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

崤函道,是連接成周與秦的古道,從夏後皋時代起就存在,至今已千餘年了。崤函古道的基本走向,若以虢城爲圓心,向西的路線是虢城--桃林塞--函谷關,故又稱之爲函道。向東的路線,因爲在崤山中開鑿綿延,故叫崤道。

王孫勝建議走的這條路,正是崤道。

盜跖的手在地圖上開始劃線,從盟津西去,經澠池,過夏侯皋墳墓所在的南陵,再過周文王曾避風雨處的北陵,然後一直抵達虢城。

”崤道,這的確是吾等東去虢城最快捷的道路。“

王孫勝心道這不是廢話麼,卻聽盜跖卻又道:“然而此道位於深險谷地裡,地勢險要,窄處只能容一輛馬車通行,正所謂車不方軌,馬不併轡,而且路途長達兩百里,吾等萬餘大軍,要走上六七天才能出谷。”

“韓氏跟幾年前一樣,不經打,被秦魏鄭一合擊,兩個月就把該丟不該丟的地方都丟了,河外地已呈糜爛之勢,鄭軍的斥候和商賈到處都是。此次鄭軍西征的統帥是遊速,兵力已達萬五千人,他若無防備還好,若有防備,只需要在崤道兩側放置兩千人,便能讓我軍進退維谷,到時候非但無法救韓,甚至還會重蹈秦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人的覆轍。故而不能走崤道。“

雖然盜跖否定了王孫勝的提議,但他卻沒有因此惱羞成怒,而是有些吃驚地看着分析得面面俱到的盜跖,覺得自己之前小覷了他。

一有文化有見識的盜匪,真是有意思。

”那軍將覺得,吾等將要如何走?“要去虢城,除了走大河南岸的崤道外,就是從王屋山南麓的河岸過去,一樣是險峻異常,要花上比走崤道更長的時間,而且過去後得先面對在河東的秦、魏聯軍,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我且問你,當年周武王讓周公在東方尋找新的都邑,最後選定了成周,是何依據?“

王孫勝從來不虛考校:”因爲成周乃形勝之地。武王曾對周公說,洛陽南望三塗,北望嶽鄙,顧瞻有河,粵瞻洛、伊,真可謂河山四固,於是便在此營建東都。“

”若論從成周南部去往河外必經的險要,都有哪些?“

”自然是隔絕了伊洛二水的熊耳山了……“王孫勝話一頓:”柳下軍將,你莫非想……“

盜跖齜着牙笑道:”不錯,吾等就直接從成周穿過去,攻破陸渾邑,然後沿着熊耳山北麓殺到伊水上游,再****地,如此一來,就完全把鄭人的退路封死了!”

他看着王孫勝:“你覺得怎樣?”

“其一,這樣便繞得更遠了,而且一路上都有鄭軍把守。上卿的軍令是救韓,而不是……”

“謬矣,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上卿的意圖你還不明白?要在河東、河外、河西、上郡,打一場全所未有的大會戰,吾等的任務不僅是保住韓氏,還要將鄭人的後路堵住,讓他們跑不掉。而且進攻鄭人屯糧的大本營陰地,鄭人聞訊必然後撤,如此一來,不就解了韓氏之圍了麼?”

王孫勝沒有再駁,繼續說道:“其二,軍將想做的大概是兵行險招,打鄭國人一個措手不及,但從現在的消息看,鄭人已經很好地防備了後路,就這樣從成周大搖大擺地走過去,根本起不到出奇制勝的作用。”

他有些無禮地打了個比方:“軍將當年做盜寇時,入室行竊,難道還要大搖大擺地從正門走過去,讓主人看到麼?”

盜跖哈哈大笑。

“你說的沒錯。”盜跖拍了拍王孫勝的肩膀:“我當年爲盜時,行竊搶掠,的確是從府邸正大門大搖大擺進去的。”

王孫勝頓時無語。

盜跖已經下定決心了,冷笑道:“我就是要讓首鼠兩端的周室知道趙軍是不好惹的,也讓鄭國人知道我來了,讓遊速謹慎地後撤,集中兵力與我打一場合戰,比起漫山遍野地搜索敗兵,畢其功於一役更合我的胃口!”

他舔了舔脣舌,眼中露出了一絲期待:“首先,吾等要跟周天子借道,去看看號稱天下之中的洛陽城,是什麼樣子。”

……

“劉卿來的早。”

“單卿也早。”

三月初的一個大清早,成周城內除了周天子外最有權勢的兩個人,單卿單平和劉卿劉承不約而同地在城闕上碰面了。

與十年前劉氏強大,單氏陪襯不同,在劉氏支持的範、中行和知氏在六卿之戰裡落敗後,趙無恤獨攬晉權,於是劉公一系便開始在成周邊緣化,主張親趙的單氏開始掌權。

雖說單氏親趙,但終究是屬於被迫,趙無恤曾興兵渡過孟津,將萇弘要走,雖然沒有直接對王室用兵,但他那些罔顧禮法的所作所爲,與極度守舊的周王室是沒法好好相處的。尤其是當他不經過王室許可,就將衛、邾的卿族消滅,換上趙氏子弟後,趙氏大有統合整個中原之勢,周王室上到天子,下到卿大夫更是對他忌憚莫名。

可忌憚又能怎麼樣,周王室之所以能在中原立足,靠的是兵力麼?當然不是,他們連一軍之衆也養不起了,而且那所謂的“六師”根本沒有戰鬥力。周天子能延續到現在,還不是靠着祖宗流傳下來的那點遺澤,還有晉鄭是依麼?

