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子產之政

見鄧飛推辭,趙無恤微微一拜道:“先生何出此言,吾聞魯國三卿之孟僖子逝世前,曾令二子師事下士孔丘,此事傳爲美談,無恤願效仿之。吾又聞孔丘有言,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無論貴賤身份,一日爲師則終身爲師,先生精於律令法規,足以教我。何況,無恤在下宮中的六藝師、傅,也是士,請不要再推脫。”

從知識的掌握上就可以看出,春秋後期,已經是公族落,士人起的時代了,無恤對一些不學無術,荒淫無道的貴族,是打心眼裡看不起的。對日後社會中堅,撐起華夏文明軸心時代的士們,比如老聃、孔丘、鄧飛等,倒是很有好感。

鄧飛推脫不得,只得接受,對無恤不由得又高看了一眼。

離開課時間還早,無恤便和鄧飛對案而坐,向他請教一些晉國的刑法問題。作爲後世人,他對律法是比較關注的。因爲從一個鬆散的宗法制家族,變成一個組織嚴密的律令制國家,這是趙鞅正在爲之努力的目標,也是趙氏以後的必經之路。

閒談間,無恤得知,鄧飛的家族,來自遙遠的南方,是蔓姓的鄧國後人。鄧國本是楚王之母舅,被外甥楚文王背信棄義偷襲滅亡後,鄧國公族部分入楚爲士,甚至出過一位司馬。剩餘部分則北上中原,居於鄭國,曾擔任過士師職位,協助子產鑄刑書,所以對刑律很是精通。

鄧飛在數年前以遊士身份輾轉來到了晉國,投身於籍秦家中,卻沒有做委質效忠的家臣,而是成了自由身的幕僚,平日的職責是庶子大夫的輔助和法律顧問。

說起律法,就聊到了第一位將成文法公開化的人,鄭卿子產,鄧飛對他推崇不已。

“鄭子產名駟僑,鄭國七穆之一,昔日子產鑄刑書,公佈於新鄭,使國人皆能觀看,知刑罪之緣由,那時飛尚在襁褓。”

趙無恤道:“然而無恤聽聞,晉大夫叔向曾批評子產此舉,其辯論孰對孰錯,先生能否與我詳細說說此事。”

鄧飛自然知無不言,原來當得知子產鑄刑書後,子產在晉國的好友,羊舌氏的叔向便痛心疾首地寫信勸他,信中是這麼說的:

開始我還對你寄予厚望,現在卻全然絕望了。上古先王不制定刑法,這是害怕民衆爲此產生爭奪之心,卻無法防止犯罪。一旦讓小民知道法律,他們就不再忌憚上位者,爭鬥之心就會因此而產生。他們將會棄禮而徵於刑書,上面刻劃的一字一句,都要爭訟個明白,其結果就是亂獄滋豐,賄賂並行。

昔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商有亂政而作《湯刑》,周有亂政而作《九刑》,這三刑興起後,三代的結果如何?還不都很快就到末世了。所以你現在頒佈刑書,縱使暫時徼倖成功,你的邦國也遲早會落入無法治理的境地。

叔向最後還有些生氣地預言道:吾聞之,國將亡,必多制,說的就是眼下的事啊,鄭國將要在你的執政下衰敗了!

趙無恤聽完後,搖了搖頭說:“然而叔向追求的聖人之治不可能再現,禮治的時代已經結束,無恤料想,未來只有以刑律及法令治國,方有希望。叔向死後不久,他的家族就被扣上了作亂的帽子,很快衰亡破滅,反倒是子產治鄭有了成效,使得鄭一區區伯國,晉楚卻不敢小覷。”

不過,叔向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大概是因爲他在欒盈之亂中,因爲弟弟羊舌虎是欒氏之黨的緣故,被範氏下獄,差點身死牢獄。而他的另一個弟弟羊舌叔魚,又身爲刑獄之官,貪贓受賄,被人攻殺,還留下了“貪墨”這個惡名。所以,因爲這兩次經歷,叔向纔對刑法有種厭惡和不信任吧。

趙無恤還知道,子產之政,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既維護鄭國公室的利益,又限制七穆等貴族的特權。他整頓田制,重新劃定公卿士庶的土地疆界,將國野民衆按什伍加以編制,對私田按地畝課稅;作丘賦,依土地人口數量交納軍賦;鑄刑書,修訂並公佈了成文法;實行卿大夫之子也必須學有所成,方可從政的用人制度。

殊爲難得的是,這位改革家面對國人的不理解和誹謗,不毀鄉校,容許國人在那裡公開議政。要知道,他們唱的可是“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啊!

趙無恤銘心自問,自己是做不到這一點的,當成鄉國人反對他推行代田法時,他的做法是,借用鬼神之言裹挾輿論。

鄧飛侃侃而談道:“然也,所以子產回覆叔向的信中,只有一句話。僑不才,不能及子孫,吾以救世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公孫僑並非聖賢,做不到您說的那種程度,無法考慮到世世代代的禮樂王治,我的使命,我的政令,就是來挽救當前時局的!我不能接受您的勸諫,僅能不忘你敦敦勸導的恩惠!

