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鳳凰涅槃

ps:大家久等了,下午才從佤山上下來,再忙活兩天,31號回昆明後更新能恢復正常,明天也是晚上纔有

……

“寡人慾封孔子書社之地七十里,讓他做楚國的大夫,司馬以爲如何?”

楚王熊珍頷下蓄一小撮鬍鬚,身着赤色如火的犀皮衣,頭戴華麗的胄帽,腰佩長劍“湛盧”,站在沉重的戎車上,目光中殺氣卻有些不足。他這次率領楚軍和陳、隨軍隊進攻蔡國,進攻到沈地附近時,湊巧救下了被困整整七天的孔子師徒一行人。

孔子之名熊珍早已聽說過,可謂是天下賢人之一,博聞強記,因爲不願屈從晉魯卿族趙氏的強權而出奔,遊歷了莒、鄭、陳等國,如今楚王志在復興,聽說在此救下此人,不免有些求才之心。

然而楚王話音剛末,他的庶兄,也是楚國的司馬子期就站出來勸誡道:“不可!”

楚王偏過頭去問道:“司馬覺得不妥?”

司馬子期身爲司馬,對中原發生的事情還是十分關注的,他說道:“不敢,只是臣聽聞,孔丘及其弟子的學問乃尊周天子,試圖在天下復興周禮,想要讓人盛裝打扮,繁瑣地規定尊卑上下的禮儀、舉手投足的姿勢,還有從幼到老不能學完的周室禮樂,這一切都與楚地風俗習慣格格不入,故孔子之學不適合楚國,不如隨他去。”

楚王卻有些不同意:“但我多次聽葉公說過,孔門之徒端木賜,擅長貨殖、外交、治國,如今是陶丘的執國,帶着曹人實行共和之制;還有冉求,爲趙氏練兵,練出了萬餘武卒,趙氏才能橫掃晉國。既然孔丘的這些弟子都如此厲害,他本人恐怕也不俗,更何況還有這百餘孔子之徒,只怕也有人才,若是就此錯過,豈不可惜?”

“不然,孔子中能幹的弟子似乎都被趙氏留下,其餘衆人跟着孔丘在列國如乞討般行走,在魯則魯國被竊,在莒則莒國被佔,在宋、鄭、陳、等國都不受歡迎重用,可見包括孔丘在內,剩下的都是無用之人,大王不值得分地封之。”

見楚王還有些猶豫,司馬子期便道:“更重要的是,楚國的祖先在周受封時,名號爲子男,封地方圓五十里。如今孔丘祖述文王武王時期的法度,彰明周公、召公的事業,大王倘若任用他,同樣實行周禮那一套,那楚國還怎麼能世世代代擁有堂堂正正方圓萬里之地呢!”

“吾等先祖熊渠曾言,楚乃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天子不與我公侯之位,楚便自稱爲王!至今已經快十多代人了,大王在南方的地位,其實和天子也差不多,陳、隨、許各諸侯皆以臣子自居。然而中原諸侯不予承認,聽說魯國人暗地裡還罵吾等是蠻夷鳩舌之人,稱呼大王爲‘楚子’呢!孔子最重周室禮法,只怕也是這麼看的。故大王要封孔子,且先去問問,他願不願意稱君上爲王,行僕臣三拜稽首之禮,否則難免尷尬。”

楚王思索了一會,點了點頭道:“如此也好,便讓子閭帶着些禮物,替我去問候孔子,也試探一二。”

……

王弟子閭領命而去,楚王則和司馬子期繼續商量戰事,他們這次進攻蔡國,一是爲了報復十多年前蔡國引導吳師入郢,給楚國帶來巨大損失,二是爲了重新收復蔡國,讓楚國疆域恢復到更東方的位置,以陳、蔡、頓、胡爲屏障,構建對吳防線。

“陳國控制潁水,北連鄭、宋兩國之道。淮、泗有事,順流東指,此其經營之所也,如今陳侯畏懼吳國,願意歸服大王,得陳,便能與中原諸侯溝通,還能兵臨蔡地!”