可現在鄭國支持了王子朝叛亂,跟周王匄這一系關係極差,僅剩的晉侯也自身難保,周室只能改而對晉國上卿趙無恤搖尾巴,希望他能像祖先趙文子那樣,顧及王室的臉面,稍微收斂一點。

爲此甚至還不惜派人去給趙無恤捧場,支持他的“合縱”對抗秦齊鄭魏的“連橫”。

雖然名義上支持趙氏,但實際上,單平和劉承心裡是打過小算盤的,要是連橫能壓合縱一頭,讓中原格局再度均勢,那周王室便有了站出來喊暫停,充當仲裁者的機會,也就能從被趙氏逼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局面下脫身。

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還不得戰爭分出個高下勝負,大軍卻先兵臨成周了。

過去幾年裡,盟津已經成了趙韓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對於他們借道渡河,王室已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可現如今,更可怕的事情發生了,趙軍一部,悍然請求,從王城邊上經過!

一時間,周王室的王族和卿大夫們紛紛大譁,各家以“大兵過後,必有荊棘”爲由,希望執政單平和次卿劉承拒絕。

但單平和劉承哪裡敢?若是不答應,趙軍直接不顧王室臉面強行過境該如何是好?他們在與天子商量之後,還是同意趙軍借道,但不允許在王城郊外逗留。

不僅如此,單平和劉承二人還讓周室所謂的“六師”再度武裝起來,拿着寒酸的兵器和甲冑躲在城郭內,以防不測,他二人也不放心,一大早就來城頭觀望。

“單卿放心,此乃天子腳下,趙軍也不敢放肆,便是他們胡作非爲,天子自然有六師保護。”

單平憂鬱地看了一眼劉承,不知道他是假的裝糊塗諷刺呢,還是想要說些假話相互打打氣。

在東遷之前,周王室的六師那是多麼的強大,橫掃殷商,絕滅叛臣,東南西北四面開花,東夷南蠻北狄西戎無不稱臣。可漸漸地,當兵的國人失去了土地,淪爲皁隸,六師已經變成各級領主組成的混合武裝,到了驪山之難後,連這點武裝也喪失殆盡,周王室只剩下一個空架子,躲到成周繼續揮霍祖宗留下的財富。

等到王子朝之亂後,最後一點財富也扔乾淨了,王族分裂,卿大夫也互相殘殺,把各自的元氣消耗得一點不剩,這也是爲什麼周室羸弱到連幾千人的武裝都湊不出來的程度了。

若過境的趙軍真有不軌之心,他們毫無辦法。

兩人就這麼戰戰兢兢地在城闕上等了大半個時辰,終於把過境的趙軍等來了。

煙塵遮天蔽日,趙軍已至,劉承和單平再度對視一眼,心裡都道:“希望趙將能守禮。”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支趙軍的統帥,叫做柳下跖,視王侯如糞土的盜跖!

(~^~)

第737章 曲終人散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574章 趙氏幕府(上)第374章 刺殺!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68章 少君魏姬第1186章 此人野望幻滅之際第222章 生者當如斯第1120章 人生不滿百第776章 獅子大開口(下)第69章 大宗小宗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307章 兩小兒辯日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860章 古史辯第195章 三日將寤第21章 四子分封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822章 問周室之罪!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442章 天逐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938章 蟲豸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1086章 最後的君子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526章 弒君者(中)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第610章 我的兄弟姐妹(上)第89章 無心插柳第359章 季嬴第337章 小司寇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1067章 可勝者,攻也第600章 阿姊(上)第1010章 奴隸制第939章 嘎嘣脆第410章 會師第860章 古史辯番外6 《史記西楚世家(中)》白話譯文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617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第120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626章新婚夜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342章 盜亦有道(中)第131章 誰爲陪襯第516章 訪賢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878章 趙跨革囊第836章 復辟第483章 弱國無外交第630章 爲淵驅魚(上)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943章 刑人(下)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694章 趙氏包圍網(上)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887章 所擊無所不摧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803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425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26章 猛士歸心第32章 三裡歸附第1011章 國殤第463章 私掠6令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1138章 徵蓬出漢塞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1090章 王侯盡北望(下)第1134章 東胡第1088章 王侯盡北望(上)第37章 我的成邑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726章 山不過來,我便過去!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513章 右翼第503章 外援第221章 逝者長已矣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666章 朝歌之圍(下)第111章 暴雨將至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337章 小司寇第1017章 馮翊第833章 桃之夭夭(下)第129章 士相見禮第1111章 子張之儒