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

ps:回來的有點晚,今天只有一個大章

直到昨天,屠何纔剛剛接到代王的徵召命令,說晉人北犯,要屠何人依照古老的盟約,發兵加入代王的隊伍。

屠何的君長和各氏族頭人正爲要不要出兵而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卻被這支趙氏騎兵的出現弄懵了……

千五百騎,這是代國各大部族聯合後能湊出來的總數,連屠何自己也僅有兩三百騎,所有才被那支不大不小的東胡部落襲擾得不勝煩惱,卻又奈何不得對方。

好在外面的晉人似乎對屠何沒有太大敵意,他們讓城中派人出去說話,君長最後挑了新稚狗,不但因爲他膽量極大,更因爲他和中國之人打的交道最多。

騎着馬走出屠何邑,望着幾乎將城北圍了一圈的千餘人馬,新稚狗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本應該在桑乾河上游數百里外的趙氏軍隊,怎麼會突然出現在城邑北方呢?要知道,屠何以北,是茫茫的大草原啊……

難道他們,是繞道奔襲過來的?縱然被稱爲屠何最強壯的熊,新稚狗自問自己也做不到這一點,對方的統帥,該有多大的膽量和決心啊。

等他看到這些晉人的統帥後,感覺更加驚訝愕然了。

“竟然是你!”

虞喜全身披掛甲冑,挎長弓,腰間別着環首刀,英姿勃發。他笑眯眯地騎在馬上看着新稚狗朝他緩緩走來,他去年曾兩次造訪屠何,這是第三次,不過這一次,虞喜搖身一變,不再是商賈的護衛,而是統御千騎猶如臂使的戰將!

只見他一揮手,身後的騎從便押着一些蓬頭垢面的辮髮胡人走上前來,此外還有百餘頭牛羊,以及嚶嚶啼哭的婦幼。

“新稚子,你曾邀請我一起打東胡,現在我來了。”

他指着身後那些人和牛羊。

“吾等奉趙氏主君之命,繞道草原來征伐違抗大國的代戎,途中遇到了一個敢於對抗天威的東胡部落,一次交戰後,斬首數十,俘獲百餘,牛羊千頭。其餘人大部分被嚇得往東遷徙,跑到百里之外了,這是部分戰利品,特來送給屠何。”

新稚狗嚥了一口口水,讓屠何煩惱了一整年的東胡部落,就這麼被這千餘精騎輕易打發了?看得出來,他們的確經歷了長途奔襲,一人雙馬,馬匹都有些羸瘦,但精神氣卻不減。髒兮兮的面孔下,是銳利的眼睛,打量着牆垣低矮的屠何邑。

他能聽出虞喜話裡的威脅,也大致理清楚了虞喜喬裝兩次來此的目的。若是屠何表現出一點反抗的姿態,結果大概和那個東竄的東胡部落一個下場。

果然,虞喜縱馬到新稚狗身邊道:“我爲屠何趕走了東胡,還獻上如此多的禮物,因爲我家主君願意和屠何做朋友,幫汝等擺脫代戎的奴役。現在輪到屠何表現了,是繼續爲代人賣命?還是轉而幫助趙氏滅代,是選擇這些人畜,還是選擇我手裡的刀刃,請君抉擇!”

……

代王城所在的地方,後世稱之爲蔚縣,此地位於恆山、太行山、燕山三山交匯之處,羣山餘脈所及的一片盆地上,這裡地勢平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是一處難得的膏腴之地,足夠養數萬人,代戎便在這裡定居,建立了都城。

桑乾河的支流壺流河從恆山中發源,在代城處劃了道由西向東,再轉而向北匯入桑乾的弧線,河道在此開闊,向北漫延出大片農田、灘塗、草場。

深秋時節,冷冰冰的太陽還在地平線上徘徊,大約人高的枯黃蒿草一眼望不到邊際,清晨的露珠沾滿草葉,數千名代人已經坐立在這裡。

他們中有的是從桑乾河上游逃過來的敗兵,有的是從其餘部落匆匆被徵召到此的獵手、牧民,他們甲冑不全,兵器也五花八門,有青銅的,有石的,甚至還有木製的,甚至連隊伍也列不齊整。這麼快就要面對那些勢不可擋的趙軍,許多人還沒做好思想準備,嘈雜聲,說話聲到處都是。

因爲按照原本的計劃,代王會放棄代城,讓各個部落遁入深山草原,化整爲零,利用部落之民靈活機動的優勢,拖到降雪,晉人無法在代地立足,自然不戰而敗。

但桑乾部的抵抗出乎意料的脆弱,在攻下桑乾城後,趙軍更是突然加快了速度,連破中游幾個部落,迅速接近代城。

而代城內過了幾十年安逸定居生活的頭人們卻動作遲緩,捨不得拋下滿滿家當和成羣的姬妾、奴隸、牛羊,他們輕視了晉人的決心,導致被人突然逼近時,失去了遁入深山的機會。

所以代王不得不硬着頭皮,在代城外與晉人前鋒打一場,爲城內部衆撤離爭取時間。他沒有選擇守城,因爲半耕半牧的代人壓根不知道該怎樣守城,從來只有他們南下恆山洗劫城郭的財富,從未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如此深入代國過……