“至於蔡國,此地西望方城,東通淮沔,倚荊楚之雄,走陳、許之道,山川險塞,田野平舒,戰守有資,耕屯足恃,介吳楚之間,乃襟要之處。”

子期嚴肅地說道:“同時,也是楚國的肘腋之患,要排除吳國再度西進的禍患,楚國必須重新徵服蔡國!”

“先奪回沈地,再包圍新蔡,不怕蔡君不從。”楚王摸着自己的小鬍鬚笑了一下:“現在的吳國,正與寡人的舅翁戰得熱鬧,沒功夫來救蔡國,正是吾等的大好機會!”

就在這時,去探孔子口風的子閭回來了。

“他怎麼說?”楚王很隨意地問道。

子閭面色有些不好看:“孔子感謝,但卻又請辭,不願意見大王。”

“爲何?”

“他說……天無二日,民無二王,丘雖然落魄如喪家之犬,但要像晉文公重耳一樣,流落楚國時爲了尋求幫助,便稱楚爲王,置天下唯一的王周天子爲不顧,他修習文王、周公之道,自問做不到……”

“腐儒!真是放肆!”雖然有所預料,但司馬子期還是忍不住斥責了一聲。

但好脾氣的楚王熊珍卻笑着擺了擺手道:“司馬先別怒,子閭,你且去問問孔丘,當年魯昭公來楚國時,也以諸侯見天子之禮,對着孤的伯父靈王三拜稽首,他乃魯人,叫我一句大王又何妨呢?”

子閭再度領命而去,過了不久又回來了,臉色又尷尬了幾分。

“如何?”

“孔丘還是不來。”

“這次他又是如何說的?”楚王曉有興致地問道。

“他說,當年就是魯國三桓之一的孟僖子隨同魯昭公出訪楚國,到達郢都後不能以禮處理外交事務,以至於國君受了不應該受的恥辱。孟僖子深以爲恥,遂發奮學習周禮,將死時還囑咐二子向孔丘學禮,孔丘教授二子時矜矜業業不敢怠慢,如今自己到楚國邊境來,若重蹈當年,死後就無臉面見孟僖子了……”

司馬子期冷哼道:“巧言滑舌,將孔丘及其弟子綁起來逼到江水邊,不從就扔下去,由不得他們不喊大王!”

楚王卻搖了搖頭道:“孔丘這番應對不卑不亢,不亞於當年知武子應對先君共王。既然孔丘辭了我的禮物和聘請,那我也不必見他,免得相看兩厭。此外蔡國即將興兵,他們不宜再深入,派一隊人,將孔丘一行往葉公所在的方城送去,若孔門弟子中有人才,就讓葉公留下幾個,若無,則任他們回中原去吧!”

“諾!”子閭第三次領命而去,司馬子期看着他的背影,又看看專心查看地圖的楚王,不由嘆了口氣。

子期知道自己這個楚王弟弟的性情,他遵循常理行事,不亂紀綱,不爲私心迷惑自己,不爲困難而退縮,始終堅持堅定自己的原則。就算孔丘如此不知進退,也不會做出拖下去一劍殺了的舉動,果然是一笑釋之。

這樣仁慈賢明的楚王,楚國要是早幾十年,甚至十年遇上就好了,若十年前楚國的大權在他手裡,再有自己和子西等兄弟輔佐,楚國,大概就不會遭遇那場浩劫了……

……

五日之後,時近春末,孔子師徒一行人已經被遣送到方城去了,楚王與孔子不相見,便索性將他們踢給葉公,讓葉公代爲接待篩選。

而楚軍也行動迅速,他們很快便摧毀了蔡國外圍脆弱的防禦,奪回了沈地。

”這裡還和二十年前一樣,沒有變化啊……”

楚王熊珍所在的地方是沈國的舊宮殿,沈國是汝潁下游的撮爾小國,其祖先因助平王東遷有功,便被封在沈地,國君稱之爲沈子。這個小邦很早就被楚國納入自己的封建體系中,接受楚文化薰陶,器具、飲食、衣冠,除了難以更易的語言外,方方面面都和楚國一致化。

