

這五千人裡多數是邯鄲、寒氏、乾侯、戲陽的淳樸百姓,平日從不離開自己的田宅哪怕三十里。直到某一天,邯鄲氏的徵召來了。

庶民平日的任務便是”取彼狐狸,爲公子裘“,到了戰時便要服役,於是他們穿着破爛的鞋履和破爛的衣褐,在邯鄲氏華美的金邊玄鳥旗下出發,昆父、兄弟、鄉黨共同踏上征程。

衆人離家時心情迫切,對於邯鄲地區的人來說,戰爭是一場冒險。以往征伐戎狄倒沒太多油水,至多搶幾個狄女回來暖榻,讓戎人做氓隸種地。但要是去搶掠衛國,就能賺到農稼無法獲得的財富!

他們武器本來比較簡陋雜亂。但在朝歌府庫裡得到了補充,得以更換的還有身上的裝束。

那一日,朝歌城外盡是邯鄲兵頂上黑色的墨旌和額頭白色的抹巾。

他們聽過歌謠,據說當年周武王也是帶着這樣一支軍隊,肆伐大商。在牧野獲得決定性勝利的。

家主和司馬告訴他們,哀兵必勝!

可直到他們真的在牧野遇到了敵人,才嚐到了戰爭真正的滋味。

那不是戰鬥,而是一場屠殺,臨時遇敵,家主和軍吏都十分慌亂,只知道要他們列好陣形,拿起戈矛和弓箭,堅守陣地。但自己卻倉皇而走,接着。騎士們襲來了,那些全身皮甲、看不到臉的趙氏突騎,衝鋒時空氣爲之凝滯,鑌鐵的轟鳴充斥整個世界……

他們脆弱的陣線瞬間崩潰,弟弟眼看着哥哥被踩在馬蹄下,父親失去兒子,鄉黨的肚皮被環首刀劃開,他還試圖塞住自己的腸子……

最後,他們看見帶領自己上戰場的邯鄲家主被一箭射倒,而同盟的朝歌範兵也想秋天的粟麥一般。在趙兵的有序收割下成片倒下。

對於趙軍來說,牧野是場值得被寫入史冊的輝煌勝利,可對邯鄲兵卒來說,卻是一場莫名其妙的失敗。他們膽敢反抗趙氏的脊樑被一下敲斷了。

從此以後,苟活的邯鄲兵卒成了趙軍新附兵中最老實的一批人,等到打下朝歌、中牟後,相較於後者,他們水漲船高,有不少人已經儼然將自己當趙兵看待了。

“反正邯鄲本就是趙氏的小宗。我們其實都是趙氏的臣子……”其實直到被俘虜後,他們才知道了這個事實,平日裡他們只認管自己收取賦稅的人,哪知道邯鄲頭上還有多少層封建。

總之,過去幾個月裡,邯鄲兵們日子過得還算不錯,沒有被太過苛待,雖然一些危險的任務會讓他們去做,但若是表現得好,也有機會被提拔,趙氏賞罰分明,比起早先在邯鄲軍中要公平得多。

等進入邯鄲地區後,這些降兵更是被趙氏世子親口許下了一個承諾。

“凡在趙軍中服役的邯鄲、寒氏、戲陽、乾侯籍貫者,若有小功,戰後無田宅者賜之,有田宅者倍之,有大功者,賞爵爲吏!”

衆人沸騰了,軍功授田宅對他們也適用!這意味着,原本在這片地區地位低下的他們,很可能要一夜翻身了!

舊的貴族即將滅亡,新的小農地主階層即將形成……

在魯國,這一切都進行的很慢,因爲卿大夫們尚未被全盤推翻,可在邯鄲,趙無恤卻有心將邯鄲一系連根拔起!

如此一來,那三千餘邯鄲降兵們算是徹底忘了過去所屬,開始向趙氏效忠了。

誰給我們土地,誰給我們糧食,就向誰效忠,對於底層的人而言,這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

不過這一切也是有代價的,首先,趙氏世子要邯鄲兵們做一件事。

是填溝壑?還是冒險登雲梯攻城?亦或是冒充逃兵混進城裡?他們心中忐忑,最後一項趙軍也不是沒做過,但城裡的守卒太過膽小謹慎,從半月前開始,便一律不納外來者。

最後居然都不是,世子只讓他們集結到一塊,是夜將近子時,四千餘人在城外圍坐,和陸續過來的當地父老一起,唱起了歌。

“敢問上吏,要吾等唱什麼?”

趙無恤派來的軍吏笑了笑:“世子說了,只要是邯鄲當地人都知道的民歌,唱什麼都行,但聲音要大。”

邯鄲降兵們面面相覷後,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他們便開始對着黑夜裡陰影憧憧的邯鄲城牆,唱起了一首邯鄲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民歌……

“請成相,世之殃,戰亂不休殺辜良。”

“邯鄲無主,如瞽無相何倀倀……”

舂牘敲擊,曲調悲愴,數千人一同高唱,聲震四野。一時間,邯鄲城外,四面皆是《成相》之歌!

第390章 何去何從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638章 抽刀斷水第1131章 髀肉復生第804章 三家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1119章 雙頭鷹第1026章 邗溝、菏水第704章 葉公子高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907章 道、勢、術第911章 沸鼎(上)第939章 嘎嘣脆第219章 秋日之陽(終)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第958章 意外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90章 君子有爲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27章 遠送於野第1003章 縱死俠骨香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94章 醫扁鵲第1010章 奴隸制第525章 弒君者(上)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995章 叔侄第503章 外援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987章 走投無路第324章 亂(下)第674章 合衆弱以攻一強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20章 術業專攻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510章 宋朝之美同人《若使人生如初見》第503章 外援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230章 士冠禮(上)第372章 奧林匹克?第80章 陶瓬之器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1032章 朝天子(下)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105章 端木之風第717章 陳恆的救衛計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1134章 東胡第114章 夏姬巫臣第1005章 決戰風陵渡(中)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1048章 勞民傷財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818章 道可道第762章 降 下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980章 飲馬河渭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508章 七穆遊氏第547章 墮郈(下)第96章 莫如兄弟第483章 弱國無外交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181章 董安於(上)第203章 將翱將翔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137章 三箭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1080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418章 大雪滿弓刀(上)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797章 義在東軍第359章 季嬴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494章 狡兔死,走狗烹番外10 屠得百萬方爲雄中雄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108章 小懲大戒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第525章 弒君者(上)第149章 輕騎夜擊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