代王很年輕,也很高大威武,他今天在甲衣外披了一件醒目的貂裘,立於本部的一輛戰車上,手不安地放在腰間的短劍上摩擦,偶爾才睨視一眼疾風勁草的北方,晉人若想攻擊代城,只有從那裡過來。

他的壓力莫名地大,因爲這場戰爭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他貪戀季嬴美色,求婚不成惱羞成怒配合知氏進犯趙氏招致的報復,非但美人沒有到手,眼見連家國部落也要保不住了。

焦躁地又巡視了一遍軍隊,他想道:“桑乾部已殘,全族遁逃不知所蹤,如今且如、虖池、狋氏,還有無終的兵都已到齊,加上本部三千人,共計七千徒卒,七百騎,三百輛車……”

代人佔據此地後,各族都轉化爲且耕且牧的半遊牧民族,因此除了不足千人的騎兵和戰車外,其他的都是徒卒。

“趙軍總數也不過如此,若沿途再留人駐守,只怕到這裡的更少,若桑乾河下游的高柳、屠何兩部也來相助,依靠着萬餘人的大軍,依靠代人的悍不畏死,我也可以與趙軍一戰!”

他確信,只要擊敗這支遠征軍,趙無恤想要再派人來進攻,恐怕要等好幾年了……

“來了!” шшш. ttκá n. ¢ o

Wшw _TTKдN _Сo

就在這時,傳來了斥候的示警,只見趙軍的前鋒,已經排成了戰鬥隊列,從壺流河沖刷出的開闊地貌上,緩緩向南挺進,那冉冉升起的炎日,飛騰的玄鳥,在代王眼中顯得極爲刺目……

望了半晌,他焦躁地讓御者迴旋,在軍中狂奔,揮鞭抽在幾個不安的代人身上,惡狠狠地罵道:“你,把矛拿穩了!你,快給弓上弦!待會哪個部落敢不賣力,明年加徵五百頭羊!”

……

“終於逮到代人主力了!”

穆夏也站在戎車上,不能和重裝甲士們一起站在最前排,他感覺很不適應,只能儘量回憶着以往作戰時主君的做法,指揮全軍。

和代王預料的差不多,在留兵守護沿途城邑糧道,又遣送一批傷卒離開後,穆夏的軍隊只剩下六千人,在數量上略顯劣勢。

但人數,從來就不是戰役勝負的最終決定因素。

“主君說過,臨戰合刃之急者三:一曰得地形……”

他放眼望去,面前是較爲平坦的河流地貌,平原廣野,此騎兵之地也。河邊的農田和牧場,敵我雙方的陣地相隔很近,地勢平坦,沒有深草阻礙,進退自如,此長矛長戟之地也。他們左側,間或有一點丘陵土山,草木繁盛,相對於代人的位置居高臨下,此弓弩之地也……

穆夏早在進入戰場前,就給麾下的諸多兵種挑好了位置,此刻迅速命令持矛戟的甲士在前方架矛站立,而弓弩兵則搶佔制高點。

“二曰卒服習……”

有嚴苛的軍法支持,出身高貴的趙氏小宗子弟、大夫只能對他俯首帖耳,而手下苦出身的兵卒,則將這次的統帥當做奮戰的目標。

“猛將必發於卒伍!只要我再立幾次功,得到幾次升遷,或許有一天,也能做到大夫、師帥的位置去!”這種建功立業的期盼,是促使他們忍受遠征辛苦和直面死亡恐懼的最大動力。

過去大半年裡,趙軍都是從武卒和太原郡兵裡精選加以訓練,使之熟悉戰法,動作整齊劃一,比起對面站沒站像,前面金鼓擊響,後面的士兵卻十分懈怠的代人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這邊穆夏才下令不久,代人似乎早有準備,眼見趙軍剛到,陣型還未完全展開,他們中軍的黑犬旗幟一揮,以部族爲單位的代人就開始一擁而上!

兩軍相距不過數百步,代人的騎兵縱馬奔馳,戰車也亂哄哄地直插前方,轉眼就衝過了一多半的路程。他們在馬上車上狂呼亂喊,連馬後車下的徒卒也揮動銅劍,石錘,木矛等武器,聲勢駭人。

代人與晉國的戰爭其實不多,更多的是向東掠奪燕國,根據他們與燕國弱旅交戰的經驗,大部分燕軍在這時便會慌亂奔逃,兇狠的代人恰好衝陣而入。

然而趙軍畢竟不同於燕軍,他們的陣線絲毫不曾動搖,督戰的石乞更是冷笑一聲。

“戎狄就是戎狄,這作戰的手法,要是放到百餘年前,對付邢、衛等不會打仗的邦國還能湊效,可早就在太原本中行穆子和魏獻子用方陣打得一敗塗地。從桑乾河一路打過來,趙軍也所向披靡,然而代人竟還不長教訓,仗着人多個兩三千,更有優勢的車騎,就如此託大麼?”