直到十多年前,晉國召集諸侯會盟準備對楚國動手,親楚的沈國拒不參加,晉國便指使蔡國,出兵伐滅了沈國,並將沈子嘉押回蔡國殺掉,蔡人自此吞併了這裡。

但蔡人也沒改變這裡的格局和內部,所以這座宮殿裡的許多東西都和郢都相似,楚王此時此刻正側臉欣賞的那副描繪在牆上的壁畫也充滿了楚文化氣息:

壁畫中,太陽神”東君“從東方的建木升起,把幽暗黑夜變成皎皎白天,他駕着龍車雷聲轟響,龍車後載着如旗的雲彩舒捲飄揚。地上的人類朝拜不已,敲起樂鍾使鐘磬木架動搖,起舞者如同翠鳥般輕盈飛舉,在樂舞聲中,沈國的貴族最後昇天變成了“羽人”腳踩鳳凰騰雲駕霧,與東君共同劃過天際,去向世界的盡頭......

看到這幅畫,讓楚王記起了過去的情景——他年幼時曾和父親楚平王來汝潁之間狩獵,沈君待楚國王族如同兒子侍奉孫子一般,恭敬至極。

父王曾指着這副壁畫,給他講爲何楚國人崇拜鳳鳥。

“楚人乃祝融之後,祝融其精爲鳥,離爲鸞鳳,鸞者鳳凰之屬也,祝融就是鳳的化身,吾等子孫亦然。先君楚莊王就曾把自己比喻爲鳳鳥,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還摸着他的頭說道:“珍,你以後也要和歷代先祖一樣,做一隻棲於梧桐上高貴的鳳!”

當時他不滿十歲,望着自由飄逸的鳳,高高在上的東君豔羨不已,重重地點頭。

父王也會帶着熊珍,站在沈宮最高處眺望樹林、河流和山澤,然後對剛剛被封爲太子的熊珍說:“總有一天,它們都是你的!”

不止是沈國,陳、蔡、隨、唐,短短几年後,這些附庸國最終都成了熊珍的臣子,他統治着東到淮汭,西到漢中,北到汝陽,南到江南的廣袤土地,就像他父親平王,伯父靈王、康王,祖父共王,曾祖莊王從前所統治的一樣。

但是從熊渠篳路藍縷開始,楚人就從未失去他們的土地,唯獨熊珍卻失去過……

他這隻雛鳳一開始就停歇在太高的梧桐木上,年幼無知,以至於跌得最慘。

他繼位之初,以爲楚國的一切都是陽光明媚,一片大好的。令尹子常僞飾美化了所有事情,他迷惑楚王在章華臺上與姊弟們嬉笑玩樂,用錦緞掛滿臺下道路旁的橘樹枝,告訴楚王外面的楚人都穿着蠶絲衣服,布匹多到掛不完;他故意讓人划着一船一船的稻穀從章華臺下經過,以此告訴楚王,楚國年年豐收;他還爲王宮衛隊配備了最好的裝備,人人佩戴好劍,穿犀皮甲,以此讓楚王放心,楚國的武備也極其強盛!

然而這一切都破碎了,伴隨着柏舉之戰的慘敗,以及郢都的毀滅。他差點在吳師入郢時失去了一切,失去母親,失去兄弟,失去妹妹,失去王位,失去國都,失去楚國……

他帶着妹妹和全家人倉皇逃出都城,渡過漢水,一路上在雲夢澤裡跋涉。到這時,他纔看到了真正的楚國:橫行跋扈的貴族,公然在白天搶掠的盜寇,在雲夢澤裡艱難求生的難民,楚國處處是叛臣,鬥氏餘孽差點就對他動手。一行人輾轉月餘,最後逃到了隨國,還被吳軍包圍,逼門索拿過,若當時隨侯一念之差選擇出賣他們,楚王和整個王族就要被一鍋端了!