“妙極!”趙無恤忍不住出言讚歎,子產此言,太對他胃口了,這是兩個現實主義者相隔兩千年的惺惺相惜啊。

隱隱約約,趙無恤也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居然頗合子產的政見,或許,他未來治理領地和家族的大致方向,已經找到了。

不過他隨後又啞然失笑,自己現在只不過是一鄉之宰,治下僅僅兩千多人,好高騖遠作甚,還是學習子產一樣,想想如何“以救現世”好了。

和趙無恤在成鄉的新政一樣,子產也同樣以事實打了反對者的臉。

子產從政之初,被國人詛咒“去死”,但一年之後,歌謠就變成了“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的頌揚。而鄧飛描述子產逝世時的情形,說新鄭城無人不哭,連遠在魯國的孔丘也慨然而嘆:“子產,古之遺愛也。”

不知不覺,泮宮開課的鐘聲響起,趙無恤才恍然起身,他和鄧飛相談甚歡,居然忘了時間。

鄧飛送無恤走到室外,拱手說道:“能讓君子師事之,飛惶恐慚愧,吾之學問,其實遠遠不如我在鄭國的族兄鄧析,可惜他執意非子產之刑,而自己編篡什麼《竹刑》,以幹世人,爲民爭訟……”

鄧析?他說的那人,趙無恤倒是沒什麼印象,也不知道在歷史上留下過名字沒,不過撂開子產之法而私修律法,這倒是很特立獨行的做法。

他辭別鄧飛後,趨行出門,方纔一聊就是一刻,門外的趙廣德恐怕是等急了。

誰知出來一看,卻見小胖子像個童子般乖乖地站在門口,朝陽升起,熱得他一頭是汗,出於對趙無恤的信任和尊敬,他居然卻沒進去催促。

這讓無恤感到微微驚訝,覺得除了讓小胖子在庖廚之道上狂奔外,在其他方面,此人還是可以栽培栽培的。

晨學武,暮學文,這也是泮宮中的傳統,所以今晨的課,是劍術。

趙無恤換上了上衣短小而方便活動的玄色劍士服,佩戴自下宮時就一直在用的二尺劍,與趙廣德一起往劍室走去。

劍者,君子武備也,所以防身。因其攜之輕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從西周開始,佩劍成爲一種男性貴族的時尚。在晉國,還有過“令吏帶劍”的規定,凡是貴族和官吏必帶劍。

而且,劍不僅僅是禮儀和裝飾,不僅僅是身份和等級的標誌,還是可以殺人的利器。作爲在戰場上運用最廣泛的短兵,相應的劍術便應運而生了。

劍室位於桃林之側,和後世霓虹的劍道館有些像,佔地並不大,地面鋪着木板,中間空出幾處,可以容納十多人同時對練。當然,用的並非是佩劍,而是木劍或者未開刃的鈍銅劍。

趙無恤剛走進來,就覺得氣氛不太對勁,周圍那些手持木劍正在對砍少年紛紛停了下來,把目光投向了他,他們多半是範、中行一黨的大夫子弟。

在靠近側門的位置,縮頭縮腦的樂符離正隔着人羣,對趙無恤擠眉弄眼,似乎是想提示他什麼。

無恤有所警覺,剛要轉身,卻發現有一個人,一個消失很久的熟人攔在了他的面前。

……

求收藏,求推薦,第三更在晚上9點半

第204章 君與臣第412章 獵國(上)第301章 魯城曲阜翟792章 長平之戰(下)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825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796章 千夫所指又如何?第30章 鄉中三吏第978章 秦騎趙騎第509章 致師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925章 《用間篇》第630章 爲淵驅魚(上)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092章 天子致胙(上)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第470章 醫院第679章 叛臣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41章 釜底抽薪第11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1169章 金陵王氣第374章 刺殺!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717章 陳恆的救衛計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175章 有如皎日第176章 誰家天下第92章 劍名獬豸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275章 出城野戰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169章 洵美且都第32章 三裡歸附第710章 陶朱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369章 千金市馬骨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6章 亂序者死第720章 齊侯的貴賓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445章 野心第1066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下)第290章 莫善於借貸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1161章 如龍第483章 弱國無外交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837章 運河第859章 龍城飛將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35章 豎子敢爾!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492章 侯犯第396章 鴛鴦陣!第1017章 馮翊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番外7 羋月傳(上)第213章 衆志成城第30章 鄉中三吏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326章 一山不容二虎(下)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171章 守燎之人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736章 亡國之音 下第582章 鐵與血第1176章 特赦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892章 過河卒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1098章 濟南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56章 “民主制度”番外10 屠得百萬方爲雄中雄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225章 賞不逾時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456章 盜跖第4章 單騎走馬第836章 復辟第225章 賞不逾時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