隨着聲聲號令響起,已經完成縱深列陣的前排甲士一聲大喝,數百支高舉着的長矛被平放下來,閃亮的尖鋒層層疊疊,整條戰線頓時成了刺蝟一般。

對面衝殺過來的代人騎兵是狋氏部落的,這個部落位置偏北,靠近草原,部衆都是身經百戰的勇士,他們敏感地意識到了敵軍那些長矛的威力。領頭者吆喝一聲,帶着騎兵轉向右側,沿着與趙軍陣線平行的方向前進。

稍稍降低了馬匹馳騁的速度,狋氏的騎士們伸手拿起掛在馬背上的反曲角弓,反手從腰間的箭囊裡抽箭,三百名無鞍無馬鐙的狋氏騎兵幾乎同時張弓搭箭,瞄準太陽升起的方向。

這正是代人賴以征服代地,讓無終、屠何俯首稱臣的騎射之術!這個距離上,一直在草原和丘陵交界處射獵爲生的狋氏獵手們幾乎可以百發百中。趙軍的長矛步卒不過是靶子,而敵人的弓箭,應該射不中來去如風,射一箭就回頭撤離的騎手們吧?代王是如此想的。

然而就在他們以平行的隊形疾速靠近趙軍方陣,踏入百步射程時,卻聽到了無數聲嘣嘣的聲響……

迎接這些狋氏騎兵的是趙軍的強弩!

不同於十年前剛剛運用在軍中時略顯簡陋粗糙,僅能射數十步的單兵弩,如今趙軍武卒所用的弩,已經換成了威力更加強大的二石具弩!弩臂上重疊了一根木條,還夾有銅飾件,這些裝置是爲了增強弩臂的承受強度,使得它張力更強,射程更遠!

眼見敵人冒冒失失地進入射程內,趙軍材官臂拉腰拽,以全身之力上弦,再彈射而出,這一瞬間,弓弦猛烈顫動的聲音哪怕在百步以外都清晰可聞,隨之便是破風的尖嘯之聲漫天大作。長有一尺二寸、鋒刃由桃丘鐵打造的弩簇密如雨點,一箭過來,便能輕鬆洞穿代人騎兵薄薄的皮甲,透背而出,在他們中間濺起無數血花,衝在最前的數十騎受到滅頂之災,死傷慘重。

而狋氏騎兵射出的骨簇、青銅簇、石簇羽箭,卻零零散散地落到趙軍甲士陣中,歪歪斜斜插在蒙皮鑲鐵大盾上,不能入一寸;射在他們厚厚的三層甲衣上的,連一層皮都沒蹭破;運氣好的,則徑直撞到前排的銅盔上,頂多讓甲士耳邊多了叮噹一聲沉悶的響動。

在內戰中繳獲大量銅錫,以及同時開挖晉國境內數座鐵山冶煉後,趙氏軍隊的裝備也與日俱新,太原郡兵們穿的是武卒淘汰下來的衣甲,武卒精銳卻早已武裝到了牙齒。

就在代人震驚遲疑的同時,穆夏笑容更盛,最初的謹慎小心,化作了現在的自信。

“三曰:器用利!”

代人的武器裝備依然處於青銅時代早期的狀態,對上的卻是花費重金打造,已經步入鐵器時代的趙軍。正所謂兵器不銳利,與空手同;甲冑不堅密,與赤袒同;弓不可遠射,與短兵同;射不能射中,與無矢同;中而不能入,與無鏃同……

若正面相敵,五個代人也抵擋不了一個武卒!那僅剩的一點人數優勢,瞬間蕩然無存。

“所以兵法說:器械不鋒利,就好比將自己的士兵送給敵人屠殺,代子啊代子,你要將代國葬送在這裡了……”

眼見代人在第一波攻勢後陷入了短暫的啞火,而趙軍各部也開始就位,穆夏揮動旗幟,身後戰鼓齊鳴,現在,該輪到趙軍進攻了!(~^~)

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958章 意外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寫在第三捲開始前的話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503章 外援第53章 冬至(二)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344章 夜襲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1144章 赤山第544章 首誅第89章 無心插柳第42章 勢將去汝!第960章 銅鞮宮第40章 碩鼠碩鼠第866章 不如生女好第392章 忍第816章 秦人第267章 馳逐蹴鞠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97章 不棄親暱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93章 鼓而成列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第17章 割圓之法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911章 沸鼎(上)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196章 成鄉!第296章 四武衝陣第404章 攻敵所必救?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653章 大風(10)第499章 宋之亂(下)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515章 勝負手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1165章 美人離殤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第815章 功過任後人評說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81章 收之桑榆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566章 辯士的風采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1034章 列爲諸侯(下)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316章 公輸第348章 孔夫子的局(上)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977章 千乘萬騎第65章 暮春三月第348章 孔夫子的局(上)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646章 大風(3)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137章 大射儀(下)第684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49章 有女如雲第954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上)第97章 不棄親暱第892章 過河卒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55章 冬至(四)第508章 七穆遊氏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1007章 卸甲第774章 搬山第769章 當歸(下)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第796章 千夫所指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