他們最後逃過一劫,也幸虧他的長庶兄子西建樹王旗,安定人心,招集散兵,組織抗戰。申包胥則奔赴秦國乞師,秦軍在子蒲率領下縱橫於方城內外,楚師出沒於漢水南北,吳師窮於應付,在楚國境內也處處遭到反抗,遂退出了郢都。

吳師退走之後,熊珍這纔回到郢都,時爲十月份,歷時10個月的大戰終於結束了,在這場大戰中,受禍最慘的是郢都的國人,郢都經吳師蹂躪,殘破不堪。自此之後,吳國太子夫差逆流襲擊,楚人便害怕再度危亡。於是又把郢都遷到鄀地,改革政治,來安定楚國。

楚王熊珍便是在這樣的艱難歷程中成年,這是楚靈王、楚平王和令尹子常做下的孽,但這惡果,卻讓熊珍兄弟幾人吃了個正着……他因此積累了太多的內疚,爲自己丟失祖宗土地,爲辜負了國人。他知道楚國需要療傷,於是便獎勵有功者,寬容背叛者,安撫傷痛者,這一療就是十年……

十年過去了,楚國在漸漸恢復,但這時候,他們已經失去了淮河一帶千餘里土地了,楚國的疆域頓時像一個被狠狠咬了一口的蘋果,缺了一大塊。而吳師入郢造成的痛楚,依然存在於楚人精神的深處,難以治療。

“我辜負了祝融和列祖列宗。”

楚王熊珍結束了深思,再度走上沈國舊宮的高臺,扶着他祖先征服踏過的城垛反省,眺望遙遠的蔡地,露出了一絲志在必得的笑。

“但我不會辜負兒子!”

他前年娶了越王勾踐十三歲的女兒,那個沉默寡言,甚至不太會說楚言的越女今年剛剛爲熊珍誕下一個子嗣,取名爲”章“。章華臺的章,熊珍希望自己能早點解決吳國的威脅,能遷回郢城去,讓兒子能在郢都和章華臺的廢墟上成長起來,吸取過往的教訓,也獲得前行的勇氣。

到時候,自己也要摸着他的頭,對他說自己父王說的話。

“章!你以後也要做一隻停歇於梧桐上高貴的鳳,還要牢牢記住,鳳凰不死,涅槃再起,其勢更烈,就像羋姓王族一樣,就像赫赫楚國一樣!”

“大王……”思慮和豪情被打斷了,司馬子期出現在背後,面沉如水。

當年楚軍柏舉大敗,子期來告急時,就是這副表情。

楚王頓時心中一緊,追問道:“何事?”

子期深吸了一口氣:“大王,剛剛得知消息,吳王夫差在夫椒大敗越王勾踐!”

第480 金布律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199章 山陽遇盜(下)番外9 阿育王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1213章 今天下三分第651章 大風(8)第719章 敵在西魯第196章 成鄉!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861章 中山第954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上)第968章 大盜與王孫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1189章 北風其涼第326章 一山不容二虎(下)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807章 韓策第256章 趙武卒第712章 范蠡文種(上)第790章 長平之戰(上)第244章 幕後主使第12章 呦呦鹿鳴第1092章 天子致胙(上)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737章 曲終人散第382章 “西魯互保”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717章 陳恆的救衛計第9章 姑布子卿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591章 天道第597章 婚姻大事第1220章 !第488章 夾谷之會(下)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333章 黃雀在後(下)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1085章 徐偃王第1137章 三箭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115章 賞罰分明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175章 有如皎日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第338章 黑雲壓城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71章 封建制度第1133章 中山已滅第152章 欲殺之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505章 桐宮之囚(上)第542章 鳴鼓第835章 無私番外13 秦皇紀(上)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138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736章 亡國之音 下第886章 少樑砲第88章 伊尹之志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573章 夷爲郡縣第571章 誰爲定魯第一功?第83章 雨我公田番外9 阿育王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1208章 華陽國志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番外7 羋月傳(上)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第240章 刺客列傳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625章 季嬴的秘密第774章 搬山第826章 困於陳蔡第1105章 半島戰爭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487章 夾谷之會(中)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367章 楫門而盜第361章 邾國第945章 蕩氣迴腸(上)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133章 嬴秦嬴趙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817章 河西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265章 鼓勵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